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212&run=13

莱邑僻处万山之中,风尚愿朴,一二抱道①之儒,类皆先躬行后文艺,间有所作。只以
自验其所得而止,无标榜之习以钓时誉。性不近名,身后之磨灭流传更所不计。以故名
山之所藏,其见诸秘府之所著录②,通儒之所论定,视通邑大都为独后,山泽之士闇然
③无声华蔚美之观,斯亦踁踁自④守者之一蔽己。然执此遂谓莱邑无艺文,则大不可也。
元以前文献无征,不必论矣。自明以来,巨制鸿篇⑤,项背相望⑥。精者可以至于古,
其次亦自成一家之言,特无人表章,故传者百无一二。柳子曰:道之显晦⑦,幸之不幸
系焉。莱之艺文晦而不显也久矣。阐幽光⑧、发潜德⑨,固征文考献者所有事也。述艺
文志。
搜罗无多,未便分为经、史、子、集,谨以年代先后为序。
【注释】
①报道:《老子》“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指“道”。谓守
道弗失。②録:同“录”,抄录。③闇然:闇同暗。隐蔽不露。④踁踁(kēng)自守:
踁踁:敲打石头的声音。形容浅薄固执。踁踁自守(谦辞,称自己的见解)。⑤巨制鸿
篇:指规模宏大的著作。⑥项背相望:形容行进的人多,连续不断。⑦晦:隐藏。⑧幽
光:昏暗处的光。⑨潜德:隐藏起的道德。明《黄雪山房集》谭性教著。莱邑为古文者,
始于吴来朝,而其集不传,数百年来独推性教。通志、府志称其集十二卷,谭氏族谱亦
云十二卷。而诗文多寡、其卷数无从考稽,询之谭氏,则云古文九巨秩,是诗止三卷矣。
今所见者惟古文二卷、古近体诗二卷。世所传诵者,古文如《周先生去思碑》、古体诗
如《仙人谷》等篇皆不在其内,盖散佚久矣。又各书所引集名亦不一,《山左明诗抄》
作《黄雪山遗稿》,《山左明诗启》作《黄雪山人集》,通志作《黄雪山房集》云。
《金陵谱游》谭性教著。是书为官南京吏部时所作。其自志铭云:“六载南铨①,备极
闲适,胜友如云,江山如画。日偕二三知己,眺名园,探幽刹,碁②酒其中,谱云烟而
课花鸟,”其胜游之纪,可想见己。
《留襄谳语》谭孔教著。
《陶菴诗稿》谭孔教著。
《南游日记》谭孔教著。
《醉仙诗集》谭其志著。其志字尚之,号醉仙,故名其集。程云《太学生谭公墓志略》
曰:尚之早岁辄有佳句,笔墨遂多。又从官留襄,历秣陵、宁夏,桐柏林卢之奇,锺山
燕矶之胜,贺兰雪碛之大观,历历投吟囊中。迨后隐居山谷,赋物赠答,诸什不下千余
篇,予与青霞叔弟修删订成集,大都本之陶韦,成以岑储,清逸旷豁③,独不假温李一
言,其孙太白之流亚乎。诗采入《山左诗钞》。
《聊且园集》李九官著。园在东郭门外,取诗“椒聊且之语”④以名之,而因以名其集
焉,有初集、续集。
《礼垣疏草》亓诗教著。
《大易讲义》陶尧俞著。
《痴叟诗集》董从著。
《石痴诗集》孙士奇著。谭性教、亓诗教皆有序。谭序略云:石痴居士,华芬流舌,磈
磊撑腹⑤,雄长文社者几二十年,生平交予兄弟最久。平日一种秀爽豪宕之致,半在谈
锋、半在笔颖。笔之见于行卷者十七,诗赋古文辞者十三,此又散佚之仅存者耳。每手
其诗于松下读之,语逗烟云,气激风雨,孙生标韵,飒然其未远也。士奇字平甫,以嗜
石,故又号石痴。
【注释】
①南铨:铨、选拔。在南方做官。②碁(qī):通棋。③旷豁:心胸宽广。④椒聊且:
