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轻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97&run=13

新中国成立前后,境内轻纺工业主要是缫丝、土布织造为主,发展缓慢。至20世纪70年代,
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地级莱芜市建立以后,全市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1993年,轻工系
统有企业932家, 其中省属企业1家、市直企业11家、乡镇及村办企业920家。市直轻工企
业(包括3家归口的乡镇企业) 由市轻工业公司管理,拥有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3家,
有干部职工1.1万余人, 固定资产原值25489万元,净值19684万元,占地90.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印刷品、机制纸、电池材料、橡塑机械、
塑料制品、 布鞋、皮鞋、家具、工艺美术品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868万元,完成销
售产值52071万元, 产销率为95%;实现销售收入48331万元。纺织工业共有企业11家,其
中市直企业4家, 固定资产原值20320万元,净值17114万元,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21万平方米,设备总台数3189台。年生产棉纱5500吨,布1200万米,丙纶短纤维4000
吨,巾被500万条,服装100万件;生产棉纱5175吨,棉布1114万米,丙纶短纤维2301吨,
地毯42.5万平方米,毛巾211万条,毛巾被78万条,服装41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23323万
元,实现销售收入20062万元,创利税157万元。
1995年, 完成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其中市直企业完成8.7亿元。按行业计算,一轻完成
3.9亿元, 二轻完成5.1亿元,纺织完成4.4亿元。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6.4亿元,完成出口
交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税16405万元,其中利润5783万元。市酿酒
总厂实现利税6316万元,泰山造纸厂实现利税3781万元。市轻纺工业公司被评为山东省一
轻系统先进单位和莱芜市扭亏增盈先进单位。 1996年,市轻纺系统完成工业增加值50791
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8381万元。产销基本衔接,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57344万元,产品
销售率为96.61%。完成出口交货值20123万元,纺织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335万元,完成
销售收入139814万元, 实现利税15485万元, 其中利润8204万元;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22.77%。
1997年,华冠集团兼并市胶鞋厂、运动鞋厂、工艺鞋厂、泰山工贸公司,组建华冠集团制
鞋总厂,安排职工1200余人。市皮鞋服装总厂继1996年与青岛孚德皮鞋厂联合成功后,年
内又与青岛亨达皮鞋厂联合, 成立友达鞋业有限公司,皮鞋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双。市
塑料制品(集团)总厂被省政府批准成立山东莱芜塑料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印
刷厂、市酿酒总厂分别于11月29日和12月16日召开股份合作制创立大会。华冠集团建立省
级科技开发中心;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市丙纶厂、市酿酒总厂、市毛巾厂等企业成
立科技开发部。全系统开发新产品37项,其中1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项填补国内空白,
2项填补省内空白, 新产品投产率达到10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8.64%。广寒宫牌啤酒、
多友牌皮鞋、东岳牌巾被系列产品、泰山牌涂布纸被命名为莱芜名牌产品。1998年,全系
统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华冠牌PC-65农膜挤出机组)、省级名牌3个(千里牌微灌器材、
华冠牌塑料挤出机和薄膜吹塑机) 、市级名牌4个(广寒宫牌啤酒、多友牌皮鞋、东岳牌
巾被、 泰山牌涂布纸)。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泰山造纸厂、市纺织厂相继通过ISO
9000质量认证。1999年广寒宫牌啤酒、东岳牌巾被、鹏泉牌特曲被评为省级名牌。
进入21世纪后,市轻纺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2000年,市印刷厂、市电池材
料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市圣龙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光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对
多友集团实施分立经营,所属企业皮鞋厂、服装厂、莱孚鞋业有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成
为独立法人,皮鞋厂改制为莱芜多友鞋业有限公司。年内,全市轻纺系统有企业19家,其
中市直企业13家, 归口管理企业6家;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3家。全部资产26.7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17.1亿元,净值13.1亿元,资产负债率68.55%。有干部职工1.7万余人。
完成工业增加值7.4亿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4.5亿元。按
行业统计,一轻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26亿元,二轻完成7.28亿元,纺织完成9.96亿元。
全系统完成现价销售产值24.36亿元, 产销率达到98.8%;完成出口交货值52450万元,其
中自营出口4456万美元。市纺织厂、市第二染织厂、市棉纺织厂、市毛巾厂等企业出口交
货值增幅较大, 完成销售收入232217万元, 实现利税25864万元,其中利润10924万元。
2003年,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意见》精神,各企业在包企
业改革工作组的指导下,企业改制工作稳妥推进。
至2005年, 全市轻纺系统有骨干企业19家,其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5家,干部职工2
万余人,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1亿元、净值22 亿元。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20亿元。全部
资产总额48亿元, 总负债34亿元,负债率71%。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6760万元、销售产
值591750万元、 工业增加值181109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888万元、利税总额45370
万元。
纺织业 缫丝 莱芜缫丝业,在唐、宋时期,已遍布民间。汶河、汇河两岸乡间缫丝、机织
众多。民国初年,莱芜丝厂纷纷建立,缫丝多销往上海及周村,每箱丝价在白银1700两左
右。 1930年,30支小框丝厂有十几家,土缫丝厂28家,全县大小丝厂381家。此后,由于
美、英、法、德、日等国在中国丝厂扩大和垄断,境内丝业陷入困境。“七七事变”后,
上海丝价大跌, 箱丝不到白银500两。1938年,莱芜丝厂多数倒闭。新中国成立初期,仅
有槲林、颜庄、故事、站里4处丝厂。1956年、1957年,县供销社建有缫丝厂,至1960年,
因缺乏原料停业,只收烘不缫丝。此后, 又相继在茶业、郗渔池、槲林等建立缫丝厂,后
