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88&run=13

叙曰,以文为主曰祠①,以安为道曰祀②,祠祀
之义③,古先王教人以美报也④。吾邑旧设庙皂及坛之类⑤,以时祠祀,凡美报之义也,
顾祭之者正与淫尔⑥,是故则有司存⑦。
【注释】
①祠:春祭。《说文·示部》:“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
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②祀:祭祀。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③
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④美报:以美物酬神。⑤庙皂:皂,用同“灶”。庙奉
祀祖宗、神佛及前代贤哲,灶祭祀祖先。坛:坛场。祭祀之所。,音wěi,又读wéi。
⑥顾:发语词。一说,特。正: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淫:过度,无节制;滥。⑦是
故:连词。因此;所以。

先师庙在县治东。中先师①,次四配②,次十哲外列两庑③。每岁春秋仲月丁日祭。
启圣公祠④在明伦堂后。同先师,丁日祭。
宗圣祠⑤久废无考。
文昌祠⑥原在文庙之东⑦,祀梓(童)[潼]帝君⑧,今废。
莱芜侯祠久废。
名宦祠⑨在县治西,春秋二祭。
乡贤祠⑩在儒学西,今废。
贞节先生祠在县治西,祀汉莱芜长范丹,金大定间县令高永孚建,国朝弘治间知县何继
周重修。春秋二祭。
季札像季孟行祠在县东南八里,旧为神观,县民刘果所建。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陈甘雨改
祀季札、孟子,有“使齐伤感”、“止嬴论谈”二碑,复每岁春秋二祭。
社稷坛在西门外一里,洪武五年建,春秋祭。
风云雷雨山川坛城南一里,二祭。
城隍庙在县治西,洪武五年建,有记。
八蜡庙在县治东,春祈秋报。
邑厉坛在城北一里,每岁三祭。
旗纛庙在城东一里,端午、霜降祭。
马神庙在县治西。
漏泽园在演武厅迤东。
【注释】
①先师:称孔子。②四配:指颜渊、子思、曾参、孟轲。旧时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庙。颜
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③十哲:孔庙祀典,把孔子弟子颜渊、闵
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列侍于侧,称为“十哲”。
后颜渊配享,升补曾参;曾参配享,升补子张。庑:堂下周围的廊屋。④、⑤启圣、宗
圣: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闰七月,“戊申,加封孔子父齐国公叔梁纥为启圣王
(是王,不是公——注者)……曾子郕国宗圣公”。⑥文昌:星官名。又名“文曲星”、
“文星”。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后为道教所承袭。旧时多为读书人所
崇祀,以为可保功名。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将梓潼帝君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
禄宏仁帝君”后,称“文昌帝君”,两者遂合而为一。”⑦文庙:“孔庙”的别称。唐
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封孔子为文宣王,因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为与“武
庙”(关、岳庙)相对应,称孔庙为文庙。⑧梓潼帝君:道教所奉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传说名张亚子。唐宋时封王,元时封为帝君。⑨名宦: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⑩乡贤:
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乡贤祠:东汉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为祭祀乡贤之
始。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
贞节先生:范丹,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桓帝时被任为莱芜长,不就。卒,谥“贞节
先生” 。长:战国、秦汉时,县的行政长官:大县称令,小县称长。观(guàn):道
教的庙宇。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之弟。封于延陵,称延陵季
子。后又封于州来,称延州来季子。馀祭四年(前544年),出使鲁国,继游历齐、郑、
卫、晋等国。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使齐伤感”、“止嬴论谈”二碑:见卷七《文章志》。社稷坛:旧时帝王
祭土神谷神之所。城隍: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
之神。八蜡(zhà):古时腊月祭祀的名称。《礼记·郊特牲》:“八蜡以祀四方。”
郑玄注:“四方,方有祭也。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
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祈:向神求祷。报:旧指为报恩德而举行
祭祀。邑厉:旧时谓县邑设坛祭祀本境内无人祭祀的鬼神。每岁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
十月朔日祭祀。旗纛庙:祭旗之所。旗纛(dào):饰以鸟羽的大旗。马神:迷信谓
保佑马平安的神灵。漏泽园: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
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