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历代志书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64&run=13

莱芜历代志书概述

我国的方志由来已久,周代就设有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周礼》
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郑玄注:
“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小史“掌邦国之志”,
郑玄注: “志谓记也, 《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之属也”。
“四方之志”和“邦国之志”实际上是周代掌管的各诸候国的历史。
此后经、记、传、图、表层出不穷,官修与私著并行。发展至宋代,体列开始完备,修
志走向成熟,从体例上看,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
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所不包,真正成了“一方之全史”。从修
志体制上看,最迟在南宋时,各地设局主持修志,从此设局或馆修志成为制度,方志不
仅数量迅速大增,而且质量不断提高。莱芜的修志工作亦肇始于此。
莱芜修志始于宋代,最早记载宋代修志的是叶方恒主修的康熙《莱芜县志》,据其“凡
例”记载:“莱志始于宋尉钟离修,弗可考矣”,该志卷五载:“钟离修为东阿关山镇
人, 仕伪齐(南宋时刘豫建齐,年号阜昌,1130~1137,前后八年)为尉,修县志”。
根据以上文字判断,此志当时已经失传,其体例、内容、卷数、付梓还是传抄均不得而
知,所以今天我们已难以见到了。
明代修志始于嘉靖年间的知县陈甘雨,嘉靖23年(1544年)冬,陈甘雨上任莱芜知县,
到任后欲查阅志书,了解县情,但未能如愿。由于当时政务繁忙,就把此事暂时放下。
次年(嘉靖24年),他开始筹划修志,便招集学子数人,专门购买省志一套作参考,发
给编纂的纲目要求。此后,一名叫做杨旌伯的学子等人编写出了草稿两册,送交陈甘雨,
陈甘雨阅后发现志稿存在三个不足,一是载采未备,二是疑讹未析,三是品次未章,难
予付印,于是就暂时搁置。嘉靖26年(1547年),陈甘雨任期将满,应同僚及士人之请,
于是对旧志稿重新进行考订修改,付梓出版。该志流传很少,我们今天见到的是1963年
上海古籍书店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孤本影印的,据说当时莱芜购进50套,每个公社、部
委办局各发一套, 其余存入档案馆。此志两册,李开先作序,熊兆作跋。全书共8卷,
36目,分图考、地理、贡赋、建设、政教、人物、文章、杂志。章丘进士李开先评价此
志:“志图考,而莱之城境、县治、学图备矣;志地理,而莱之沿革、封疆、乡保、形
胜、街里、市集叙矣;建设志,而城池、公署、邮传、坊表、津梁、祠祀、古迹无不概
见;政教志,而学校、风俗、秩官、名宦下及兵防无不兼该;人物志,而乡贤、孝义、
贞烈、科贡如在目前;文章杂志,而碑墨序记、杂著、八景如指掌上,无一字之虚文,
为千载之实录。”并称赞陈甘雨“于政务丛集之余……乃能摭故实,采新闻,而为莱芜
一佳志”。该志的突出特点是采用卷、目两级分类,如在卷五之下设学校、风俗、秩官、
名宦、兵防5个目,记事简略,每一卷、目下都有简短序言,序言言简意赅,概括性、知
识性强,体现了作者的较高水平。嘉靖《莱芜县志》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莱芜县
志,是非常珍贵的地方史料。
万历年间曾两次修志。据康熙《莱芜县志·凡例》载:“如重修、新修皆在万历年间”。
一是《重修莱芜县志》,为万历24年县令王命说安排教谕鲁邦教编纂,由吴来朝撰写了
序言。据胡士奇《增修莱芜县志》序载:“闻其修于滇南王令(王命说),授简鲁学博
(鲁邦教),盖在今上万历丙申(万历24年)秋也”。另据吴来朝序中所言:“嘉靖中
莆田陈公来令是邑,创为一书,垂今五十年余”推算,此志当在万历24年至27年之间,
此间正是县令王命说(万历23年任)与教谕鲁邦教(万历27年任)在莱芜任职的时间。
此志的内容,我们虽然没有见到,但据胡、吴序言得知,当是对嘉靖至万历50年间的补
充,接续与订正。此志的计划由鲁邦教“谋诸邑候王公(王命说)、学博刘公(训导刘
焘)及诸士辈”,“其事则诸君子所采摭,其义则鲁公(鲁邦教)之所独裁也,较之前
志,大纲细目亦既章章称备矣,信不朽之鸿编,成一邑之实录。”该志的经费乃由知县、
教谕等“割俸捐赀”。该志所用时间,“凡五月而告竣”。为此,吴来朝在序中称赞鲁
邦教曰:“鲁公英龄博雅,士类蓍鉴,鼓铸之暇,成此懿举”。万历二次修志为“增修”,
根据胡士奇序言得知,时间当在万历45年,适奉莱芜进士、时任礼科给事中的亓诗教奉
差归里,当时胡士奇“式庐问政,相与扬搉邑乘,共对唏嘘,颇有文献不足之感”于是
谋划增修,胡士奇请亓诗教担任总纂,于是亓诗教便“欣然搦管”,经“五阅月始告成”,
此时亓诗教“使竣报命”,准备返京,后期印刷等事宜由吴暐负责,序言曰:“是书也,
秉笔登壇,给谏(对礼科给事中亓诗教的尊称)为政,计部公(对户部曹郎吴暐的尊称)
实受成事锓勒之役”。该志:“于天文地理,仰观俯察,无讹谬焉;于钱谷户口,按图
索籍,无差殊焉;于节义忠孝,微显阐幽,无遗漏焉;于流寓仙佛、制诰艺文之类、探
奇选胜,旁集博采,无附会缺略焉”。全书“每叙事必掇以议论,披卻导窾,讽切时事,
令观者栩栩神往,有寥然千古之致”。胡士奇非常满意,赞叹道:“宫汶不朽,此书亦
不朽”!
