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水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72&run=13

境内水产业发展缓慢,鱼类靠湾塘河沟自然繁殖。水生植物主要是芦苇、藕,种植历史较
长,但面积、产量均很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兴建,可利用水面大量增
加,水库养鱼逐步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利渔业由小到大,进
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鱼类 1958年后, 随着大中小型水库的修建,水库养鱼逐步引起重视。当年,全县水面面
积1.36万亩,可利用面积1.33万亩,已利用面积0.32万亩,其中养鱼0.3万亩,产鱼1吨;
大冶水库放养鱼苗11.3万尾,农村湾塘放养鱼苗4.7万尾。1960年,全县放养鱼种788.8万
尾、 鱼苗1947.5万尾,其中雪野水库放养鱼种498万尾、鱼苗1102.6万尾,大冶水库放养
鱼苗435万尾, 杨家横水库放养鱼种160万尾,农村湾塘放养鱼苗409.9万尾。鱼种、鱼苗
全系购进, 多为长江鲢、鳙鱼。1961年3月,莱芜县淡水养殖试验场人工孵化鲤鱼成功。
1966年,人工孵化鲢、鳙鱼成功。1972年,雪野水库渔业队建立鱼种场。1973年投放鱼种
207万尾, 培育大规格鱼苗86.5万尾;大冶、乔店、杨家横水库也相继建立鱼种池,自育
自养,养捕并举。1974年,在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指导下,雪野、大冶渔业队利用网箱
在水库中培育鱼苗获得成功。此后,雪野水库渔业队又进行饵料网箱养鱼和网箱养鱼越冬
试验,取得成功后在境内各地推广。各水库和农村湾塘主要养殖鲢、鳙、草、鲤、镜鲤、
红鲤、杂交鲤、鲫、日本白鲫、方正鲫、长春鳊、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此外,野杂鱼
有翘嘴红鲌、青稍红鲌、红鳍鲌、鳜、鲶、黄颡、赤眼鳟、南方马口、银飘、麦穗、棒花、
栉下虎、泥鳅、彩石鲋、黄鳝等。甲壳动物主要有日本沼虾、小长臂虾、溪蟹及爬行类的
鳖。人工放养以鲢、鳙、草、鲤、鲂、鳊、鲫、鲌为多。
1986年后,市水利水产部门组织多项水产养殖技术引进和开发,先后承担科技项目10项,
其中获得山东省、 山东省水利厅、莱芜市科技成果奖8项,引进一大批名优养殖品种,在
提高水产品产量的同时, 推动渔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重大项目有4项,
1986年,市水利水产局承担省科委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水库网箱投饵养鱼技术开
发,亩净产商品鲤鱼、罗非鱼超过7万公斤,最高单产12.5万公斤,亩利润7.9万元。1990
年至1991年, 市水利水产局实施水库网箱投饵养草鱼的试验。4亩试验网箱平均亩净产商
品草鱼14200公斤, 平均亩利润42372.74元,投入产出比为1∶2.4,填补了国内北方水库
网箱养鱼的一项空白,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此后,又相继取
得网箱养团头鲂、淡水鲳的成功。1993年至1995年,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省级“星火计划”
项目——“水库大面积网箱养吃食性鱼类高产技术开发”。经过三年开发,鲤鱼平均亩产
76780公斤, 罗非鱼66200公斤,团头鲂23304公斤,草鱼24344公斤,淡水鲳47328公斤。
1995年, 全市网箱养鱼面积达到131.5亩,鲜活鱼总产量5511吨,总产值5309.2万元,利
税1526.52万元, 网箱养鱼的面积、产量、产值比分别比1992年增长14.5倍、15倍、15.2
倍,养殖范围由雪野水库辐射到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库和十几座小(一)型水库。
1996年,市人民政府转发市水利水产局《关于加快我市水产业发展的报告》,确定实施名
优水产发展战略。是年起,相继建成市名优良种繁育基地、方下镇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莱
芜发电厂工厂化温流水养殖基地、莱城区公家庄水库大银鱼移植增殖基地、莱城区水产饲
料厂工厂化甲鱼养殖基地等5处名优高效渔业示范基地, 引进了鳜鱼、乌鳢、彭泽鲫、美
国大口胭脂鱼、南方大口鲶、梭鲈、甲鱼、大银鱼、异育银鲫、美国青蛙、日本锦鲤等十
多个品种。 在雪野、大冶、乔店、公家庄等20多座水库移植大银鱼面积近2万亩。全市名
优水产品年产值达800万元,占全市水产品总产值的15%。至“九五”期末,全市宜渔水面
3.6万亩, 已利用3.45万亩,年最高水产品产量达到8510吨,产值6108万元,分别是1986
年的17倍和20倍。养鱼的国有、集体企业达到300余家,从事养鱼的专业户发展到1300户,
拥有固定资产4320万元。网箱产的鲜活鱼除满足本市供应外,还远销到济南、淄博、青岛、
烟台、威海等城市,成为全省重要的鲜活淡水鱼生产基地。
“十五”期间,全市渔业以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目标,连续五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均
达8000吨以上。相继组织实施了“德国镜鲤苗种引进及成鱼养殖试验”“南美白对虾养殖
试验”“富营养型水库渔业优化模式研究”“水库大面积网箱养鱼技术推广”等试验、推
广项目。2002年,市水产研究所名优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成,改造高标准鱼池60亩,被省
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省级渔业示范园”。方下、羊里、辛庄等沿河乡镇陆续制定优惠政
策鼓励农民开发荒滩地发展名优鱼类养殖。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
调动了农民开展名优水产品养殖的积极性。是年,印发《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
通知》 ,发证面积占全市养殖面积的70%,对苗种样品检测合格的场家发放了苗种生产许
可证, 全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至2005年,全市名优品种养殖面积1.2万亩,占养殖总
面积的40%, 休闲渔业成为渔业发展的新亮点,雪野、碁山等旅游景区及城市近郊建起的
32处集养殖、垂钓、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基地效益显著。
其他水产 境内芦苇、 藕种植历史较长,历来分布于坑塘、河沟等浅水区。其中大部分坑
塘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1958年,全县利用坑塘种植芦苇、藕200亩。此后,人民政府多次
引进种苗, 号召扩种。1965年,全县种苇330亩,产量99吨;种藕430亩,产量130吨。20
世纪70年代后,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进行,群众常在河边、沟渠、堤坝等周围零星栽植芦
苇。1979年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种植苇、藕等水生植物的积极性大为提高。1982年,
种苇692亩,产量135吨;种藕800亩,产量355吨。1987年,种苇720亩,产量252吨;种藕
880亩,产量431吨。此后,全市苇、藕面积分别在千亩左右。
1970年,县淡水养殖试验场用东平湖褶纹冠蚌培育珍珠。1972年获得成功,遂举办河蚌育
珠学习班在全县推广。 当年春,育珠7处,插种母蚌5000多个,后因产品质量低、珍珠滞
销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