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林业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56&run=13

林地 宜林面积 境内山场面积广大,宜于发展林业,但历史上林业生产水平低下,荒山秃
岭数百年面貌依旧。1931年10月,山东省政府实业局在《山东农林报告》中称,莱芜“山
河颇多,随处宜林,惟惜提倡乏人,大利弃地,陡增童山濯濯,沙漠茫茫之感”。1935年
9月,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派员视察莱芜林业后,在训令中称“该县荒山,占全县面积的五
分之二,大致均属宜林”。
新中国成立后, 各级政府重视植树造林, 宜林地不断开发利用。1962年,全县荒山荒地
1529178亩,其中60%属于宜林地。1975年,全县林业资源清查,宜林面积259028亩,占林
业用地的32.5%。 1979年,全县宜林面积149350亩,占林业用地的18.86%。1982年,全县
第二次林业资源清查确定林业用地面积为735763亩,宜林面积131640亩。此后,随着退耕
还林、 山林承包等政策的落实, 宜林面积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1985年下降到78591亩。
1986、1987两年,农业区划调整,宜林面积有较大增加,分别为149800亩、105884亩。此
后,宜林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2003年,全市宜林面积102000亩。2005年,全市宜林面
积103035亩。
有林面积 1931年,全县有林面积6819亩。1935年,全县有林地6632亩,林木覆盖率约为2
%。1941年,全县9处林场经营林地6819亩,连同村镇、墓地寺庙处林地,全县有林面积万
亩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提倡封山造林,并通过表彰先进单位和造林模范等形
式推动此项工作。1952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53794亩,1957年增加到93211亩。1959年,
在“大跃进”形势下,县委、县人委提出“三年造完林,五年绿化,十年木材自给”的口
号,境内植树造林形成高潮,但造林成活率较低。1961年,在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中,全县
有林面积为112400亩, 其中防护用材林60424亩、木本油料林12060亩、木本粮食林13867
亩、 水果林11716亩、条林420亩、桑林2883亩、柞岚11030亩。1963年,按照中共中央指
示,县人民委员会进行林木确权发证,推动林业生产。1965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242229
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林面积减少,毁林事件不断发生。1971年起,在各行各业
整顿中,林业生产逐步恢复,有林地逐渐增加。1975年,全县有林地达到532682亩(含疏、
残林) ,占林业用地的67.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生产提到重要地位,群众性
的植树造林和林场、专业户造林双管齐下,有林面积不断增加,1979年644054亩,1987年
872300亩,2003年927800亩,2005年1002800亩。
林种 境内林种分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5类、48科、175种,其
中以防护林、经济林为多,用材林、薪炭林次之,特种用途林极少。
防护林 防护林历来为境内主要林种,多分布在房前屋后及村庄、河沟、路旁,树种以柏、
杨、柳、柞、国槐、臭椿、楸、泡桐、刺槐、紫穗槐等为主。林场也以栽植防护林为主。
1931年, 境内官办林场7处、339亩,民办林场2处、6480亩,基本上属于防护林。1951年
起,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封山育林,大面积营造防护林,树种以柳、刺槐、榆、侧
柏、国槐、毛白杨等为主。但因人力、物力所限,植树主要集中在河滩、“四旁”(林、
