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成人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662&run=13

境内实施农民教育的学校始自1928年,实施干部职工教育的学校始自1953年,参
加高等函授学校学习的始自1958年,参加电视、广播、刊授大学及成人自学考试的始
于1977年。1987年,在成人初等学校学习的有1472人,全部是农民;在成人中等学校
学习的有96454人,其中农民92489人;在成人高等学校学习的有9383人,全部是干部
职工。1979-1987年,有101517人取得成人中等学校毕业或结业证书,其中农民66866
人。1965-1987年,有1909人取得成人高等学校毕业或结业证书,全部是干部职工。
成人初等学校 农民初等学校。 1928年,民国县政府在莱城东关街成立民众教育
馆,内设学部负责教学,除在城区办夜学班10余处外,还采取民众夜校、识字班等形
式,组织16—50岁的男女民众学文化。1932年秋,在口镇、塔子庄、鹏山泉各设民众
学校1处,分高级部和普通部;80—90%的小学附设有民众夜校或识字班。1934年,城
关有夜校l4处,学生498人;日校1个班,学生49人。夜校设在各小学,由小学教员义
务讲课; 日校设在民众教育馆,教员由馆员充任。1935年,口镇、塔子、鹏山3校合
并于城区, 又在和庄设立1处。 至本年,民众夜校共结业学生高级部307人、初级部
359人,尚有在校学生240人;各区小学大多数设识字班。1938年,各学校和识字班皆
停办。
1940年,县民主政府成立冬学运动委员会,领导各地开办夜校、识字小组等形式
的冬学, 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组织16岁以上的农民学文化,要求每人识宇1000—
2000个,同时学习时事政策。上半年全县有夜校学员6940人、妇女识字班学员6399人。
1941年10月,莱芜(北) 县在895个村庄中开办冬学885处,有学员62551人。在日伪军
残酷“扫荡”情况下,各村把学校设在山头上或地洞里,一家一组或邻家合编一组进
行识字教学。“环境恶化”时,用传纸条的办法,每个纸条写一二个字按户传递。全
年识500字以上的有650人, 5名识字模范识1100宇。1944年,莱东县各村普遍设有冬
学。1945年恢复莱芜县原建制后,全县有冬学学员223200人,杨家庄、太平街、东温
石埠、北留村的冬学被评为模范冬学。其中北留村冬学的学员有14人被选拔为干部,
3人被选拔为小学教员。 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众学校,最多时有13个识字班,学
员520人。
1946年起,各级人民政府创办区学、村学、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等,利用早、
午、 晚的时间,组织农民学习文化、政治。1949年,全县有妇女识字班127处、学员
2853,儿童识字班6处、学员160人。青年夜校235处、学员5457人。
建国初期,仍以冬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扫盲,部分乡村成立民校、夜校,组织农民
常年学文化。 1952年, 推行“速成识字法”,全县冬学、民校迅速发展到1162处、
1842个班。 有学员51792人。1953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互助组、合作社办学
等形式,全县998个自然村有民校、夜校,入学者8.2万人,占文盲、半文盲总数的42
%。 1958年,农民教育一哄而起,提倡“民教民,能者为师”,实行小学教师包村,
学生教人、送字上门,乡乡村村皆办扫盲学校,有的一村数处。全县还办起各种类型
的“红专学校” 18所,有学员500余人。年底,全县文盲、半文盲116748人,达到扫
除文盲标准的占81%,但相当一部分名不副实。1965年,全县参加扫盲学习的37921人。
“文化大革命”中,农民初等学校统称政治夜校,以搞所谓“大批判”为主,很
少学习文化知识。1976年起,在恢复各种扫除文盲学校的同时,举办业余小学和科技
班。 1978年, 扫盲班和业余小学学员分别为11144人和11344人。1984年,有扫盲班
1116个、学员31410人,业余小学学员1406人,科技班学员13573人。1985年,中共莱
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召开业余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农民业余教育,
全市有扫盲班303个、学员11487人,分散包教者15086人,业余小学学员554人;泰安
市教育局对卞官庄、 后枯河、西邢、西古德范、黑虎泉、西留村6个村的扫盲学校抽
查验收,92名脱盲学员应试,考试成绩全部合格,14—40岁人口中的非文盲率达到93
·6炳。1987年,全市共扫除少、青、壮年文盲14504人,少年、壮年非文盲率由1982
