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饲草饲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64&run=13

境内历来重视畜禽饲草饲料的开发利用。粗料细作是民间素有的饲养习惯,“寸草铡三刀,
无(精)料也上膘”等俗语在当地颇为流行。因精饲料缺乏,饲料业长期依靠大量作物秸
秆和粮食副产品。农民利用棒槌、铡、碾、磨等粉碎各类饲料,配合使用。发酵多用自然
发酵法,将瓮、瓷缸等置于栏圈门口,将粗糠等放入,适当加水浸泡10至20天后饲养猪用,
并且随取随添料,常年不断。20世纪80年代后,为满足畜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对饲草和
农作物秸秆、秧苗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90年代,大量引进各种优质饲草,同时引进
使用配合饲料。
饲草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饲草有作物秸秆、树叶、青干草、青绿多汁饲料等,年可利用8
亿公斤;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可用姜苗5亿公斤。
青贮氨化 1958年, 县政府召开玉米秸秆青贮现场会,当年青贮技术在全县普及。同时推
广使用电动机、汽(柴)油机带动的“330”型、“450”型饲料粉碎机。1968年,派人到
牟平县学习糖化发酵法。1974年,推广饲料打浆、贮浆法。1975年,全县有打浆机154台,
打浆池63座,青绿饲料打浆贮存68万公斤。1976年,总结推广苗山公社高上坡青贮地瓜秧
喂猪的经验。1979年,派人到北京部队学习模范饲养员叶洪海中曲发酵法,后在古城大队
办学习班进行推广。 1985年起,全市青贮氨化工作逐渐展开。1989年8月,全省畜牧工作
会议在莱芜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青贮氨化现场,推动全市青贮氨化工作掀起高潮。当年,
全市共氨化麦秸880万公斤, 青贮3027.5万公斤。1990年,完成青贮氨化饲料4222.7万公
斤。 1991年6月,泰安市秸秆氨化现场会在莱芜召开,与会代表参观杨庄镇的前郭庄、胡
宅, 方下镇的亓官庄、台头等长埠岭片氨化现场。年内,全市氨化600万公斤,青贮4000
万公斤。1992年12月,全国畜牧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莱芜的畜牧业发展
情况和青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993年后,青贮氨化饲料逐年减少。2000年后,随着奶
牛发展和肉牛集中育肥,青贮料逐步发展。至2005年,全市青贮玉米秆2000万公斤。
牧草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多次引进牧草良种。1962年,从无棣县引进苜蓿,在县兽
医站试种2亩。1975年,从江苏无锡县引进水葫芦1万公斤,分发到有水源条件、集体养猪
的23个大队放养, 放养水面73亩,产水葫芦150万公斤。寨里公社从烟台地区引进苦菜、
聚合草种植48亩。1983年,牛泉兽医站从无棣县引进苜蓿、草木樨等,在鹁鸽楼、北白塔、
李条庄、马小庄等村种植千余亩,因当地自然饲草丰富,粮草争地,影响农民生活,后未
大面积推广。1995年后,先后引进鲁梅克斯、杂交油葵、饲用高粱、墨西哥玉米、冬牧70、
串叶松香草等小面积种植饲用。2000年,市畜牧局在牛泉镇召开现场会,推广孟广贞等人
种植牧草养猪养羊的经验。2001年,市畜牧兽医站在郎郡村建立山区牧草种植实验基地。
2002年至2005年,全市每年种植牧草在300亩左右。
姜苗青贮开发利用 1993年,市畜牧兽医站在富家庄村青贮氨化姜苗3000公斤,饲喂黄牛,
效果良好,随后在全市推广利用。1997年,该站将“鲜姜苗饲喂家畜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
研究”“十万亩鲜姜苗喂畜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开发推广”“利用姜苗生产饲用免疫增效剂
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列为省、市科研开发项目。试验研究证明,鲜姜苗富含维生素、植物
蛋白、 微量元素及r球蛋白、萜类、醇类、酚类、挥发油类等活性物质,能有效地增强畜
体免疫力。用打浆姜苗作粗饲料,喂一头肥猪,可替代25公斤精饲料,每头节约综合饲养
成本34.4元。2005年,《鲜姜苗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
市每年利用姜苗100万公斤左右。
饲料 单一大宗饲料 主要有玉米、豆粕、谷子、高粱、地瓜干、鱼粉、骨粉等。其来源,
新中国成立前由农户自储,一般将粗杂粮或所产粮食中质量较差的部分用来作饲料,一般
年份饲料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5%。 新中国成立后合作化时期,集体饲养的牲畜从集体、
储备粮中解决,农民个人饲养的,交售生猪、肉牛时,国家返销、奖售部分粗杂粮。1960
年后,社员自留地、饲料地成为精饲料的主要来源。1980年农业资源调查统计,全县用作
精饲料的粮食6512.1万公斤, 大牲畜和猪、羊每头占有175.5公斤。其中集体扣留饲料粮
3168.8万公斤,出售畜禽产品由国家奖售饲料粮592万公斤,6.2万亩饲料地产粮1588.5万
公斤、麸皮1060.3万公斤、豆饼102.5万公斤。实际需要粮7777.8万公斤,其中猪占83.1%,
禽类占8.4%,牛羊兔等食草畜禽占8.5%。用作精饲料的粮食比实际需要量少1265.7万公斤。
此后,粮食总产和畜禽饲养量同步增长,单一大宗饲料来源仍有较大缺口。为弥补饲料缺
口,降低饲养成本,农民重视利用酒糟、糖渣、粉渣等饲养畜禽。1980年,全县工业副食
品产饲料1050万公斤, 其中酒糟201.5万公斤, 豆腐渣149万公斤, 谷糠408.5万公斤。
1985年后,年产在1500万公斤左右。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畜禽存养量、
出栏量大幅度提高,大宗饲料靠外地输入。
混合饲料 20世纪80年代初,使用混合料。1986年1月,市饲料公司投产,产品以猪、鸡饲
料为主, 辅以兔饲料。同年底,全市有饲料加工厂32家,其中粮食部门15家,畜牧部门6
家,乡镇8家,村3家,年加工能力7500万公斤,实际生产4789万公斤。境内所有的养鸡专
业户和部分养猪专业户,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混合饲料。至80年代末,全市年使用混合饲料
5000万公斤左右。用混合饲料喂猪,5个月至6个月出栏,比原来提前1至2个月,头猪增重
25公斤;喂蛋鸡,150天左右产蛋,产蛋率提高1倍。
全价配合饲料 20世纪90年代后, 大面积推广。养殖专业户直接购买浓缩饲料和自有的能
量饲料按一定比例自配全价料,或从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直接购进全价料使用。其来源有正
大饲料、六和饲料、希望饲料等上百个厂家、130多个品牌。2003年1月,得利斯莱芜基地
公司年产18万吨的“同路饲料”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