宅、路、水旁)。1955年,在七、八、十二、十三区的河流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播柞树
种9万公斤。 l956年起,营造防护林以荒山为重点,树种以赤松、黑松、油松、刺槐、侧
柏为主,尤以松树引进数量多,栽培面积大。至1966年,仅4处国营林场就造林13.51万亩,
其中,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主的防护林占70.5%。1973年起,平原绿化提到重要位置,
以发展“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为主,主要栽植加拿大杨、泡桐等;山区防护林建设以国
营林场为骨干,巩固和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l982年,全县有防护林261975亩,
占有林地的43.36%;林木蓄积量252986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总量的63.09%。按树种划分,
针叶林约占66%, 余为阔叶林。1987年,完成原计划15万亩的农田林网建设任务,平原地
区大部形成以农田林网为基础,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山区造林亦有发展,
全市有防护林29.77万亩,占有林面积的34%。至2003年,全市建成“莱北”“莱东”“莱
南” 和“莱中平原”4个防护林区,基本形成了以骨干生态防护林工程为主体框架的林业
生态体系, 全市防护林面积47万亩,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 农田林网化面积20万亩。
2005年, 全市防护林面积55.0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7.47%,主要针叶树种是松类、
侧柏,落叶树种是栎类、刺槐、火炬、黄栌。农田林网化面积23万亩。
用材林 民国初期, 境内兴办林场后用材林始得发展,多集中在牟汶、嬴汶河沿岸平原沃
地,经营面积较小。1935年,莱城南汶河沿岸林地、太平庄西林场、水北寨里交界的沿河
林场、南坛林场、南义地林场、北大义地林场等处约有用材林2500亩,树种以杨、柳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自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民政府即把营造用材林提到重要议程,林区主
要集中在国营林场,树种以松、刺槐为主。1978年,县革委以江水村沿河地为试验点成片
建设加拿大杨林地,推动全县利用河滩地发展用材林。1982年,用材林建设转向高标准丰
产林为主,全县用材林达到50955亩,占林地面积的8.43%,其中,幼龄林占22.77%,中龄
林占72%,成熟林占5.23%;木材蓄积量147659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36.82%。1987年,
全市建成丰产林3.8万亩, 树种以杨树为主,分布在江水、小冶、大埠头等村和傅家庄苗
圃, 年立木蓄积生长量0.8立方米/亩至22立方米/亩;全市共有用材林27.8万亩,占有
林地的31.9%, 木材蓄积量862500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木材价格上扬,全市上
下掀起用材林采伐热潮,加之河道乱采、滥挖现象严重,水位下降明显,河道两侧用材林
破坏死亡数量较大。全市用材林资源急剧下降。2000年后,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
绿色通道工程,以速生杨为主的用材林迅速发展,主要分布于河滩、农田、道路两旁、房
前屋后, 新发展用材林3万亩。 2005年, 全市用材林面积2.6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31%,主要树种是杨、柳。
经济林 经济林栽培历来得到重视, 且分布广泛,品种繁多。明代,《嘉靖莱芜县志》载
有杏、桃、李、枣、栗、柿、柰、石榴、花红、葡萄、核桃、花椒、桑等。其中除桑树栽
培较集中外,其他多分散在地头堰边和宅旁院内。
民国初年, 山楂广为种植。1933年,全县有梨树1500株,产量7.8万公斤;花红5000株,
产量12.5万公斤;柿子3.2万株,产量160万公斤;枣4万株,产量20万公斤;杏1万株,产
量20万公斤;山楂0.4万株,产量8万公斤;花椒4.2万株,产量1万公斤。其中,山楂、柿
