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植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54&run=13

境内植物保护主要是防治各种害虫、病菌、杂草、害鼠及其他鸟兽等有害生物,保护农业
生产安全,包括病虫测报、病虫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
病虫测报 测报机构 民国前,境内无专业测报机构,但因病虫危害重,农业主管部门比较
重视病虫害信息的传递,局部地区或邻县一经发现蝗灾,即训令防治。村与村之间往往鸣
锣传讯,发动农民驱蝗。1958年始,县农技站承担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任务,并在王大下村
和坡草洼村建立情报主点、副点,由农技站技术员兼管。但工作开展不经常。1961年7月,
在县农场建立作物病虫害预测预防点, 配备诱蛾器等测报工具,固定1人专管。此后,病
虫害测报点几经迁徙。 1974年4月,病虫测报点由县农场迁移到南铺大队,并改成病虫测
报站,测报专职人员增加到3人,1998年3月,迁至口镇官水河村。
自1970年开始,进行群众性作物病虫测报组织建设,至1977年,全县共建起大队病虫测报
组864个, 其中公社重点病虫测报点15处,管理区病虫测报网点62处,基层植保人员5367
人,初步形成县有站,公社、管区有网点,大队有组,生产队有查虫员的群众性病虫测报
体系。地级莱芜市成立后,莱城区和钢城区也分别设立测报点,并各增加2名专职测报员。
至2005年,市区两级测报站得到加强,全市测报力量得到了提升。
测报对象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测报对象主要是大田农作物病虫,主要有玉米螟、
粟灰螟、黏虫、豆天蛾、大豆造桥虫、棉蚜虫等。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主要是地下
虫、小地老虎、黏虫、玉米螟、麦蚜、玉米蚜、小麦锈病、小麦黄矮病等。80年代中期,
增加经济作物和蔬菜主要病虫的测报。90年代后期至2005年,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
作物和蔬菜病虫的测报力量加强,新增测报对象二代菜青虫、黄瓜霜霉病、番茄二代棉铃
虫、大白菜蚜虫、大白菜霜霉病及露地、保护地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和蔬菜灰霉病等。
测报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主要靠田间调查和诱蛾器、谷草把、杨树枝把诱集分析法。此
后逐步使用黑光灯,专业病虫测报站配备养虫笼、高倍生物显微镜、双筒实体解剖镜、烘
干箱、培养箱、电冰箱和计数器等。测报方法主要有诱集法、物候法、历期法、期距法、
饲养法、田间调查法、有效积温法与对照法相结合等。90年代后期至2005年,采用计算机
软件进行预测。
20世纪60年代,测报准确率为60%至80%,70年代至80年代,测报准确率为90%至95%,90年
代后至2005年,测报准确率普遍达到95%以上。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1935年,境内查明的主要农作物病害有小麦黑穗病、锈病,谷子
墨穗病、髓病,玉米、高粱、黍黑穗病,白菜腐烂病,大葱白斑病,韭菜和黄瓜萎黄病等;
主要害虫有蛴螬、螟虫、象鼻虫、卷叶虫、切根虫、蚜虫、蝗虫、菜青虫等。至1987年,
已查明的害虫有226种,2纲、8目、35科,主要有地下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粘虫、
杂粮螟虫、豆天蛾、大豆造桥虫、蚜虫、麦蜘蛛、小地老虎、棉铃虫、蓟马、菜青虫等。
病害126种, 有小麦锈病、黑穗病、线虫病、黄矮病、全蚀病,玉米有大小叶斑病,地瓜
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等,大白菜有霜霉病、软腐病、毒素病,其他有谷子白发病、
花生叶斑病、生姜烂根病等。20世纪90年代后,保护地特别是冬暖式大棚大面积推广,保
护地内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病虫害种类主要有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早疫病、
晚疫病、叶霉病,多种蔬菜的灰霉病和美洲斑潜蝇、温室白粉虱、根结线虫病等。1990年
至2005年,危害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有74种,虫害主要有麦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蛴螬、
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土蝗、黏虫、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穗虫、大豆造桥虫、食
心虫、豆天蛾、甘薯天蛾、花生蚜虫、棉铃虫、菜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美
洲斑潜蝇等。病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玉米叶斑病、
纹枯病、粗缩病、锈病、茎基腐病;地瓜茎线虫病、黑斑病;花生叶斑病、倒秧病;黄瓜
霜霉病、白粉病;番茄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白菜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茄子绵
疫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姜瘟病、姜斑点病等。
防治方法 民国时期, 沿用传统的农药防治和人工捕打方法。小麦播种时,用砷拌种以杀
死蛴螬。白菜生长期间,以百部水喷叶杀虫,灭虫效率很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使用土
农药、化学农药防治。70年代中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推广生物防治、