因销售不景气或原料缺乏而停业。1981年后,莱芜丝厂只收烘鲜茧,无一处丝厂制丝,鲜
茧多送周村及省丝绸公司指定的丝厂。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全市蚕茧产量的大幅度增加。
1993年8月, 为了使现有资源就地加工增值,莱芜制丝厂筹建处正式组建并开展工作,设
计能力为120吨/3600绪(立缫机),10月破土动工,投资750万元,建筑面积9120平方米。
1994年6月,竣工并一次试产成功。当年,生产白厂丝45吨,产值700万元。1995年,生产
白厂丝127吨。 1998年12月,莱芜制丝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山东银河丝业有限责
任公司。 2000年,引进国内新型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机五组(100台),完成缫丝机自动
化改造。 2001年,生产白厂丝128.5吨。同年,又与中丝生丝进出口公司、中鲁丝绸有限
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新上真丝捻线丝项目,打破了靠制丝单一生产的格局,增加了产品品
种, 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2005年,生产白厂丝141吨,质量指标达到省级标准,上缴税
金160万元。
棉纺织 境内土布织造为传统生产项目, 农家妇女历来在农闲季节纺线织布自用,余者到
市场交换。纺纱用人力手摇纺车,织布用木制脚踏布机。民国初年,口镇商人郑子美开办
艺瞻布厂, 雇工35人, 用机器织布。20世纪30年代后,土布织造业逐渐集中于专门户。
1933年,全县产土布8万匹。1954年,全县有从事土布纺织的专门户274家。是年,国家实
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 民间个体纺织业中止。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土布织造逐渐绝迹。
1975年,县染织厂在莱城城关东路建成,织布车间设在县委礼堂内,有15llG型织机24台,
生产单色棉布;漂染车间在临时搭起的草棚内,有两口大锅和12口大缸,采用锅煮、水漂、
日晒等传统土法煮炼、染色、浆纱。1977年,县美术厂成立织布车间,有1515-75型织机4
台, 生产棉床单布。1978年6月,织布车间从美术厂析出,成立县毛巾厂,但仍以生产棉
床单布为主。 1982年,县染织厂建成800平方米的漂染车间、2124平方米的锯齿形织布车
间,产品品种扩大到各式印花棉布。是年,县第二染织厂在莱城大桥路建成,产品有棉经
济条布、平纹彩条床单、斜纹彩条床单及涤棉长丝绸等。1984年,市毛巾厂停止棉布生产
转产毛巾被。 1987年,市两处染织厂有自动换梭、多臂多梭、普通等各式织机220台,固
定资产(原值)394万元,职工980人,年工业产值799万元,实现利润36.4万元。
1978年,县毛巾厂在继续生产棉布的同时,小批量生产提花枕巾、浴巾、沙发巾。1982年
起,以生产毛巾类产品为主。1983年,试产毛巾被。1984年,全部转产毛巾被。设备有44
吋以下各式换梭织机40台、 辅助机械54台,全年生产毛巾被7.72万条。1985年生产12.97
万条,1986年生产9.37万条,1987年生产8.55万条。
1993年,全市有乡以上棉纺织企业4家,固定资产原值12888万元,拥有国际先进的气流纺、
剑杆织机等设备。完成工业总产值16571万元,比上年增长69.51%;销售收入15185万元,
利税1066万元, 增长353.62%。1994年,市毛巾厂完成工业总产值4169万元,实现利税27
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449万元。是年,晋升国家大型二档企业。1995年,市毛巾厂开发
研制新产品、 新品种100余种, 其中断档提花浴巾填补国内空白。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4484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3603万元,利税121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598万元。市第二染
织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 出口交货值1.49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产品销往美
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巴西、加拿大、以色列、香港等,被山东省统计局、省
社会经济评价中心授予“山东省经济实力500强”称号。1997年,市毛巾厂有以220台国产
织机为主的先染后织和以30台进口剑杆织机为主的先织后染三条毛巾生产流水线,生产平
织、提花、喷花、印花、割绒、螺旋断档等多系列的毛巾类产品。
2000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5260万元,工业增加值19205
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9655万元,利润10631万元;共产纱16502吨,布2993.63万米;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11.6万元, 实现利税550万元,产品95%以上外销。2001年,市毛巾
厂按照“量资负债,分块搞活”的原则,组建莱芜新开元织锦有限公司,通过ISO 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除填平配齐部分漂染印花设备外,在经济开发区投资2500万元,
新建厂一处。完成年产值1.16亿元,工业增加值实际完成40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实现利税456万元,其中上缴税金287万元,实现利润178万元,完成自营出口500万美元。
是年,山东泰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莱芜新开元织锦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开
发区筹建莱芜东岳巾被织造有限公司,增加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实现了当年施工,当
年投产。新上进口电脑提花毛巾织机,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年完成
工业产值12000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12500万元,实现利税975万元。是年,泰丰纺织股份
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 出口创汇3240万美元,利税8048万元,在全国棉纺织行
业中排名第17位, 出口创汇第25位。2005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6家,全年产
纱0.11万吨、布0.62亿米,完成工业总产值313111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07999万元,主营
业务收入310882万元。
化纤 1985年以后, 市染织厂、第二染织厂在主要生产棉布的同时,投产化学纤维布。主
要品种有45支涤棉纬长丝绸、涤粘中长涤纶长丝交织西服面料、化纤床单布等。1985年,
省计委批准建设莱芜市丙纶厂。该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1986年筹建,总投资6900万元,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1990年投产。主要生产设备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年产丙纶短纤
维4000吨,针刺无纺地毯300万平方米,其他非织造布240万平方米。
1993年, 市内化纤织品企业只有市丙纶厂1家,固定资产原值5929万元,净值5332万元,
年产丙纶短纤维2301吨,地毯42.5万平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3873万元,销售收入3608万
元。 1995年,市丙纶厂有职工498人,固定资产925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5949万元,实现
销售收入5262万元,实现利润-227万元。1998年5月,市政府成立市丙纶厂改革解困领导
小组,通过丙纶厂先剥离后租赁经营的改革方案。在原丙纶厂有效资产的基础上建立国有
