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270&run=13

通志之略,金石居其一。所谓款识①古人之真面也。莱邑几经兵燹②,文物荡然,
鼎彝③重器已不可得而见。然自唐以来,断石残碣其委诸荒烟蔓草者,往往而有,或錄
其文,或存其目,考古者所不废也。述《金石志》。

唐佛顶尊胜陁罗尼铭一首

(全文略,详见清宣统《莱芜县志·金石志》)

重修碁岩洞真宫碑郑执中

皇元开国之初,太祖龙飞朔方时,则有若长春子者。金季末第,遇异人,慕泰上之学,
隐居盘溪,诏见北庭,以清净无为之化,翊①戴居多平定后,大阐全真之教,以传方外
之士。大抵虚无为宗,修炼为本。其张道源乃门第之达者,勤苦立志,务内悲外。常跣
②不履,时有赤足之名。一日,持钵③东游至嬴之东方五十里原山之阳,汶水之上,峰
峦环抱,涧谷萦回。观其地穹④者、洼者、峻者、方者、蔚者、隈⑤者,左右前后纵横
布列,有似碁局,故命名曰碁岩。岩之幽邃⑥高爽,殆非尘寰可拟。因其基而筑高以居,
自尔羽侣云集,辇石伐木,剃芜辟荒,然后穹者室焉,洼者湮⑦焉,峻者平焉,方者耕
焉,蔚⑧者豁焉,隈者敞焉。不数岁,力本功成,以收获之积,缭垣以石创建正殿三楹,
正设圣像以为朝夕参礼祈祝之所。至于文室,云堂,庖⑨,仓庾⑩,次弟而备。其泉石
呈秀,松柏合阴,菀然有蓬莱阆苑之胜。其接武受箓辅翼功行者,粤若孟志方、逄志蕴、
王道润、夏道亨俱载前碑。至元间,今提点卢志诠,自总角师,礼夏道亨,幼而诵习,
长则树艺,孜孜忘倦,以效前绩为己任。参礼之暇,睹其殿宇遗像,经历岁久,雨沐云
蒸,倾摧剥落,何称礼容?斋舍疏漏难处,道众谋葺而新之,众议佥允。有同邑皇甫清
者,尝为淘金吏。悟道同师,尘劳尤力,愿为协赞,方僝力而逝,志诠遂倡道众卒其事,
出私帑及以公储,鸠工僦匠。凡再阅岁,殿宇塑像金碧轮焕,方丈廊庑增而新之者二十
有四楹,新者十有三楹。及赎前辈所质地为亩百,迨延祐庚申,本宫闻诸掌教真人,嘉
其行能,以法旨授寂然洞照大师本宗门下提点。锡及金襕道服,仍加号其观曰:碁岩洞
真宫。同知山东冶司西郓李公亨甫尚其事,嘱冷掾嬴城孙文焕、道门提点坚然子沉志坚,
赴泰山求予文,勒石以示将来。余闻而韪之。噫!长春之道盛矣乎!一得于君而全真之
道立,上自国都,下及郡邑,至于山林原野支分派别,莫不有宫观以居其徒,宁与释氏
角胜负。长春之道盛矣乎!有磐溪集行于世。诚以先圣之道,际遇圣武皇帝,而功烈又
不止如是而已。然则较诸杨氏之为我远甚。以卢之动,李之旧,孙沉之请益笃。即次颠
末,故系之以铭。铭曰:嬴之东,碁岩宫。汶水石,原山中。泉石秀,地势雄,宜树艺,
可耕农。因基筑,张其宗。诸羽侣,如云从。卢氏子,接方踪,百废举,成厥功。长春
道,尊且崇,衍修炼,迪仙风。克养寿,胜谈空。采真珉,坚且丰。勒勋跡,垂无穷。
【注释】
①翊(yì) :辅佐。②跣(xián):赤脚。③钵(bō):器皿名,形似盆而小,多
是陶制品。④穹(qióng)象天空那样中间隆起四周下垂的形状。⑤隈(wéi)山边拐
弯之处。⑥邃(suì)深远。惊喜的样子。⑦湮(yān)填塞。⑧蔚(wèi)草木茂盛。
引申为盛大。⑨(bí)浴室。⑩庾(yǔ)露天的仓库。菀(wán):茂盛。阆苑:神
仙住所。箓(lù):符箓。粤(yuè):助词。葺(qí):用茅草维修。佥(qiān):
都。僝(zhuàn)力:具备条件。诠(quán):详细地解释。僦(jìu):雇。提点:
古官名。历代职掌不同,明代置神乐观提点,掌乐舞,太和山(即武当山)提点,管理
道士。清代为。襕(lán):上下衣相连。同知:古官名,明清为知府、知州的佐官。
韪(wěi):是、对。旧(jiù):旧,此处指老宿,有经验。可耕农:按含义和韵脚,
可能是“农畊”之误。此前韵脚为……东,宫,中,雄“畊”后为宗,从、踪、功、崇。
皆押eng韵,且农畊比畊农更能说明可以种地。

