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良种繁育与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65&run=1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改良和推广。同时加强地方品种的保护
和利用,加强良种场的建设。发挥本地猪、兔、羊、鸡的资源优势,开展品种培育和杂交
利用, 良种化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猪、鸡、兔实现良种化,牛、羊的良种率达到90%
以上。
良种场 猪 1973年,泰安地区莱芜猪育种繁殖场(今莱芜市种猪繁育场)在杨庄公社小埠
头村西筹建,1974年投入使用。承担莱芜猪保种任务。全场实行半机械化养猪,年向社会
提供良种猪600头。1978年,组建4个血统的莱芜猪保种群体。1982年,重新组建6个血统、
36个母祖系的保种选育核心群60头,承担莱芜猪保种选育、性能测定和利用的研究课题。
1993年11月, 该场由泰安市畜牧局整建制转莱芜市畜牧局。2000年,投入200万元新建国
家级标准种猪场。 2003年,由得利斯注资800万元合资组建得利斯(莱芜)种猪繁育有限
公司,新建万头种猪场1处。存养莱芜猪100头,鲁莱黑猪100头,欧得莱猪300头,国外良
种猪500头,年向社会提供良种猪6000头,商品猪7000头。
1979年,苗山人民公社战山河猪场改为莱芜猪苗山猪场,组建莱芜种母猪30头、公猪4头;
1982年, 定为莱芜猪原种场,重新组建莱芜猪核心群40头,6个血统保种群体,与杨庄莱
芜猪育种繁育场共同承担莱芜猪保种及课题研究。1990年,市畜牧食品联合开发公司(市
畜牧局) 投资130万元,全建制购买孙故事村猪场,成立莱芜市种猪繁育场一分场,把莱
芜市苗山猪场莱芜猪核心群整体转入该场,承担莱芜猪保种科研相关任务,饲养基础母猪
200头。至2005年,共完成9个世代的莱芜猪的选育,使其遗传性能更加稳定。
兔 1979年,牛泉公社有集体养兔场35处,集体、户养长毛兔119950只。1980年1月,泰安
地区畜产公司引进联邦德国纯种兔14只,在鹿毛埠大队进行杂交试验。杂交兔体大、毛密,
每只年产毛0.75至1公斤。1996年,莱芜圣洁种兔场在牛泉镇建成,此后3年,进行了多项
良种培育研究,其中“莱芜高产黑耳长毛兔品系培育”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000年,莱
芜恒生黑耳兔业有限公司在高庄建成,饲养莱芜黑耳长毛兔1000只,肉兔有新西兰、沂蒙
白、塞北兔、伊普吕等8000多只,年向社会推广肉兔、长毛兔10万只。
鸡 1986年, 由莱芜市畜牧食品联合开发公司(市畜牧局)投资新建的莱芜市种鸡场建成
投产,饲养蛋、肉种鸡各1万套。每年提供种蛋20万枚、鸡苗160万只。
羊 1993年, 在上游镇南栾宫村集体养羊场,组建莱芜黑山羊育种保种选育群体,并承担
多项省、市科研项目。2000年,莱芜黑山羊育种研究所组建成立,承担莱芜黑山羊保种选
育和性能研究工作,莱芜黑山羊保种育种群体整群体转给莱芜黑山羊育种研究所,并组建
莱芜黑山羊核心群500只,波尔山羊100只。
1997年至2005年,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市内出现一大批科技含
量高、品种优良,具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的养殖示范园区:辛庄镇桑园村良种猪繁育示
范园,饲养莱芜母猪40头,大莱母猪80头,带动辛庄镇上陈、下陈、徐家庄等村及全镇饲
养大莱二元母猪8000头;凤城街道孝义楼商品瘦肉猪生产示范园,年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
3000头, 辐射带动了北孝义、中和等村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生产,年出栏育肥猪3万头;
黄庄镇恒达养鸡场商品肉仔鸡生产示范园,年出栏AA肉仔鸡10万只,带动南金水河、亓家
岭等村及全镇商品肉鸡生产,年出栏50万只;牛泉镇良种畜禽场优质长毛兔生产示范园,
存养优质粗毛型长毛兔1000只,带动亓毛埠、西上庄及圣井乡部分村饲养长毛兔20万只。
畜禽品种改良与培育 1980年后, 畜牧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地方畜禽品种的资源优势,开展
良种选育、性能测定及配套技术研究。至2000年,境内选育、培育改良品种10多个,改良
母猪6万头、本地羊30万只、长毛兔100万只、本地牛3000头。引进繁育推广国外瘦肉型种
猪8000头, 波尔山羊200只,国外长毛兔、肉兔优良品种10万只,利木赞、西门塔尔牛及
其冻精细管2万头份,猪、兔、羊、牛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92%和90%。
猪 20世纪50至60年代, 为做好莱芜猪种质资源的保护,莱芜先后组织了7次猪种调查,3
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73年和1978年,先后建立国营泰安地区莱芜猪育种繁育场和莱芜
县苗山种猪场。 1978年和1982年,先后组建保种群体,建立含6个公猪血统、36个母族系
的基础群体100头。 其间,组建起专门的育种机构,列入国家的育种规划,各级政府和业
务部门相继制定中、 长期育种方案。1982年至2005年,连续完成9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
使莱芜猪的不良性状得到改善、经济性状得到提高、遗传性能更加稳定、种群数量不断增
