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225&run=13

壬申周桓王十一年,鲁侯会齐侯于嬴。
甲申二十三年,牟人朝于鲁。
丙寅惠王二十二年,鲁公孙兹娶于牟。
癸丑匡王五年,鲁侯会齐侯于平州。
丁己景王元年①,吴季扎使齐,反,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殓以时
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
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
矣!”
辛丑敬王二十年夏,鲁侯会齐侯于夹谷。
丁巳三十六年,鲁侯会吴伐齐,克博,至于嬴。
癸丑显王元年,赵侵齐,取长城。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丁丑赧王二十一年②,嬴博之间地(拆)〔坼〕及泉
戊戌汉高帝四年,灌婴败田横之师于嬴下。
辛未孝武皇帝元封元年夏四月,封泰山禅肃然。
癸卯孝昭皇帝元凤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即莱芜冠山)
丙戌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二年③,泰山太守陈俊大破张步于嬴。
丙辰建武中元元年夏四月,赦复嬴、博、梁父、奉高勿出今年田租、刍藁④。
乙酉肃宗孝章皇帝元和二年,赦复博、奉高、嬴三县无出租赋。
桓帝时,以范冉(一作丹)为莱芜长。
丙申永寿三年⑤,以韩韶为嬴长。
己丑晋世祖武帝泰始五年,大水。
丁酉咸宁三年,以羊祜为南城郡侯。
乙卯惠帝元康五年夏六月,雨雹、大水。
戊子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魏太平真君九年⑥,饥。
辛卯宋元嘉二十八年,魏正平元年,春燕巢于林木。
甲申陈天嘉五年,齐河清三年,周保定四年,大水,饥。
丁亥唐太宗文武皇帝贞观元年夏,大旱,诏蠲其租赋。
辛亥高宗永徽二年,大水。
戊辰总章元年,旱、大饥。
己亥中宗皇帝嗣圣十六年,召莱芜令韦嗣立为凤阁舍人。
乙卯玄宗开元三年夏六月,蝗。
丙辰四年夏,蝗。
乙丑德宗皇帝贞元元年夏,蝗飞蔽天,旬日不息,食禾稼草木叶及畜毛皆尽。饿殍枕藉。
甲辰僖宗皇帝中和四年,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走狼虎谷,为其
甥林言所杀。狼虎谷在县西南降寇庄。
宋太宗召莱芜尉雷有终为大理寺丞。
己酉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大水。
辛酉神宗皇帝元丰四年,以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开莱芜、利国二铁冶。居厚残虐,民
不聊生,至相聚遮击,欲投之冶炉。居厚遁而得免。
乙丑八年,复以鲜于为京东转运使。熙宁末,已尝为京东转运使。至是,居厚贬,复用
之,即奏罢莱芜、利国两冶,莱人大悦。
丙子宁宗皇帝嘉定九年,金郝定称帝于山东,攻莱芜,侯挚讨杀之。
壬申元世祖文武皇帝至元九年,淫雨,汶水溢,漂没田庐无算。
乙未成宗皇帝元贞元年,大水。
甲寅仁宗皇帝延祐元年三月,霜雪三日。
丙寅泰定帝泰定三年,饥,诏免本县田租之半。
戊辰文宗皇帝天历元年,大水
庚午至顺元年,饥,诏有司赈之。
癸酉顺帝元统元年,饥。
丙戌至正六年,大饥。地震,七日乃止。
丁亥七年,地震,有声如雷。
戊戌十八年,地裂,大饥,死者枕藉。
己亥十九年,蝗。
癸卯二十三年,旱。
己酉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二年,免田租。
庚戌三年,免田租。
癸丑六年,置莱芜铁冶。寻罢之。
