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质地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6&run=13

地质 莱芜位于华北地区鲁西隆起鲁中隆断区, 泰莱断陷盆地东缘及沂源鲁村盆地西缘,
呈断裂构造发育。基底构造以官营—香山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在莱芜境内长约12公里,宽
约2公里;盖层构造以脆性断裂最为发育,可划分为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三组,主
要形成于燕山晚期及喜山早期,北西向的以铜冶店—孙组断裂、船厂—五色崖断裂为代表,
近东西向的以黑虎泉—狼山断裂为代表,近南北向的以姚家峪—上崔家庄断裂为代表。
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形成时代从晚太古代—早、中元古代—中生代,其中以
早元古代最为发育,呈岩基、岩株、岩脉产出。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
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中生代燕山晚期侵入岩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是矽
卡岩铁矿的成矿母岩。 矿山岩体控制了莱芜矽卡岩铁矿98%以上的储量,金牛山岩体、铁
铜沟岩体、崅峪岩体周边都有矽卡岩铁矿产出。
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
系、第三系、第四系。由老至新有:
太古界泰山岩群 分布在独路—香山—陡崖一带,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2公里。主要岩性
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 奥陶系 分布在境内盆地的北、东、南边缘。主要为一套海相沉积的碳
酸盐岩建造,地层出露良好,产状稳定,化石丰富,集中蕴藏有一批大、中型石灰岩、白
云岩矿床。
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 分布于牛泉镇塔子、 南冶镇—颜庄镇,黄庄—玥庄—里辛、潘
西一带,另在草埠附近也有零星出露,出露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厚度大于379.6米。为
一套海陆交互相逐渐向陆相过渡的碎屑岩建造,地层露头较差,露头不连续。是重要的含
煤地层,太原组含煤14层,山西组含煤5层。
中生代侏罗系 分布在莱城附近的吕花园—冯家林—陈家峪及里辛镇以北地区。 为一套陆
相沉积建造,地层出露良好。
中生代白垩系 分布在北蛇沟村、 苗家庄、墨埠等地。下部为一套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砂
石砾岩建造,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
新生界第三系 分布在莱城以东及大芹村、 潘龙山—百嘴红—南王家庄一带,总出露面积
约10平方公里,厚度大于693.49米。主要岩性为砖红色泥岩夹厚层砾岩透镜体,底部为复
成分砾岩。
新生界第四系 分布在莱城及钢城驻地和山前冲积平原、 河流两侧,以坡积、残积、洪积
物为主。由老至新划分为大站组、临沂组、沂河组及山前组。
地貌 境域地形为南缓北陡、 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
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
泰安。全境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呈向西敞口的马蹄形
状。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境域总面积2246.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66%,
丘陵面积占19%,平原面积占11%,洼地面积占3%。至2005年,全市已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
区7个,总面积92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4.11%。
低山岭坡 主要分布在北、 东、南三面山岭中上部,分两个微地貌单元。石质山岭——主
要分布在雪野、茶业口、苗山镇等山丘较高部位或顶端,以裸露的石质荒岭为主;荒岭坡
——主要分布在山丘上部,土体浅薄。
岭坡梯田 分两个微地貌单元。 山坡梯田——分布于山丘中下部,地势较陡;沟谷梯田—
—分布在山丘区的山丘谷间。
近山阶地 分四个微地貌单元。 近山高阶地——分布在上水河、温石埠、温家庄、上陈、
城子坡及苗山镇东北部等地;近山阶地——位于近山高阶地下部,分布在莱城东北、汶河
南岸的牛泉至颜庄一带以及周家坡至郑王庄、蛇沟等地;台子地——分布在口镇、辛庄镇;
沿河阶地——分布在牟汶河、嬴汶河及其支流沿岸。
山前倾斜盆地 分三个微地貌单元。 缓岗地——分布在长埠岭及部分山前岗地;山前微倾
斜平地——分布在曹村、朱家庄、王石、王许、水北、上王庄等地;山前倾斜盆地——分
布在寨里、羊里、杨庄、方下、凤城街道、口镇等地。
河谷平原 主要分布在牟汶河、嬴汶河及其支流两侧曲河河床处。
水库、坑塘 主要分布在雪野、口镇、苗山、辛庄、牛泉、颜庄、大王庄镇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