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100&run=13

莱芜为《禹贡》青州之域,成周属鲁①,
春秋称牟人,乃附庸之国②,战国为嬴邑,属齐,秦始置郡县,汉名莱芜,而晋因之。
自刘宋、元魏、齐、隋之间③,境土割裂,为牟为嬴,入鲁入博,分置不一,历唐、宋、
元、明,迄我皇清④,仍今名,皆隶泰安州。邑虽屡迁,井则不改⑤,而古今兴废之由
省属繁简之宜治法升降之故⑥,于是焉系之矣
【注释】
①成周:即西周的东都洛邑。此处借指周公辅成王的兴盛时代。鲁:古国名。西周分封
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西南部,建都曲阜。②附庸之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小国。其
势力单薄,附于大国诸侯,故称附庸。③刘宋:即南朝时期的宋朝,以皇室姓刘,史称
刘宋,以区别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元魏:即北朝时期的魏国,以孝文帝迁都
洛阳后, 改本姓拓拔为元,史称元魏。齐:南北朝时高洋建立的北齐。④迄(qì):
至;到。⑤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⑥治法:其义不详。似指时局。升
降:盛衰。

总部郡府邑名三代兖州之域
春秋鲁
时为嬴邑。鲁桓公三年春正月①,公会齐侯于嬴②,邑名始著。重修志作夹谷地,为定
公十年夏公会齐侯处③,非。查《史记》,景公与定公好会夹谷,服虔注④,东海祝其
县是也。晋杜预亦注夹谷在祝其县⑤。及查赣榆县志⑥,有夹谷山。志云,去县治西五
十里,山之北为谷山,与此相对,故名。即定公会齐侯处。在祝其十五里,当齐鲁上。
又查淮安,鲁定公十年(以下缺文)隋徐州部鲁郡嬴县按《一统志》云,隋属鲁郡。又
《通志》云,开皇十六年⑦,分嬴县置牟城,大业初复并入⑧,属鲁郡。是时与邑并建
者有博城。唐河南道兖州鲁郡莱芜县按是时与邑并建者,曰乾封、博。《一统志》云,
唐属淄州,寻省入博城。后复置,属兖州。《通志》云,武德四年省嬴入博城⑨,长安
四年复置⑩,元和十五年省入乾封,太和初复置。宋京东西路袭庆府莱芜县按是时与邑
并建者曰奉符、博。《一统志》云,增置莱芜监。金山东西路泰安州莱芜县按是时与邑
并建者曰奉符、曰新泰。《一统志》云,金废监。元山东东西道泰安州莱芜县按是时初
以新泰县省入,后复置。同建者曰奉符、曰长清。明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洪
武元年隶济南府,三年改属泰安州。皇清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注释】
①鲁桓公三年: 前709年。 ②公: 即鲁桓公。齐侯:齐僖公。《春秋》经桓公三年: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③定公十年:前500年。《春秋》经定公十年:“夏,
公会齐侯于夹谷。”④服虔:东汉经学家。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谊》。⑤杜预:西晋将
领,学者。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⑥赣榆:县名。属江苏省。⑦开皇:隋文帝杨
坚年号(581~600)。⑧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605~618)。⑨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
(618~626)。⑩长安:周武则天年号(701~704)。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
太和: 唐文宗李昂年号(827~835)。监:宋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五代,在坑治、铸
钱、牧马、产盐等地区置。莱芜监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布政司:官署名。明洪武九
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以后,全国的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
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清仍沿用其官署名。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1368~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