年的80.2%上升到87.8%,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干部职工初等学校。1953年,县工会创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有学员初
小班17人、高小班18人。翌年发展到初小班44人、高小班48人,其中机关勤杂人员占
47%。1955年,分设为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4个班(其中早晨班2个、白天班2个)、学
员304人, 其中,县级干部1人、区级干部21人、一般干部270人、勤杂人员12人;有
些县直企事业单位和区、乡机关也办起干部职工学习班或联合学习班,全县共有干部
学习班33个、学员1296人,职工学习班23个、学员633人。这类学校(班) 有的一直坚
持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成人中等学校 农民中等学校。 1958年,县农业局在莱城西关创办农业技术训练
学校, 培训农村干部和知识青年, 招收会计、 农技各1班,共100人,学习3个月。
1959年上半年迁至卞官庄,招收农技班2个共80人,学习6个月。下半年,在农场建校,
招收农业、林业、水利各1个班共120人。因经费不足,8月停办。1965年,县文教局、
农业局联合续办, 改称半农半读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农技班2个、学生77人。1966年
下半年解散。1976年续办,改称莱芜县“五七”大学农业分校,招收学生40人。原定
学习6个月,因经费困难,提前毕业。后又招收畜牧、土壤普查、植保班,共培训230
人,12月停办。
1978年,农村兴办各种农业技术中学(后分别称业余中学、科技中学),组织知识
青年和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共有学员12345人。1987年有在校学员89435人。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开办后,1981年7月莱芜招收第一批学员897人,分16个教学班。
1984年5月招收第二批学员645人。主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定
期播出的授课内容,修业期限3年,毕业后达到中专程度。1987年,每乡镇设有1个班,
在校学员共918人,毕业学员共543人。
1982年8月, 市林业局创办林业学校,训练农村林业技术人员,学习时间1—3个
月。至1984年,共办训练班10期,培训学员680人。1985-1987年结业1387人。1987年
尚有在培学员804人,其中长期班36人。
1985年,牛泉、高庄、大王庄、寨里、颜庄首批成立处(后为乡镇)办农民文化技
术学校, 有长训班4个,学员12O人,全部是初、高中毕业生;短训班学员808人。随
即,各乡镇(办事处)全部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86、1987两年,乡镇农技学校共
有农、 林、蔬菜、幼师长训班35个,学员1332人;短训班1081期,培训学员64936人
次。
各类农民学校发展状况见表26—16。
干部职工中等学校。1953年,山东省教师函授学校在一区和六区开办小学教师初
级函授班各1个,学员120余人。1955年,县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开设初中班,学员
60余人。1956年春,县教育局创办函授学校,招收高小毕业和同等学历的在职小学教
师15个班710人,修业期限3年。1959年,教师函授学校开设中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
及同等学历的在职小学教师, 修业期限4年;县工读师范学校改为教师进修学校,专
门培训在职小学教师,招收3个班150人。1960年起,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办起许
多干部职工业余学校或学习班。 1964年, 参加文化、政治学习的干部1200人、职工
4500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中等学校大部分停办。
1972年12月,县卫生局创办卫生人员进修班,后改称卫生职工学校,招收县直医
院和公社医(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中未经训练及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的护士、乡村医生
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 学习时间半年至3年。1987年,共训练16期,结业
2248人,尚有在校生8个班455人。
1977年起, 机关厂矿纷纷办学,开展全员培训。1981年8月,县商业局将原“七
