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附时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106&run=13

《经》曰:“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①。故观礼而知政事,听乐而识治乱,由来尚矣
②。然则冠婚丧祭③,岁时伏腊④,礼乐也⑤,而风俗升降乎其间矣⑥。夫礼失而野、
乐失而淫者⑦,势也。主世教者⑧,考古而不越⑨,顺情而节宣⑩,再复鲁道,则吾于
士大夫有厚望焉。
【注释】
①“《经》曰”句:《孝经·广要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安上:安居上位。“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邢昺疏:“欲身安于上、民治于下者,莫
善于行礼以帅之。”邢昺,北宋经学家。乐:音yuè。②尚:久远。③然则:连词。犹
言“如此,那么”或“那么”。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④伏腊:
伏,夏天的伏日。腊,冬天的腊日。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⑤礼乐也:行礼或奏乐。⑥
升降: 盛衰。⑦淫:沉溺。⑧世教(jiào):指当世的正统思想、正统礼教,亦即周
公孔子之道。⑨不越:不越礼。⑩节宣:节制宣泄。鲁道:鲁国的治国之道。

冠古曰冠,今用帽,皆遵时制①。至告庙三②,加出拜之礼,士夫间有行之者。
昏③择诗礼忠实之家④,先恳媒氏往来通言,女氏许之。然后男家卜吉⑤,持启至女家
⑥,主人告庙受之。次日,女家回启至男家,主人告庙受之。嗣后岁时伏腊,互有馈遗
⑦,名曰追节⑧。率男先于女至,卜吉、纳采及纳币⑨,并亲迎馈⑩。诸仪悉如家礼。
缔婚殊不论财。惟乡野小民,多有贫不能举,或负约愆期,因而搆讼者。又有年老召婿,
受产送者,名曰养老婿。独不髻而嫁,及同姓为婚,士夫家亦有然者。习染未改,是所
望于移风易俗之君子矣。
丧初丧,朝夕哭奠,设铭旌,遇七则祭。亲友吊,仍随分厚薄赙奠,丧家裂布帛赠吊者。
比葬,先一日晚祖祭。殡日,亲友路祭,至茔,祀后土,题主墓祭。葬毕,返主于家。
至晚,虞祭。间有撰墓志、作灰隔者,此系士大夫家所行,多如家礼。独亡人东首,五
七,孝子及姻亲赴《蒿里》哭奠,不知所谓,其来旧矣。此外,有作佛事者,名曰作斋;
有置酒作乐,集亲故宴饮至夜者,名曰暖伴,盖小民之陋俗,士大夫不尽然也。独孝义
村狄氏,世传不饭僧人,人称其有儒者遗范云。
祭士夫家有祠堂,凡遇喜庆事或岁时诞辰,祭于祠,清明、十月一日祭于墓。祭毕,以
祭余合族人享之,民家,祭唯丧祭如礼,及黄道者奠酒浆简略而。
【注释】
①时制:当时的制度。②告庙:祭告祖庙。③昏:通“婚”。④诗礼之家:指世代读书
的人家。⑤卜吉:谓占问选择吉利的婚期或风水好的葬地等。⑥启:旧时指书札。或称
“柬” 。⑦馈遗(kuì wèi):馈赠。⑧追节:旧俗定亲后,男方逢节送礼于女方。
⑨纳采:即送采礼。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
男家备礼前去求婚。纳币:亦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也称“纳徵”。男女两方缔婚之
后, 男家把聘礼送给女家。⑩(nuǎn):女嫁后三日,母家或亲戚馈送食品或办酒祝
贺。 愆(qiān)期:失期;过期。约期而失信。搆(gòu)讼:造成诉讼。不髻:不
到束发年令。髻,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代指成童之年。年十
五以上为成童。“不髻而嫁”即指童婚。习染:指坏习惯。铭旌:即明旌。竖在柩前以
表识死者姓名的旗幡。 赙(fù)奠:即赙祭。谓赠送财物以祭死者。祖祭:出殡前一
日,柩迁于祖庙,在柩西设筵席,祭祖告庙。路祭:旧时出殡,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旁
祭奠,称为“路祭”。题主:旧丧礼,人死后,立一木牌,上写死者衔名。用墨笔先写
作“×××之神王”然后于出殡之前请有名望者用朱笔在“王”字上加点成为“主”字,
谓之“题主”。亦称“点主”。为死人立的木牌,即牌位,就叫“主”。虞(yú)祭:
古时既葬而祭之称。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上面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
生平。灰隔:即灰鬲(gé)。旧时墓穴内加固用的灰泥构筑。家礼:大夫之家的礼仪。
东首:头朝东。《礼记·丧大记》:“疾病……寝东首于北牖下。”赴《蒿里》:应合
着挽歌声。赴,应合。蒿里,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
里》,并丧歌也……《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
呼为挽歌。”佛事:指僧尼等所作诵经祈祷、拜忏礼佛等事,以超度亡灵。儒者:尊崇
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遗范:指前人遗留下来可作楷模的
法式、规范、标准等。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附岁时节令
正旦①祀神。祀先②。拜尊长。亲友亦互相拜贺。
立春前一日,观迎春③。馈春盘④,食春饼⑤。
上元⑥晚祀后,即观灯,放火树⑦。士女相率出游,名曰走百病。又造面茧⑧,以高下
相胜,为戏笑。寻有石桥处,群趋之,名曰过桥。
二月二日士民家皆早起,用箕注柴灰于天井⑨,并屋墙,名曰引龙填仓。
春分酿酒,拌醋。
寒食食饮米饭。妇女打秋千。婿妇追节。
清明先二日,乃一百五日也,封坟。至清明日祭墓后,插柳踏青⑩。
谷雨禁蝎。
四月十八日俱以香纸拜庙。
端阳食角黍。带艾。系五色缕。饮菖蒲酒。
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曝衣。曝书。造面。
七夕乞巧。
中元祀先,荐麻谷。
中秋造月饼。祭月。赏月。
重阳登高。酿菊酒。
十月一日祭墓。焚寒衣。
(按:缺“冬至”、“除夕”——注者)
【注释】
①正(zhēng)旦:正月初一。即春节。是中国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②先: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③迎春:指迎春花。早春花先叶开放,黄色,鲜艳,故名“迎春”。
原产我国中部、北部各省,各地常栽培供观赏。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
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叫做“春盘”。⑤春饼:旧时风俗,立春日食饼,故名。
⑥上元:节日名。旧以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其夜为上元夜,也叫“元宵”。七月
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⑦火树:比喻辉煌的灯火。唐苏味道《正月十
五夜》 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⑧面茧:一种包有馅的馒头。⑨箕:簸箕
(bò jī) 。一种手工清粮农具。用竹篾或柳条等编成,颇似畚箕。用于扬净谷物,
清除糠粃。注:投放。⑩踏青:春天到郊野游览。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端阳:即端
午。本名“端五”。夏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角黍:即粽子。菖蒲酒:用菖蒲叶浸
制的药酒。传说服之可避瘟气。菖蒲,草名。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入药。天贶节:宋
代节日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见《宋史·真
宗纪三》 。天贶,上天的恩赐。贶,音kuàng。山东泰安岱庙有天贶殿。曝(pù):
晒。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乞巧:
民间风俗,妇女于阴历七月七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之“乞巧”。荐:献;进。
荐其先祖。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菊酒:即菊花酒。一种用菊花杂黍米
酿制的酒。焚: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