独资企业莱芜市华茵丙纶有限公司。 改制后7个月,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809万元,实现
销售收入6033万元, 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减亏385.8万元。全年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266
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7517万元,上缴税金220万元。1999年,莱芜市华泰地毯非织造布有
限公司有职工678人, 总投资6900万元,主要设备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
区, 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主要产品年产能力为丙纶短纤维4000吨、针刺地毯350万
平方米、 土工布240万平方米、装饰布300万平方米、高档薄型无纺布400吨、工业用滤布
2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7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155万元,实现税金217万元,
实现利润34.5万元。企业先后开发了17种新产品,其中7项填补国内空白,5项填补省内空
白。先后被评为省级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质量信得过单位。
2000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化纤制造企业7家, 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
11706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66万元、销售利润465万元,共产纯化纤布41.66万米。
莱芜市华泰地毯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8186.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22万元。
2001年, 华泰地毯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完成ISO 9002质量体系的认证,投资380多万元实施
“两线两改”工程,改造两条无纺生产线,新上淋膜和薄型材料生产线。全年完成工业总
产值92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233.9万元,实现税金228万元,实现利润6万元。2002年,
莱芜市华泰地毯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改革组建莱芜金时代化纤无纺织造有限公司,经营有效
资产2395万元。有职工600人,是国家经委指定的全国土工布、土工膜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全年生产销售丙纶短纤维2600吨、 丙纶针刺地毯459万平方米,各种土工布、土工膜1000
吨, 丙纶针刺地毯产品首次突破400万平方米大关。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化纤制造企
业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855万元,工业销售产值5317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4万元,
实现利润487万元,共产非织造布1600万吨。
针织品 1982年,牛泉针织厂建成,年产针织内衣1万件。1984年,莱芜钢铁厂附属针织厂
在城子坡建成投产。1985年,张家洼镇羊毛衫厂建成。各厂主要设备有针织横机等,产品
主要有针织内衣。1985年至1987年年产量为3万件。
1993年,全市有针织品企业2家,固定资产原值308万元,主要生产涤盖棉布、袜子等产品。
完成工业总产值1036万元, 销售收入306万元,利税15万元。2000年,全市针织品企业针
棉制品折用纱线量1900吨。2005年,全市针织品企业针棉制品折用纱线量2300吨。
服装业 民国初年, 全县有成衣铺四五家,主要承做富足人家的便装、学生装等。至20世
纪50年代初,农村盛行旧式对襟袄褂、挽腰裤,一般由家庭主妇一针一线缝制,机器加工
者很少,服装加工业规模也一直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列宁装、中山装、
学生装、国防服、西服等款式不断涌现和普及,旧时衣着越来越少,机器加工的服装业迅
速发展。
1954年7月,莱芜县城关缝纫组在东关鸭子沟成立,有职工10余人,家用缝纫机5台,厂房
是租赁的民房,承担对外加工成衣业务。1956年改称县缝纫社。1958年与口镇渔网组、杨
庄皮革组、寨里缝纫组、县制鞋厂合并成立县被服鞋帽厂,设被服组加工服装,主要是来
料加工、拆洗、缝补。1964年,分设为被服厂、制鞋厂。1965年,合并复原。1970年始,
以制作制式成衣为主, 有男、女、童、婴装系列产品,品种500余个,尤以各式面料的双
排扣上衣、女西服套装、呢大衣、卡克衫、套裙。1976年12月,再次分设为被服厂、制鞋
厂。 1977年,被服厂产值120万元。1980年11月,被服厂改称县服装总厂,工业产值达到
512万元, 为建厂以来最高水平。1984年,主要产品“红龙”牌女上衣被评为山东省优质
产品。1985年,以租赁方式从日本引进平缝机、开袋机、锁眼机、整烫锅炉、黏合机等先
进设备33台, 生产能力达到年产服装40万件。1987年,加工各类服装66万件,产值426万
元。
1993年,全市服装生产企业有2家,其中专业服装生产企业1家,生产服装41万件,完成产
值785万元。200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服装制造企业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447万元、工业
销售产值5285万元、 工业增加值1160万元, 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269万元、产品销售利润
409万元,共产服装2242.09万件,其中西服5.74万件。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服装制造
企业2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9924.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9751万元、工业增加值1229万元,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6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562万元,共生产服装1343.57万件。
制鞋业 民国初年,全县有制鞋企业2家,以莱城萃珍鞋铺规模为大,主要制作布鞋。或作
成品出售, 或进行来料加工,年利银元500元,1938年后停办。1958年,县被服鞋帽厂设
制鞋组从事布底布鞋制造。 此后, 逐步增加胶底、塑料底。1964年后,历经两次分合。
1972年12月,县制鞋厂生产少量劳保皮鞋。1982年,改建为皮鞋厂转产皮鞋,专产木跟男
女皮鞋、中跟及高跟女皮鞋、仿牛皮革女式鞋等,年产48862双,产值65.1万元。1982年,
县布鞋厂在县磷肥厂旧址(雪野) 成立。1985年1月改称市布鞋总厂,迁至北埠村,设北
埠、雪野、寨里、第三(莱城)分厂、第四(莱城)分厂,共有下料、缝制、凿眼等设备
352台, 产品有注塑男女布鞋、 男棉鞋、童鞋和冷粘童布鞋,共60个品种、150个花色。
1984年,“舍予”牌注塑男布鞋被评为山东省、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5年,“舍予”牌
童布鞋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 1983年、1985年、1987年,分别生产布鞋60万双、262万
双、450万双,产值分别为240万元、1017万元、2003万元。1987年,市皮鞋厂主要设备有
皮鞋机18台、片帮机5台、刻楦机1台、下料机5台,生产皮鞋18.34万双,产值200.2万元,
花色品种50余个,其中牛皮面革鞋占1/4。
1993年, 莱芜市有乡以上制鞋企业4家。市直企业有市鞋业集团总公司和市皮鞋厂两家,
固定资产原值2580万元, 具有年产布鞋800万双、 皮鞋40万双的生产能力。 年产布鞋
738.54万双、皮鞋23.93万双,完成工业总产值11930万元。1995年,市皮鞋厂兼并联合亏
损企业市服装总厂,新组建莱芜市皮鞋服装总厂,下设莱芜市皮鞋厂和莱芜市服装厂。同
