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建筑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523&run=13

1840年起,境内建筑业主要有石、瓦、木、铁四大工匠。凡有建筑工程,由建主
自择工匠施工。工匠中有技术较高、组织能力较强者领头,称为“作头”。有的独立

业,有的三五合伙称为班。有的较大工程需用工匠较多时,由各班作头面议合班,工
始则聚,工竣则散,称为清工。1956年,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城镇建筑工
匠多数参加同行业集体生产组织,少部分仍分散自营。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
建筑队、公司。1987年,共有正式建筑、安装公司(队)96个、季节性建筑组织423个、
从业者按隶属关系分为市属、乡镇属和村属3部分。
市属建筑队伍 仅市建筑工程公司。位于城关西路西段南侧,东与莱芜一中毗邻。
1950年, 莱城的木、 瓦工36人组成互助组。 1953年,发展到2l0人,改称建修组。
1956年,改称建筑生产合作社。1957年,
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改称莱芜县建筑工程队,有362人。1987年,改称莱芜市建筑工
程公司,隶属市建委,有职工655人,其中技术人员22人,能承担高层次、宽跨度、
深基础大型工程施工。
乡镇属建筑队伍 各乡镇建筑公司的前身,大都是60年代的建筑合作组和70年代
的公社战山河专业队。在此基础上,公社从各生产队招收一批有建筑技术的人员组成
公社建筑队。 1965、1966两年,方下、颜庄两公社率先成立,各有四五十人。1971~
1974年,矿山、口镇、羊里、辛庄、苗山、常庄、茶业、上游、大王
庄、寨里公社先后成立。1974年,共有2516人、固定资产24万元,产值203万元,实
现利润39.4万元。这些建筑队行政上归公社领导,从业人员均系农民,性质为临时
工,亦工亦农;承担的工程多系本公社直属单位的基本建设,多数包工不包料。1978
年起,境内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建设大幅度增长,公社建筑队伍和经济实力不断
壮大。经营方式由单纯包工,发展到既包工又能包工包料。技术装备能胜任楼房及跨
度数十米的高规格车间;不仅在境内,而且到外地承担施工任务。1985年划为28个乡
镇后,又成立13个建筑队。1987年,共有乡镇建筑企业30个,从业者13891人,其中
工程师13人。经泰安市建委审定,三级企业8个、四级企业17个、五级(一)企业3个、
五级 (二) 企业1个,未经资审者1个;矿山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较为

出。该公司成立于1971年,借用草房3间筹借资金500元,有62名技、壮工,主要工具
是手锤、瓦刀、铁钎、木尺。1987年,有职工2541人,辖混凝土件预制厂、砖瓦厂等
附属企业14个,有万能试验机、压力机、吊车等机械设备297台,汽车、拖拉机27部,
能完成各种大中型楼房建筑工程,被泰安市建委审定为三级企业;当年建筑竣工面积
21471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4729平方米,总产值与利税均占全市的10%以上。
村办、联办建筑队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村办及联办的建筑队迅速
发展,1987年
共有423个,其中村办的10个,联办的263个;常年施工的107个(村办54个、联办53个),
其余为季节性建筑队,以农为主,时合时散。经泰安市建委审定,合乎4—5.3级条件

70个、18488人。这些建筑队分布于境内广大农村,除城区6个外,其余绝大多数承担
农房修建任务,经营方式多属包工不包料。当年完成农房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