出自《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且!远条且”。椒,花椒。聊,同“梂”,草木结成
的一串串果实。且(jū)语助词。相当于“啊”。⑤磈磊: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原指堆积的石块。清《素尚阁诗草》李生著。生工为诗,明崇祯间,尝渡江游白下,与
艾千子马士奇等友善,倡和无虚日。原稿甚富,存者仅七十余首。其诗夭矫不群,瓣香
在长吉山谷间。光绪二十六年,裔孙维翰等梓行之。
《大榆山房诗集》二卷张四教著。采入《山左诗抄》。门人陈文贞公廷敬序曰:敬生始
龀齿①解为诗,又五年应童子试于潞州。光禄公为诸生皆试于学使者。学使者山左莱芜
张公。问知予能诗,独不试诗,试五经义,立就。曰:“吾以子冠诸童子。”光禄公在
高等食廪饩②,而伯氏长③公是年以经魁④于乡,于是父子并受知于公。而公遇之益皆
有恩意。故予自束发至于今老矣,每念公遇我厚,乐称道公之贤,以愧世之名为师弟子
者。虽然,敬岂敢阿其所好哉。公为学使者清,公能知人,为天下第一,士为所知者皆
至大官。公去数十年,及公殁⑤,有感思泣下者。盖公之清,不名一钱,名钱岂得为学
使者,岂得为凡为吏者况不足为公奇。而予称之者以习俗之所难也。不怵⑥于上官,不
夺于豪贵,其公也尤所难也。其知人也,则失于予而犹靦颜⑦为大官,如予比者不能更
仆数胜于予者,或以功名或以道德,而讲学岩隐⑧垂名册书者甚众,将必有传者,予不
忍广为谀⑨以负公。故皆略而弗道焉。公既以直道违时,卒用是受谴于上官,故曰习俗
之难也。公既解官矣,去之日布袍萧然,策骑而返。过吾境中,追送于野店之旁。公怡
然⑩无几微不豫之色。第曰:“子勉之矣,千秋事业,一日荣名,得失在人,取舍在己,
子择而为之。”予泣以拜受命。今依依逆旅赠言之处,予有愧于公也。敬后荏苒入仕,
公一就视于京师,前去数年而殁。举乡贤钦德望者遍海岱。公为乡先生,贫老嗜学以化
其乡人,多为诗自娱。公以正学自任,沿流溯源,晰河津余姚之辨,阐考亭象山之微,
晚年造诣尤深。与乡人处游雩浴沂,吟风弄月,乡之人莫之识也。公所学者大而难,况
以余之不学,负公之知人,而欲强颜以为之辞,其不可也明甚。自念始以诗闻于公,与
其以予之不肖,而不能录举公之万一,无宁取公之诗而讽诵之,以毕予之思焉,因就其
裔孙,已丑进士嵩求公诗。嵩曰:公不乐以诗名,诗成皆随手散去。固求之,仅得如干
篇。因复自恨予寡陋洇塞,皓首无成。既不能推明公学,使有闻于斯世,尚欲因公文章
之一体叙而传之,使后之有志于斯文者,知予以诗受公知,而不以诗负公。则予之终始
于公者,不惟以诗而即诗犹可考而知也。乃公之诗独少有存者,然则天之有意于斯文者
其然耶,其未然耶。因又谓嵩,天果未丧斯文也,子必全而得之。见《午亭文编》
【注释】
①龀(chèn) 齿: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齿。因以指童年。②食廪饩:饩,
谷物。赠送食物。廪,指粮食。指当时由政府发给粮食和生活补助。③伯氏:长兄。④
魁: 第一。⑤殁:去世。⑥怵(chù):害怕。⑦靦颜:靦(tiǎn),惭愧貌。⑧岩
隐:隐居山林。⑨谀(yú):奉称,谄媚。⑩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不豫之色:豫,
