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186&run=13

牟子故城在县治东二十里,牟汶曲中。春秋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此其故都
也。汉晋牟县仍其他,今其地有牟城。
顾亭林①曰:《春秋》以牟名国与地者有三。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注云:牟国,今泰
山牟县。僖公五年,公孙兹②如牟娶焉。《隋书·嬴县》下云:开皇六年分置牟城县,
大业初入。莱芜志云:牟城在县东二十里,此其故城也。其一曰:牟娄,《路史》③密
之诸城有娄乡是也。其一曰:根牟,安邱县西南十五里,为牟山,隋县是也。按:今县
东二十里有牟城围子,耕者往往于其地得周鼎彝④,是为古牟子城无疑。
平州故城在故牟城西。春秋宣公九年,公会齐侯于平州,即此。顾复初《春秋大事表》
谓在今莱芜县西。按:汉之梁父即周之平州,梁父与泰安接壤,县西正当其地也。
嬴故城在今县治西北四十里城子县庄。
《水经注》:汶出原山西南,过嬴县故城,又西南过奉高,又西南过博城。
《括地志》:嬴县故城在博城县东北百许里。奉高今泰安故县,博城今泰安旧县。旧县
至故县三十里,故县至城子县六十余里,则城子县为古嬴城无疑。而《泰安府志》谓嬴
城在泰安县东五十里,即故县庄。《泰安县志》辨之曰:椐《水经注》:汶出莱芜原山
西南,过嬴县南,计原山至此百许里,何独不详?所经且嬴、博、奉高三邑,皆在三十
里内,今莱芜县北不置一县,亦非汉时牙错碁置⑤之制。且《从征记》云:嬴县西六十
里,有季札⑥儿塚,今嬴距博三十余里,安得其西为嬴博之间乎,则嬴城在莱芜明矣。
后魏嬴县故城在县东北八十里,今文字县。
《元和志》:后魏移古嬴县于此。又云:韶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今韶山一作杓山在文字
县西北二十里是其明证。旧志以为古莱芜误。又考魏志:牟县有牟城,郦道元亦云:牟
县故城是后魏牟县,又徙而之他,其徙至何地,史无明文。考古牟城东以城名村者有四:
曰牟城,曰城岭后、曰前城子、曰后城子皆在二十里内,以意度之,后魏牟县之徙,当
不出四村之外也
夹谷旧志谓即县治西南三十里,连新泰县界之夹谷峪。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候于夹谷,
即此。
按:夹谷一地,诸说聚讼⑦,莫衷一是⑧。《春秋传》杜预及服虔⑨注《史记》皆云,
夹谷在东海祝其县。刘昭志亦云:祝其县有羽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通典》东海
怀仁县有夹山,春秋之夹谷相承,遂谓夹谷在今赣榆县。高氏《地名志》则谓,淄川县
西南三十里有夹山,一名祝其。《一统志》以为,夹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祝其,
其阳即齐鲁会盟之处。而莱芜旧志独以为在县西南云云。顾亭林曰:赣榆去齐鲁之都各
五六百里,不必如此之远。当时景公之观不过日,遵海而南放于琅琊,不闻越他国之境。
但在莱芜则正当齐鲁之境,若在淄川则已入齐地一百余里。顾复初⑩谓赣榆,当鲁之极
南境,非会盟之辙所宜至,且齐强鲁弱,鲁亦无为挈齐而会于其国之极南也。淄川之说,
齐鲁两君相会,不应如此之近,惟莱芜夹谷峪庶几近之。皆不主赣榆淄川,而主莱芜。
而顾复初又谓,夹谷在今博山县,自相矛盾,不知何故?窃以为,莱芜为齐鲁孔道,又
齐鲁交界,两国会盟必不能越孔道而会于偏南偏北之地,亦不能越两国交界而会于国门
之外。则夹谷在今之莱芜十居其九,或以莱芜祝其为疑,然《淮南子》汶水出弗其山,
西流入济,弗其,祝其之转音也。会盟之地因山得名,又何疑乎。
长城遗址在县治北境长城岭上。西起平阴,历泰安、历城入莱芜界,东迤至海。齐宣王
筑以御楚者,后人增修故址,隋山升降至今犹存。
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东至琅琊台入海。
《齐记》曰: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
《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河缘历泰山北岗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密州
琅琊台入海。
顾亭林曰:齐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xiàn),济南以南,则守在泰山。是
以宣王筑长城缘河往泰山,千余里至琅琊台入海。而楚人之对顷襄王曰:朝射东莒,夕
发氵贝邱,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泰山之北举矣,亦可见当时形势也。
胡渭《禹贡锥指》曰:今按齐长城,横绝泰山,绵地千里,自平阴而东历肥城、长清、
泰安、莱芜、淄川、沂水、临朐、莒州,以讫诸城皆有故址,此虽后人所筑,然皆因冈
峦自然之势为之,禹时青徐分界亦必以此也。
按:管子谓阳鲁阴齐,此约略言之,非毫无入出也。齐之嬴与平州,不皆在长城之阳乎?