子、柿饼等远销到济南、天津等地。上述树种除分散栽植的外,杏、桃、山楂、软枣、桑、
花椒等在部分林场集中栽植。1952年,收获果品502.52公斤,品种主要有山楂、花红、柿
子、葡萄、桃、杏、李子等。1953年,引种苹果并迅速发展。1957年,嘶马河、朱家庄、
宜山、县农场等大面积苹果园建成,全县有苹果树10万株,产量3.84万公斤。1975年,全
县有经济林97596亩(含桑、 柞、茶等),其中水果林25953亩(苹果占70%),木本粮油
果林33829亩;干鲜果总产1750万公斤,其中苹果880万公斤,花椒总产46.5万公斤,居山
东省第三位。
1981年,县人民政府根据各地栽培习惯和发展远景,确定莱南干、水果林基地,以柿子、
山楂、水杂果为主;莱北干杂果林基地,以板栗、核桃、山楂为主;牟汶河、嬴汶河流域
水杂果林基地, 以苹果、梨、葡萄为主;长埠岭枣粮间作基地;莱东板栗基地5大经济林
基地。 1982年,全县有经济林116961亩,按种类划分,木本粮油林63727亩,占54.49%,
其中核桃1659亩、 板栗5837亩、大枣242亩、柿子14957亩、花椒36064亩、其他4968亩;
水果林24421亩,占20.88%,其中苹果22648亩、梨1367亩、其他406亩;特用经济林107亩,
占0.09%, 其中茶叶81亩;桑园、柞岚等28706亩,占24.54%,其中桑2444亩、柞岚23568
亩、 条林2684亩, 其他10亩。1988年,全市经济林371183亩,其中水果265345亩,干果
103688亩(花椒62387亩) 。1997年,全市经济林40.3万亩,其中干果21.9万亩。干果中
山楂3.3万亩,柿子1.2万亩,板栗3.4万亩,花椒11.8万亩,核桃0.2万亩,枣0.27万亩,
其他1.73万亩。 1998年6月10日,莱城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
为“中国花椒之乡”。2000年,莱城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
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钢城区被评为“山东蜜桃之乡”。2001年8月,钢城区被国家林业
局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2003年,全市经济林442651亩。其中,果树291209亩,花椒
123658亩, 其他经济林2734亩。果树中苹果62670亩,梨2339亩,桃104702亩(油桃2415
亩),葡萄6543亩,杏4174亩,枣8103亩,核桃3188亩,板栗49433亩,山楂27502亩,柿
子26134亩, 樱桃3467亩,石榴45304亩,李2988亩,银杏330亩。2005年,全市经济林面
积46.5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15%,主要树种是桃、柿、花椒、板栗。
境内桑树栽培可追溯到夏代。清代至民国初期,植桑养蚕为民间主要经济活动之一。民国
《续修莱芜县志》载:“五亩之宅,墙下树桑,为吾莱普遍现象”。栽培品种以鲁桑为主,
20世纪60年代起以湖桑为主。1922年,全县有桑树1029万株,列山东省第一位,占全省的
33.8%。1930年594万株,此后逐年减少。1940年,150万株,1952年95万株,1956年1.5万
株,到1962年仅有0.62万株。1976年,县革委制订发展万亩桑园万担蚕计划,桑树栽培重
新提到重要位置, 当年栽植桑苗502万株,桑园面积达到2882亩。此后,历年栽培面积稳
中有增。1984年,达到6680亩,莱芜被列为全省26个桑茧生产基地县(市)之一。80年代
中期至2005年,栽培面积在6000亩至1万亩之间。
柞树栽培,清代中期普及境内,北部山区为主要分布区。1949年69689亩,1953年51194亩,
1974年35200亩,20世纪80年代后2万亩左右,2000年21915亩,2005年20715亩。
古树名木 2005年,市园林部门对境内古树名木进行普查,莱芜共有古树名木10380株(群),
12科、 18种,一级古树4229株,二级古树98株,三级古树6051株,名木2株。其中,古树
群5片,共10264株,莱芜西北山区的古板栗群8200株,南部山区笔架山柿树群2000株,云
台山柿树群36株,侧柏群16株,梨树群12株;古树单株116株,其中国槐62株,侧柏25株,
银杏9株,流苏5株,板栗、麻栎各2株,铅笔柏、白皮松、马尾松、山楂、柿树、黄连木、
毛、山皂荚、五角枫、枸杞、杜梨各1株。