宋凤凰山仙人观碑

凤凰山仙人观碑,正书,建隆三年十月四日。

【注释】
①据清代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当时碑额已残,存文字23行。首题泰安军□□□
莱芜县志凤凰山八百仙口。 碑文记中称建隆三年(962年)岁次壬戊十月乙酉朔四月戊
子茸安期之真观云云。案:县志安期朱修炼于县之南山,一名仙人山,上有道观。又云,
凤凰山亦在县南,与仙人仙山相接。此碑盖为修观而作,惜大半磨灭,无从得其原委矣!
泰安军为金太宗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立,此碑即署“泰安军”,可能为金代重修碑。

宋三清观幢

三清幢,在县西北五十里三清观内,上有大观、政和重修字。

金清凉院敕牒碑

金清凉院敕牒碑,大定二年建。

金灵王庙

金灵王庙碑,党怀英撰,在县西北六十里。

金洞真观敕牒碑并额

金洞真观敕牒碑,俱正书记文,行书大安二年十月。旧志云:县西北四十里,观内有丰
碑,龟趺①螭②首。弘治中雷击碎,余石一片,有文云:赐紫冲和大师,门人赐紫冲虚
副知观事,有莱芜县印文。余字漫灭不可读。大师之下,依稀“成公”二字,又有大安
二年之碣,为霞羽客王玖请额奉上敕可,特赐“洞真观”之语。后属泰和八年。又多内
衔焉,其下书买菴本末,后属大安二年立石,曰昭勇将军行莱芜县令兼提举常平仓事乌
古论。大安,金主永济年号也。
【注释】
①趺(fú) :碑座。②螭(chì):传说中一种无角龙。隋氏制,五品以上立碑,螭
首龟趺。

金玉清观碑并阴

玉清观碑并阴,贞祐二年。

元重修兴国院碑

重修兴国院碑,释空山撰,陈善鉴正书并篆额,碑阴正书,大德四年。
【注释】
据《山左金石志》载:该碑篆额,正文十三行,后衔名。碑阴上层刻宗脉之图,四字行
列。中刻施主姓名十三行。下列院地庙数四至。

元重修安期真人祠碑

重修安期真人祠碑,曾元秀撰,卜元方正书,大德五年四月。碑在仙人观。

元宫山汉武帝庙碑

元宫山汉武帝庙碑,残石三段,皇庆二年。
【注释】
据《山左金石志》载:碑在宫山(莲花山),正书篆额,额题“重修汉武皇帝之庙”二
行。

元重修东岳庙行宫碑

元重修东嶽行宫碑,于商隐撰,高秉崇正书,碑阴正书延祐元年。

元济南莱芜等处铁冶提举司公署记

(全文略,详见清宣统《莱芜县志·金石志》

元千佛寺碑

元千佛寺碑,马希圣撰,高秉崇正书,李世周篆额,碑阴正书至治元年。
【注释】
据《山左金石志》载:该碑额题“重修广教千佛寺记”二行。碑文二十八行。碑阴刻官
吏姓名。

元重修东嶽行宫碑

元重修东嶽行宫碑,李利用撰,李世周正书,至治二年。

【注释】
据《山左金石志》载:碑额题“东岳行宫重修之记”二行,高秉崇题额。碑阴刻官吏姓
名。
元重修玉清观记并额阴碑

元重修玉清观记,并额阴碑,巩克亮撰记,高秉崇正书,元统年。
【注释】
据清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载:该碑元统二年立,在当时东岳庙内,额题“重立玉
清观之记”,字四行。碑文上层刻贞祐勅牒十四行,下层刻明刻明昌记文十七行,续良
弼撰。还有元统记文十五行,巩克亮撰,高秉崇题额,樊 书丹。碑阴刻官吏姓名十三
行。