后人不以辞害意可也。
孟游亭一在县治东北响水湾;一在县治东南沟里村。在沟里村者,一名孟止亭。明洪武
间改为观德堂,又移于县东门外,今俱废。
孟子返齐止嬴,则莱确为孟子往返之地。后人不能确指其处,故随在建亭以志景仰。然
以地势考之,则在县东北者近是。盖莱邑当日为齐鲁孔道;两国之会在此,季札自齐聘
郑亦道出于此,孟子自鲁返齐舍是道将安出?而鲁在西南,齐在东北,意所经之路,必
由今泰安入邑西境,直走东北,出长峪道以至临淄邑。南境道迂多山,万不能取道于其
地,况县北境齐之嬴邑即云止嬴,则在北不在南,明甚。
裹头城在县东北六十里,世传汉武帝经此筑城,以方簪冠学道,故名,见通志。
韩韶留驹处在县治西十五里。世传汉嬴长韩韶,乘牝(pìn)马来宰是邑,留驹,马
嘶于河上,因名其河为嘶马河。
莱芜监故城即今县治。《环宇记》:莱芜监在莱芜县界,古铁冶之务也。管一十八冶,
县监不相统。又云,矿坑阜在监北五里,即今县北之矿山也。鲁西冶在监西三十里,即
今县西之鲁西集也。东有汶阳冶,今县东有汶阳保,南有汶南冶,今县南有汶南保。可
证也。
明铁冶提举在县东南八里,南冶庄大石山下,宣德年革,署前戒石铭残刻犹存。
义姑浆水沟在县治西北五十里。昔有姑嫂行渴至此让饮,故名,见列女。
普济渠在县治西北五十里。唐开元中,县令赵建盛开,今废。
通远驿在长城岭,明永乐十八年革。
冶村驿在县东十里,明永乐十八年革。
黄雪山房在县东郭外,明兵宪谭性教归隐处,今废。
《黄雪居士自记》曰:予宅后高阜隆起,古冶场也。榛莽焦砾为人所弃,予以二金售之。
薙棘爇(ruò) 芜, 佐以客土,树之、石之、沼之、榭之,开扉于山之右址,扁以
“山居”,内为“半山堂”。循堂东折,双柏抱门。悬磴数十级,有庐曰“东山别业”。
东树一壁,上罩(zhào)葡萄成幄。壁南一带苍石嵌空,嶙峋厜不可攀者,“玲珑
岩”也。北崖石竅一线逗明,为“梅花洞”。洞上有“云萝阁”,阁在山之西掖,古藤
数丛,从山岩下垂,罗络簷际,望之若绿云一片,冉冉欲坠,阁之名以此。从葡萄壁南
转,是山之前麓。山凡五层,皆选石螺砌礯确,相次松柏杂植石隙,阴翳冥不见日光。
四层中有巨石如龙,石后有“冷翠坊”。坊东西偃松五株,枝柯如门。松下怪石三蜂耸
立如宾。则山之级尽而顶矣。中有鱼沼一泓,刻竹为栏槛。沼北闢堂三楹,即“黄雪山
房”也。环房松十余株,春时黄芽散馥,霏霏如雪。微风乍起,如山雨欲来海涛骤至也。
东为“朗青台”,台高才半于房。然每当雨收山涤,云破月来滩声涨渚之时,寺梵吹邻
之夜,山房之蔽于林木,碍于楼阁者,须于此处尽之。台东为“丈人岩”,又东南数武,
“快哉”小亭藏竹柏中,亭南方台可“邀月”,其西偃松深处有石几、石床。可琴、可
碁,是谓“松厦”。前麓三层之东,竹篱荆扉,榜曰“冶山玄窟”。寻路得“石门洞”,
洞中复通一洞,口含砑窅密,阴寒栗肌,度其地在“快哉”、“邀月”之下。二层中分,
径而西边崖夹柏可达“云萝阁”,又西为“松寮”。东趋南折为“竹坞”,西对石崖为
“望松寺”,南俯竹槛,冷阴翠色映沁窗纱。大都山之景,石门洞最幽,朗青台最旷,
松寮竹坞最深,松厦最清,快哉小亭,云萝阁最爽。山之石豸石第一,松寮窗外小蝠石
次之,朗青台午猊石、竹坞南芝石、西窗石又次之。山之树长松十三,偃松五,立柏坐
柏各十九,桧四,海棠、桃、杏、红叶、槐、榆各两三株。山房之胜概略尽于此矣。
【注释】
①顾亭林:顾炎武。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②公孙兹:
即叔孙戴伯。鲁国公族。③《路史》:书名。南宋罗泌撰,四十七卷。主要论述我国传