时与青岛孚德皮鞋厂实行跨地区联合协作, 成立莱芜莱孚鞋业有限公司。全年产鞋55.68
万双,完成工业总产值326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884万元,实现利税88万元。“多友”牌
皮鞋荣获1995山东省最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被评为山东省消费者喜爱的产品。1997
年,市皮鞋服装总厂继与青岛孚德皮鞋厂联合成功之后,又与青岛亨达皮鞋厂联合,成立
“友达鞋业有限公司”,皮鞋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双。1998年3月,原莱芜市皮鞋服装总厂
改组为山东莱芜多友集团有限公司,下设莱芜市皮革厂、莱芜市服装厂、莱芜莱孚鞋业有
限公司、莱芜友达鞋业有限公司、莱芜市胶鞋厂,年生产皮鞋84.5万双,服装13.3万件,
鞋楦3.4万双, 胶鞋38.6万双。2000年,多友集团实施分立经营,所属企业皮鞋厂、服装
厂、莱孚鞋业有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皮鞋厂改制为莱芜多友鞋业有限公
司。莱芜多友鞋业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3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4562万元、工业
增加值141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41万元、产品销售利润89万元,生产皮鞋74.34万双。
2005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皮鞋制造企业2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2321万元、 工业销售产值
1906万元、 工业增加值777万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3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89万元,生
产皮鞋33万双。
家具制造业 木匠历来为境内四大工匠之一, 以个体手工业形式广泛分布在农村,除加工
建筑用材外,主要承做家具。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有木工从业者1540户,在手工业中占
据重要地位。1950年,社员集股合营的城关木业生产合作社在城北(今胜利中路)成立。
1960年,与王大下利群木业合作社、口镇利众木业合作社合并成立县木器厂,主要承做各
式家具和进行木材初加工。 1980年9月,改称莱芜钢木家具厂,增加钢木结合的家具生产
项目。1986年,迁至胜利北路,有平压两用刨机、带锯机、万能开榫机、精光机、对缝平
刨机等主要设备32台,主要生产环节和重体力劳动工序实现机械化。1980年后,产品由框
架式逐步变为板式,由粗、老、笨、重的传统模式向粤式、捷克式发展,生产种类有客厅、
餐厅、卧室、厨房、书房家具和会议室、化验室、展览室等成套家具。同时,乡镇家具业
亦有较大发展,企业多属个体或个体联营,多数以来料加工为主。1993年,全市有乡以上
木器加工企业5家,生产种类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书房等家具和会议室、化验室、
展览室等成套设施。 200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企业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90万
元、工业销售产值3904万元、工业增加值1072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235万元、实现利
润360万元。 此后,由于木器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利润逐渐降低。2005年,具有一定规
模能生产成套木器、高档书橱、整体橱柜等高档家具的有大唐家具有限公司、新裕园家具
有限公司、欧洋家具有限公司、方下木器厂、东风沙发家具厂等。
造纸业 境内盛行土纸制造,品种有桑皮纸(又称毛头纸)、草纸等,以桑皮纸产量最高。
历来采用手工缫纸法生产,民间称造纸为“缫纸”。1933年,全县有纸漕10户,分布于陈
家楼、柳行沟、三官庙等地,产桑皮纸890件,价值1.6万元。1951年,全县有纸坊69家。
1954年,全县有纸坊106家,从业者195人。20世纪70年代后,仅有零星生产者。现代造纸
业始于1976年,首建企业是市造纸厂(口镇造纸厂),以麦草为主要原料,生产机制白色
有光纸。1977年,成立市第二造纸厂(高庄造纸厂)、第三造纸厂(方下造纸厂)。之后,
相继有村办企业生产机制纸。1985年,全市造纸企业有专用设备82台,其中备料设备7台、
制浆设备10台、洗浆设备15台、筛选设备9台、漂白设备11台、打浆设备11台、造纸设备7
台(其中圆网纸机6台)、造纸完成设备6台,动力机械总能力3356千瓦,生产能力为年产
机制纸5315吨。1987年,有造纸企业10家,年产能力1万吨。历年产品中,印刷用纸占85%,
包装用纸占15%。
1993年,全市有乡以上造纸企业3家,固定资产原值3141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040万元,
生产机制纸16781吨,销售收入4929万元,利税867万元。山东泰山造纸厂是国家中型二档
企业。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职工1250人,
年产机制纸13898吨, 工业总产值5102万元, 利税781万元,被评为全市十强企业之一。
1994年8月,山东泰山造纸厂承担的省重点技改项目“万吨涂布纸”和“3000千瓦热电站”
项目投入运行,形成年产万吨涂布纸和年发电量2600万千瓦的能力,年产机制纸2.7万吨、
产值1.2亿元、 利税3000万元。是年,完成机制纸产量1.6万吨,产值6685万元,利税504
万元, 被评为“中国100家最大造纸工业企业(第71位)”,市排头兵企业,市级文明单
位。1995年12月12日,山东泰山造纸厂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高级彩色胶印纸技术
开发”项目,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完成国家下达的“星火计划”任务,技术属国内领先水
平。无光泽涂布纸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以草浆为主生产高级印刷纸开辟了新路。年内,
投资20万元, 完成一车间卫生纸技术改造;投资200万元,新上年产1000万副扑克牌生产
线; 投资800万元,建成年产7000吨扑克牌芯纸生产线;投资60万元完成万吨涂布纸生产
线电控系统。年产机制纸2.6万吨,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利税3781
万元,其中利润2596万元。被评为省一轻系统明星企业、省一轻双文明优秀企业、省一轻
科技先进单位、省技术进步先进单位。
1996年,山东泰山造纸厂投资900万元,新上1台1760多缸长网纸机,年增机制纸8000吨,
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投资3300万元, 完成碱回收治污工程,该项目列入1996年国家
“星火计划” ;年底,进行了联合试运行,形成年处理麦草黑液2万吨以上的能力,污水
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年产机制纸33332吨,发电量3129万千瓦时,产值15133万元,
销售收入17123万元, 利税6075万元,其中利润4419万元。1997年,泰山造纸厂在成功开
发无光泽涂布纸新产品的基础上,提出“年产1.5万吨涂膜版纸”和“年产1.5万吨超低定
量无光泽涂布纸”两大技改项目,分别被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至年底,完成投资7000万元,形成年产高档纸3万吨的能力,年增产值2.5亿元,利税5858
万元。同时,新上6000千瓦热电项目,实现全厂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形成年产机制
纸7万吨的规模, 年产机制纸35069吨,发电量3599万千瓦时,产值15843万元,销售收入
1.63亿元, 利税6100万元,其中利润4545万元,列全省造纸行业第5位。1999年,泰山造
纸厂投资7500万元, 完成污水治理工程。6月27日,外排污水实现达标排放,通过省环保
局验收。投资1250万元,完成一车间技术改造,年增机制纸产量1万吨;投资400万元,新
上铸涂纸生产线和第七车间生产线, 提高经济效益。开拓内蒙古、重庆、广州等8个大的