欢喜快乐,不高兴的脸色。荏苒:时间渐渐过去。晰(xī):清楚明白。雩(yú):
旱祭也。呼嗟求雨之祭。《论语·先进》说:“莫(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手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舞雩:《水经注》:“沂水北对稷门,一
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
谓舞雩。此外用雩坛比喻归隐田园,赏观山水之乐。裔(yì):后代。寡陋洇塞:寡,
少。陋,见闻少。洇(yān),埋没淤塞。皓首:白了头。
《独宦斋稿》张四教著。
《榆山讲义》张四教著。
《身心图说》陈明新著。是书前后皆有图,前图曰身心。画一园圈,内除地十分之三,
正中书“信” 字。 左“仁”右“义”,上“礼”下“智”皆傍信字。又于“仁”外书
“侧隐”;“义”外书“羞恶”;“礼”外书“辞让”,“智”外书“是非”,皆阳字
也。外左“喜”,右“怒”,上“乐”,下“哀”,皆半阳半阴字也。“私”字无数环
之,皆阴字也,是为心图。外上书“耳、目、口、鼻”如人面之形。四旁书“四肢”,
如人立之状,皆阳系。自内通外而阴系,并附而出,是为身图。后图曰书心行,画一园
圈如心状,中书“道”。心一旁书“人心”三环之道。心四围以小圈裹之,系通于上为
“吉”字,“人心”包大圈内,系通于上为“凶”。“悔吝”字在全卷之末,中间为说
八篇,分上下两卷。第一篇总论图体,第二篇发明仁、义、礼、智、信之体。第三篇发
明喜、怒、哀、乐,发于五常者为正,不发于五常者为私之理。第四篇发明喜、怒、哀、
乐,内接于四端,外通耳、目、口、鼻四肢之理,是为上卷。第五篇发明喜、怒、哀、
乐,中节则能与天相感应之理。第六篇发明智为入德之门之理。第七篇发明义能成仁而
生智之理。第八篇发明喜、怒、哀、乐,出于理,则入乎私,无两立之理,是为下卷。
后又有原命上下两篇,发明理气之微,性命之源。言人当变化气质,不可自暴自弃。全
书皆推衍孟子性善,及周子太极图说之旨。理精辞纯,班之近代名儒始无愧色。
《草堂家课》陈明新著。
《松壶诗集》十六卷,程云著。戚藩为之序。魏锡祚梓行之,诗采入《山左诗抄》。按:
莱芜诗人,篇什之富,无如《松壶集》,中有句云:“生平我亦躭①吟客,万首何人为
録遗。”其风概可想见矣。
《黄山家训》吕真儒著。孙博雅序曰:原水从学于先子之门,博雅得与之辨析异同,商
略古今,盖已有年。深信其为特立独行,不待教之士也。一日读其先大人文衡先生遗训
十九则,简易切实,本之心得。庸德庸言②而充塞天地,皆此物此志。博雅为之欣慕而
执鞭,始知原水家学之有本也。念学脉本天,千古上下诸儒踵接,虽生有先后,皆有一
段真挚淋漓相承不紊。所谓尧舜往,而尧舜之心至今在何也?尧舜之心与吾之心,无以
异也,而家之统系亦然。世代虽遥,祖父一气之传,雲礽③不替,德厚而流光子孙者,
祖父之后身。此身在一日一身之上,我所自出一身之下,我所自裕非力于学,何以为承
之启之之地耶!故孝子之事亲,与仁人之事天,未可歧视。文衡先生自甲申后,训子课
耕,足迹不入城市。遗训有言,读书穷理,须得圣贤一点真境。先子亦云:读有字书,
识无字理,父师之业,是在吾友之一身矣。笔④为之忾然。
【注释】
①躭(dān):同“耽”。沉溺入迷。②庸德庸言:庸,日常,平常不变。平凡的品德,