说时期的史事。④鼎彝(yí):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彝,古代酒器。⑤牙错碁置:
交错而紧密分布。⑥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之弟。封于延陵,
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卅来,称延卅来季子。⑦聚讼:众说纷纭,互生疑异,相争不定。
⑧莫衷一是: 衷,折衷、决断。是,对。不能断定哪一方面正确。⑨服虔(qiān):
东汉经学家,字子慎。河南荥阳人。⑩顾复初:顾栋高。清学者,字震沧,又字复初。
江苏无锡人, 康熙进士,编有《春秋大事表》。大岘(xiàn):山名,即穆陵关,在
临朐东南。旧称齐地天险。《禹贡锥指》:清地理名著,胡渭撰,二十六卷。康熙四十
一年成书。 牝(pìn)马:母马。榛莽焦砾:杂草丛生的草木和碎石瓦块。薙(tì)
棘爇(ruò)芜:薙,铲除。爇,拔掉,点燃放火烧。即铲除荆棘,拔掉焚烧杂草。厜
(zuī)(wéi):同崔嵬。山峰高峻。选石螺(luó)砌礯确相次:怪石嶙峋貌。砑
窅密: 砑(yà),碾。窅(yǎo),深远。寮(yáo):小屋。豸(zhì):无脚的
虫。猊(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聊且园在东郭外,明巡按御使李九官别墅,今废。
谭性教《聊且园集序》曰:聊且园距予黄雪山房才里许,双柑斗酒①日与相虞②共之。
子丑冬,乞沐还里,违相虞者三年有奇。相见数语外,先问聊且园无恙③?亟迂道过焉,
时残雪封径,严飇④鸣柯,攀松扪⑤石,益有味乎其苍峭也。园西一带葱郁尤邃,予前
未所经,就视之为“鸥叟别业”⑥,内为“大来馆”,相虞之外塾也。塾东为“初服馆”,
为“也足斋”。斋正为“浩翠轩”,轩之西,琅玕⑦万个,戞(jiǎ)玉⑧云际者,
竹院也。两径环抱,中穿三洞,其西腋曰“小天台”,曰“麻饭遗踪”,曰“桃源坞”,
所植皆桃树。返而东曰“大槐菴”,曰“南柯”,曰“修仪故址。”笑曰:岂梦游蚁窟
也。数转得“懒云洞”,洞轮囷⑨如巨石,大数人围,爪而嗅之,槐也。老槐自洞出,
上为“探口台”,“批风”、“抹月”二小阁在台之上,槐之巅若巢⑩云焉。昔尧夫先
生一巢居,一穴处,为洛中异事,相虞合而为一,不更异乎?台之北为曲房,旋转而入,
大类蜗庐,额之曰“午斋”,以不出头之牛自谑也。最深处,黝室一间,颜曰“易春”。
此后一望,沮茹莲芰之所丛,鱼蛙之所宫也。壁间题詠淋漓皆满,几与前刻埒。相虞将
续梓之,且迫于浙之役,车酋轩发有日矣,临别以序命予,予曩绘黄雪山房图。相虞谓:
宗少文图山而入,吾子图山而出,少文以卧游,子乃以游卧也。夫间曹吏隐,宗生去,
人殊未觉远。今相虞为天子持斧之臣,畏此简书栉哺靡暇,乌用是盟鸥谱石之语累竹笥
为。窃意御史之职,内尽言外尽法者也。世情不尽则言不尽,言不尽则法不尽,苟挟有,
可隐之,具安所往而不明目张胆也。昔之名臣,治担如将行状。斯集也,真官中所不可
少,愿与相虞交勉也。
【注释】
①双柑斗酒:柑:果木名。树荫鸟语下饮酒赋诗。古诗有“双柑斗酒听黄鹂”句。②相
虞:明巡安御使李九官的号,即《聊且园》主人。③无恙:恙,病。这里指无损坏。④
飇(biāo) :狂风。⑤扪(mén):按,摸。⑥鸥叟别业:鸥,鸟名。叟,老者。别
业,别墅。⑦琅玕(láng gān):象珠子的美石。⑧戞(jiǎ)玉:形容声调铿锵悦
耳。古诗有“高吟则戞玉敲金”,好象是说空中风吹竹声如敲金。⑨轮囷(qūn):囷,
