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各区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4&run=13

莱城区 莱城区位于莱芜市西北部, 地处北纬36°02′48.11″-36°33′12.15″、 东经
117°19′32.43″-117°56′08.41″。 东邻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南邻钢城区、新泰
市, 西邻泰安市岱岳区, 北邻章丘市。 南北长56.2公里, 东西宽56.8公里, 总面积
1906.84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平方公里,泰钢工业园10平方公里)。
1992年11月, 设立莱城区,1993年1月15日正式挂牌办公,区委、区政府设在莱城,辖25
个乡镇(街道)。2000年12月,撤销10乡、4镇,设3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906个行
政村,1085个自然村。2001年5月、12月先后有8个行政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2002年10
月,有18个行政村划归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6月,有5个行政村划归莱芜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 10月,有10个行政村划归泰钢工业园区。2005年,全区辖3个街道、11
个镇、1个乡,865个行政村,1022个自然村,总人口941229人,其中农业人口602026人,
非农业人口339203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6人。除汉族外有回、满、壮、蒙古、布
依、朝鲜、侗、土家、维吾尔、苗、白、哈尼、藏、彝、傣、黎、傈僳、佤、畲、土、达
尔、布朗、锡伯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共3394人。
莱城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纬向构造体系
中,东西断裂和鲁中旋卷构造控制莱芜盆地的形式。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至
今保留完好。地势南缓北陡,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是低缓起伏的
平原, 呈半圆形盆地状,有大小山峰2000余座。地表中山区居多,占总面积的79%,平原
占21%。 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与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位于
莱城区与新泰市交界的莲花山主峰海拔994米,为区内最高点;牛泉镇小庄村村西海拔148
米, 为区内最低点。区内有大小河流350余条,属汶河与淄河水系,汶河水系主要干流是
牟汶河, 最大支流是嬴汶河,主要河床一般宽500米;嬴汶河区内长50余公里,流域面积
700多平方公里,河宽一般300米;牟汶河、嬴汶河两大支流向西汇入大汶河;和庄河属淄
河水系, 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河宽一般100至200米,自西向东流入
淄博市。区域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空气湿润,
气候温和, 常年年平均气温13.5℃,全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443.8小时,光照率55%,适宜
多种动植物生殖繁衍。
区内土地总面积190683.63公顷,其中农用地123116.2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57%,
建设用地25571.37公顷、占13.41%,未利用土地41996公顷,占22.02%。有大中型水库7座,
总兴利库容2.27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26座,小(二)型水库96座,塘坝864座,总
蓄水能力2680万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径流量4.7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资源近2.21亿立方
米。已探明的矿种有铁、煤、铜、铝、钴、金、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燕子石、石英
和陶土等,其中铁矿石储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莱城区又是全国地方煤矿重点产煤县(市、
区)之一;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达20亿立方米,其中“莱芜黑”板材被誉为世界珍品。野
生动物中兽类有黄鼬、狐狸、獾、狼等;鸟类有山鸡、黄鹂、鹌鹑、鹰等;两栖类有蛇、
蟾蜍、 壁虎、鳖等;鱼类有鲤鱼、鲶鱼、马口鱼等;昆虫类有118种。野生植物中乔木、
灌木类有银杏、枸杞、迎春柳、赤梨子等;杂草类有金针、荠菜、苦菜、黄草、红百合等。
土特产品主要有生姜、花椒、大蒜、鸡腿葱等,1997年8月、1998年6月先后被中国特产之
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黑红山楂、
牛心柿、板栗、核桃也独具特色。莱芜香肠为传统老字号食品,已有百余年历史。莱芜锡
雕、三叶虫化石(俗名燕子石)等为境内独有的工艺品。此外,“汶水流西”“龙峡雷鸣”
“深潭龙见”“凤岩仙踪”等旧景观依然焕发生机。齐长城古遗址、长勺之战古遗址、黄
巢殉难处、莱芜战役指挥所等遗址得到有效保护。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开发九龙大峡
谷、房干生态旅游区、雪野风景区、华山森林公园、云台山、笔架山等一批旅游景区。
经济发展 199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3.54亿元,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10.72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额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62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1228元。1995年,区委、区政府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小康为目标,加
强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跨越步伐。2005年,全区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7.38亿元, 是建区之初的6.27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