丁酉成祖文皇帝永乐十五年,旱、蝗。
庚子十八年,蒲台妖妇唐赛儿作乱,掠邑境,都指挥卫青讨平之。
丁丑英宗睿皇帝天顺元年,饥,人相食。
癸巳宪宗纯皇帝成化九年,昼晦。
甲午十年,大稔。
甲辰二十年,大旱。
乙巳二十一年,地震。
丙午二十二年,大饥。
壬子孝宗敬皇帝弘治五年,大水,饥。
甲寅七年,大稔。
辛未武宗毅皇帝正德六年,畿内贼刘七等攻陷邑城,知县熊骖、主簿韩塘死之。
癸酉八年,修莱芜县城。
己丑世宗肃皇帝嘉靖八年秋,蝗。
辛卯十年,蝗。
壬子三十一年,大水,坏民居、禾稼。
癸丑三十二年,大饥,民相劫掠,行旅不通。
戊辰穆宗庄皇帝隆庆二年,大水,漂没东乡民舍数百间。
丁亥神宗皇帝万历十五年,蝗。
戊子十六年,饥,人相食。
甲午二十二年春,大饥,流民入境者万计。诏开仓赈之。
丙申二十四年秋,蝗。
甲寅四十二年冬,无雪。
乙卯四十三年春夏,大旱,汶水绝流,宫山火炽。八月霜降,晚禾尽杀。
民饥,至剥树皮,剉草节,杂糠粃啖之。入冬盗起,家有斗粟尺布者亦不能保。
丙辰四十四年春,大饥,人相食。县民逃入徐淮者以十余万计。诏发帑金十六万,仓米
十二万石赈之。五月飞蝗蔽野,秋禾一空。
丁卯熹宗哲皇帝天启七年,昼晴雷鸣。
庚午怀宗皇帝崇祯三年五月初三日,雨雹,自午至未,大者如盘,平地积深尺余。
己卯十二年,土匪蜂起。
群盗聚于县西北之香山。巡按郭公单骑往抚,贼感激流涕,願为良民。因立一碣于山间。
后郭公以事被逮。樵牧见碣无不流涕。
庚辰十三年,大饥,斗粟数金,人相食。
辛己十四年,巨盗史东明以众数万犯莱芜。总兵刘泽清大破之于吐子口。东明中流矢死,
余党悉平。
癸未十六年,清兵至,城陷。知县冯守礼、训导张梦麟死之。
甲申十七年二月,大风,日赤如血。邑人杀伪知县刘复炎。秋大稔。
四月流贼遣复炎至,收绅富,索饷,备诸惨虐。五月,邑人共杀之。既又擒伪令李开芳,
送军门斩之。
乙酉清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三月,黑气自西北来,声如沸鼎,正午忽暗,咫尺莫辨。大
风四起,发屋拔木,鸟兽鸣嗥。移时,向东南去。
丁亥四年春,大旱,七八两月淫雨,冬地震。
戊子五年,邹、滕土匪蹂躏邑境。
庚寅七年,螟,四月雨雹,五六月,旱,秋蝗。
雹,广二十余里,香山前尤甚,或长如枕、园如磨。麦禾糜烂,禽兽多弊,树为之童。
辛卯八年,土寇劫掠邑境,知县董国臣请兵剿之,贼不敢复至。
丁酉十四年,大熟
己亥十六年,夏蝗,秋螟。
壬寅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豁除包荒地⑦。莱芜数经丧乱,比户流亡,荒芜遍野。税粮
责之实在包赔,谓之包荒。莱民困于此役,颠连无告久矣!前邑令申请开除,屡经驳斥。
至是,山东巡抚奏⑧:莱芜包荒地一千三百五十四顷零。业经察荒臣陈明裴查明题报,
部行文复勘,复经前抚臣许文秀、署抚事布政使周天裔先后两次题请豁免。部议以订正
《全书》时未经申请开除,何日久始称包荒,仍令征粮催解。咨行到,臣即严檄藩司,
随据该司详称知县李延庆不遵照部行,以迟延违限呈报。经承指名题参,部复议处矣。
臣仍严檄催解,而阖邑士民具呈陈告,哀控不已。臣批行藩司移文济守道王纪,转委泰
安州知州曲允斌履亩清查,该县荒地委如前数,包荒非虚。似当仍应请豁免,以苏民困,
疏入,允行。自是莱人如释重负矣。
乙己四年,旱,诏免本年钱粮。
丙午五年,申禁驿马枉道⑨。(文见康熙《新修莱芜县志》)。
申上,部院坐尹思贵以申诉不实,予杖。自是,引差入境之弊遂革。
戊申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
庚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大水。
辛亥十年,查莱芜铜铅矿。
知县叶方恒申复文(文见康熙《新修莱芜县志》卷之七《大事记·附文牒》)。
壬子十一年正月初二日夜,大雨震电,树折,鸟雀多死。六月十八日,飞蝗蔽天,越二