遗憾的是,万历年间这两部志书不仅境内未见保存,遍查国内,亦无下落。
清顺治16年,诸城丁似谷任莱芜训导,预修县志。据民国《续修莱芜县志·吏绩》载:
丁似谷“博学能文,预修莱芜县志”,其预修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
清康熙时,诏天下郡县,各修志书。据康熙《莱芜县志·凡例》载:“新朝定鼎以来,
将三十年,前令钟君纂辑未竟,予所引用,各注于本条下”,钟君即钟国义,为叶方恒
的前任,山阴进士,康熙二年任莱芜知县。据前所言,钟国义所编志书很可能未出版,
成为叶方恒修志的主要资料依据。如在贡赋志“重修志”资料应为钟国义志书的资料,
“新修志”资料为叶方恒志书资料。康熙另一部县志在康熙12年由知县叶方恒修成,冠
名《莱芜县志》。叶方恒为江苏昆山人,康熙8年任莱芜知县。该志5册10卷,计有图考、
封域、建置、贡赋、秩官、人物、大事记、艺文、上谕。该志上承明志,特别是对清初
的资料进行了大量补入和系统记述,如新增大事记,对周以降至康熙11年各朝大事进行
了系统记述。 除经、 传中录入了有关嬴、牟、莱的记载外,附录的13篇“文牒”以及
“艺文志”收录的40多篇碑、传、记文章,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我们多角度了解
历史上的莱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另外在“艺文志”中收录了70多首唐代以后歌咏
莱芜的诗词歌赋,除个别在选择上不太恰当外,从总体上艺术地反映了莱芜,亦难能可
贵。该志不足之处是印刷质量不高,缺页较多。
清代另一部记事止于宣统3年(1911年) 的志书,我们习称为“宣统县志”。是由莱芜
最后一名进士、礼部主事张梅亭和廪生王希曾编纂。据张梅亭莱芜县志例言知:光绪20
年(1894年)县志开始编修,当时知县周慕侨为监修,拔贡吕黻卿(名占爵)为提调,
张梅亭为总纂,王书玉(名鸿瑗)、张丹臣、魏子明、王少舫、王孟止任编校,卢栋臣、
景宗藩等任采访,此次修志只数月而因故停修。此后张梅亭继续“于暇时搜求故事,考
其山川道里,创为志稿”10卷,抄存于家。光绪24年(1898年)张梅亭考中进士,任礼
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职13年的张梅亭挂冠归里,对志书编纂仍契而不舍,便“杜门
谢客,讨论古今,斟酌名例,盖无日者不以博采参订为事。”,他“检点旧稿,正其缪
误,补其缺略,博访周咨,旁征远引”,“暇则竹杖芒鞋,或策疲蹇,详察夫山之脉络
起伏,川之源流分合”,并邀请王景沂(名希曾)共同订正,历时六七年,易稿五六遍。
“图说”采用毕秀轩(名松龄)和王景沂之稿,“官师”采用了光绪20年王鸿瑗所纂、
被张梅亭称为“精妙绝纶”的“官师志”与“官师表”。该志肇自光绪20年,纂成于民
国7年, 前后历时24年,对康熙12年至宣统3年230多年之事进行记述,对康熙县志中的
许多讹误进行了订正。 全书6册22卷,民国11年(1922年)由济南启明印刷社承印,莱
芜县知事王肇杰为其作序。张梅亭针对旧志“沿革、地理、职官诸门荒芜尤甚”的缺憾,
不惜用了7卷做为地理志, 对境内地理山川在亲自考察的基础上,详加考证。如对汶水
源流、原山脉络、肃然山与古嬴城、古莱芜城以及夹谷等都作了详细考证。另外对沿革、
官师、选举、人物、学宫的记述也都很精到。此志始于公修而成于私纂,是私人编纂志
书的典范,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该志:“虽属私家之作,而
搜罗之富,取舍之严,体例内容皆精备”,在地方志中“殊为罕觏之杰构也”。
清光绪33年(1907年),知县何连甲编辑《莱芜乡土志》1册(卷),设历史、政绩录、
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15个门类,同年石印出版。该志是作为当时士子的乡土教材,内容虽然非常简单,但其
中兵事、人类、氏族、宗教、商务等门类的设置比较合理。
民国24年(1935年),由知县李仲豫督修、举人亓因培、拔贡许子翼、廪生王希曾编纂
的县志取名《续修莱芜县志》,同年由济南善成书局铅印。该志对莱芜历史“新旧会通,
本末一贯”。其内容“因旧志与张志(宣统县志)者十之四,补阙拾遗者十之二,近事
增加者十之四”。全志共13册38卷,是莱芜历史上修志规模最大、部头最大的一部县志。
该志的可贵之处是对民国资料的大量补入,而且注重了对各类社会团体、各种合作事业、
民主自治和实业的记载。新收入的20多篇碑记、文章也是很好的资料。但对旧志的内容
录入太多,占了全志百分之四十,有的是照抄照录,未加精选。志中有的记载仅据传说,
未加考证。亦为美中不足。
统观存世五部县志的突出特点是:嘉靖县志时间早,康熙县志内容多,乡土志记事简,
宣统县志考证精,民国县志部头大。此五部志书已经成为我们了解民国之前莱芜历史的
主要和重要资料,是莱芜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