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32”工作法 努力提高新修《莱芜市志》质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0&rec=11&run=13

(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莱芜市于2002年底启动新修《莱芜市志》。市委、市政府对本次
修志工作非常重视,要求修出一部融资料性、可读性、服务性于一体,特色鲜明、质量
上乘的莱芜百科全书。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几年来我们在省史志办的领导下,立足莱芜
实际,坚持“32”工作法(突出两个特色、坚持两个结合、发挥两种力量),不断提高
业务人员素质,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提高新修《莱芜市志》
的质量。
一、突出地域性和时代性,增强志书的特色
地方志是地方百科全书,因此必须突出地域性特色,地方上特有、影响大的事物必须坚
持浓墨重彩予以记述。同时,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又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地方
志又必须是时代的产物,必须突出时代特色。新修《莱芜市志》从框架把握上到志稿起
草中,运用多种记述方法,突出两大特性,增强志书的特色。
一是升格法。就是将重要内容,从并列关系的同类中独立出来,提升规格,由目升为节,
由节升为章,甚至由章升为编。比如,莱芜古代是重要的冶铁中心,又是现代绿色钢城,
钢铁工业在莱芜历史与现实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突出这一地方特色,我们
将钢铁工业从工业编中独立出来,单独设钢铁工业编,从莱芜冶炼业的起源,到各朝代
钢铁业的发展情况,到现代钢铁业的成就、重要钢铁企业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记述。
再比如,莱芜梆子是莱芜地方剧种,因为只有莱芜唯一的一个剧团,因此号称天下第一
团,曾经创作了全国知名的《三定桩》《红柳绿柳》等剧目并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公映。
按常规的标准,只能作为文化编中的一节来记述,但作为节,无法承载莱芜梆子的丰富
内容。我们为了突出这一地方特色剧种,将其升格为章,剧种起源、特色、剧团、剧目、
演员等内容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记述。
二是整合法。就是将分散在不同篇章中的内容,分离出来,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构架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及开发区建设成为各地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莱
芜也不例外。《莱芜市志》最初的编目设计,外经外贸的内容在商业编中;招商引资则
没有涉及;开发区在经济管理中作为一节。这样总体上感觉开放开发这一极具时代特色
的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几经讨论,将相关内容重新整合,新设开放开发编,外
经外贸从商业中分离出来,开发区从经济管理中分离出来,同时,新增招商引资内容,
不仅记述引进外资的情况,而且利用内资也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补充、记述。再如,建立
地级市后,作为新建区又是副中心的钢城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最初市志编目设计时,钢城城建没有涉及,只是在各个分目下有所涉及。为了客观记
述钢城城建取得的突出成绩,我们在“城市建设”章中单设了一节“钢城城建”,专门
介绍钢城区建区以来城市建设情况,对全市的城市建设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三是专记法。有些特色突出的内容,不适合升格,但又有必要重点记述,新修《莱芜市
志》采用了设立专记的办法予以突出。莱芜是著名的三辣(姜、蒜、葱)之乡、中国花
椒之乡、中国蜜桃之乡,有锡雕、燕子石(三叶虫化石)等工艺品,羊汤、香肠、雪野
鱼头是特色显明的地方名吃。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特产名吃,如果分散记载,则不便于
阅读,尤其是不便于外地人士对莱芜的了解;而每一项特产名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
很大的差异性,设章设篇难度也很大。因此,我们采用了专记的办法,设特产名吃专记,
放在最后一编之后,而且每一项都在目录中编排,既突出了莱芜的地域特产,也便于外
界人士的了解。
四是附记法。为保持整个市志的客观性,对历史事件作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在市志编纂
过程中,对不便于在正文中记述的事件,比如:日伪占领莱芜时建设的实业、会道门的
邪教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境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等,在内文适
当部分设附记进行了记述,以保持全志的完整性。比如,在“教育”编中,在“小学”
中附记了“伪县公署小学”,记述了伪县政府在全县创办的小学情况。再比如,在“工
业”编中,在“煤炭开发”中附记了“日军对煤炭的掠夺”,使人们对日军在经济资源
方面的掠夺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在“安全生产”中客观附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境内发
生的最大安全事故——潘西煤矿煤尘爆炸事故。
二、坚持点面结合、理性与感性结合,丰富志书内容
一部志书,如果只有面上情况的记述,缺乏具体点的记录;如果只有理性的记载,而缺