日,蝗飞向西北去,不成灾。
立同善会。明无锡高忠宪公创为同善会,本朱子义仓之意而推广之。叶邑侯方恒莅莱,
仿行之,有规约若干条,一时称为善政。孙文定公廷铨、高侍郎珩、山东巡抚张凤仪、
提督杨捷皆为之序。
建“正率书院”。
癸未四十二年,大水,特遣官赈济,蠲缓钱粮⑩。
己丑四十八年,乡民邢殿同妻一产三男。
己亥五十八年,旱。
辛丑六十年,旱,蝗。
壬寅六十一年,旱,无麦。
癸卯世宗宪皇帝雍正元年,风异。
戊辰高宗纯皇帝乾隆十三年,大疫。
辛未十六年,淫雨,汶水涨。蠲缓有差。
甲戌十九年六月,大水。
戊寅二十三年,风异。
丙午五十一年,大饥。
癸未宣宗成皇帝道光三年,汶源书院落成。
甲午十四年,大饥。
乙未十五年,淫雨伤稼。
丙申十六年,淫雨伤稼。
辛丑二十一年二月,大雪。
丁未二十七年,汶水溢,漂没田庐无算。
辛亥文宗显皇帝咸丰元年秋,大疫。
戊午八年,飞蝗蔽野,食草及木叶殆尽,不成灾。
己未九年春,地震,旱、秋,大熟。
庚申十年,练民团。先是,捻匪数十万蔓延数省,所在杀劫。是年九月,贼窜新太,烽
烟逼近。共议练团、结寨以自保卫。
辛酉十一年,捻匪大至。民团溃于范家庄。邑庠生孟国侨等死之。
捻匪数十万由济宁北窜,二月十一日至范家庄,孟国侨率民团御之,与贼距沟而阵。初,
贼至不过数千,已而大股奄至,民团遂不能支,死伤大半。国侨与胥吉泰等皆力战死。
余众为环阵,以枪炮向外,且战且却,薄暮,始溃围出。贼由吐子口东窜博山之防青石
关者亦溃,十四日始全数出关去。城北一带悉遭焚掠。
八月,贼大股又至。十月贼复由邑北境西窜。计是年贼入境凡三次。
王戌穆宗毅皇帝同治元年八月,大疫。
癸亥二年正月十三日,大雪,雷电交作。二月风异。三月捻匪入境。
丁卯六年五月,捻匪入境。
是年,麦早熟,避难者赖以不饥。
庚午九年正月初三日,雷雨。
乙亥德宗景皇帝光绪元年秋,大风伤稼。
丙子二年春,大旱,汶水竭。
丁丑三年,旱。
丁亥十三年三月,陨霜杀麦。
戊子十四年四月,地震,讹言寇至。秋,淫雨伤稼。
己丑十五年,乡民徙往山西、陕西者万余家。秋,大疫。自是,西徙者络驿不绝。
庚寅十六年五月,雨雹。
辛卯十七年,五色虫害稼。
壬辰十八年冬,苦寒,树多冻死,井底冰。
癸巳十九年,苦暑,人多热死,冬无冰。
乙未二十一年二月,大雪。
丙申二十二年冬,大雪压树,枝尽折,松柏皆童。
乙亥二十五年,五色虫害稼。
壬寅二十八年秋,大疫。
癸卯二十九年,陨霜杀麦,闰五月二十七日巳时,地震,十二月十八日,地复震。
丙午三十二年,蝗,不成灾。立高等小学堂。
戊申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夜,大雨,汶水溢,漂没二百余村,人民溺死无算。
己酉宣统元年,五色虫害稼。
庚戌二年三月十九日,大雾,北风竟日,桑麦具冻。四月二十六日,雨雹,长六十余里,
阔十余里。麦禾糜烂,禽兽多弊,树为之童,屋瓦尽毁。鲁西一带雹灾尤重。
设议事会。
【注释】
①景王元年是公元前544年,此年孔子八岁,而(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不可能远涉嬴
博而观礼。 据《孔子故里志·大事记》载:丁巳(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至鲁“观
于周礼” ,但无葬子之事。孔子观季札葬子应在周敬王五年(前515),孔子为躲避鲁
国之乱至齐国,想谋求发展,但受到齐国大夫排挤和齐景公冷落而于是年返鲁,据《吴
越春秋》 载:季札亦于前515年因吴国公子光与国王僚争权而躲避在外,孔子才得以于
途中观季札葬子。《孔子世家》《齐文化丛书》记载此年季札到过齐国,事吻合。此年
孔子三十六岁,从年龄上亦符合。②赧王二十一年:赧王二十一年是丁卯,不是丁丑,
即公元前294年。 但“嬴博之间地裂及泉”之事《战国策》记为赧王三十一年,此年正