加。核心群达到400头,扩繁群1000头,生产群1万头。莱芜猪成为全国许多地区、单位生
产与育种的宝贵种质材料。
20世纪70年代,为提高产肉量,大量引进内江、荣昌等猪种进行杂交生产;80年代,为提
高瘦肉量,引入国外猪种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开展经济利用杂交,生产二元、
三元杂交瘦肉商品猪。其间,“莱芜猪自群选育与杂交利用研究”列入山东省重大科研攻
关课题“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90年代,进行三元、四元杂优商品瘦肉猪生产,在
省市科研攻关及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的资助下,进行莱芜猪高繁品系、专门化母系、
莱芜猪合成系、优质商品肉猪配套系的培育研究。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利用莱芜猪培
育了2个专门化品系—莱芜猪合成系; 1个专门化品种—鲁莱黑猪;2个瘦肉型猪配套系—
鲁农I号猪配套系和欧得莱猪配套系。 1994年起,培育的鲁莱黑猪,具有高繁和肉质优的
特性,经产仔数14.8头,60日龄育成12.2头,育肥猪日增重590克、料重比3.25∶1、胴体
瘦肉率53.2%、肌内脂肪7.26%。2000年,通过省级鉴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被
山东省确定为“十一五”期间主导推广品种,为中国增加了一个优质肉猪种质资源,具有
重要的生产开发和育种价值。 培育的鲁农I号猪配套系和欧得莱猪配套系,父母代母本产
仔数14.6头, 断奶育成12.8头,商品代育肥猪日增重740克以上,料重比3∶1,胴体瘦肉
率58.3%和62.3%,肌内脂肪4.01%和3.68%,总体水平居全国商品瘦肉猪的领先水平。
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手段,使养猪科研及时转化于生
产。 到2005年,累计推广莱芜猪杂交优良母本25万头,增产仔猪150万头,出栏杂优瘦肉
型猪950万头, 增加效益15亿元。全市养猪水平也由年出栏20万头增加到60万头,出栏率
由80%提高到160%。 莱芜猪原种场种猪群由80头增加到1000头,由保本经营转变为年创利
100万元,实现了保种、科研和生产的全面丰收。
牛 1990年前后, 重点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良种肉牛及配套饲养技术”,引进
良种肉牛的冻精颗粒与鲁西黄牛进行杂交,以推动肉牛品种改良。1997年后,以引进高产
奶牛及冻精细管进行人工授精为重点, 发展奶牛规模饲养, 30头肉牛以上的规模户达到
100多个, 存栏20头奶牛以上的专业户40多个。良种肉牛、高产奶牛的人工授精改良面分
别达到90%、95%以上。
羊 1993年后, 市畜牧兽医站在北部山区的南栾宫村组建莱芜黑山羊育种核心群。1995年
至2000年,“莱芜黑山羊保纯选育”“莱芜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莱芜
黑山羊杂交改良示范”等课题列入省、市科技计划。经四个代次的定向培育,保存了莱芜
黑山羊体形大、产绒量高、耐粗抗病、肉质好的特点,繁殖性能有很大提高,经产母羊年
产羔率311.4%, 双羔率77%。2001年,莱芜黑山羊育种研究所以黑山羊为基础,引进导入
波尔山羊血液,通过横交固定,定向培育产肉性能优良的鲁波山羊新品系,经产母羊产羔
率300%,8月龄体重30公斤以上,胴体屠宰率38%。以莱芜黑山羊及鲁波山羊为重点,推进
波尔山羊杂交改良, 杂交商品羊6月龄育肥体重25公斤,比普通本地羊相同时间育肥增重
提高90%以上。2002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兔 境内饲养的肉食兔——莱芜黑兔为当地土种兔, 只重2.5至3.0公斤,胎产仔6至8只,
在民间进行人工选择,无系统选育。1978年后,牛泉畜牧兽医站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依托,
先后进行“联邦德国长毛兔的引进推广”“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培育”等课题研究,引进
的联邦德国长毛兔纯种繁育及杂交改良当地品种, 每只年产毛1公斤以上。1980年至1982
年, 进行“长毛兔预产期内诱发母兔定时分娩试验”,产仔有效率94.5%,冬季比自然分
娩提高成活率40%以上。1985年至1990年,进行“控制家兔性别的生产试验”,增加母源,
使采毛量大为提高。1990年至1998年,市畜牧兽医科研所承担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培
育”试验研究,成年兔粗毛率17.52%,每只年产毛1241克,体重4425克。2000年12月, 通
过省级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至2001
年,进行“莱芜高产黑耳长毛兔品系培育”,经四世代选育而成的成年兔平均体重5896克,
年均产毛1835克,粗毛率21.25%。这种黑耳长毛兔具有全身被毛白色,鼻尖、耳尖“三点
黑”标记鲜明的独特外貌特征。2001年12月,经省级鉴定现场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9月, “一种黑耳高产毛用型家兔培育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获山东省
发明专利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