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231&run=13

城池(前志已载,内容同,此略,详见宣统《莱芜县志·城》)
民国八年,城西北隅墙圯数丈,北墙上亦裂缝,水灌循墙,铺砖及垣堞损缺七、八。西
门望敌楼已久墟,东南二门楼均颓塌过半。适土匪四起,境内受患络绎,邑人推举县总
团总李增裕、县农会副会长何居安,整饬一切,并拆建东、西、南三门,各瓦房三间,
备驻守城。上四角各添筑砲台一座。十五年,北城上北极庙改驻队所,墙外突筑砲楼焉。
东门外曰东关,迤东、迤南皆居民。南门外迤东、池迤西曰南关,西门外曰西关。迤南
居民,迤北池,北城外俱池。池丈八尺,深丈余,今平复,均民居田畊矣。

署廨
县署在城正中。明洪武中,创造厅三楹,原名琴堂;知县冯盛明改曰亲民;清康熙三年,
知县钟国义重修,改曰如保厅,后为改弦堂;明知县陈甘雨建改弦堂,后为知县宅;冯
盛明重修三堂及堂西书厅。堂东南之景范堂,清知县叶方恒建。委蛇亭在内宅东,明知
县钱弘谟建,今废。来鹿亭在三堂东,明知县吴国瑾建,今废。如保堂西为典幕厅,东
为积贮库,如保堂前为戒石坊,戒石坊前为仪门三间,左右角门各一间。仪门前为县治
大门,其上为爱牧楼悬钟鼓,大门南旧有宣化坊,今废。
主簿宅在正堂东,即县丞旧宅。
典史宅在正堂西,有堂,有大门,有内宅。宣统初裁典史,今为监狱。
官宅
城守营在东门内路北。旧驻把总一员,绿营额兵二十名。清末裁额兵。
六房在堂两翼。曰吏房、曰户房、曰礼房、曰兵房、曰刑房、曰工房,为书吏办公之所。
陈甘雨建,钟国义、陶锡祺重修。民国元年改为总务、财政、民政、司法科。二十二年,
公署事务改为第一科、第二科,财政局为第三科,建设局为第四科,教育局为第五科。
(以下亭、厅、司、馆、院、学内容前志已载,此略,详见前志)
祠坛

南坛村元至正十四年“风师神”石幢拓片

社稷坛在西郭门外一里许。有①,有树,有垣,有门。明洪武五年建。
山川风云雷雨坛②在南郭门外一里。有,有树,有垣,有门。洪武五年建。
邑厉坛在西郭门外。
先农坛在东郭门外
城隍庙在县治西,即元铁冶提举司故址。正殿三楹,寝殿三楹,东西廊各五楹,有戏楼、
大门。正殿东为禹王祠,正厅西有官厅一座,后为道纪司宅。明知县龚泽建。
旗纛庙旧在城东一里,后迁演武场。今废。
马神庙在县治西,久废。知县叶方恒改建于县署东,庙之前为马厩。
文昌庙在文庙东,叶方恒建。
宗圣祠久废。
莱芜侯祠久废。
贞节先生祠在县治西,祀汉莱芜长范丹。金大定间,县令高永孚建。明洪武间,知县何
继周重修,并祀名宦于此。后学宫建名宦祠。此祠遂湮。
孟季行祠在县东南八里,旧为神观。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陈甘雨改祀季札、孟子。旧有使
齐、止嬴二碑。每岁春秋致祭,今废。
范韩二公祠在县东郭门外孟游亭后。祀范丹、韩韶。诸生任泽建。康熙十二年叶方恒改
建于学宫敬一亭前。
汉寿亭侯祠东西厢俱有,在东厢小北街者,春秋致祭。
八蜡庙在县东郭门外,三间,有垣有门。
火神庙在东厢。万历七年知县张国玺创建。三楹,有垣、有门。
将军庙久废。按通志,将军姓刘,名宰,谥文清,金坛人。宋绍熙元年进士,正直为神,
驱蝗保稼。雍正五年,令郡县均设。
忠贤祠在东厢,万历七年,张国玺毁淫祠改建,祀汉诸葛武侯,唐狄梁公、宋岳鄂王。
今废。
药王庙在西关外。
漏泽园在东门外。明知县张冕建。今废。
郭公祠在县治西。祀明知县郭邻。乡民吴嘉宾等建。
冯公祠在县西关。祀明知县冯盛明,今废。
胡公祠在城东北隅。祀明知县胡士奇。今废。
武公祠在县西关,祀清知县武士豪,今废。
吴公祠在县东门外。祀明荣河知县吴来朝。
二王祠在南关。祀明邑人王守经、王守身。
萧公祠在西门外里许。堂三楹,东西庑,大门、仪门各一。祀泰安兵部尚书萧大亨。今
废。
亓公祠在县西关外。祀明邑人亓诗教。万历四十四年二东大饥,诗教上饥民疏。诏发帑
银二十三万,民藉以生。士民为立祠。