元重修嶽庙门碑

元重修嶽庙门碑,李世杰撰,樊彝正书,赵元佐篆额。至元元年。

【注释】
据《山左金石志》载:碑为“重修岳庙神门碑”,碑立在东岳袖。碑阴额题“协赞善事”
四字横列,下刻官吏士庶姓名,特别是记有宝成、通制、富国、昆吾、元固等监,皆莱
芜铁冶都提举司所辖,是研究莱芜古代铁冶机构的资料。

昭惠灵显真君庙记

(在县治东五十里,今称二郎庙)
二仪肇判,三才定位。天运日月之光,地长山川之秀,人生神圣之德。夫神者,赵姓名
昱,敦隆有山岳之雄,气势有风云之变。仁义勇于心,道德隆于志。秉威严机略之性,
知进退存亡之理。隋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此水数涨,秋夏为害,伤民稼穑。率
卒沿岸挟匕入水戮蛟,勇出拯民之久患,乃是知进也,存也。帝欲乱,隐而灭其迹,不
行斯道知亡也,退也。生而为一郡之侯,没而为天下之神,巍巍圣德,浩浩神功,灵宅
天下,明通四海。草木昆虫之类,未尝不仰其庇;吉凶水旱,妖孽之祥,未尝不泽其祐。
是故妖有害于国者,虽晦而必诛;神有功于民者,无幽而不报。兹神者,功于民也,济
于国也。迨至唐时,太宗赠其徽号,玄宗诏易其名。宋真宗封曰“昭惠灵显王真君”。
厥后灵风愈震,庙建遐迩。莱芜之东魏家庄,旧有神祠,废已有年。今有碁阳善人张氏
讳山者,年若耄耋①,纯质古淡,孝亲悌长,慈幼爱物,实君子人也。慕敬神行,慨庙
废圮②,奋然布创构之心,夙夜无罢怠之意。党庶皆闻,欣怡而趣。遂兴工于延祐四年,
经营擘划③,必期而成之。四楹弘构,雄丽清深,金碧妆绘,伟塑姿妍,得完于斯年之
春。今山衣敝食,疏居陋用,俭斥其赢余以成全神祠,可谓德也已矣!于是树碣表庙,
俾芳列于百世,昭铭景行,神名显于无穷。居之者诣而乞灵,行之者临而供形。余申之
以笔,裨斯实也,以著神之厥美。其辞曰:鸣休之神,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绝类难群,如山如渊。宰莅嘉政,以泽布宣。除民之患,诛蛟入渊。进退中理,以事逆
④先。既获爰⑤归,灭迹无联。自唐之时,出神江边,敕诏嘉号,世缵⑥相传,建乎清
庙,树铭著嶲⑦,俾垂后者、靡⑧攸⑨置捐。
【注释】
①耄耋(mào dié) :七八十岁的老人。②圮(pǐ):毁坏,倒塌。③擘划(bò h
ùa) :筹划,安排。④逆:预料。⑤爰(yuán):于是。⑥缵(zuàn):继承。⑦
嶲(guì):此意大钟。⑧靡(mì):美。⑨攸(yǒu):所。

古鼎

铜质,文曰:白氏之宝鼎,其永宝用。汶南区鹿氏家藏。

铁鼎

铁质,在东关迎仙小学,重百二十斤。明万历年制。

福寿

福寿石二,每石各一字,大数尺,陈搏书。系自土中掘出,在故事庄尚姓保存。

魁字

魁星碑,书法奇古,上有赞语,系龙鸟草木虫榖,古篆。下有释文,为雪蓑子书。在城
北矿山魁星楼上。

龙字碑

在港里东南门外龙王庙内,雪蓑子书,刘元翰①跋。

【注释】
①碑高1.38米,宽0.59米,厚0.20米,刘元翰跋曰:“龙虽水族,神奇独最,离潜而出,
霖雨及物,识高者无能测其形似,因谨誌之曰龙。”在碑阴崇祯十三年捐款修建人名单
中有刘元翰、刘元化、刘元秀、刘元会、刘元爽等人之名。

玄之又玄碑

在碁山观内,雪蓑子草书,笔法奇古,如神龙掉尾,一点为龙头状,一捺延袤下行。长
十一公尺,“玄又玄”三字在捺左。

玄帝碑

雪蓑子书,在口镇北门里玄帝阁西壁。

玄之又玄碑玄帝碑

续修莱芜县志卷三十七终

续修莱芜县志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