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提倡合理使用化学农药。80年代后,化学农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992年后, 每年使用农药(折纯)都在100吨以上,其中1992年113.58吨,1995年136.95
吨, 1998年167.8吨, 2001年221.7吨。20世纪90年代起至2005年,每年综合防治病虫害
200至400万亩次, 挽回粮食损失4万吨至8万吨。其中,2002年防治面积最大为571.6万亩
次,挽回粮食损失44723.29吨,挽回油料损失1381.51吨,挽回水果损失8624.39吨,挽回
蔬菜损失345014.55吨。
1999年起,为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降低农药残留,试验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
2002年,在无公害生姜基地寨里镇试验推广电子杀虫灯,效果显著。2003年,推广物理防
治(杀虫灯灭虫)6000亩,生物防治12万亩。2005年,推广绿色环保杀虫灯6000亩,高效、
低毒、低残留生物制剂15万亩次。
其他灾害防治 鸟害防治 民间历来重视对麻雀等鸟害的防治,作物播种后或谷类作物成熟
期间,扎制草人竖立于田间,或进行人工驱赶、药物防治等。20世纪70年代后,各类作物
面积减少,同时鸟类数量减少,鸟害防治逐渐消失。
兽害防治 清末至民国时期, 防治的主要对象是野猪、熊、狼、兔、獾、狗等。兽类较重
的山区,农民在兽类出没的要道挖掘陷坑捕捉。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兽类逐渐减少甚至绝
迹,防治也随之消失。
鼠害防治 20世纪80年代, 田鼠数量增加,对作物侵害严重。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发动,采
取长期灭鼠与突击灭鼠相结合,物理防治(鼠夹、鼠笼、水缸、吊坯、碗扣等)与化学防
治(投放毒饵等)相结合的方法,每年开展1至2次灭鼠活动。1987年,防治田鼠17万亩,
鼠密度由1986年的20.71%下降到0.5%, 灭鼠率为97.5%。90年代,鼠害较轻,防治较少。
2002年至2005年,开展统一灭鼠,鼠密度下降到1%以下。
杂草防治 1990年前, 杂草防治主要靠人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验推广使用除草醚
等防除部分杂草。90年代中期,通过植保技术部门不断试验筛选,除草剂大面积推广使用。
2002年,主要农作物普遍使用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丁草胺、莠去津、乙氧氟草醚、苯
磺隆、戊乐灵、稳杀得、盖草能、百草枯、草甘膦等30余种,全年使用除草剂41.9吨。至
2005年,防治杂草种类主要有荠菜、播娘蒿、麦瓶草、繁缕、马唐、马齿苋、藜莎草、鳢
肠、反枝苋、鸭跖草、牛筋草等。
植物检疫 检疫普查 1958年,植物检疫人员按照《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规定的32种植
物检疫对象,首次进行普查,查出的检疫对象有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地瓜黑斑病、
马铃薯坏腐病。1964年,进行第二次普查,查出矿山、苗山等公社部分大队有棉花黄枯萎
病。1976年,在南下冶大队首次发现小麦全蚀病。此后,每年麦前进行一次普查。20世纪
70年代末,进行美国白蛾和椰甲普查,查出外贸公司和矿山、牛泉、羊里、辛庄、苗山、
高庄、杨庄等公社采购站、食品站等仓库均有椰甲,随即对疫区进行严密封锁,开展综合
防治。 至80年代中期, 境内消灭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线虫病、棉花黄枯萎病。1989年至
1990年, 进行第三次普查,发现新检疫对象桑萎缩病。1995年7月,市植保站在嘶马河村
蔬菜基地发现新检疫对象美洲斑潜蝇,随即组织全市大规模的普查,发现发生村庄726个,
发生作物21种、面积7.8万亩。2001年至2002年,进行第四次普查,普查面积120万亩,发
现检疫对象小麦全蚀病、美洲斑潜蝇和地瓜茎线虫病。
调运检疫 1989年4月,市农牧局与新汶车务段联合成立火车站检疫检查站。此后,市植保
站派专职检疫员在莱芜东火车站执行检疫任务。1992年,对全市种苗经营单位核发“植物
检疫登记证” ,并进行分户立档。1997年,暂停车站植物检疫工作。2002年1月,再次成
立火车站植物检疫检查站,恢复在莱芜东火车站的检疫业务。2003年,全市检疫调运农产
品700批次,农产品2119万公斤,种子146万公斤。2004年至2005年,对调入调出所有农产
品全部实施调运检疫。
产地检疫 1983年后, 对各育种单位的育种基地进行产地检疫。2003年,全市对小麦、玉
米、 马铃薯、甘薯、蔬菜的育种基地产地检疫1.58万亩、280万公斤。钢城区植保站年检
疫桃2.6万亩。2004年,对2.5万多亩小麦、玉米、蔬菜育种基地进行产地检疫。
农药管理 1999年, 市农业局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实行农药经营合格证和农药经
营人员上岗证制度,由市农业局农药监督管理站核发两证,并进行年检制度,但进展缓慢。
2001年6月4日,《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省农业厅印发《山东省农药经营许
可证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市农业局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在全市实行农药经营
许可证和农药经营人员上岗证制度。2003年,进行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经营资格核准,当
年核准20个单位为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农药市场检查。至2005
年底,全市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164家,并完成年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