【注释】
①(wéi):坛,土筑的高台。②2007年在今南坛村发现元至正十四年“风师神”刻石,
知元朝时,此地即应有坛,洪武年间应是在原址扩修。
仓廪
(预备、保赤、义仓、兑军诸仓前志已载,内容同,此略,详见前志)
边王许庄义仓创自民国六年,现存粮粒四万馀斤。创办人:边克山、边学友、边隆培、
边学满。
前裴王庄义仓创自民国十五年,现存粮粒二万馀斤。创办人:张麟
纟肃、张麟绂、张宪之。
前枯河庄义仓创自民国十二年,现存粮粒一万馀斤。创办人:李灿荣、刘鸿声。
寨里镇张氏义仓创自民国十三年,现存粮粒三万馀斤。创办人:张锡纯、张乐丰、张嘉
宾、张彩田。
寨里镇东街义仓创自民国十六年,现存粮粒一万馀斤。创办人:王有栋、王乐湘、刘焕
章、张乐丰。王振海、张锡桐。
寨里南街义仓创自民国十七年,现存粮粒一万馀斤。创办人:王乐湘、王乐义、王有栋、
王有辰。
赵官庄义仓创自民国二十年,现存粮粒一万馀斤。创办人:李万水、刘现田、赵象琪。
仪封洼义仓创自民国十五年,现存粮粒一万馀斤。创办人:李广义、李效程、李广誉、
李弦声、孙庆瀛。

坊表
废兴代谢,物理之常。即如坊之建也,或以表恩荣,或以旌异行,或以志名胜。当时赫
赫在人耳目,一至人湮世远,陵谷变迁之后,虽尚有父老之传闻,而旧迹亦不可复识矣。
彼夫树立不朽,名与天壤同敝者,岂尽假宠于绰楔①哉,是盖存乎其人矣。
四豸史坊在县门西,嘉靖二十六年,陈甘雨为高朗、董瑾、李访、王冕立。今废。(查
科目二贡董瑾以下三人俱无考)。
少鸿胪坊为王冕立。今废。
腾蛟起凤坊为举人张显立。今废。
进士坊为高朗立。今废。
登云坊为知县李聪立。今废。
义民坊弘治五年,为李本立。今废。
鸣凤坊嘉靖二十六年,陈甘雨为丙午举人王守身立。在县治前。今废。
登科坊在西厢。万历十年,壬午举人毕如松立。
云路坊在儒学门前。今废。
汉帝旧游坊在仙人山左趾。
武魁坊在东厢。为武举管志仁立。
仙路坊在县东南一里。今废。
天恩重锡坊。万历四十五年,邑人亓诗教为父隐山改赠礼科给事中、母程氏再赠孺人立。
在县南夹谷峪之前。

五世恩光坊在东厢。崇祯元年为巡抚延绥右都御史朱童蒙,祖世禄、父绅、恩荫官生男
廷、孙昙,立。

联捷坊
文武持衡坊在东厢。崇祯十年,为诰赠中宪大夫陕西按察司、宁夏兵粮学政副使谭冠、
诰授中宪大夫、陕西、宁夏兵粮学政副使谭性教立。
代天巡狩坊在县治西。为李九官立。

