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诗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276&run=13

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明代莱芜李条庄人,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出生。
七岁时即能外传私塾老师所讲的文章。1594年37岁时,受到知县冯月祯的赏识。1598年
(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初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专管刑狱,因能公平执法,无
冤案和积压案件,于万历三十五年受朝廷勅命褒奖。后升礼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年,他
和同事赵兴帮两次弹劾礼部侍郎翁正春考场徇私,翁正春转官归养以待。由于其在礼科
给事中任上能忠于职守,积极纳谏,秉笔直言,稽查违误,受到勅命褒奖。其为礼臣过
程中“遇事敢言,不避嫌怨”,论事能“迅于发机,洞于破的”,论人则“鉴无遗照,
权无失衡”,曾言:“我疏语如悬一镜,令人自照,夫曰:悬一镜则明察过,人不可干
以私;曰令人自照,则欲及时猛省,否则弹章上矣”。东林党人黄遵素曾评价其:“出
疏,每作隐语,人人自危”,其好友谭性教亦评其为“当今海内第一端人”,其在礼科
的奏疏集为《礼垣疏草》一册。后转为吏科给事中。万历四十三年山东大旱,一岁皆空,
千里如扫,饥民流离失所,盗者蜂起。万历四十四年,亓诗教奉差归里,见此惨状,上
《饥民疏》,论述饥荒为盗发的根源,要求朝廷发放国库银十万两,并从上交税银中留
十万两,再免去山东六郡包税二万三千两,约计二十三万两,得到朝廷批准,救活灾民
无数,平息了荒乱。后升为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万历末年,亓诗教与知县胡
士奇共同编纂《莱芜县志》。
亓诗教为官期间陷入明末党争之中。1614年(万历四十一年),方从哲入阁为相,依附
者众多。亓诗教为方从哲门生,齐党首领,自然春风得意,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十七年。
其间齐、楚、浙三党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孰料世事翻覆,万历四十八年,给事中惠世
扬、程诠相继弹劾方从哲,方从哲被迫辞官后,齐楚浙三党之魁失去靠山,相继引去。
天启元年,受亓诗教弹劾而归养的原礼部侍郎翁正春起任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詹事,
亓诗教等又受到周宗建等人的不断弹劾,作为齐党之首的亓诗教于天启元年三月乞归故
里。熹宗继位后,东林党得到重用,齐楚浙三党的一些重要成员不断受到东林党的弹劾
追论。其间宦官魏忠贤取得司礼太监的重要职位,他内结王体乾、李承贞,外结方从哲
的老乡大学士沈,权势日盛,掌握朝政。沈则是亓诗教根据方从哲的意思推举的。天启
四年,方从哲的老乡冯在魏忠贤亲信鲁生的极力推荐下登上相位。冯也是方从哲的老乡,
由于亓诗教是方从哲的门生,自然和冯的关系也很密切。天启五年九月,亓诗教被冯召
回京城,临行前,他的好友孙士奇在《送亓谏议静初还朝》诗中赞到:“整顿衣冠觐冕
旒,招摇掩映岱云浮,孤忠不许烟云老,壮志难从湖海收,星月辉辉红树驿,风云冉冉
紫貂裘,此行事业千秋语,我已知君第一流”,寄托了对好友的信任与厚望。亓诗教在
答老友的诗《北上留别》中亦吟到:“草堂风物动人愁,客剑光摇岱色浮,左掖五云连
凤阙,古园三径付沧州,埋名久伴烟霞侣,报国须分圣主忧,寄语山灵休笑我,长安岁
月肯淹留”。即抒发了报国分忧的心怀,又流露出前途未卜的忧虑。亓诗教进京后即升
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随后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并提督军务,兼理河道。当时朝中人事
错综复杂,亓诗教毕竟是前朝老臣,一直外放。天启六年仲夏,冯被罢,亓诗教亦自开
封抱病而归。思宗继位后,清洗阉党,亓诗教因受沈、冯等人的牵连而被列入逆案,赎
徒为民。他回乡后看透了宦海浮沉和世间冷暖,便隐居城南苍龙峡,时与好友饮酒赋诗,
赏石题刻,过着淡泊清闲的生活,他曾咏到“我居龙峡闲漱石,出门便着登山屐,四皓
七贤留高踪, 取邻玄圃共朝夕” 。一生著述除《礼垣疏草》《莱芜县志》外,还著有
《饥民疏》 《清闲词》 《胡公去思碑》《石痴居士传》《石痴诗集序》等诗文留世,
1633年(崇祯六年)去世,葬在苍龙峡西侧。其好友谭性教与章丘焦馨中丞前往痛哭,
并为其撰写墓志。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明廷曾为其父亓隐山在城南夹谷山(今笔架山)前立“天恩
重锡坊”,在莱城西厢为其立“都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