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农业产业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44&run=13

发展历程 莱芜农业产业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完善壮大于21世
纪初,经历了兴起、发展、提高三个阶段。
兴起阶段(1994-1997年) 这一阶段为量变扩张、实现规模效益阶段。以基地建设为基础,
由点及面,形成带动优势。充分发挥规模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多户、
多户带全面,大力培植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格局。根据山区、丘陵、平原的不同情况,
培植发展以“三辣”为主的蔬菜、以“莱芜猪”为主的畜牧、以花椒为主的干杂果和以精
细菜为主的大棚菜四大主导产业, 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导效益型产业。 1994年,全市
“三辣” 面积24.57万亩。以畜牧小区为依托,由少积多,形成区域优势。把分散经营养
殖大户向规模化畜牧小区集中,这一阶段各类畜牧小区发展到380个,养殖大户2.5万户,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以加工企业为纽带,由少到多,形成综合优势。1997年,
把加工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以生姜、大蒜等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120家, 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向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
模式发展。
发展阶段(1998-2001年) 这一阶段为机制创新阶段。通过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把农业
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把农户分散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逐步
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在组织形式上,由单一向联合方向转移。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农业产业化单靠
一家一户或者是一个企业,难以抗御风险,规模效益难发挥,最佳途径是走“联合”之路,
建立起抵御市场风险的防浪墙。莱城区羊里镇北留村马树礼创办的莱芜第一个利民农副产
品购销公司, 由6人参股创建的股份制公司,参股资金80余万元,购销的农产品由2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年1000吨左右, 增加到年1.5万多吨,购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带动了
周围乡镇、 村150余户农民参与运销。仅北京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上莱芜的生姜、大
蒜、蒜薹销量占整个市场的90%以上。
在经营形式上,由单一向多元方向转移。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由加工企业直接吸纳
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推向市场,实现食品产加销一体化。莱芜东兴源公司从加工姜芽、
姜块、蒜米入手,逐渐向精加工、深加工转移,发展到腌渍姜蒜、蔬菜脱水等10余种深加
工产品。 其产品打入日本、美国等高端市场,年加工生姜、大蒜等农产品1.2万吨。农产
品储运转化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市恒温库发展到214座,贮存保鲜能力达到23万多吨。
莱芜市祥盛农产品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 兴建了128个库洞储藏10万多吨的恒温库,成
为亚洲“第一库”,带动周边6个乡镇、126个村姜蒜等主导产业的形成。
在加工销售区域上,由近程向远程方向转移。作坊式经营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
要求。通过深购远销这种形式,使城乡市场,内外市场相互渗透,连为一体,逐渐向外部
延伸。莱芜东井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软化姜芽、染色姜芽、腌渍鲜姜等系列产品,销往韩
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
提高阶段(2002-2005年) 这一阶段为量变到质变阶段。从基地建设看,按照出口农产品
“绿卡行动计划” 的要求,重点搞好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英文简称)实验示范,制
定完善生姜、 大蒜和马铃薯、西兰花良好操作规范,颁布实施甘蓝、韭菜、芹菜3项地方
标准。建立以生姜、大蒜为主的根茎类,以大白菜、西兰花为主的叶菜类和以西红柿为主
的示范区, 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一品、通海、东井、东兴源、阳光5家有进出口权的企
业认定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0万亩,1家(万兴公司)企业通过EUREP认证,认证以生姜、
大蒜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0余万亩,这些认证基地的农产品不但获得了北京、上海、天
津等大中城市的“通行证”,也成为进入欧盟市场的免检产品。从企业发展看,围绕生姜、
大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瞄准国际市场,在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莱芜万兴果菜食品
加工有限公司的姜泥、蒜泥加工,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姜蒜腌渍项目,都是
直接与外商合资合作的项目。
运行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莱芜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合作社、专业
协会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主要组织模式。
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农户)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从发展特色产品入手,择优
培植主导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主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基地,实行农产
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以“三辣”(姜、葱、蒜)为主的蔬菜是莱芜的农业特色
资源,最初1万亩以上的集中产区只有高庄街道,后来辐射到寨里、羊里、杨庄、大王庄、
雪野等10个镇。2005年,逐步发展成为支撑莱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生姜为主
的“三辣” 面积已发展到40万亩,以“三辣”为主的蔬菜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6.7%,农民
从中得到的人均纯收入1271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
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 依靠社区与农户合作的力量,联合培育开发农产品批发市
场和集贸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农户的专业化生产,使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
与这种形式相适应的合作经济,主要是社区性的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2005年底,建
起生姜、 蔬菜、干鲜果等专业批发市场21处,同时,扩大156处乡村集贸市场的规模。莱
城区羊里镇朱家庄姜蒜市场1999年建立,经过几年的建设,形成规模相对集中、总量不断
扩大的产业聚集区。市场配套设施完善,交易场地全部硬化,设有餐饮、旅馆、商业、农
资、医疗、机械维修等服务行业,公安、工商、交通、邮电、金融部门在市场内设有办公
机构。入园户数达159家,年储藏能力达到5万吨,加工能力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5亿
元。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以农产品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吸收若干农
户参加,龙头企业以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互惠互利,配套联动”的利
