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20&run=13

境内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居多,风、雹、虫灾次之,霜冻及异常气候、雷暴灾害不多见。
地震灾害除旧志记公元前294年嬴、博之间“地坼及泉”及1668年泰安、莱芜“地裂泉涌”
外,均系外地发生地震波及本地。
旱灾 莱芜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大旱年12年一遇;偏旱年8年一遇;季节旱发生频繁,
春旱几率最高。旱灾一般面积大,范围广,灾情重,特别是山区灾情更重,即便是偏旱年,
山区也可呈现重旱。春旱出现在3月至5月之间,初夏旱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伏旱出
现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
水灾 境内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尤以7月最多,约占全年的46%。春季暴雨多出现在4月上
旬至5月中旬。秋季暴雨比春季多,主要集中在9月上旬至中旬。历史上暴雨季节汶水多溢
出,沿岸往往水灾严重。从1961年至2005年,境内共出现暴雨100次,平均每年2.2次,出
现大暴雨13次,特大暴雨1次,日最大降水量228.3毫米,出现在1996年7月25日。
风灾 境内春末夏初多偏南大风, 夏季多雷雨大风,冬季多偏北大风。偏南大风主要发生
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有明显的日变化,风速以午后最大,一般5至6级,且具有阵性。雷
雨大风产生于小尺天气系统,风向不定,强雷暴多伴有大风,少数还带有龙卷风,但时间
短促,一般只有几分钟。偏北大风伴随强冷锋过境而产生,持续时间长,风力一般6至7级,
多产生在冬季。 干热风多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轻干热风日,平均每年2.6天;重干
热风日,约5年二遇,最多年份达3天,集中出现在6月上旬。
雹灾 境内发生雹灾较为频繁, 1978年多达12次。集中出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最早出
现在4月12日, 最晚出现在10月24日。 冰雹直径平均5至10毫米,较大30毫米,罕见直径
100毫米。平均降雹时间10分钟左右,最长30分钟,有时一日内降雹3次。
境内冰雹移动路线规律性的有西北和南来两条路径。西北路径,由大王庄、大槐树经羊里
至口镇,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路经见马、苗山止于常庄、和庄,另一支路经城区止于颜庄、
城子坡;南来路径,由高庄、南冶南部和颜庄西部向东北移动,进入城区后折向西北,止
于苗山和口镇南部,这条路径比较少见,而且路径较短。
虫灾、 鼠害及其他病害 境内主要虫害有蝗虫、豆天蛾、大豆造桥虫、粟灰螟、条螟、玉
米螟、黏虫等。新中国成立前以螟虫为多。20世纪60年代初,玉米螟流行,亦有黏虫、麦
蚜虫。70年代,以麦蚜虫、黏虫、玉米螟、小地老虎为多,并出现小麦全蚀病。80年代,
田鼠危害甚重。90年代后,以甘薯天蛾、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小麦红蜘蛛、温室白粉
虱、小麦纹枯病、玉米锈病灾害为主。
冻害及异常气候 境内初霜冻日期一般北部早于南部, 终霜冻日期一般南部早于北部。危
害较严重的初、终霜冻日期全市基本一致。
雷暴灾害 境内防雷电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据气象部门记载资料分析:境内频繁
出现雷暴天气过程,伴随雷暴产生的强大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
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对区域内的电力、广播电视、邮电通信、电子工业等行
业造成严重灾害,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