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42&run=13

区域性研究 1981年5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
的决定》,共完成专题报告79份、专业调查和区划报告9份、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份。基本
摸清了全县农业自然资源家底,明确了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通过对农业生产
现状的分析,肯定全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成就,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完成综合农业区划和
农业各部门区划。1983年,编印《莱芜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
1984年至1988年,莱芜市实施泰莱肥宁平原寨里基点高产、稳产、低成本开发与研究。该
课题是山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区域性综合增产技术开发试验》 的一部分。1
万亩开发试验区5年总增粮食940万公斤,20万亩示范带动区5年总增粮食1.89亿公斤。
1989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纂《莱芜市名优特农业资源与区划》。对资源开发进行区划,
有种植业、 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工艺美术、中药材9
类、30多个品种,分别提出今后开发利用的方向、重点和措施建议。1990年,市农业区划
办公室编制《莱芜市山丘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出山丘区农业开发的指导思想,确定
不同类型区的开发布局、开发重点,对山丘区农业科技建设和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
出较为详尽的规划和建议。
1991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开展农业“四低”(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低产水面)、
“四荒”(荒山、荒地、荒水、荒滩)后备资源调查及评价工作,形成《莱芜市农业区域
开发总体规划》。“规划”突出了区域化、项目化、指标化和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产品、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搞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进行科学开发提供思路。1995年,市政府部署开展农业资源与农村经济信息动态监测布点
和运行工作。全市共建成地面监测网点2230个,样点农户1289户,取得成果数据30多万个,
整理信息资料20多万字。1996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开展全市生姜资源田间调查,取得数
据10万多个,整理信息资料6万多字,明确了生姜生长的现状及影响生姜发展的制约因素,
编制《莱芜市生姜资源调查与总体规划》,为生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莱芜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立足莱芜资源现
状,分析观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对综合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发
展观光农业提出了保障措施及建议。2002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针对以花椒为主的干杂果
业资源和以莱芜黑猪为主的畜牧业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深入分析莱芜市林果业和畜牧业
资源的品种、分布及发展现状,指出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完成《莱芜市林果业资源评价》
和《莱芜市畜牧业资源评价》,对两项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较全面的措施建议。
2003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开展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分析在农业国际化
战略中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全市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2004年,市农业区
划办公室修改完善《莱芜市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现状、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原则、
发展重点和促进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对指导农业加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搞好“三辣”资
源的动态监测,形成《莱芜市“三辣”资源监测报告》。全面做好农业资源及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监测评价与研究。
2005年, 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完成莱芜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年)》的
编写工作。
区划布局 1983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将全县划分为4个农作物种植区,完成《莱芜县农业
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
中西部平原小麦、 玉米、麻、菜种植区 位于莱芜西部嬴汶河、牟汶河平原,包括寨里、
羊里、 杨庄、城关、口镇、大王庄、牛泉、高庄、颜庄等10个社(镇)的390个大队,总
面积57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72万亩,农业人口43.0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98亩。
该区多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淋溶褐土、潮褐土,或部分褐土和棕壤,土层深
厚,土地肥沃,大部分地下水较浅,易于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技术装备水平较
高, 万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2553.3马力,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2%,稳产高产田占
全县的63%, 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麻、大白菜以及生姜、葱、蒜,是境内主要
的一年两熟、多熟区,粮食亩产在500公斤至900公斤之间。
东部山丘粮油种植区 位于莱芜东部山丘地区, 包括颜庄、辛庄、苗山、常庄、茶业、上
游、口镇7个公社及城关镇东部,共242个大队,总面积643.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万
亩, 农业人口15.94万人,人均占有耕地1.11亩。该区多属低山丘陵,土层较薄,土壤以
棕壤为主,表土质地大部分为砂土,通透性较好,年降水偏少,水源缺乏,灌溉条件差,
主要种植作物有花生、地瓜、谷子、杂粮等,是境内花生集中产区。
南部和北部山区地瓜、杂粮种植区 位于莱芜南部和北部山丘区,包括牛泉、高庄、颜庄、
大王庄、 上游、 茶业、 常庄7处公社的314个大队, 总面积81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3.76万亩,农业人口25.15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94亩。该区地势高峻,山峦起伏,耕地
多为坡麓梯田和沟谷梯田,土壤多为棕壤性土和棕壤,部分为褐土,大部耕地土层较薄,