世科坊在西厢。为万历甲午科举人亓才、天启辛酉科举人亓之伟立。

联捷坊在西厢。为天启壬戍科进士亓之伟立。
都宪坊在县治西。为河南巡抚亓诗教立。

都宪坊

节孝坊在叶家庄。为廪膳生亓名儒妻田氏立。康熙八年。
节孝坊在土楼庄。康熙二十六年,为王应蛟之妻李氏立。
节孝坊在吕芹村西门外。清嘉庆年为吕士英妻田氏立。
节孝坊在吕芹村北门外。清光绪年为诰封通议大夫吕宾杨妻王氏立。
节孝坊在口镇北门里。清道光年为魏赓稷妻赵氏立。
节孝坊在口镇南街。清道光年为儒童郑条之妻张氏立。
节孝坊在王家庄。清宣统年为朱厥岱妻吕氏立。
【注释】
①绰楔(chǎo xiě):即牌坊。
桥梁
人和桥在县东门外。明成化七年建。
双眼桥在东关北小街。
兴龙桥在东关铁板街北。

※横顶村西古石拱桥

好汉桥在东关铁板街北。
通义桥在鄂庄西北隅。明万历二十年建。
昇平桥在孟家花园庄南。清乾隆二十四年建。
义和桥在孟家花园庄北。清咸丰六年建。
双龙桥在大桥庄前。明万历十二年建。
大桥在大桥庄西。明万历十五年建。
青龙桥在东洪沟庄东。
文兴桥在县西门外。明成化七年建。
迎恩桥在西厢。明景泰七年建。
龙槐桥在小曹村庄西。清咸丰三年建。
桃花桥在矿山后坡。明隆庆年建。
汶阳桥在麻湾崖庄东。清光绪二十年建。
方便桥在吴家楼庄东。明崇祯十三年建。
通泰桥在郭家园庄东。明天启元年建。
通济桥在上台子庄西。民国十一年建。
双义桥在孙家花园庄南。系义士吕善敬、吕善周因村南旧有一小桥,年久失修,坍塌无
存,过者极感困难。二君惄①焉忧之。于民国十四年,邀工人估计约须费洋五百元,二
君毅然独任出资兴工。桥成,村人义之,议名曰双义桥云。
通济桥在沙埠庄西北。清乾隆十一年建。
奎阳桥在大曹村东。
琵琶桥在大曹村东北。
槐荣桥在大曹村东。
鹿鸣桥在大曹村北。
双成桥两座,在高庄东,清乾隆六年建。
通岳桥在下台子庄北。清道光七年建。
夷难桥在魏家洼北。明崇祯年间建。
复兴桥在沙埠庄南,清康熙年间建。
恒安桥在沙埠庄西。清康熙年间建。
普渡桥在孟家庄西。明万历年间建。
济众桥在孟家庄南。清乾隆十四年建。
双凤桥在孟家庄东。清乾隆十四年建。

※芹村重修大兴桥碑

义渡桥在孟家庄南。民国二十二年建。
通济桥在小洼庄前。明万历十年建。
普济桥在大曹村西北。
青阳桥在大曹村西北。清光绪二十六年建。
太平桥在大曹村西北。
兴隆桥在大曹村中。
双凤桥在大曹村西。清乾隆三十八年建。
通济桥在南白龙庄东。清同治十二年建。
孝义桥在县东八里,通志作大石桥。正德八年建。
第一沟桥在县北二十里。明正德六年建。
王家沟桥在县西三十里。通志作新庄石桥。
渡仙桥在仙人山北五里。
磐石桥在小洼庄南。明崇祯二年建。
清泉沟石桥在北埠庄北。明万历二十年建。
通济桥在山子后庄西头。清同治十三年建。
惠普桥在蔺家庄西南。明万历年间建。
圣仙桥在蔺家庄南。清嘉庆二十年建。
大山桥在大山庄西南。民国元年重修。
广清桥在城北三十里,口镇东。
吴老桥在颜庄南门外,古称鲁班桥。自经吴姓个人施财重修,故改是名。
雪源桥在雪野镇北钟楼湾之西。民国二十一年重修。
五路桥在县西四十里。天顺八年建。
盘龙桥在县东十五里。
雪花桥在王梁坡西北。
平沟桥在三官庙庄东南。
梁泊桥在三官庙庄前。
广成桥在城北三十五里,下水河庄东。
青龙桥在县治东三十里,清泉官庄。
永济桥在城北六十五里,迷马镇村南。乾隆四年修。
卧龙桥在城北五十里。乾隆四十四年建。
安澜桥在县治北七十五里,埠口庄西南。明万历二十年建。
娘娘庙桥在县治北八十里。民国二十年建。
汶淄各桥长者里许,以石板为之。九月搭四月拆,率以为常。
【注释】
①惄:忧思。