出版印刷物资公司, 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年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利税3905万元,其中
利润2754万元,被评为省一轻双文明优秀企业,省造纸十佳企业,省一轻系统明星企业。
200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2648万元、工业销售产
值40776万元、 工业增加值17436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1492万元、产品销售利润8187
万元,共生产纸浆34970吨,机制纸58364吨,其中胶印书刊纸742.7吨,机制纸板8066.43
吨。年内,山东泰山造纸厂投资3500万元建成年产2万吨铜版纸生产线,增加销售收入1.5
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利润1600万元。年产机制纸58364吨,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
5164万元。 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山东泰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机制纸6.8
万吨, 销售收入2.6亿元,实现利税5726万元,其中利润3480万元。2003年8月6日,10万
吨项目投料试产一次成功,生产的48克/平方米低定量涂布纸填补国内空白,并出口日本
等国家;8月8日,与山东华艺集团联合兼并重组泰安市造纸厂、泰安热力公司、泰安市污
水处理厂,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11月,山东泰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
ISO 9002的认证, 年产机制纸98498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911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053
万元,利税6955万元,其中利润4088万元,税金2867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
及纸制品企业6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13942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33593万元、工业增加值
45601万元,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4135万元,利润21760万元,共生产纸浆22.23万吨,机
制纸及纸板22.8万吨。
印刷业 石印 1912年,国民党莱芜县分部成立印刷厂,采用石印,先后印刷《莱芜县地图》
《嬴城旬报》《党政周报》《莱芜党声》等。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莱城后停办。1941年,
中共莱芜县委出版三日刊机关报——《前进报》,有时采用石印,1942年停办。20世纪50
年代初, 莱城东门外有方春源私人开办的春记印刷局,有工人3人、石印机1台、圆盘机1
台,承揽社会印刷业务。1956年,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中,改建为县印刷合作社,淘
汰石印。
油印 1933年7月,中共莱芜县委创办机关报——《战斗》,以蜡纸刻版油印。至1940年,
先后出版《抗战青年》《动员周报》《群众月刊》《前进报》等,均用油印。中共莱芜县
委、县政府机关文件、文告等,亦多采用油印。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淘汰蜡纸刻板,
采用手摇打字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普遍采用微机打印。
铅印 1939年冬,中共莱芜县委、县政府为打破日伪的金融控制,秘密创办“农民合作社”
纸币印刷所, 印刷“伍角” “伍分”两种纸币。印刷机、铅字皆从济南报界秘密购进。
1943年停办。1956年,春记印刷局改为县印刷合作社后,采用四开机进行铅字印刷。1958
年,改称县印刷厂,迁至城北(今凤城西大街),配备四开印刷机4台、对开机1台、圆盘
机2台和手摇铸字机、订书机、切纸机各1台,进行零活印刷。1979年起,增添彩色印刷、
塑料印刷、书刊装订等项目。1973年12月,山东人民印刷厂在境内建成投产,能进行铅印、
彩印等各种印刷业务。是年,西关大队印刷厂成立。1975年、1977年、1979年,羊里、高
庄、方下公社分别成立印刷厂。许多大队、学校、机关、企业也附设印刷厂。这些印刷厂
以从事票据、 稿纸、信封等零活印刷为主。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印刷企业5家,其中
省、市属各1家,乡镇属3家。设备有图像制版机械41台,文字制版机械35台,其中铸字机
16台、制纸型机2台、铸版机3台、照相排字机3台、树脂版制版机3台。印刷机械74台,其
中凸版印刷机48台、平版印刷机12台、凹版机8台、装订机械44台(套)。产量23038万印,
其中山东人民印刷厂21226万印,市印刷厂322万印,乡镇印刷厂1490万印。产值1258万元,
其中山东人民印刷厂1073万元, 市印刷厂102万元,乡镇印刷厂84万元。1987年,全市有
各种经济成分的印刷企业21家, 其中省、市属各1家,乡镇、村属及个体开办19家。市以
上印刷厂产值1706万元,实现利税165万元。
1993年,莱芜有乡以上印刷企业7家。莱芜市印刷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8万元,有四色
胶印机、 激光照排、 胶印轮转机等先进设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销售收入
1353万元,利税82万元。1994年10月,市印刷厂建起8000多平方米恒温车间大楼,增添部
分先进印刷设备,提高印刷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年印刷产值达到3000万元。全年完成工
业总产值2001万元,销售收入1373万元。1997年11月29日,莱芜市印刷厂改制为股份合作
制性质企业。 200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印刷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599万元、工业销
售产值7764万元、 工业增加值2759万元,销售收入7427万元、利润762万元,共生产纸制
品8046吨,单色印刷品92.46万令,多色印刷品90.81万对开色令。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
上印刷企业4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1083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0294万元、工业增加值4631
万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896万元、利润1979万元,共生产纸制品0.84万吨。
工艺美术品 1972年12月, 县工艺美术厂建成,以手工为主,生产羽毛画。该厂是莱芜第
一家文化产业和首家工艺品出口创汇单位,经营方式以出口为主。1980年,建立莱芜县工
艺美术公司,下设工艺美术厂、工艺美术服务部,同时管理各公社草编厂。1981年后,工
艺美术厂增加草编制品、 玉米皮汽车坐垫、 燕子石制品(砚台、镇尺等)、羽毛小件。
1983年10月,县工艺美术公司改为市工艺美术公司。出口的工艺品品种包括工艺画、石质
工艺品、 编织、雕塑、工艺墙纸等5个门类20个品种,仅工艺画就有羽毛画、玻璃画、麦
秆画、内画壶、蛋壳画、烙画、纸画、绸贴画、通草画、木粉画、贝雕画、树皮画等12个
画种、1000余个样品。其中,木粉画和葛麻工艺墙纸填补了国内空白,纸画先后获泰安地
区一等奖和山东省二等奖,燕子石花瓶获泰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先后出口50多个
国家和地区,出口范围仅次于青岛,名列全省第二。1984年后,燕子石工艺品转为内销,
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并作为国家礼品馈赠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元首和其他国
际友人。1983年至1988年,羽毛画和燕子石工艺品成为莱芜的代表产品,境内各单位竞相
选购羽毛画和燕子石工艺品作为奖品和纪念品,城乡居民也纷纷购买装饰家居。1986年至