是建区之初的2.37倍; 第二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是建区之初的8.94倍;第三产业增加
值49.96亿元, 是建区之初的6.41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亿元, 是建区之初的
8.48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是建区之初的5.92倍;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4049
万美元, 是建区之初的10.9倍;地方财政收入24105万元,是建区之初的6.72倍;农民人
均纯收入4670元, 是建区之初的3.8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500元,是建区之初的3.7
倍。
农业。全区“三辣”、大棚菜、畜牧、干鲜果四大商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体
系初步形成。2005年,“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面积2.16万公顷。区内标准式蔬
菜大棚10956个。 果品总产量7.13万吨。 畜牧小区620个, 畜牧专业村740个,肉类总产
5.71万吨,禽蛋奶类总产3.36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8082吨,产值5083万
元。
工业。 境内有鲁中冶金矿山总公司、莱城电厂等9家中央和省属大中型企业,30多家市属
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158家,逐步形成机械加工、钢铁、铸造、纺织服装、造纸、橡胶轮
胎、建材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2005年,全区各类企业5707家,实现利税10.8亿元;规模
以上工业100家, 销售收入84.5亿元,利税6.93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
企业17家, 其中九羊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利税近2亿元;泰山纸业销售收入突破10
亿元, 利税突破亿元。全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1亿元,工业增加值33.7亿元,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3亿元,工业增加值25.04亿元。
民营经济。 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为33036户和4204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
亿元,占GDP的42.7%。建成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153个,其中省级文明市场6个,商品
成交额2.8亿元。外经外贸。2005年,全区共完成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34049万美元,其中
出口221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04万美元,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96家。
基础设施 全封闭的泰莱、 博莱、莱新高速公路,直达济南的莱明二级公路,直达青岛的
莱马二级公路等7条公路干线与京沪、 京福、济青等高速公路干线纵横交织。离济南遥墙
机场仅100公里,距青岛港口只有300公里。磁莱、辛泰铁路在莱城交汇,与胶济、京沪两
铁路相连, 交通极为便利。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网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与国内500多个
大中城市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网。 境内有120万千瓦和37万千瓦的电厂各1处。小城镇
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3.97亿元,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2003年至2005年共完成投资3.9亿元,改造道路155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乡镇(街道)驻地主要街道硬化率达到7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5%。
社会事业 科技。 全区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重点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产品
开发项目16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2项,
国家重点产品计划1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60项,其中获省级奖励28项,获市级奖励
132项。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
技术企业。
教育。 2005年,全区有各类学校、幼儿园659所,其中中小学231所,民办学校2所,职业
学校2所,在校学生11.74万人,共有专任教师9234人,是全国首批实现“两基”的县(市、
区)之一,本科录取人数达到1510人。
文化体育。区直文化服务中心1处,各乡镇(街道)建文化中心15个,村级文化大院406个,
职工活动中心20个。有业余文艺演出队62个,庄户剧团57个,业余创作人员50人。文艺创
作共获省以上文艺奖134项,其中全国奖5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
了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 区属各级卫生机构有病床759张,区属卫生技术人员1492人,乡村医生1903人,每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人,每万人拥有病房床位26张。1994年通过省政府评审验收,提
前6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精神文明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实干, 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莱芜精神,励精
图治,奋力开拓,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先进
区、全国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村民自治模范区、特产之乡开发建