平常的言语。③礽(réng):自本身下至八世为仍孙。仍,亦作“礽”。④笔:(cī),
以笔蘸墨。⑤忾然:感慨。

《悔过录》吕源著。吕伯桐《原水府君行状》云:府君年二十四,养病徂徕山,读《近
思录》有醒,作《悔过录》。
《大事记》吕源著。
《理欲公案》吕源著。
《日鉴录》吕源著。
《大树居遗集》张严著。
《登莱旧事考》张严著。
《在青集》张嵩著。
魏锡祚《海陵治牍》稿本《树德堂集》魏锡祚著。
《海陵治牍》魏锡祚著。自序曰:古者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而翕然向化蒸蒸不变。
后世民胥泯棼②于是,政愈繁而为治愈疵③。然观古贤令,如鲁恭之化中牟,不任刑罚,
历著异政尚己。而王涣之治洛阳,发奸摘伏④,内慈外猛,而人心悦服,何哉?是知二
者原不可偏废,顾其力行何如耳。余待罪泰州,阅十余载。泰故剧邑也,僻处海隅,其
民獧巧⑤而趋利,慓悍好斗,又率诪张⑥为幻,以嚚讼⑦为能,其奸胥猾吏,类皆舞文
诡弊,因缘作奸。而水旱盗贼之事靡岁不有。是故司牧者辄间岁⑧一易,自维譾薄⑨,
悔无经术润饰吏事。窃惟周官以六计弊群吏,五刑纟斗万民。其于保息休养之道,狱讼
听议之法,论载至详且慎矣。而后之服官者,率皆骫骳⑩从事,一切钱谷刑名诸务假手
于人,间或克自振拔,又以综覈为能,鉤距为智,束湿而操切之,而民生愈蹙。书曰:
毋康乐逸豫用。《保乂民记》曰:刑者,也,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呜呼!今之长民者,果能尽其心不自暇逸。庶几,悉其聪明,致其忠爱,而引养引恬,
比轻比重之道得矣。况州县之吏与民最亲,其闾阎之情,伪地方之良窳,悉能周知。而
民之隐微亦获上达,使无中心怛之诚,而雪其冤抑蠲其烦苦,则上而监司廉,使不益疏
远而难通哉。故余十余年来,事无巨细,皆手自亲裁,勾稽断决,反复思维,不惮详慎。
然未能兴利除害,补偏救弊,虚糜岁月。今量移之后,检阅旧牍,散轶甚夥。惟攸关风
俗、人情、重务数十余则,犹存于箧,乃荟萃成编。昔倪宽儒者,卒以疑狱殿最,而阳
城为政,尚受催科下考。然则斯牍也,其于骫骳操切,未免交讥。无裨政刑之得,而用
以志愧,亦足见其慎始终。是志云尔。
【注释】
①翕(xī):和顺、协调。形容安定。②泯棼(mǐn fén):泯,丧失,消灭。棼,
纷乱。 ③疵(cī) : 缺点,毛病。④发奸摘伏:揭发铲除隐藏的盗贼。⑤獧巧:獧
(juàn),同狷;狷急,狷介。急切乖巧。⑥诪张:诪(zhōu),欺骗、作伪。⑦嚚
讼:嚚(yín),愚顽奸诈。奸诈而好争讼。⑧辄间岁:常常每隔一年。⑨谫薄:浅薄。
⑩骫骳(wěi mǐ):曲折,屈曲。委曲宛转。一指萎蘼,该文意为后者。(xíng):
同型。本谓铸器的模型。引申为定型,完成。《礼记·王制》:“刑者,者,成也。”
不自暇逸:暇,空闲。自己不给自己空闲和安逸。闾阎:闾、阎,皆指里巷的门。平民
居住的地区, 借指民间。窳(yǔ):事物恶劣、坏。怛(cǎn dá):,同惨,忧伤
悲痛。怛,忧伤,悲苦。蠲(juàn):免除。殿:在最后。裨(bì):益处。

《盱江治牍》魏锡祚著。自序曰:左氏有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
之无文,行而不远。是以为政者,固不可仅腾口说,抑亦非文辞不为功也。余不敏,未