1988年, 莱芜市工艺美术公司经首都人民大会堂工艺旅游服务部销售羽毛画2万多件。
1989年10月,市工业供销公司、市展销楼、市工艺美术公司合并为市工业供销公司,市工
艺美术公司改为市工艺美术厂。
1993年,市工艺美术厂属市轻工业公司管理。1992年至1995年,国家从市工艺美术厂抽调
技术人员组成“中国援巴巴多斯羽毛工艺品专家组”到北美洲巴巴多斯传授立体羽毛工艺
品制作技术,共培训21人。专家组受到国家领导人陈慕华、罗干及驻巴大使的接见,多次
受到巴政府的赞扬。 2004年4月,市工业供销公司申请破产,市工艺美术厂也随之进入破
产程序。至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21万元、
工业销售产值3057万元、工业增加值765万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90万元、利润271万元。
塑料机械制品 1977年、 1978年,县塑料制品厂、县第二塑料厂分别建成投产。产品有塑
料农用地膜、 包装薄膜、 软管、 PVC硬管、中空制品、矿用配件、制鞋原料、玩具等。
1979年, 生产各类塑料制品388吨。此后,牛泉、辛庄等公社相继建成塑料厂生产塑料编
织袋等制品。 1983年, 全市各类塑料制品产量722吨。 1985年,全市各类塑料制品产量
1181吨,其中塑料薄膜34吨、塑料编织品150吨,产值361万元。1987年,全市各类塑料制
品产量1247吨,产值680万元。
1993年, 莱芜市有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9家。莱芜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固定资产原
值1747万元,年生产能力8000吨,主要产品有膜类、管材、管件等,是集吹塑、注塑、滴
塑、挤出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851万元。
微灌管材管件系列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是年2月,全塑球阀通过部级鉴定,
填补国内空白。 1994年6月26日,山东塑料橡胶机械总厂改制为华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税4142万元。在全国300多家大中
型塑机厂家中, 第三次蝉联产值、利税、销售、品种、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新产品产值率6
个第一。厂开发部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塑料机械研究所,生产的“华冠”
牌塑料挤出机和薄膜吹塑机组被评为“山东名牌” 。在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
及行业50家企业评价中,位于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最大企业第71位、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
21位;中国山东最大工业企业第89位、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61位。
1995年, 山东塑料橡胶机械总厂共开发出SJG630超大口径管材机组等新产品12种,其中4
种新产品通过技术鉴定,全年新产品产值达到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30%。另外有11种产
品分别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SJY180×80锥型双螺杆塑料异型材机组荣获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FM5300复合膜机组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完成工业总产
值4.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3亿元,利税4254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比1994年有所
增长, 经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综合评价,被评为全国最优500家工业企业之一,列第
472位。 是年,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
微灌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经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微灌产品的各项性能均
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网式过滤器和新型旁通居国内领先水
平,灌水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精度打孔器和密封紧箍卡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经莱芜市
技术监督局抽检合格率为100%。三种产品被省、市技术监督部门命名为免检产品,给水及
建筑排水用聚乙烯管材、管件被命名为山东省免检产品,农用聚乙烯薄膜被命名为莱芜市
免检产品。
1996年,山东华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实现利税5022.5万元。
公司的产值、利税、销售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利税率等主要经
济技术指标连续5年蝉联全国同行业首位, 企业跻身于国务院划定的全国千家重点联系企
业首选300家行列。 有11种新产品问世,其中4种通过技术鉴定,3种填补国内空白,达到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有11种产品分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SGBB150/25—760
塑料挤出波形板机组和SGJ—Z630超大口径管材机组被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 经国家经贸
委批准,计划投资9908万元的企业“九五”技改规划列入国家“九五”技改第二期“双加”
项目导向性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论证。年底,顺利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
成为全市首家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单位。是年10月,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微滴
灌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脉冲滴灌系统、自返冲洗网式过滤器、流量压
力调节器、迷宫式滴灌带)。
1997年,华冠集团兼并莱芜市工艺鞋厂、运动鞋厂、胶鞋厂、泰山工贸公司。企业的“九
五”二期“双加”工程技改项目设计完成并通过国家审查。开发新产品11项,研制生产的
ZFB(L) -IPVC自由发泡板材挤出生产线等4种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并分别接近或达到
国内和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华冠”牌塑料挤出机和薄膜机组再次名列“山东名牌榜”。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1亿元,实现利税5778万元,被授予1997年度“莱芜市利税大户”
“山东省地方工交系统利税大户”称号,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华冠
集团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华冠”牌PC—65农地膜机组被国家机械工业局认
定为名牌产品, 以铝塑复合管挤出生产线为代表的8种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与北京百龙
绿色科技企业公司合作生产塑料异型材的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塑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出