澜头姊妹柏 位于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以南、花雨山以北的关帝庙院内。两棵,大小不一,
亲如姊妹,人称姊妹柏。树龄1000多年,树皮淡灰褐色,呈旋转浅纵裂,粗壮高峻挺拔、
苍翠欲滴。大柏树(古树名木编号:01013下同) 树高24米,胸围450厘米,地表围径550厘
米,冠幅东西10.5米、南北12.6米;小柏树 (01014) 树高25米,胸围280厘米,地表围径
600厘米,冠幅东西8.4米、南北10.8米。
东汶南侧柏 位于莱城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北。树龄800多年,因年代久远,鳞片皮脱落,
主干上凹凸沟回, 深浅不一。树高10.4米,胸围(干高1.1米处)305厘米,地表围径450
厘米,树皮淡灰褐色。树干上下部膨大,中间小,呈哑铃形。在干高1.5米处分六大主枝,
基径在35至55厘米之间,长在0.4至1.1米之间;14个二次枝基径在23厘米至35厘米之间、
长在5至9米之间。各枝均匀分布,集束向上向外弯曲扩张,形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形。在各
枝顶端4至5米处又分若干分枝,鳞叶密布,高低错落,形成伞形树冠。该柏苍老雄奇,铁
干虬枝,树干葱茏伟丽。
下毛家圈侧柏群 位于莱城区口镇下毛家圈村南山丘上(高出地面3.5米) ,面积400平方
米,其中300年以上的侧柏16棵。古柏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树高一般在7至10米之间,最
高达12米,胸围最小的135厘米,大多在180厘米左右,地表围径在170至240厘米之间,分
枝在17至20个, 冠幅8至10米,树冠多呈伞形、扁圆形。东边两株(01023、01024)较为
奇特, 根爪虬曲苍劲,力扎崖缝,高达4.8米,石、树盘根错节,几乎见不到土壤,而古
柏却生机盎然,挺立于岩石之上,实为罕见。
三皇庙铅笔柏 位于钢城区黄庄镇小上峪村三皇庙南。树龄300年以上,树皮红褐色,裂成
条片状,树干略向南倾斜,粗壮高耸,古朴苍劲,分枝蜿蜒曲折向四方伸展,枝叶繁茂,
碧绿葱翠, 树姿优美,是境内唯一的一棵古铅笔柏。树高18米,胸围180厘米,地表围径
220厘米,冠幅东西10.5米,南北9.5米,枝下高5米,主干上29个分枝,东向10个,西向9
个,南向5个,北向5个,形成柱状圆锥形树冠。
独路唐朝板栗群 位于莱城区大王庄镇独路村。独路村海拔680米,山地面积7200亩,植被
茂盛,村周围分布着近万棵古板栗,被誉为唐朝板栗园。林中混有山楂、核桃、柿子、刺
槐、槲树、荆条、胡枝子等十几种果木。老板栗在房前屋后、地头堰边、山沟、石隙随处
可见,成片集中在三个山坳里。树龄500年以上的2200棵,100年以上的6000多棵,为境内
最大的古树群,树高10.5至13.5米;胸围275至445厘米。
笔架山柿树群 位于莱城区牛泉镇庞家庄以东、笔架山以南,占地面积5000亩,属混交林,
植被茂盛,林果满山。主要有柿树、山楂、花椒、核桃、杏树、石榴等果木,覆盖率达96
%。柿树散生林中、堰边,树龄500年以上的有2000棵。树高10至15米,平均13.5米;胸围
160至180厘米,平均170厘米;冠幅8至12米,平均10米。其主干通直,少有倾斜,枝干分
布均匀,无数分枝曲折密叠,形成近球形树冠。数百年的柿树仍能开花结果。
冯家林枸杞王 位于高新区冯家林村。 树龄300多年, 树高2米,胸围120厘米,地表围径
125厘米,树干曲折多姿,呈不规则“S”型,主干扭曲缠绕,并呈水平状向四方扩展,形
成密不透风的屏障。长方形的支架使树冠形成东西6.8米、南北4.2米的长方形树冠。枸杞
树苍古奇特,树姿优美,夏秋之交果实累累,红绿相衬,成为一大景观,被誉为枸杞王。
冯家林拆迁后,为保护此树,用1.3米×1.3米,高出地面60厘米的树池围护。
大舟院千年夫妻银杏树 位于莱芜市华山林场大舟院志公殿遗址前。 两棵古银杏,东雄西
雌,相距10余米。雄树威武雄壮,枝繁叶茂,树冠庞大,树高23米,主干三人合围,干基
部凸凹沟回, 地表围径670厘米,共分15个主枝,向四方均匀分布,冠幅东西27.5米,南
北32米, 树冠覆盖面积达880平方米,最长枝粗80厘米、长18米,为境内最大的古银杏。
雌树挺拔秀丽, 树高19米,胸围220厘米,共分15个主枝,轮生向四周斜上生长,树冠覆
盖面积123平方米。在雌树的根基部生出一株小银杏,12米高,当地人戏说是银杏“夫妻”
的“独生子”,银杏“夫妻”在偏远的山区相依相伴,历尽千年风雨,又喜得贵子,形成
了一个和睦幸福的“三口之家”。