能出话柔嘉①而敬忌居心行之身者,悉可白之于人,罔②有择言之训,窃尝三复于斯矣。
丙午春,奉命来守盱江,盱之俗俭而无华,盱之民猾,吏虽不黠③,而罔识准绳④,官
虽谨度而事多弛懈⑤。心知道政齐刑本非上理,然政宽民慢,炯⑥戒昭垂处凋敝之后,
诰诫不先,民之蹈法者夥矣。是以下车以来,早作夜思于民间之情伪微暧⑦,吏治之良
⑧勤惰,靡不一一剔抉⑨,刻刻提撕,不惮言之重而辞之複。有不得擅专者,上告奉行;
有怙⑩终弗悛者,示之明罚。而后炽然不可向迩之流,率多匿影销声。余言虽陋,未必
无小补也。兹者谬荷量移,卸其守土之肩,而辱在监司。则盱之守令,犹我僚属也,盱
之士民犹我赤子也。脱因代者既至,而将予五申三令之文,一旦为掌案吏,尘封高阁,
恐昔之观感者,久而遗忘。后之贤哲,亦不能为我订讹厘正,不几以十有七月,心血所
寄,遽尔不徵不信耶。爰搜箧衍得旧楮残牍若干,首萃为一编,亦期仅足予志而已,非
敢以无文之言妄冀行远也。
【注释】
①柔嘉:柔,温和。温和好听。②罔(wǎng):没有,无。③黠(xiá):聪慧狡猾。
《后汉书·明帝纪》“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④罔识准绳:准绳,测定平直的器
具。比喻言论、行动所依据的标准。全句谓不认识依据与标准。⑤弛懈:松弛懈怠。⑥
炯戒:彰明昭著的警戒。⑦暧:1、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2、态度用意含糊不明朗。
日光昏暗。 ⑧(kǔ):粗劣不坚固,不精致。⑨剔抉:剔,从孔隙中往外挑出东西。
抉, 挑出, 挖出。⑩怙(hù):依靠。悛(quān):悔改。向迩:接近、亲近。谬
(miù):错误、差错。脱:假设词,倘若,或许。订讹厘正,纠正错误。楮(chǔ):
指纸、文书。牍:原指古代写字用的木简。这里指文件书信。

《双溪诗集》吕伯梓著。子思问《双溪府君行状》曰:先祖原水公,师事夏峰孙徵君,
与卢龙赵四复先生善。府君与伯父事赵先生,闻性命之旨。视人世富贵利达泊如也。为
诸生数年弃去。幼从程松壶先生学为诗,得其指授①。然深自匿迹不以示人,故人莫能
知焉。诗采入《山左诗抄》。
《易理图说》吴毓珍著。邑人所称吴氏易者是也。
《困学编》吕思问著。是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五条,发明河图洛书先后天方位。下编四
条曰:圣经方位图,九传方位图;古本大学说,中庸说。上编自序略曰:去圣久远,绝
学不明。束发受书,颇好探索。疑义纷然,无从质正。少长读易,寝食其中者有年。历
览前贤之论,苦其支离破碎,于心辄扞格②不通。乾隆庚午,偶患眼疾,瞑目静坐,日
思易卷首九图四十余日。忽觉心地開朗,千条万绪,一齐该贯③,疑有鬼神来告。十年
以来,更互考验,不见违谬。玩索既熟,触目皆是,因记录简札共成五篇。尝以为孟子
之道性善,河图之旨也;孔子之论克己④,洛书之旨也,守约执要相表里焉。故惟提唱
大纲開示本原。其琐细支节,可缘是推寻而知。呜呼!毕生精力,尽瘁⑤于此,当困心
衡虑之久。无意中而自得,言前人所己言,不为剿袭,言后人所未言,非故立异。是书
也,虽不足以继往开来,然后之人苟能真知其理而力行,以求其至于明体达用之学,庶
有补于万一云尔。下编自序略曰:古本大学,经一章暗与河图相合,传九章暗与洛书相