肥力差, 地下水源缺乏,灌溉以拦蓄提水为主。东北部山区,无霜期不足170天,年平均
气温低于12℃,是境内的低温区。种植作物有地瓜、小麦、玉米、杂粮等,其中地瓜种植
面积占全县的49.2%。
城矿近郊粮菜种植区 位于县城、厂矿近郊,包括城关、高庄、颜庄、口镇4处社(镇)的
54个大队,总面积6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万亩,农业人口4.8万人,人均占有耕地
0.94亩。该区厂矿密集,大部分耕地为汶河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潮褐土和淋溶褐土,土
层深厚, 肥力较高,农业技术装备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占63.8%,种植作物有小麦、
玉米、大白菜、黄瓜、番茄、芹菜、姜、葱、蒜等。
2001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莱芜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带
三区三园”,即北部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带,南部山区干鲜果观光农业区、碁山生态森林观
光区、西部平原30万亩“三辣”观光农业区,城东郊区万亩花卉观光园、钢城三万亩黄金
蜜桃、寒露蜜桃观光园、城西郊区万亩优质瓜菜观光园。
北部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带 位于莱芜北部, 包括雪野、大王庄、茶业口、和庄等乡镇,依
托房干观光农业的九龙大峡谷已形成的市场规模优势,搞好九门峡和“天上人家”景区的
开发,形成具有莱芜特色的生态峡谷群景区;雪野风景区的开发,重点是抓好雪野湖的治
污工作和孔雀山、马鞍山、悬羊吊鼓山景点的开发,搞好综合服务配套建设;华山森林公
园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搞好和庄溶洞群开发,建设好配套服务设施。把北部山区生态观
光农业带建设成各景点融会贯通的绿色观光长廊,国家级观光区,莱芜的后花园,全省重
要的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基地,“十五”期末游客年接待量达到200万人次。
南部山区干鲜果观光区 主要包括牛泉、高庄、颜庄等乡镇,充分利用花椒、柿子、山楂、
梨、杏、桃、苹果等果树资源,有计划地植优种稀,搞好道路、居住、饮食设施配套建设,
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春来赏花、夏来乘凉避暑、秋来采摘、品尝果实,与果农同吃、
同住、同劳动,品味农家乐。
碁山生态森林观光区 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北部, 按照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民营经
济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坚持开发、管理、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实行山、水、林、田、路、景及生态农业综合治理,全方位加大观光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
年接待观光游客达到68万人次,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西部平原30万亩“三辣” 观光农业区 搞好平原林网化建设,搞好水利设施配套,普及微
灌灌溉,采用声光技术,让游人观赏一望无际的“三辣”田园,聆听莱芜源远流长的“三
辣”文化,品尝“三辣”食品。
城东郊区万亩花卉观光园 建成苗木繁育区, 工厂化高标准温室种植区,露天种植区,集
国内外适宜当地种植的花卉之大成。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配套,吸引游客参观,增加
农民收入。年接待游客达到80万人次。
钢城三万亩黄金蜜桃、 寒露蜜桃观光园 加强道路、餐饮、娱乐现场建设,挖掘、充实、
完善人文景观,引进和开发一批名优特新品种,特别是有较高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品种,利
用品种资源与管理措施延长花期及收获期,增加观赏价值。
城西郊区万亩优质瓜菜观光农业园 建成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 加大设施投入,着力推广
生态种植,无土栽培,工厂化种植经营绿色食品挂彩,建好配套服务设施。年接待游客60
万人次。
2003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对全市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在实施农业国际
化战略中,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全市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将全市划为中
西部平原蔬菜、粮食种植区,东部山区粮油牧业区,南部和北部山区地瓜、杂粮及果品产
区,城矿近郊高效农业区。
中西部平原蔬菜、 粮食种植区 位于莱芜西部嬴汶河、牟汶河平原,包括寨里、羊里、杨
庄、方下、张家洼、口镇、大王庄、牛泉、高庄、颜庄等镇(街道)。该区生产力水平和
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2%,稳产高产田占全市的63%,是境内主
要的一年两熟、多熟区。以推行集约化经营和保护地栽培为发展目标,应用现代设施和节
水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姜、大蒜和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
精细特蔬菜、反季节高档蔬菜及其他高价值经济作物,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
高效益,充分发挥区内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区。
东部山丘粮油畜牧业区 位于莱芜东部山丘地区,包括辛庄、苗山、里辛、黄庄、茶业口、
雪野、口镇、和庄、凤城等乡镇(街道)。该区多属低山丘陵,山多、草多,有养殖黑猪、
大黑山羊、黑鸡的传统和经验,是莱芜畜牧业的集中产区,发展以莱芜猪、黑山羊为主的
畜牧业潜力较大。发展目标为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立足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大力
发展花生、地瓜、烤烟、中药材和小杂粮等。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内饲草资源丰富的特点,
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动农牧业互养互促,良性循环。另外,以连片开发为重点,搞好山区
经济立体开发,全面提高山区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南部和北部山区地瓜、 杂粮及果品产区 位于莱芜南部和北部山丘区,包括牛泉、高庄、
颜庄、艾山的南部、黄庄的大部、大王庄、雪野、茶业口、和庄的北部。发展目标是立足
山区资源,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压缩高耗水粮食作物,积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着
力发展地瓜、谷子、小杂粮和桃、杏、枣、板栗、核桃、花椒等优质特色水果和干杂果。
同时,搞好水土流失治理和山区综合开发,并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牧
场、森林公园等综合性观光农业,着力提高山区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城矿近郊高效农业区 位于城市、厂矿近郊,包括凤城、高庄、艾山、张家洼4个街道。发
挥该区域经济基础好,商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量大的区位优势,着重发展集劳动、技
术、资金于一体的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瓜果、精细特蔬菜和花卉、园
艺等优势产业和蛋、奶等产品,有计划地发展以种植、精品、观光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和工
厂农业,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