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卫生“三项建设”、
水利工作、公路建设、尊师重教、荒山荒滩绿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卫生工作、信
访工作、民政工作、普法工作、双拥模范工作、民兵基础建设、征兵工作、计划生育工作、
残疾人工作、科普工作、爱心献功臣行动、素质教育、党员教育、“四下乡”活动、工会
工作、村民自治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钢城区 钢城区位于莱芜市东南部山区,地处北纬35°59′25.08″-36°17′06.97″、东
经117°41′14.82″-117°58′05.57″。 东邻淄博市沂源县,南邻新泰市,西、北邻莱
城区。总面积339.49平方公里。
1990年8月, 设立钢城办事处(副县级),为莱芜市派出机构,辖城子坡镇、颜庄镇、里
辛乡和由沂源县划入的黄庄镇、新泰市划入的寨子乡。1992年11月,设立钢城区,区委、
区政府驻南城子坡,因区内有山东省特大型钢铁企业——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而得名,辖城
子坡镇、颜庄镇、黄庄镇、里辛乡和寨子乡。1995年10月,城子坡镇改称城子坡街道,里
辛乡改称里辛镇。 2000年12月,城子坡街道与寨子乡合并成立艾山街道。2001年5月,莱
芜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成立。 2003年5月,将艾山街道所辖宋家庄、高家庄、卞家泉、傅
家桥村和黄庄镇所辖小上峪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管辖。2005年,钢城区辖艾山
街道、 颜庄镇、里辛镇、黄庄镇和莱芜市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共164个行政村(居、社
区),人口23.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3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6人。
钢城区属鲁西断块隆起中偏北部的莱芜弧形断陷盆地区,该区大部处于莱芜弧形断裂中部
西侧, EEN向八里沟向斜南侧;断层较发育,主要为NNW向断层,其次为NNE向断层,多分
布于中部和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单元由南至北为剥蚀成因的残丘至冲洪积成的平原,
可分为低山丘陵、岭坡梯田、山前阶地、河谷平原4个微地貌单元。区内海拔500米以上的
山峰24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6座,旋崮峰最高,海拔732米,位于黄庄镇台子村附近。
河流主要有牟汶河及其支流,牟汶河发源于黄庄镇台子村旋崮山,从验货台村北出境入莱
城区, 境内长27公里,平均河宽120米,流域面积339.34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颜庄河发
源于里辛镇东马泉村,经疃里村入牟汶河,全长15.6公里。区域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0至13.0℃之间。
区内土地总面积33949.49公顷,其中农用地20973.4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1.78%,
建设用地6048.66公顷、占17.82%,未利用土地6927.22公顷、占20.40%。水资源总量9595
万立方米, 可利用量4591万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822万立方米, 地下水3769万立方米。
2001年起,对牟汶河钢城段进行综合治理,对葫芦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拦蓄水能力。
已发现矿藏品种36种,探明储量的14种,列入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铜、钴、石
灰岩6种,其中煤保有储量5323.9万吨,主要分布在里辛和颜庄一带;铁矿保有储量226.7
万吨, 主要分布在艾山街道铁铜沟及黄庄青冶行一带;石灰岩保有储量为2.2亿吨,主要
分布在颜庄镇及艾山街道;金矿主要分布在艾山街道铁铜沟矿区,还有银、白云岩、花岗
岩、长石、黏土、石英、砂等矿物。碁山省级森林公园以阔叶—针叶自下而上分布。历史
文物丰富,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较多,已发现古遗址18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青冶行
冶炼遗址、西冶冶炼遗址、铁山铁矿遗址、银山银矿遗址、炒铁峪矿冶遗址、潘西煤矿遗
址、九堂行宫、花雨山庙、碁山后宫庙、玄之又玄碑、碁山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牌、下古墩
墓群等。 有野生兽类9种,鸟类12种,两栖爬行类6种,鱼类11种,昆虫类118种,无脊椎
动物5种;药材200余种。
经济发展 199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1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283万元。 2000年,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31.9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亿元;地方
财政收入400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2元。2005年,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0.8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0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62个,投资总额25.39亿元,
到位外来资金16.9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9.69亿元。
农业。1993年后,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增
加农业收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搞好山区综合开
发,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逐年提高,2000年,粮食总产3.81万吨,蔬菜总产14.19万吨。2005年粮食总产1.93万吨,
蔬菜总产24.06万吨, 肉类总产7589吨,生猪出栏6.55万头,蛋类总产4430吨。山区农业
综合开发实现新突破,共治理开发土地近5万亩。全区共有林地面积11070公顷,林木覆盖
率37.8%。黄金蜜桃、寒露蜜桃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
