第一节机构与职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204&run=13

莱芜在春秋时为牟子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秦置嬴县。西汉增置牟县,又于牟县东北置
莱芜县。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在嬴县设有铁官。《汉书·地理志》载:“嬴有铁官。”当
时全国置铁官47处,山东有12处,莱芜就占1处。自此始,矿冶业以官营为主,民营为辅。
嬴铁官主管嬴县农器、兵器的冶铸。
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鉴于天灾严重,诏罢铁官。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
铁官复旧。王莽末年(公元24年),天下大乱,王莽下令废除铁官。东汉,冶铁官营、私
营并行,但以私营为主、官营较少,在山东设铁官5处,分布在4个郡国,泰山郡嬴县铁官
仍为其中之一。
隋末唐初,大将尉迟恭统兵在境内采矿冶炼,遗有莱城区双山铁矿遗址、望驾岭遗址、钢
城区银山银矿遗址、 西冶村锡冶炼遗址。唐开元六年(718年),县令赵建盛在莱芜开普
济渠, 运铜铁。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节度判官中侍御史韩翃都知淄兖屯冶,仍管辖
莱芜的铁冶。唐末黄巢起义后,黄巢曾在莱城区大王镇一带铸造兵器,招兵买马,遗有黄
巢崮、造甲峪、炉厂子和里二十村等造盔甲、兵器遗址。
后周太祖元年(951年),置莱芜监,监址在今莱芜旧城,是用军队从事矿冶业的政区。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 ,在后周监址又置莱芜监,是以管理矿冶业为主的政区。当时,
在山东设有莱芜、东平二监,莱芜监为县级,下置铜务冶、铁务冶两机构,管理“三坑、
十八冶”等基层单位,与徐州的利国监同为京东路两大冶铁中心。熙宁十年(1077年),
鲜于任京东路转运使时管莱芜监。元丰四年(1081年),吴居厚任京东路转运使,管莱
芜、利国两监。吴居厚残暴,矿冶工愤怒,欲将其投于铁冶炉中。吴居厚闻讯而逃,被朝
廷免职。元丰八年(1085年),罢免吴居厚京东路转运使后复任,管莱芜、利国两监。后
奏于朝廷,停办两监。靖国元年(1101年),李冕在莱芜监铜务冶任职,今置山东省泰安
市岱庙内宋天贶殿前的两只大铁帑(一级文物)由其铸造。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莱芜县驻地从今苗山镇南文字村迁至莱芜监城,设有铁冶提举
司,下辖铁务冶。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宋武在莱芜铁务冶任职,今置山东省蒙阴县
中山寺公园的大铁钟由其监造。大安二年(1210年),昭勇将军乌古伦任提举。
中书省部中来充提举,秩正五品。大德二年(1298年),撤销济南商山提举司,元固、富
国二监并入莱芜监,更名为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此时管辖范围最大,约辖山东境
内的矿冶业。奉政大夫阿里沙以清盐使来充提举,时朝列大夫田可宜任同提举,承直郎邢
秉仁副之,秩正四品,在署中刻立“莱芜铁冶都提举纪绩碑”。大德五年(1301年),承
直郎邢秉仁任提举,承直郎乌马儿任同提举,并在莱城区南冶镇仙人山上勒石刻立“重修
安期真人祠记”和“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管辖碑”。大德九年(1305年),刘思道
任同提举,李仁智任副提举。延祐元年(1314年),少中大夫崔冀任提举,太中大夫董闾
任提举,武德将军严世荣任同提举,承务郎马天骥任副提举,扩建提举司公署,并于延佑
二年八月勒石,在署中立“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公署记碑”。至正二年(1342年),
阿塔任同提举。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莱芜铁冶都提举司。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明铁冶都提
举司在县东南八里南冶庄大石山下,宣德年间革。署前戒石铭残刻犹存。”大石山即今高
庄街道小北冶村黄石山,山北曾出土过署房基石,残碑2块。碑额残存“莱芜铁”等篆字。
尔后,全国置铁冶所13处,莱芜是其中一处,其治所在今高庄街道小北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