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金属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618&run=13

制钱 自秦汉至清末广泛流通。 民国初年作为辅币流通。清代有:顺治通宝、康
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
宝、宣统通宝等。
铜元 光绪二十六年始用。 正面有“光绪元宝”字样,每100枚换1元银币。宣统
年间, 正面改为“大清铜元”字样。后因滥发而贬值,在莱芜城7吊2兑换银元1块。
1936年,国民政府发行铜铸辅币,面额有1分、半分两种。
银两 清代, 境内流通以银锭为主的秤量货币,分为实际流通的银锭和折算为银
两的记账货币。1912年停止使用。
银元 境内流通的种类有:
站人洋。亦称“杖洋”,英国铸造。
龙洋。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在广州铸造,正面有汉、满文“光绪元宝”字
样,中央有盘龙。宣统年间改为“宣统通宝”。每枚含银库平7钱2分。
小洋。 亦称毫洋。光绪16年铸造,面额有5角、2角、1角、5分4种。后因滥发,
须12角兑换银元1元。
开国纪念币。1912年(民国元年)发行,币面有孙中山头像。
袁头银币。1914年北洋政府发行,币面有袁世凯头像,为流通主币。境内流通的
还有1917、1920年发行的袁头银币。
银元。1933年,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以银元为本位币,币面有帆船图案,俗
称船洋。
铝镍辅币。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采用镍币为辅币。面额有5分、10
分、20分。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为古代布币图案。
纪念币。 1986年, 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发行金质、银质、铜镍质
“国际和平年”纪念币。1987年7月30日,发行铜镍合金币1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
立40周年。1987年11月20日,发行第六届全运会纪念币1套3枚。
铜银币比价。 民国初期,银圆1元等于银块7钱2分、制钱1600文、铜元1500文。
1933年,银元1元等于铜元72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