口到俄罗斯、 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全年出口创汇近100万美元,累计完成产值
5.03亿元,实现利税5949万元。莱芜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年内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
体系认证。“千里”牌微灌器材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科技开发成效显著,微灌产
品已有6项填补国内空白, 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千
里”牌微灌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2000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2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7899万元、 工业销售产值
7680万元、工业增加值2211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335万元、利润1099万元,共生产塑
料制品15632.5吨, 其中塑料薄膜2001吨。山东塑料橡胶机械总厂的1400机头、橡胶机械
厂的45电缆、万昌公司的碳钢渗铝、彩色金属屋面及太阳能热水器加工等工艺改造项目,
都取得显著效果。 山东塑料橡胶机械总厂组建世纪通管业公司,年产量1万吨,实现产值
近5000万元; 华阳公司新上滑差电机和电机变频调速改造项目,生产销售电机200余台,
变频电机改造项目完成10余个,创产值1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高新园棚业公
司, 完成全日光无立柱塑料大棚3000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与美国合作,投资
250万美元引进智能卡生产线,达产后年实现贸易顺差200万美元。全年创造产值6.03亿元,
实现利税7537万元。是年,华冠集团先后开发新产品20余项,透气膜机组、多功能薄膜机
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年内,莱芜市塑料制品(集团)总厂跃升
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其微灌开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中国质量学会网上调查显示,
“千里”塑料制品的品牌知名度、服务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质量美誉度、2000年市场首
选名列前十位。 2月,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微灌器材研究开发专题通
过国家级鉴定验收。其中,“脉冲滴灌系统、压力流量调节器、自控网式反冲洗过滤器”
分别填补国内空白,其技术性能国际先进。“双高一优”项目新型滴灌系列产品技术改造
计划经国家经贸委编制立项,投资6000万元消化吸收国外滴灌先进技术,购置国产设备,
改造生产线,生产新型滴灌系列产品。据全国微灌学组统计,“千里”牌微灌产品覆盖率
占全国市场的40%、山东市场的60%。
2001年,华冠集团智能卡项目募集发起人取得成功,对华冠制鞋厂的部分不良资产进行了
处理。登记注册了“山东华冠工业园有限公司”,建成了近7000平方米的两座标准化车间,
与香港、青岛、深圳等地的客商接触洽谈,就劳保鞋、碳纤维布、节能电机、纳米电池等
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与济南人民商场达成合作建立大型超市的协议,成立绿园木塑制品厂。
塑料机械新开发产品19项,其中双冷法复合土工膜挤出设备被评为“九五”全省技术创新
项目,多功能共挤法多层复合板挤出工艺设备开发项目被评为“九五”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智能卡项目改变单一制作卡坯的状况, 向独立制作成卡迈进。年创产值7.1亿元,实现利
税7877万元。莱芜塑料制品(集团)总厂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换版一次成功,
复评一次性通过。补偿内镶式滴头、稳流器、多孔通讯管、外连接管件、新型迷宫式滴灌
带生产线开发成功。网式自返冲洗过滤器被国家科技部认证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重中之
重项目。JP绞盘式卷管喷灌机和伸缩式喷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国家“九五”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微灌器材研究开发(项目报奖名称是农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研制开发)
获200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科技成果奖。通信用多孔管、滴头内嵌微
灌管、外接式PE管件通过省级鉴定,其中1项国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双高一
优”项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滴灌产品国债项目的审批和省可持续发展项目、国家级新
产品均受到国家政策扶持。
2002年,华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开发出18种新产品,其中12种正式投入生产,15种产
品通过省级鉴定, 1种产品获得国家尤里卡金奖。山东莱芜塑料制品(集团)总厂承担国
家“863” 计划“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承担的“补偿新型滴灌系统的研制开发项目”被
列入2002年度国家及山东省重点创新项目。滴头内嵌微灌管、压力流量调节器、通讯用多
孔管等3种产品被评为2002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农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研究开
发项目列入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计划;自动控制节水灌溉系统设备开
发与应用项目列入省“十五”百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先后研制开发了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微灌自动控制施肥机、 滴灌带设备生产线、部分给水用PVC管件以及吸附式自动灌溉施肥
机等产品, 其中3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2002年度中国兴轻质量
认证中心的质量认证复核,并被评为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获得国家第六批国债专项资金
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补助480万元, 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年度复核。2005年,全市有
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3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2325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075万元,完成主
营业务收入1882万元、利润19万元,共生产塑料制品0.28万吨,其中塑料编织袋800吨。
酿造业 酿酒 民国初期,境内私营酿酒业著名者有恒源盛、东顺兴、庆丰等字号,均采用
传统的固体发酵法,产品以高粱酒为主,亦有少量黄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县民
主政府鉴于粮食缺乏,多次命令禁止酿造粮食酒,对酿造果酒则不限制。一时,果酒酿造
甚为活跃。
新中国成立后, 县政府即对白酒酿造实行专营,成立国营口镇、颜庄2处酒厂,年产白酒
约50吨。 民间仍有酿制果酒者。1954年和1956年,2处酒厂分别停办。1958年,县酒厂在
莱城东关成立, 用传统方法烧煤小锅,以地瓜干为原料酿制白酒,年产瓜干酒250吨。同
时,社办酒厂也有一定发展。1969年,县酒厂进行“结束手工土法生产”的大规模技术改
