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道路街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530&run=13

清末至民国时期,莱城仅有从东关经城里至西关一条大街,宽7米,两旁分布12
条南北街巷,宽两米左右。
1953年, 大街进行部分改造,路面拓宽为9米。1958年,在老城北建成泰莱公路
(今城关西路),长2000米,宽20米,为灰沙路面。同时改造北坛路。1968年,城关东
路建成通车,长2000米,宽20米。1971年,新辟汶河桥至北埠村主要干道——长征路,
长3000米,宽24米。同年,城关路加宽改造,铺筑沥青路面。
1973年改造大桥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城区道路建设相
应加快。1978年10月,人民路破土动工。此后,相继修建工农中路、文化南路、商业
街、城关东路、文化北路、西环路、陵园路、公园路和燕喜街、花园街;拓宽改造人
民路、文化中路、城关路、长征路、北坛路和东风街、城西街。1987年,城区道路总
长27000米、硬化面积40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沟5万米。
人民路 东起大桥路,西至北坛路,长4000米,宽48米。1980年10月建成通车并
命名。1986年3月拓宽
改造,设置隔离带,主干道水泥路面,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
工农路 东起董花园,西至北坛路,长4000米,宽30米。1980年10月建成长征路
至胜利路段并命名。 1985年7月,铺筑沥青路面。1986年建成胜利路至北坛路和长征
路至董花园段,均为沙土路面。
城关路 东起大桥路,西至北坛路,长4000米,宽30米。西路1958年建成。1972
年拓宽改造,铺筑
沥青路面。1976年命名。1987年设置隔离带,主干路铺筑水泥面,安装两行高压钠汞
灯,建成市内唯一达标路。
西环路 北起市铁厂,南至泰莱公路,长1200米,宽20米。1987年动工修建并命
名,系灰土路面。
胜利路 北起北埠村, 南至市委党校, 长2000米,宽30米。党校至工农路段,
1957年建成,
1973年铺筑沥青路面,1982年命名。工农路至北埠村段,1985年建成并铺筑沥青路面。
长征路 北起北埠村,南至牟汶河桥,长3000米。牟汶河桥至城关路段宽24米,
1972年建成。城关路至北埠村段宽30米,1978年建成。1980年命名。均系沥青路面。
文化路北起第十二中学,南至东升街,长1830
米。 东升街至人民路段1985年9月建成,系沥青路面。
文化路 北起第十二中学, 南至东升街,长1830米。东升街至人民路段1985年9
月建成,系沥青路面。人民路至第十二中学段1987年建成,系沙土路面。
大桥路 北起工艺家俱厂,南至孙故事村,长2000米,宽20米。1974年8月建成,
系沥青路面。1987年定名后,人民路至城关路拓宽为40米,设置隔离带,主干道铺筑
水泥路面。
陵园路 北起烈士陵园,南至人民路,长300米,宽9米。1980年命名,1985年建
成,系沙土路面。
公园路 北起驻军营房,南至人民路,长1000米,宽12米。1980年命名,1987年
建成,系沙土路面。
东关街 因位于老城东门外而得名。东起长征路,西至胜利路,长600米,宽7—
9米。街道自然演变而成,系一般沙土路面。
西关街 因位于老城西门而得名。50年代末,老城里东西街亦划入。东起胜利路,
西至莱芜师范学校,长1500米,宽7—9米。师范至老城段(即城西街南首),于1936年

条石铺筑路面。城西街南首至胜利路段,1953年改建,1973年铺筑沥青路面。
昌盛街 北起城关东路, 南至工农巷,长300米,宽10米。1985年建成,系水泥
路面。1987年
命名。
城西街 北起工农路,南至西关街,长800米,宽9米。1985年建成,系水泥路面。
1987年命名。
燕喜街 北起城关西路,南至西关街,长400米,宽9米。1985年建成,系水泥路
面。
1987年命名。
兴华街 北起莱芜煤机厂,南至城关西路,长680米,宽8米。1973年建成并铺筑
沥青路面。
1987年命名。
商业街 东起官寺商场, 西至胜利路,长440米,宽24米。1984年建成,系水泥
路面。1987年命名。
铁板街 北起城关西路,南至东关街,长500米,宽6米。建国前小手工业者板金
工聚集在小巷做生意而得名,街道自然演变形成,系一般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