合。秦⑥火以后,鲜有知其义者。是书有图有说,先原体以致其用,次致用以合诸体,
以明大学之传心,即河洛之传心而已矣。其逐节零星处,程朱⑦已得之者,人所共知,
无烦复述。惟是疏理脉胳,指点大意,非遂与程朱异也,以此看程朱之说,乃更贯通耳。
【注释】
①指授:手把手传授。②扞(chàn)格:扞通“捍”。互相抵触,格格不入。③该贯:
该通“赅”。全部通晓。④克己: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⑤瘁:过度劳累。
⑥秦火:秦朝统一后的焚书。⑦程朱:指宋朝思想家程颐、朱熹。

《乡党句解》吕思问著。
《大学剩义》张受采著。书未刊行,仅有抄本。“大学”一书,朱子既定。著章句又别
为或问以发其蕴①,可谓无遗义矣。然义理无穷如江海之水,挹之不竭,非章句或问之
所能尽也。章句或问之所不能尽者,不能无待于后人,然后之人,本程朱以求经义则可,
背程朱以求经义则不可,而或者求之于异学则误矣。是书剔去异说,一遵程朱剩义云者,
犹朱子之余义云尔。
【注释】
①蕴:事理深奥的地方。

《中庸剩义》张受采著。
《榆荫堂稿》张湘著。昌乐刘树序曰:莱芜南沙张子余世谱也。家学渊源,为吾东知名
士,尝从坊间旧刻景慕①其文。岁壬寅以需次②聚首京邸,见其为人朴质端凝,动如法
度,有古君子风。已而出其箧中文如干首,属余评定,余受而读之,芒寒色正,不屑俪
③花豆叶之为。而方家④步武⑤直逼先民。尤长于说书,镕铸六经之精液,表于宋五子,
而以真理真气,蔚为真辞。凡拈一事,树一义,皆能发蒙振愦⑥,动魄惊心。而其平正
通达,则又布帛菽粟⑦之言,确然可济于实用。海内知言家,读其文以想见其为人,而
得其学问性情,与夫立身行己之根柢。庶乎,其于张子不负焉。
【注释】
①景慕:景仰。②需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③不屑俪花豆叶之
为:俪花豆叶,指艳丽的花叶。认为文章华丽不值得或不追求。④方家:大方之家,本
义是深明大义的人。后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⑤步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
喻效法。⑥发蒙振愦:发蒙,旧时指教少年、儿童开始识字读书。愦,糊涂、昏乱。这
里指开启智慧与消除昏乱。⑦布帛菽粟:指普通百姓。

《一枝园诗集》魏鸿祚著。其诗摆落窠臼,自抒性灵。五言如《济南夜雨》云:“旅邸
还家梦,孤灯问世心”。《冬至》云:“簾窥日影,闭户识天心”七言如《落花》云:
“留得余香明岁发,天公别有惜花心”《泾川道中》云:“鸟语空山如话旧,花开满路
不知名,”《长安道上》云:“搔首风尘悲燕雀,浪游诗卷满江湖”尤为世所传诵云。
诗采入《山左国朝诗抄》。
《三礼摘抄》张鼎文著。是书合三礼为一书,以类相从。以礼书浩繁,人苦其难读,故
为是编,以便初学。
《墨宾诗注》张鼎文著。
《墨宾易注》张鼎文著。
《九河考》张鼎文著。
《楚辞圭璋》张鼎文著。
《西厓孤吟》李起浚著。
《铁山诗稿》吴介石著。别有文集若干卷,日记若干卷,皆散佚,惟诗稿尚存。
《轩渠集》王曰倬著。
《亓其奇集》①
【注释】
①亓器奇:字景杜,号雪友,痒生。“其”应为“器”。亓为乾隆年间冷家庄人,工诗