乏感情的材料,不但志书内容单薄、缺乏全面性,而且枯燥、单调,降低其可读性。在
新修《莱芜市志》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不仅记录事物发展面上的概况,而且深入记载具
体点的详情;不仅注重理性内容的记述,还注意富有特色的感性记载,力求丰富志书的
内容,增强志书的可读性。
坚持点面结合,既要面的全面性、概括性,又要点的深刻性、代表性
本文所说的面,就是事物整体的情况或事物发展的全程,面的特点具有全面性,概括性,
便于人们了解事物的全部和发展的全过程,但深刻性和代表性上有所缺乏;所谓点,就
是事物某一部分的情况或发展过程的一个时段,点的特点是具有深刻性和代表性,但在
理解事物的全貌和全程上有所欠缺。因此,对一部志书来说,点和面都不可缺少。只有
点面结合,才能使读者即能全面、概括的了解事物的全貌、全程,有个总体认识,又能
深刻了解某个具体时段、某一部分的具体特征。
例如开放开发编,全面的记述了莱芜市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及开发区的建设情况。其中
招商引资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最初主要是强调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外
资”,2001年后,进一步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内资外资并重,强调市外就是外。2001
年5月9日,召开了全市启动开发区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期间又出台了
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在撰写这一部分时,我们注重在全面记载招商引资工
作的同时,又将5.9大会这个点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记述,并摘录了部分政策内容。
再比如,卫生编全面记述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全面的情况,同时,我们又选择了部分
重点、有代表性的医院将其建院历史、当前概况予以记载,这样不仅便于人们完整了解
某些医院的情况,而且同时又通过这些医院,对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编中在全面介绍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后,选择了境内部分有代表性的学校,对
它们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使人们能够对全市教育事业有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
与此类似,在工业编、钢铁编、科技编中,在全面记述工业、钢铁业、科技发展的同时,
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予以完整介绍;其他篇章中,也都注意了点面的结合。
坚持理性与感性结合,既保持客观、准确,又追求具体、生动和个性
在文中所谓的理性,是指对事物进行力求客观的、准确的记述,其缺点是记述陷于平淡,
缺乏生动性、具体性;所谓感性,是指从某个角度对事物进行的具体、生动而富有个性
的记述,其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准确性有时不够。在大多数的志书中,因为过于强调客
观、准确,过分强调志书的资料性,以及著述着理解上的偏颇,大多理性记述较多,而
感性的记载却少而又少。这样导至志书内容平淡,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更罕见富有
个性的描述。这是志书缺乏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客观、准确是相对的,因
为过分强调志书的客观准确而使之味同嚼蜡,实在是一大憾事。
在新修《莱芜市志》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好处理好理性与感性的关系问题,在坚持志书
的客观准确的同时,在具体、生动和个性上进行探索。总体原则是全面情况记述上坚持
客观准确,在典型、实例等点的记述上保证客观、准确,尽量实现具体、生动,体现个
性。比如,在记述旅游工作的章节中,在景点记载上,除客观的记述外,选择一篇短小
精悍的游记作为补充,从特定游客的角度来记录景点。在记述莱芜升格为地级市的内容
时,引入了当时《莱芜日报》的新闻稿,以增强生动性。又如,在记述婚礼习俗时,我
们直接将某婚庆公司的主持词采入志稿,增强了时代气息和感性理解。再如,军事编中
莱芜战役一节, 我们附录了1947年3月22日《大众日报》上刊发的文章《莱芜人民创光
辉》,对莱芜人民为莱芜战役胜利做出的贡献,有一个直观生动的理解。
三、发挥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实现众手成志
编修志书大量工作要由史志部门来做,但仅仅靠史志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调
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各阶层的智慧,真正实现众手成志。
落实编辑责任制、集体改稿制、总纂定稿制,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主体力量
史志系统的全体人员是修志的专业队伍,是修志的为主体力量,这支队伍责任感、使命
感是否得到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将直接决定志书的质量和成败。
落实编辑责任制。新修《莱芜市志》最初启动时,安排专人与所有供稿单位联系,督促
草稿的起草等事宜。这种方式在初期的启动阶段效果不错,便于从总体上把握进展情况。
但随着志书进入实质编修阶段,随着任务与人员的调整,编辑人员因为与相关单位起草
人员缺乏前期直接的联系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志书编修进展。我们及时进行调
