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762&run=13

药源 境内盛产中药材。 明嘉靖年间有13种、民国年间有71种被采集使用。建国
后,随荒地开垦,野生药材相应减少,中药来源逐渐由野生转变为部分人工栽培和饲
养,药材种类和数量增多。1958年,牛泉、高庄等地开辟基地,种植白芷、党参、淮
牛膝等10多种。1961年,在软枣峪大队开辟山区药材基地,种植黄柏、杜仲、生地、
元参、双花、防风、牛子等10多种。1964年,在王大下大队开辟平原药材基地,种植
川芎、人参、子苑、平贝、伊贝、浙贝、元胡、川牛膝、栝蒌等10多种。1971年起,
自种药材越来越多。1976年,开辟羊里、寨里、杨庄公社为药材基地,全县种药大队
636个,面积705亩,收获2114公斤。1983年,种植2300亩,共41种。至此,南药移入
的有: 党参、川芎、白芷、白芍、生地、淮牛膝、川连、云苓、芋肉、川贝、栝蒌、
红花、双花、元参、天麻、元胡、牡丹、知母、云木香、浙贝、杜仲、黄柏、木瓜、
川牛膝、菊花、白术、太子参、甘草、一见喜、枸杞、草决明、附子、乌药等;北药
移入的有:辽细辛、沙参、黄芪、甘草、枸杞等;野生变家种的有:丹参、防风、黄芩、
柴胡、荆芥、桔梗、马兜铃、苏子、南星、半夏、大力子等。1984年普查,境内有地
产中药材152科、522种,其中,植物112科、452种,动物37科、49种,菌类3科、7种,
矿物14种。已广泛用于医疗的,植物102种、动物16种、矿物13种。
加工 境内中药材加工历史悠久。 口镇慎术堂主营中药饮片,以货源地道,货真
价实,足秤足量而享有盛名。1875年(清光绪元年),小下村成立柏子仁加工厂,1935
年加工出售三四万斤,被称为药商村。1928年,莱城东关富和堂药店成立,对饮片切
制讲究,以优质而著称。建国初期,中药材加工零散分布在各中药店铺。1956年起,
药材加工主要由县药材公司承担,当年在简易加工房使用简易工具,每人每天加工15
—20公斤。1960年,加工类型有酒、煅、醋、麸、盐制及蜜炙、清炒、炒炭、挑选等
54个, 计1790公斤。1963年,建起加工室3间和100平方米的晒台、泡药池各1个,自
制剁刀式手摇切药机1台。 1967年配备切药机1台。1970年,配备转盘式切药机3台、
剁刀式切药机1台,加工品种90个,计2960公斤。1980年,加工品种102个,计6570公
斤。1985年,加工品种142个,计2.83万公斤。1987年,加工11.1万公斤。
中成药 境内中成药已有较长历史。 慎术堂自制膏丹丸散30多种。单方、验方成
药均有自制专售,马广银的瞻酥丸、瞻酥酊,宋培厚的拔毒膏,丁鹤亭的祖传眼药膏,
周长富的跌打损伤膏,朱绍笃的疥疮膏及慎术堂的金不换均受大众欢迎。建国后很少
有人自制。1959年,县药材公司与莱芜一中合办制药厂,生产山楂丸、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黄连上清丸等10多种。70年代初,全县有853个大队卫生室利用当地资
源自制药品25种,各公社医(卫生)院也自制药品供临床使用。后因不符合国家质量规
定均停止制造,由药材公司专营,1987年经营品种4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