益共同体。企业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对农户生产的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使农户成为
“车间”型的经营单位。山东通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与韩国合资的省级龙头企业,在羊
里镇仪封村承包200亩土地建立企业自属生产基地, 由企业自主经营,主要种植草莓、香
葱和食用菌, 发展合同型基地,年加工生姜、大蒜等农产品1.2万吨。2005年,实现销售
收入近1亿元,并带动周围54个村、5200户农民参与生姜、大蒜种植和加工。
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协会+农户) 以各类中介组织为依托,带动和组织农民进入产业化
轨道。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服务,培植和发展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充
分利用其与农民联系紧密、利益直接、服务便捷的特点,联合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产业化
经营;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在搞好信息指导、技术服务的同时,积极创办农产品加工、
运销企业,组织农民整体进入市场;以实现跨区域联合经营、生产要素和农村资源大跨度
优化组合为宗旨的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组织。莱芜市主要以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
作为中介组织,莱芜市农技协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孵化器”。成立全市农民科技协会联
合会,同时强化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涌现出杨庄生姜协会、辛庄养猪协会、见马果树协会
等农技协会。2005年,全市农技协会达到219个。
科技带动型(科技服务组织+农户) 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名优新特产品,组建科
农工贸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化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生物技术
成果转化中心——莱芜市农科所,围绕对甘薯、马铃薯、生姜等进行脱毒快繁推广,与农
民签订良种繁育合同,实行专业村持证生产、有偿使用原种等方式。2005年,全市14万亩
地瓜实现脱毒栽培,并辐射到肥城、新泰、淄博及河北、河南等10余个省、36个市(县)。
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 2004年, 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莱芜启动实施“山东省出口
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提高境内出口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5年,市政府制定《莱芜市大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鼓励农产品生产
加工企业建立自属基地、 合同基地,推广兴建大型生姜贮藏窖,规定新建姜窖达到400吨
规模的给予每百吨2万元的奖励政策,并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拨付400万元专项资金,
对以生姜、大蒜为主的加工出口企业进行奖励。加大绿卡计划试验研究推广规模,试验作
物由根茎类3种拓展为茄果类、叶菜类9种作物。试验示范企业由1家扩展到5家。全面推进
GAP技术的试验研究推广,市政府按1∶1安排配套资金进行GAP的研制、试验、检测等工作。
为保证绿卡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分别在各示范企业的自属基地、合同基地及杨庄、寨里、
羊里、雪野等生姜主产区的乡镇分别举办18期培训班,培训3000人次。采取电视讲座、现
场指导和科技下乡等形式培训8万多人次。制作《生姜实施GAP》科教光盘,在中央电视第
七频道《科技苑》栏目播放“莱芜有绿卡的姜和蒜”专题节目。中心试验区在继续完善生
姜GAP、 西兰花GAP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组织进行生姜、大蒜、胡萝卜等GAP试验15项。各
项农药残留动态试验,取样13次,送检样品200余份,为GAP的编制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
了技术储备。编制完成《生姜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科教片角本》《西兰花GAP角本》,
修订完善国标《生姜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2005年,万兴公司通过欧盟GAP认证,一品公
司通过欧盟GAP和中国GAP双认证, 东井、通海两家公司分别通过中国GAP认证。是年,全
市农产品出口创汇6902万美元,出口额列全省第九位,是2001年的7倍多。
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东井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公司
莱芜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艺景林果加工有限公司
莱芜丰盛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祥盛农产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万鑫经贸有限公司
山东阳光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玉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第一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东井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丰盛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一品农产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艺景林果加工有限公司
山东阳光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万鑫经贸有限公司
山东利民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玉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莱芜市祥盛农产品有限公司
莱芜汶源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昌华商贸有限公司
鲁中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得利斯(莱芜)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莱芜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莱芜市裕盛源商贸有限公司
山东盛发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恒达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泰和祥春平矿业有限公司
莱芜裕康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旭日食品有限公司
银河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莱芜新晨明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莱城区鲁宝农副产品加工厂
莱芜市荣泰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泰禾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清利源农产品有限公司
山东同春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莱芜市六福果业有限公司
莱芜永青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康万家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山沟沟食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吕祖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泰丰纺织集团
莱芜雪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莱芜市兴国源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