二一”职工大学改办为商业学校,招收学员50余人。至1987年,共办会计、统计、青
年职工文化补课等学习班29期,结业学员1049人,电视中专班47人均结业,并培训待
业青年235人。
1985年,市联社创办供销职工学校,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班1个,学员43人,学制2
年, 高中复习班1个,学员40人,学制半年。1987年,共结业43人,尚有在校学生87
人。
1982年起,职工中等学校教育的重点是青年职工文化和技术补课,当年全市有各
类职工学校15处。至1984年,共培训企业干部2200人次;5996名需初中文化补课的青
年职工, 有2900人取得毕业证书;技术补课的青年职工45%的达到三级工教学大纲要
求。1985年,对8800名在职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工(三级工以下)的技术补课,
通过山东省和泰安市统一考试, 7632人取得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补课合格证书; 对
1339人进行高中文化补课与考试,全科合格者890人。
1983年, 中共莱芜市委党校开设半年制进修复习班1个,招收30人。翌年招收60
人。均为在职机关干部,经过复习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1986年,开设两年制中专
班2个,招收在职机关干部59人,分设政治、经济两个专业。1987年招收经济专业班1
个,学员42人。
1986年起,职工中等学校教育的重点转为岗位培训。1987年,全市有13个单位办
起电视中专班,共有学员482人,已毕业的有财会、商业企业管理、工业会计3个专业
142人;完成培训的3377人,占应培训总数的39.9%,班组长已完成培训的1043人,占
应培训总数的87%; 完成应急培训9812人次。此外,工业公司、商业局办的中专班有
38人毕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中专班有75人毕业,成人自学考试有208人毕业。
教师进修学校 1961年春开办, 招收文化程度不及初师、不能胜任小学一至四年
级课程的在职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翌年春停办。1973年10月续办。1976年改为莱
芜县“五七” 大学教育分校。1978年恢复原名并迁至城关东路北侧。1981年7月,泰
安地区行署批准备案。以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初中、小学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为宗
旨,采取离职进修、在职学习、函授等形式,学习时间1周至4年,教学内容以疏通教
材, 掌握教材重点、 难点及基本教法为主。 1973-1978年,共办培训班44期,结业
12276人次。1987年在校学员有:函授生2200人、初中教师离职进修班160人、培训班
400人、代培中文专业班80人。
成人高等学校 1958年开办高师函授, 有学员50余人。1965年,全县有大专函授
毕业生159人, 其中,教育系统84人、卫生系统12人、农林水系统31人、党政机关14
人、企业单位18人。
“文化大革命” 中, 不少单位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1976年,县革委创办
“五七”大学,许多单位办起分校。这两种“大学”既无实在的学习组织形式,又无
固定的教材教法,1978年后相继消失。
1979年,恢复高师函授,至1987年,共有1700名在职教师参加曲阜师范大学、华
东师范大学、 山东教育学院、泰安师专高师函授班学习,己有519人毕业,其中本科
120人、专科399人:同年创办电视大学,至1987年,有22个单位开办理工、汉语言文
学、英语、数学、化学、商业、财政、会计、企业管理、人事管理、文书档案等25个
专业,毕业学员799人。1987年,还有广播大学340人、刊授大学12人、法律自修大学
522人毕业或在校学习。
1985年, 中共莱芜市委党校开设两年制电视大专班1个、三年制中央党校函授附
设班2个,分政治、经济专业,招收在职干部共126人。1987年,毕业42人,尚有在校
生84人。
成人自学考试始于1984年,至1987年共举行8次16个专业的考试,应试者8767人,
己取得大专毕业证书者50人,尚有8717人继续自学。
新汝矿务局职工大学 校址在莱城城关东路北侧。 前身为莱芜矿务局“七二一”
工人大学, 创办于1976年2月。1981年12月,与新波矿务局孙村煤矿、禹村煤矿、机
械修配厂等电大教学班合并,改称新波矿务局职工大学。翌年2月,教育部批准备案,
由新波矿务局主办。电大和职大教学联合、全脱产形式办学,经考试招收本辖区的正
式职工, 修业期限3年。 学生毕业后由矿务局分配做煤炭生产建设技术管理工作。
1987年,已毕业382人,尚有在校生1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