国蜜桃之乡”。2005年,造林面积942公顷,其中经济林406公顷,果品产量4.20万吨,其
中桃园3339公顷,总产量2.81万吨,苹果园面积736公顷,总产量9722吨;花椒年产588吨。
工业。建区以来,发挥背靠莱钢的优势,加快培植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以钢铁工业为龙头,
以煤炭、机械、新材料、化工、建筑、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培植发展粉末冶金等一批
高新技术骨干项目,有13项技术填补省以上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莱钢集团粉末冶金
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承担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轿车用高性
能水雾化粉末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工程,是国内粉末冶金协会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厂家,
被世界粉末冶金协会吸收为会员单位。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5.22亿元,其中区属工
业企业总产值36.78亿元;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9家,实现产值29.02亿元。地方限额
以上工业企业有52家,实现销售收入28.60亿元,利税3.08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6.73%,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2.87%。
民营经济。 2005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554户,从业人员13157人,注册资金8241万元;发
展私营企业1070家,从业人员7388人,注册资金180368万元。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18.48亿
元,上缴税金1.45亿元。
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批准进区项目30个,实际到位资金7500万元,形
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修建、拓宽、改造钢都大街、府前大街、黄羊山大街、永
兴路、新兴路等城市主干道路12条、40.5公里,修建大小桥涵30余座,新修、改造乡村道
路71条。 建成景点绿地18处,新增绿化面积2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4%。规划建设北
城子坡、西冶等五大市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新开辟水源地两处,自来水、卫生水普及
率达100%。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城市管理
科学合理,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完成小城镇
规划5处,村庄规划164处,颜庄镇被命名为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境内有徐家庄、颜庄两个
火车站,磁莱铁路穿境而过,南接京沪铁路。新建成的莱新高速公路横亘境域南北,南接
京沪高速公路, 有205国道、韩莱路两条公路干线,连镇路、连村路10条,实现村村通柏
油路,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5公里。邮电事业发展较快,邮政科技含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
高,全区10处营业网点全部实行微机化作业;电信事业迅速发展,1998年实现村村通电话,
至2005年底程控交换机装机容量由1998年的2.5万门扩到6.73万门, 实装由0.75万门扩到
5.55万门,小灵通用户达到1.9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8万户,建成模拟、数字两套系
统的移动通信基站, 信号实现全区覆盖,开通分组交换和数据DDN网,实现与世界信息接
轨。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1914万元。
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3年,全区有专业技术人员817人,其中有高级职
称的19人,中级职称259人,初级职称539人。2005年有科技人员5000人;实施各级科学技
术项目186项,其中省级42项,市级38项;开发新产品300项,获区以上科技进步奖40项;
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1000多万元、 科技贷款4000万元, 申请专利190件,授权150件。
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称号。
教育。各级各类学校40所,在校学生1.9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1.54万人;教
职工1687人,其中专任教师1611人。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4929人,教师职工220人。
文化体育。 有5个区直文化单位、 4个镇级文化站、4个电影放映单位、110个文化大院,
155座(个) 公益图书馆、室、箱,藏书20万册,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11处;全区有省
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 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所, 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 至
2005年,全区共举办大型的群众体育比赛12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近10万人。
卫生。 有医疗卫生机构单位45个,其中医院7所,编制床位1142张,干部职工1552人,其
中医生599人;村卫生室155个,其中甲级卫生室114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6名。有福利
敬老院5家,入院老人近百人,4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
钢城区建立后,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达标县区、全国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全
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