侯家沟千岁国槐 位于莱城区牛泉镇侯家沟村。树龄1000多年,树高20米,胸围555厘米,
地表围径790厘米, 树干略向东倾斜。在干高2.5米处,向东南分枝,基径90厘米,在长2
米处折断, 树皮劈裂有虫孔,上部已死亡。在干高2.9米处分两枝,一枝向西北,基径70
厘米, 长4米,枝北侧劈裂干枯、中空;一枝向东,基径80厘米,长8米,在2米处向东弯
曲向上生长,枝顶端向西北弯曲,分生若干小枝。树姿雄伟壮观,为境内树龄最长、树体
最大的古槐。
路家砟峪国槐 位于莱城区辛庄镇路家砟峪村。树龄600年以上,树高20米,胸围450厘米,
冠幅东西17米、南北17.5米。主干粗壮敦实,枝干古朴苍劲,尤其是树干基部悬根露爪,
苍古遒劲,有的如鳄鱼,有的似虬龙,根盘围径达2180厘米,巨大的根部裸露于外,盘根
错节,形成一幅奇特的画面。这棵古槐上结槐磺(木蓉芷),能治鼻窦炎。树干上有一孔
洞,生长旺盛时期,它只要一泛红水,天就下雨,被当地人视为宝树、神树。
上法山槐抱榆 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上法山村。 古槐怀抱一棵生长旺盛的榆树,两棵成为
一体,故称槐抱榆。古槐树龄800多年,树高21米,枝下高1.7米,干高2.2米,胸围460厘
米,地表围径550厘米,共分三大主枝,基径在60至86厘米,长在6至13米之间,主枝粗壮
开张,分别向东北、南、西南伸展,形成冠幅东西19.3米、南北18.9米的广圆形树冠。分
枝处抱生的榆树,树龄80多年,树高12米,胸围1米,主干略弯曲,树冠与古槐融为一体。
榆树根部长出几条像蛇一样的根,缠绕在古槐树中心,由老槐树保护着,极为罕见。
状元沟千岁流苏 位于钢城区颜庄镇状元沟村。树龄千年以上,树高9米,树皮呈暗灰褐色,
干身凸凹不平, 布满大小不等的树瘤,干基部周围呈瘤状凸起,地表围径达570厘米,距
地30厘米处基径124.2厘米,距地50厘米处分生两大干,一干向西南倾斜,基径79.6厘米,
枝下高2米,干高5米,共分六个主枝,分别向南、西北、东、西、直立向上伸展。基径在
10至40厘米之间,长1至6米之间;一干略向东北倾斜,基径92.4厘米,胸径86厘米,枝下
高1.5米, 分东、南、北、直立向上四大主枝,北侧大枝从基部折断,留下50×50厘米的
圆形树疤,西侧两大枝折断,分别留有50×60厘米卵圆形树疤、直径40厘米圆形树疤,两
干呈V型,形成冠幅东西11.5米,南北12.5米的扁圆形树冠。
草庙头流苏 位于莱城区和庄乡草庙头村。 树龄600多年,树高21米,胸围330厘米,地表
径围560厘米,距地30厘米处的基径111.5厘米,干基部粗壮发达,隆根劲健,主干上零星
分布着四个流苏树特有的半球形树瘤。干高1.5米处树干向西弯曲,干北侧1.3米处有30厘
米×270厘米的长卵形开裂树疤,枝下高4.5米,共分东南、西北两大主枝,基径50至60厘
米之间, 长8米。15个二次枝或虬曲向上生长,或弯曲斜下生长,形成冠幅东西21米、南
北22米的广圆形树冠。为境内古流苏树中树体最大的一棵,被当地誉为江北第一流苏。作
为重点保护对象,砌大树池,安装护栏围护。
余年,树皮灰褐色,呈旋转浅纵裂。树高13米,胸围195厘米,干高4米,东侧大枝从基部
折断, 留有20×30厘米的卵圆形树疤。现存三大主枝,基径在25厘米至50厘米之间,长8
米,分别向东、西、北方向斜上伸展,12条二次枝均匀分布,形成冠幅15米的圆球形树冠。
树干、树冠向东北倾斜,枝干虬曲苍劲,枝繁叶茂。
山林场毛树 位于莱城区华山林场办公区路南山沟里。树龄100多年,树皮黑褐色,长纵
裂而又横裂成块状。 树高13米,地表围径160厘米,在干高40厘米处分两大主枝,一枝东
南倾斜,基径45厘米,长8米;一枝南北弯曲,基径45厘米,长2米,主枝上又依次分枝,
形成冠幅东西14米、南北13米的圆球形树冠。
独路百龄山楂王 位于莱城区大王庄镇独路村。树龄100余年,树形端庄秀丽,主枝盘曲旋
扭而上,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树高6.5米,胸围208厘米,枝下高1.5米,共分四个主枝,
基径在12至15厘米之间,长在3.8至5米之间,各级分枝错落有致,形成丰满的球形树冠,
冠幅东西8.5米、南北8米。
井峪牡丹王 莱城区高庄街道井峪村谷有新家种植。 品种为“玉板白”,树龄40多年。主
干高2.5米,粗18厘米,共有14股枝,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冠径达3.2米,花大色白,花
开320朵,花朵直径多在17至18厘米,最大花朵直径20厘米,花瓣1至3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