是丁丑。③世祖光武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世祖”为庙号,“光武”为谥号。下
同。 ④赦复: 免除。⑤永寿三年:永寿三年的干支纪年是丁酉,不是丙申,即公元前
157年。 ⑥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魏太平真君九年: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文帝元嘉二
十五年(公元448年),即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是同一
年。“太平真君”为年号名。下同。⑦豁除:免除。害除包荒地,谓免除其赋税。⑧山
东巡抚奏:参见《康熙莱芜县志》卷之七《大事记·附文牒》山东巡抚蒋国柱《报包荒
疏》。其点校不同者,以此为准。⑨申禁驿马枉道:下面一段文字中,钟国义的申文可
参见《康熙莱芜县志》卷七钟国义《申章丘驿卒详文》。⑩蠲缓:指免征或缓征赋税。

莱芜县志卷之二十二终跋一(编者加)
家大人编辑县志既成①,命桂抄録成帙。桂窃惟邑乘一书,所关甚巨。往时邑令晋谒上
宪②,例以此为贽③。若无此书,官无所循以述职敷政④,民无所循以奉上厚俗。今当
新学盛行之日,固宜视为不急之务而无过问者矣。安知数十年后不有求而不得之一日乎?
吾邑旧志散亡,数百年文献犹赖此一线之存。则虽谓此书与古壁所藏并重可也。
岁癸丑,张桂芬识

跋二(编者加)
吾莱邑乘,失修者已二百余年。清光绪间,邑先达建议重修,推吾外大父雪庵先生总其
事⑤,因事中辍,未克告竣,外大父旋亦供职礼曹,当时编辑之底稿又为山东通志局搜
括殆尽。近年外大父退政家居,见夫当时诸君类皆功利是尚,举凡先人典章文物,摧残
之惟恐不尽,县志一书谁复有问及此者?乃杜门不出,搜集旧稿,重加釐厘订⑥。而时
与秀轩、润之、星槎、卓堂、鹏万诸先生及家严往复商榷,改错补遗,编纂成书,分任
抄写,以为藏本。越数载而稿始就。
呜呼!诸先生哀世之志亦云苦矣!书既成,濡乃商诸亓君佩臣等,拟捐资付印,以垂久
远。非敢比于官书也,聊以表诸先生哀世之苦心,而使吾莱数千余年之典章文物可借此
以不坠,后有作者当不以余等为多事也。
岁己未,王化濡谨识

跋三(编者加)
天下事,视为易则难,视为难则易。邑志失修二百余年,邑侯周慕侨倡议重修,延家叔
主其役。当时官为监修⑦,吕黻卿先生为提调⑧,王君书玉等分任编校。咸谓众擎易举
矣,不意事竟未成。家叔恐掌故散佚⑨,尝不时编辑,命惠与诸弟抄之。稿凡数易,即
今本也。
上年,张县长筱复议重修、付梓⑩。人又谓事半功倍,更易矣!不意又因事龃龉而罢。
而王甥墨卿又约亓君佩臣等捐资付印,几成矣,而又中辍。
噫!区区一县志而成就之难如此!此无他,由于视之太易故耳。
亓君芝轩、李君芳亭、亓君秩东、亓君星甫、毕君振卿、亓君惠卿,久欲倡办此事,每
以为难。既而谂知此稿已成。每人愿捐印若干部,以成此善举。吾谓诸君不以此事为易,
必迟回审顾而后发,则其成功必矣。
故略述梗概,缀言简末,以邑志成就之难,以彰诸君好善不倦之美。
辛酉十月,张惠芬谨识
莱芜县志捐印姓氏
亓钦兰
李海芬
亓岱宗
毕玉声
亓逢吉
亓曜辉
【注释】
①家大人:犹家严。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②晋谒:进见;谒见。上宪:指上司。③贽:
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以表敬意。④敷政:布政,施行教化。⑤外大父:外祖父。
雪庵先生:张梅亭,字雪庵。⑥厘订:整理订定。⑦监修:监督编修书籍之官⑧黻:音
fú。⑨散佚:散失。⑩筱:音xiǎo yún。龃龉(jǔ yǔ):上下齿不相配合。比喻
意见不合、不融洽。谂(shěn)知:知悉;知道。审顾:仔细察看。引申为前瞻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