古代园形的仓。这里指洞口象轮子一样园。⑩巅若巢云:巅,顶,树梢。巢云,仿佛树
梢鸟窝在云间,形容树之高。尧夫:指宋朝邵尧夫,名雍。精于易学,相传他未卜先知。
自谑(xùe):谑,开玩笑。自我嘲笑。沮茹:腐烂污泥。埒(liè):同等。续梓:
梓,刻板印刷。打算刻板印刷。车酋轩(yóu xuān):轻便车。曩(náng):已往,
过去。宗少文:即宗炳,字少文,南朝宋南阳人。好琴书、善画、精玄理。武帝领荆州,
辟为主簿,不就,答曰:“吾栖隐丘壑三十年,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耶!”尝涉荆巫,
登衡岳,因疾还江陵。叹曰:“名山恐难遍者见,惟当登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
履,皆图之于室。(后文有隐宗生去)。卧游:卧,谓隐居,游,游览。卧游,以隐居
赏山水画代替游览。“满壁江山作卧游。”游卧:前词反说,戏语,是说先绘画,后隐
居赏画。殊未觉远:并没有威到离得太远。殊,离。持斧:用斧子将木料砍成材,比喻
为他人修改文章。化用《庄子·徐无鬼》郢人善斧斤斩削的故事。(文中是为皇帝修文)
简书:文书。(《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栉哺靡暇:栉(zhì):梳子。连梳头吃饭的闲空都没有。盟鸥:谓与鸥鸟订盟同住云
水乡里,旧指退隐。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词:“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
盟。”竹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治担:担,轿子。抬起轿子。(tuō):装物
的行囊。交勉:彼此勉励。

大榆山房在县北七十里张家台庄。以庭有大榆得名,清兵宪张四教读书处。
乐饥斋在县南苍龙峡西岸。初为邑先达亓诗教故园。兵宪张四教购得之,隐居其中,取
衡门诗意①以名其斋。
红叶山楼在县东北八十里田庄,赵秋谷别墅也。秋谷有《红叶山楼》诗二卷。
冯知县死难处在县城南门里迤东,有碑嵌城墙中。冯名守礼,明崇祯十六年城陷殉难。
延陵季札子墓旧志谓在县北二十五里,今其地有孔子观礼处碑。
按:《礼记》延陵季子之使齐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嬴在莱芜,博在泰安,所
谓其间,或泰或莱均未可知。考水经注,墓在奉高县北,去嬴六十里,则似在今泰安境。
然旧志或有所据,姑存之以俟考。
杜如晦墓旧志在县南十里,汶水南。有碑题“唐宰相杜如晦之墓。”
按:如晦陪葬昭陵,不应在此,旧志既载入且有碑记②,姑存之。
韩学士墓在县北十五里镇里东。有元韩学士之墓碑,名氏无考。
邹氏世家墓在县北白龙庄。
九女墓在县北镇里东。【注释】
①乐饥斋之名取自《诗经·陈风》衡门,中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
乐饥”之句,为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的诗。②可能因杜如晦被封为莱国公,在此建
衣冠冢,以为纪念。

莱芜县志卷之四终

莱芜县志卷之五

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