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工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81&run=13

县(市)级机构1950年6月,成立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翌年1月建立县工会联
合会。1959年4月改称县工会。1963年3月改称县总工会。1984年,县总工会改称市总
工会。1987年,内设办公室和组织、宣传、生产保护、生活女工、财务部及职工业校,
共有干部职工17人, 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3人。产业工会机构1951年2月,中国教育
工会莱芜县委员会成立。 1952年店员工会筹备委员会和金融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6年6月,店员工会分设为商业工会和金融供销社工会;粮食及农副产品采购工会筹
备委员会成立。产业工会的负责人大都由行政领导或做政治工作的人员兼任。
1980年7月, 莱芜县总工会工交系统工作委员会成立。1981年,财贸、文教系统
工会工作委员会分别成立。 1984年,撤销3个系统工会工作委员会,在各局设工会工
作委员会。1987年,计有工业公司、城建局、建委、交通局、煤炭化工局、物资局、
商业局、市联社、粮食局、农牧局、水利水产局、教育局、卫生局、建材公司、林业
局16个工会工作委员会。
基层机构和会员1950年,县工会以口镇为重点发展基层组织。1951年底,基层工
会发展到21个, 其中县工会直属的4个,即口镇酒厂工会、铁工厂工会、金融工会、
店员工会,会员1200多人。1956年,基层工会发展到44个。1957年,有基层工会65个,
会员4000余人。1964年,有基层工会62个,会员5732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基
层工会活动中断。1973年恢复工会组织,当年发展基层工会71个、车间工会54个、工
会小组896个, 会员10235人。1984年,有基层工会168个、车间工会95个、工会小组
2158个, 会员22935人。1987年,有基层工会169个、车间工会165个、工会小组2379
个,会员26286人。
历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7年6月4日召开,时间1天,出席会议的代表
50人。县委副书记李聚馨到会讲话,李成典代表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县工会委员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由7人组成;同时选举经费审查委员
会。
第二次代表大会。1963年12月6日召开,历时两天。到会正式代表135人、列席代
表5人。 县委副书记曹学亮到会讲话,县工会主任郭同茂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工
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9人,其中常委7大;并选举由5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第三次代表大会。1973年7月28日在莱城影剧院召开,历时6天。到会代表364人。
泰安地区总工会副主任张凤荣到会讲话,县委书记朱云恒作政治报告,郭乾武代表大
会筹备领导小组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35人组成的县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其
中常委7人;并选举出席泰安地区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60人。
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0年3月29日在莱城影剧院召开, 历时3天。到会正式代表
374人、 特邀代表25人县委副书记毕翠禄作动员报告,泰安地区工会办事处主任张凤
荣讲话,高视长代表上届委员会作题为《全县职工动员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由37人组成的县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其中
常委11人;同时选举由13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4年10月15日在供电局礼堂召开,历时3天。到会正式代表
251人、 特邀代表14人。 市委书记朱应铭到会讲话, 许淑武代表上届委员会作题为
《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
产生市总工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9人,其中常委11人,同时选举产生经费审查委员会。
重要活动境内建立工会组织以来,即本着"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
针进行活动。中国工会"九大"以后,确定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工会的各项
工作。
宣传工作。 1950~1952年,县工会围绕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镇压反革
命等运动,向广大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组织职工学习《中
国革命读本》、《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毛泽东选集》、《工会法》、《婚姻法》
等,同时在部分企业中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各级工会组织向职工
宣传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揭发美帝国宝义的侵略罪行,并且组织职工捐款捐物,支援
抗美援朝战争。口镇酒厂职工自动献款2865800元(旧币),并有3名职工报名参加人民
解放军。 水北区教育工会组织小学教师进行集市宣传,有280名听众当场捐款177400
元(旧币) 买书65本,寄往朝鲜战场。1951年,仅4个区的统计,教师捐款就达383900
元(旧币)。
1953-1954年, 各级工会组织发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营企
业内部守则》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等文件,鼓励职工以主人翁精神,发
挥主力军作用, 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1955-1957年,县工会围绕贯彻党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动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使职工在运动中受到了生动
具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工会组织向职工进行工农联盟的教
育。1957年春节,县工会组织慰间团下乡举行工农联盟联欢会,深受农民欢迎。商业
系统的职工深入农业社, 推广新式农具,方便了农民,巩固了工农联盟。1960~1962
年,向广大职工进行了形势和艰苦奋斗教育,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 教育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精减职工中
服从分配,使走者愉快、留者安心。
1963-1965年, 通过请老红军、老干部、老工人、老店员讲厂史·家史、个人成
长史忆苦思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期间,县工会还组织