善书,今博山石马东五阳山上有其书丹之碑,乾隆二十四年生。

《潘太史遗稿》潘绍烈著。稿分上下两卷。上卷“制义”;下卷古文及古近体诗。门人
吕宪瑞序曰:莱邑隶泰安郡,去岱宗仅百里。峰峦相望,其间旁礴郁积之气,间时而发。
以故,汉唐经师宿儒,代有其人,国朝定鼎,吾郡名公巨卿后先接踵,而以著作传者,
殊未数觏①。吾邑潘子骏先生,少负重名,潜心伏郑程朱之学。游词垣宰剧邑,文章政
事震耀一时。悬②车后,授徒里门③,先大夫从游最久。及瑞兄弟辈,习举业复命之执
经门下,其时邑人士先后来学者无虚日,靡不各随其材质之高下,悉就裁成④。如瑞父
子兄弟,科第联翩⑤,一门竞爽⑥,尤为恩谊深挚,非寻常师弟可比。今先生往矣,瑞
深惧先生之学之遂替也。适其喆嗣和堂明经来许,因谋搜辑遗稿,俾⑦资流传。顾当日
所为诗、古文辞,往往不自爱惜,辄随手弃去,以致日久散失。故家藏无多,仅得制义
若干首,古文及古近体诗若干首。吉光片羽,巍然灵光独存,斯亦千钧一发之幸也。因
于簿书之暇,手自校讐,授梓⑧以永其传。嗟呼!先生经济学问,炳苦日星,岂仅以文
字显哉?即以文字论,其制义,则朴茂渊懿⑨,言皆有物,不拘拘规前人,而能自成一
家。古文则陗洁廉悍⑩,嗣响柳州,诗亦清新,不落中晚家数,询足以起衰振弊,而沾
丐后学于无穷矣。
【注释】
①觏(gòu):遇见。②悬车:谓辞官家居。③里门:乡里之门。古制,聚族列里而居,
里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庆及诸弟子八里门,趋至家。”后用为家乡的代
称。④悉就裁成:悉,全部。裁,这里指培养教育。全意为全部成长。⑤联翩:鸟飞翔
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⑥竞爽:刚强爽朗。⑦俾(bǐ):使。⑧校讐授梓:讐,雠。
校对印刷。 ⑨渊懿(yì):深远、美好。⑩陗洁廉悍:陗通峭。悍,勇猛。指文章凌
厉爽洁。洵:诚然,实在。沾丐:沾,得到好处,丐,给,施与。

《蓉镜易注》王贞元著。贞元学问渊博,于六经皆有注释,而尤精于易。以易每卦皆有
卦主,有成卦之主,有主卦之主,其说皆具于夫子之彖传,而说易者多略而不及。周易
折中,虽启其端,而其说未详。故特发挥其义,以补前人之所未备。
《蓉镜诗草》王贞元著。
《一小松轩诗集》景纲焕著。集分上下二卷。刘家鳞序略谓:其古诗或纵或敛,不名一
体,感物抒情均有寄讬。五绝淡穆,七绝嶲永,五律研炼,七律选色谐声,较之宋元高
手亦不多让,论者以为知言。
按:莱芜诗派,自黄雪居士以来,代有传人。《黄雪山房》以清新胜,《素尚阁》以奇
变胜。《大榆山房》以超浑胜。《松壶集》以格律胜。《双溪诗集》以情韻胜。潘太史
以真朴胜。《一小松轩集》则生新峭折,间有怨讽,与风雅相出入,而拔奇于诸家之外,
亦可谓前前贤之后劲者矣。
《包蒙小传》张慎著。
《莳茗轩随笔》高儒珍著。
《菊花诗一卷》吕宪瑞著。
《松鹤堂集》李树培著。
《蒙泉山房诗文集》吕葆庆著。
《晤松子日抄》张奉文著。
《晤松子读史提要》张奉文著。
《四书说略十六卷》张墀著。
《南游吟草》亓南乔著。
《岑南集》张卿云著。
《龙潭纪游》毕松龄著。
《雁关纪游》毕松龄著。

莱芜县志卷之十五终

莱芜县志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