造,采用地下鼓风凉渣、锅炉蒸气,建起第一套液体发酵蒸馏设施。1970年,建成第二套,
生产实现半机械化。 1982年,建成年产500吨的粮食固体生产机械化车间,主要设备有圆
柱形蒸馏设备1套,锤击式旋风送粉碎、糖化设备1套,辅助设备有锅炉、电动机等,生产
实现机械化,年生产能力达到白酒5000吨。
20世纪70年代后,县(市)酒厂除瓜干白酒外,相继增加中高档粮食酒和果酒。粮食酒有
鹏泉大曲、鹏泉特酿、酱香型云头春和鲁莱珍等;果酒有姜酒、山楂酒、苹果酒。乡镇生
产厂点, 白酒为单一的散装酒,果酒有山楂酒、柿子酒、苹果酒等。1992年8月,市啤酒
厂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1993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工程投资1150万元,啤酒年生产能力
由1万吨扩至3万吨, 年新增产值3400万元,利税700万元。是年,市酿酒总厂推出的广寒
宫全麦啤酒,获省科技进步奖;鹏泉特曲被评为山东省消费者最喜欢的白酒;广寒宫干啤
酒被评为山东省消费者最喜欢的啤酒,获世界金奖和全国消费者满意奖;市酿酒总厂生产
的粮食酒、薯类酒、姜酒、啤酒四大类产品全部被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列为免检产品;鹏泉
牌、鲁莱牌、广寒宫系列产品通过严格考核验收,被中国食协定为监制品;啤酒在省行业
工业卫生检查中获总分第一。市酿酒总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15万元,利税1121万元。
1994年5月,莱芜市酿酒总厂进行技改工程;啤酒年产能力由3万吨扩至10万吨,至年底主
体工程全部完成。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500万元,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优
质产品产值率95%以上。1995年6月,鹏泉特曲、广寒宫啤酒被省一轻厅、省白酒、啤酒协
会检测评定为优级产品;7月,鹏泉特曲、鹏泉大曲、鲁莱白酒、广寒宫干啤酒4种产品被
评为“山东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1月,广寒宫啤酒、鹏泉特曲在全省行业质量检测会
上,获山东省食品行业最佳产品和优秀产品质量奖。年底,市酿酒总厂6000吨麦芽筒仓投
入使用,固定资产增至1.45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利税6316万元。1996年,
产销啤酒7.5万吨、白酒2万吨,上缴税金4100万元,被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认证为国家大
型一档企业,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广寒宫啤酒、鹏泉特曲被誉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山东市场畅销产品,在全省行评中列同类产品第二名、第三名,均被评为优质级酒。年内,
开发出了精制广寒宫啤酒,广寒宫红彩箱、绿彩箱啤酒,鹏泉特曲王,高档XO型鹏泉姜酒,
特制双轮底鹏泉特曲、鹏泉五粮液等系列产品。
1997年,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对原莱芜市酿酒总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12月16日,
召开创立大会,选举产生首届董事会、监事会。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两个100%”(出厂合
格率100%,市场抽检合格率100%),白酒易地搬迁技术改造工程年内基本完成。1998年,
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全年技术改造总投资4500万元, 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白酒厂
异地建设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白酒年商品量由2.5万吨扩改到4万吨;葡萄酒兴建配套成龙,
达到年产2000吨能力, 通过ISO 9002质量认证并颁发证书;6月18日,40万吨啤酒扩建工
程破土动工。实现利税4900万元,上缴税金4389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1.2万元。1999年,
40万吨啤酒扩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并实现一次投料试产成功,一次灌装连动试车成功,
每小时可产啤酒4万瓶。
2000年4月6日, 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40万吨啤酒扩建工程竣工投产;8月,广
寒宫牌啤酒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认定为合格产品;广寒宫牌啤酒、鹏泉牌特曲、广
寒宫牌特曲被评为2000年度省优质级酒; 12月,公司投资180万元收购茶业口镇的矿泉水
厂, 成立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矿泉水厂。全市饮料酒产量为15.34万吨,其中白酒为
1.90万吨、 啤酒为13.42万吨、葡萄酒为0.03万吨;2001年,先后开发苦瓜啤酒、银杏啤
酒、蜂蜜啤酒、38度浓香型三结义酒和13#、14#、15#红葡萄酒等系列新产品;4月,广寒
宫干啤酒、34度广寒宫特曲、38度广寒宫特曲、44度鹏泉特曲连续9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年内, 投资1000万元,对啤酒生产设备进行配套完善,新上易拉罐生产线一条,新上2万
瓶/小时和3万瓶/小时大功率洗瓶机各1台, 机器刷瓶比人工刷瓶年节约开支200万元。
全年完成产值1.89亿元,入库税金6885万元,其中地税1425万元。2002年,山东广寒宫集
团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芦荟啤酒、仙人掌啤酒、菊花啤酒、金银花啤酒、小麦啤酒、火锅暖
啤酒、 红太阳姜啤酒、38度吴刚酒、38度嫦娥酒、125毫升44度鹏泉特曲酒和21#、22#低
度山葡萄酒、 新品广寒宫干红葡萄酒及4种规格的姜酒等新产品,通过ISO 9001:2000国
际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换版。广寒宫白酒、啤酒连续十年荣获山东省优质级产品称号,广寒
宫啤酒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为山东省质量免检产品。 全年实现总收入3.3亿元,实现
应缴税金过亿元。2003年,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啤酒厂、白酒厂、葡萄酒厂、矿泉水
厂。啤酒厂占地26.68万平方米,厂房6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0万吨;白酒厂年生产能力
4万吨;葡萄酒厂年生产能力5000吨;矿泉水厂年生产能力1万吨。公司有员工2000余人,
资产总额5.38亿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酒厂2个,产饮料酒120万升,完成工业总产
值8470万元。
其他饮料制造 1959年, 县副食品公司加工厂配备小型冷冻机,在暑期生产冰糕,日产万
支。1972年扩建为冷饮车间,增设15万大卡冷冻机1台,30平方米冷库1座,日产冰糕10万
支。20世纪80年代后,莱芜钢铁厂、张家洼矿山公司及市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冰糕生产,
既供应本单位饮用,又向社会出售。1982年,汽水及其他冷饮品始有生产者,主要集中在
城区和城子坡、张家洼等乡镇(街道)。2001年10月,北京汇源集团鲁中有限公司在莱芜
经济开发区成立,主要从事果蔬汁、乳制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总投资4.25亿元人
民币, 从德国、意大利、瑞典进口6条果汁饮料生产线,其中2条为世界上最先进的PET无
菌冷灌装生产线,具备年灌装60万吨果汁饮料的能力,产品有PET、直立袋、瓶装、利乐4
大系列、60种规格。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境内成立许多饮用水厂,主要生产
生活用桶装和瓶装饮用水。 2005年,全市共生产软饮料10.13万吨,其中果汁及果汁饮料
6.37万吨,瓶(罐)装饮用水2.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