整,实现编辑责任制,每一位编辑负责几编志稿,从志稿提纲到与相关部门联系督促再
到相关篇章的修改、完善以及提交集体修改再到反馈到组稿单位,全过程一条龙负责到
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效果比较明显。
落实集体改稿制。每一编志稿完成后,我们都发给本办所有承编人员仔细阅读,大约一
周左右后召开集体改稿会,对志稿进行“会诊”,会上每一位同志(包括领导),都对
志稿提出修改意见,编纂人员认真记录。从布局结构,到遣词造句,从大的调整至拾遗
补缺,任何意见都可以提,都可以商量。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做进一步深
入修改的确定方式方法,明确完成时限。实践证明,这种制度非常好,一方面聚集集体
智慧,提高了志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尤其是在讨论中完
成了对新同志的传帮带,是在实战中锻炼队伍的好办法。
落实总纂定稿制。我们理解的总纂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不一定是一个
人,而是包括主编、副主编甚至部分骨干编辑。总纂的工作贯穿修志的全过程,草拟编
纂工作方案,拟订完善总体篇目,统一志书行文规范,承担编撰部分志稿,组织开展学
习、培训、研讨活动,对编纂人员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对已经完成的各个篇章进行
统稿整合。可以说,总纂是在高层次上对全部入志资料重新消化、系统加工和再创作。
在总纂的各项工作中,统稿整合最为关键和重要。这一环节的具体工作包括完善篇目、
增删资料、调整内容(处理详略、交叉、重复、摆位等)、审查观点、统一规范、修正
文风、锤炼语句等。在此过程中,某些内容推倒原稿、重编重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千
锤打锣,一锤定音,新修《莱芜市志》实行总纂定稿制,各种意见和建议,最后汇于总
纂手中定夺。这种体制,保证了各方智慧的凝聚,同时又保证了志稿的统一,也增加了
总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借梯上楼,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修志力量
本文所说社会力量,包括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境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了解的
同志以及社会上具有修志工作能力的同志。三种力量中,尤以部门、企事业单位力量最
为重大和关键。
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创造左右逢源的修志大环境。修志是党委领导的政府修志,因此争
取领导的支持,尤其是争取分管的行政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在新修《莱芜市志》的过
程中,单位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但政府专门下文,在启动会议、每年的史志工作会
议分管领导都到位讲话,为史志系统的同志鼓劲增压,向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出要
求,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修志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领导积极争取人力、财力的支持,保
证了正常的经费需要。修志方面的一些重要举措,一些需要政府协调的工作,也通过及
时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修志环境。
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强化部门参与修志的主动性。志书是一方之百科全书,而史志部门
的同志,纵使三头六臂,也无法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能准确了解;而且志书的草稿
起草工作量非常巨大,如果仅靠史志系统的专业人员很难胜任。在新修《莱芜市志》以
及各区区志,我们都强调,一定重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千万不能认为我们手头
有资料、自己有水平就能独立修志。坚持“众手成志”,“百科全书百家修”,必须增
强部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现在整个环境与第一次修志时已发生很大变化,仅仅靠政
府发个文、开几次会是没法完成部门的供稿任务的。我们在修志的过程中,除相关编辑
直接与各部门起草人员及时沟通外,对有些重点部门,或进展缓慢的部门,一把手亲自
与相关单位一把手联系,引起一把手的重视,争取一把手的支持。实践证明,这个办法
效果明显。通过这个办法,教育、民政、法院等单位都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他们提交
的稿子质量非常高。
灵活实施借梯上楼,调动社会特殊人才的积极性。我们所说的特殊人才,主要是指有修
志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社会人员以及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特别了解的人员。新修《莱芜
市志》某些篇章(比如金融保险及互联网相关内容)聘请了社会人员帮助起草初稿,涉
及古代史、古文章及文物较多的篇章,我们请古典文化修养较高的社会人员帮助审核,
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事件,我们走访相关当事人或对此有较多了解的同志,听取他
们的意见。各区在新修志书的过程中,直接聘请了一部分有修志经验的社会人员参与修
志工作。通过借梯上楼,我们自己较难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