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并结合学习雷锋、王杰等事迹。
1978年后,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以四化建设为中心,
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的新时期工运方针。1980年起,县工会开展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
心、以"四有"职工为要求、以青工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和爱国主义、民主与法制、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1985年起,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被省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业余教育。 1950-1980年,县工会为职工业余教育的主办单位。其中,1960年前
以扫除文盲为主, 1961-1966年重点进行中等及中等技术教育。1981年,按照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职工教育由行政管理单位主办;县工
会成立职工业校,并修建职工业校大楼。业校设专职教师3人,1982年8月第一次招生,
举办电大班1个,学员36人,1985年结业,经上级考试,合格者34人;1985年又办电大、
中专各1个班, 学员64人,同时还举办各种短期培引班。1980年起,各基层工会对青
年职工进行文化补课。1985年全市参加文化补课学习的青工6260人,占应参加文化补
课人数的93%, 经考试合格者5060人。同时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技术表演、技术
比武。1987年,各基层工会共办各类技术培训441次,培训17253人次;进行技术表演
107次,参加表演和观摩的5180人次。
业余文体活动。 1957年,全县建成职工俱乐部1处,有平房37间,设图书室、游
艺室、 办公室、宿舍、伙房、球场、舞台等,专职工作人员2人。1987年,有基层工
会俱乐部3个,专职工作人员4人。1953年,各区教育工会办起流动图书箱,供教师借
阅图书。1987年,市总工会有图书室1个,专职工作人员1人,藏书3000册;基层工会
有图书馆(室)59个,专职工作人员31人,藏书55808册。各基层工会还成立电影放映、
文艺演出、文艺创作等组织。1952年,港里煤井、店员、金融等基层工会,组织职工
篮、排球队,进行体育活动。1957年,县教育工会成立"钟声体育协会"。1973年,恢
复工会后, 职工业余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市总工会和有关部门配合,每年都举行1次
职工篮球赛、越野赛。1987年,全市有体育协会2个、工会专职体育干部3人、篮排球
场46个、各类球队155个,参加活动的1851人;举行体育竞赛242次,参加比赛的5841
人次;参加体育医疗活动的555人;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520人。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0-1957年,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高
潮中, 县工会组织全县职工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58~
1963年,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这一时期中心工作相适应,劳动竞赛的主要
内容除增产节约外, 增加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等。1964~1966年,工会配合中共各级
组织,在企业中大张旗鼓地开展创"五好"企业、当"五好"职工和比、学、赶、帮、超
运动。"文化大革命"后期恢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
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各级工会组织主要带领会员和广大职工开展技术比武和以增
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时,还协助中共各级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
认真评选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1958年1月31-2月2日,县邮电局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为境内首家召开职代会的单位。1960年9月,照临焦化厂,1961年4月,矿山机械厂分
别召开职代会。 此后中断。 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至
1985年,在159个应建工会的基层单位中,全部建立健全了职代会。企业的经营决策、
主要规章制度、经济责任制方案、职工的集体福利事业、调资方案、住房分配等重大
问题,都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对企业领导人在执行国家政策、工作作风、联系群众
等方面,进行认真负责地监督。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职代会既同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
僚主义作斗争,又对职工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厂级职代会建立健全
后,又在车间和班组建立民主管理组织,逐步形成了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
网络。1987年,全市有厂级职代会170个、车间职代会145个、班组民主管理组947个。
建立物价监督站。为发挥工会组织的监备作用,1987年市总工会和有关部门成立
了职工物价监督站,并在基层设立5个分站,有44名干部职工参加物价监督工作。
建设职工之家。198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
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后,市总工会即在全市各系统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985年1月, 总结推广市建筑工程公司建设"职工之家"经验,全市应建"家"的基层工
会组织有159个, 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在"职工之家"中受教育者达2·5万人,占职工
总数的71%。之后,对"职工之家"不断进行巩固、提高工作。
职工生活。利用工会所掌握的经费,对生活困难的会员进行救济补助,并发动职
工组织互助储金会,进行互助互济。
会费。1950年,根据上级规定,会员每月向工会组织交纳本人工资的1%作为会费,
基层工会留用70%作为会员生活困难补助和办公费,其余30%上交县工会。1957年,根
据省工会指示,改为基层留用80%,上交县工会20%。1959年10月,根据全总和省总指
示, 改为全部留基层工会使用,不再上交。会费的20%-40%用于会员困难补助,其余
作为人事费、 办公费。1967年后停交会费。1977年6月27日,恢复会员交纳会费的制
度,交纳会费的标准是每人每月1角,会费全部留基层使用,在不超过会费40%的范围
内用作会员生活困难补助,其余用作职工文体活动和宣传鼓动等开支。1978年11月25
日,县总工会根据上级工会的指示,规定会员每月交纳本人工资的0.5%、学徒工每人
每月交纳5分作为会费。所收会费全部留基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