堤堰
城区城南汶水南边,东西堤长三里,高厚八尺。观王庙东,南北堤四里,高厚九尺。东
关南汶水北边,东西堤长五里,高厚一丈。
颜庄区颜庄镇北围子门外,汶水边,石堰五十丈,土堰一百二十丈。东泉庄西,汶水东,
石堰长六里,高六尺,厚相等。
汶南区鹿家庄南筑河堤五十馀丈。牛王泉庄东北筑汶河堤,长三里馀。刘家庄东北汶河
南岸,清宣统二年,筑大堰一条,长二百馀弓。
寨里区卞官庄北河坝,高厚各二丈,长四里。民国十年筑。
雪野区雪野镇东河堤长三里,北河堤长四里。站里庄东沙河,筑南北堤长二里。山口庄
西,汇河沿东岸,筑南北堤,长六里。
水利
普济渠《一统志》在县西北十五里。唐开元中,县令赵建盛开。今不可考。
城区水车井八十眼。
口子区水车井六十眼。
汶南区水车井六十眼。
颜庄区水车井二十五眼。
铁车区水车井五十眼。
石马区水车井十眼。
雪野区水车井十五眼。
寨里区水车井八十眼。
水北区水车井二百五十眼。
鲁西区水车井一百五十眼。
以外,小井用人力浇灌者不计其数,间有滨河及泉濬筑成渠者,亦颇获利。
寺观
千佛寺在东厢。有宋淳化三年古塔,至元元年重修,今废。
崇果寺在县东南八里。唐初勅尉迟恭监修。后改为安仙寺。

延庆寺在县西北五十里大舟山。
兴国寺在县北三十里,元大德四年重修。
金蚕寺在县西北五十里。

墨埠村船山寺
南宫寺在县西南二十里。
灵泉寺在县西南十二里①郭娘泉上。明初创建。

船山寺在县东南二十里②,今废。

羊里寺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鹏山寺在县东二十里。
新庄寺在县西三十里。
广禅寺在县东十五里。明初创建。
石佛寺在县北四十五里。殿佛俱石,因名。

座落在唐王许村的三清观复原图
苗山寺在县北四十五里。
目莲台寺在县北四十五里。
普通寺在县东北七十五里,原山之南望鹿山西,今移珍珠山上。
明觉寺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福兴寺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河山寺在城东北六十里。
草庙寺在城东北六十五里黄谷山阴。
玉清观在西厢,今称东岳庙。
三清观在城西北五十里,肃然山左。创建时不可考,惟幢石略刻大观政和重修。

碁严洞真观在城东南五十里,不知创自何年。
洞真观在城西北四十里。旧有丰碑龟趺螭首。弘治中雷击碎,馀石一片。有文曰:赐紫
冲和大师门人,赐紫冲虚副知观事。有莱芜县印文,馀字漫灭不可读。大师之下依稀成
公二字,又有大安二年之碣,“为栖霞羽客长春子丘处机、王玖请额奉上勅、可特赐洞
真观”之语。
后署泰和八年,又多内衔焉,其下书庵本末。后署大安二年立石。曰:昭勇将军,行莱
芜县令兼提举常平仓事乌古论,盖在宋宁宗庚午,金主永济年号也。
保真观在县西北五十里。
翠云观在县东二十五里。
安期真人观在城南二十五里仙人山后。更名仙人堂。
迎仙宫在城南四十里。汉武帝命方士李少君求仙于宫山,建宫于此,又有李少君祠。

灵王庙在城西六十里。有党怀英碑文。
灵光禅院在城西二十五里。
释伽院在城西北五十里。
大明禅院在城西南五里。
圣水庵在城南四十五里。
黑龙潭庙在城西北六十五里香山深处。
黑龙神庙在城西北四十里旧寨保。
白龙潭庙在城北五十五里。
泰山行宫在城北八十五里,长城岭南。
宝仙岭庙在城西四十五里。俗传马姓修建,又名马家庙。
回龙庙在城东南十里。
响水湾庙在城东北五十五里。
旧寨庙在城西北四十里。
地藏堂在城南二里。
老君堂在城南二十五里。
【注释】①址在今牛泉镇东泉河村。②今称墨埠寺,有明正德六年石幢。

位于苗山镇响水湾村的孟游亭等古庙遗址

续修莱芜县志卷六终

续修莱芜县志卷之七

舆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