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输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500&run=13

人畜力车 境内民间运输工具, 明代始有实心木轮手推车,木轮直径约80厘米,
载重200公斤左右。 清末至民国初期,木轮改为16根木辐条式,运转较前轻便灵活,
成为平原地区主要运输工具。 1927年,莱城等地有专事客运的黄包车7辆。30年代始
有人拉木轮平板大车, 分四轮、双轮两种,载重500公斤左右。40年代后期,口镇等
重要集镇始有铁轴、 木轮外包铁皮的马拉大车,分单套、双套两种,载重分别为500
和1000公斤,主要用于长途运输。1954年,始有胶轮手推车、地排车,胶轮直径66厘
米,安装滚珠轴承,驱动灵活、省力;同年,县农场配备马拉胶轮大车。1957年,全
县有胶轮手推车3561辆、 地排车110辆、大板车4辆、马车6辆。1964年,木轮车全部
为胶轮车代替,并出现各种不同规格的胶轮、铁轮小推车。其中胶轮手推车适合境内
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习惯,成为农户必备的运输工具。1970年起,马车在境内消
失, 胶轮手推车也不再用于长途运输, 厂矿企业除内部运输外,淘汰人力车运输。
1978年起,自行车骤增,并大量进入农民家庭,其使用价值也由代步为主转化为代步、
载货并重,成为重要的轻便运输工具。1987年,境内人力运输车主要有胶轮手推车、
地排车、自行车以及各种小铁车,其中自行车有298090辆。
拖拉机 1957年,国家奖给县农场捷克产24马力拖拉机1台,翌年配备拖斗兼作运
输。1960年,县农业机械局购进国产铁牛牌40马力拖拉机两台,耕地兼作运输。1969
-1974年,各公社先后成立拖拉机站,每站配备拖拉机5—10台,多为轮胎式,除耕地
外,其余时间从事运输。此后,拖拉机逐年增多,1987年全市有5327台,其中个体专
业运输户4951台。大型拖拉机以泰山——50型居多,其余依次是东方红、铁牛、上海
等型号;中型拖拉机主要是泰山——25型;小型拖拉机主要是泰山——12型。按拖拉
机全部运转时间计算,运输占70%左右。
汽车 民国初期即有国民党军政用汽车、 过往境内。1949年上半年,泰安汽车站
挂蓬客运班车开往莱芜, 当日返回。 1952年2月, 莱芜汽车站始有挂蓬客车定驻。
1959年始有大客车,以后逐年增加。1987年,全市有解放、东风、黄河、烟台等牌号
的大客车115辆,其中交通运输部门61辆、个体专业运输户8辆、机关企事业单位46辆。
50年代后期, 境内始有货运汽车。1961年1月,发展到36辆。1981年,市内中等
以上企业及各公社全部配备。1983年起,集体、个人购买货运汽车者显著增多。1987
年,全市有大型货运汽车1869辆,计8415个吨位,主要是解放、东风、黄河牌半挂车
和挂车;小型货运汽车562辆。
1962年, 上级配发给中共莱芜县委美式吉普车1辆。1968年起,县机关和省、地
属厂矿逐步配备北京、天津产吉普车及各种型号的面包车。1974年起,省、地属厂矿
和县直部分机关先后配备上海、天津产小轿车。1981年起,有些单位配备日本产皇冠
牌轿车和三菱牌面包车以及桑塔那、波罗乃茨等小轿车,还有三轮小客车。1987年,
境内有各种小客车584辆。
摩托车 1963年, 境内公安、邮电部门首先使用两轮、三轮摩托车。1970年起在
交通、电力部门使用。1987年,全市有60辆,多分布在上述部门。
1982年,境内始有轻骑。1987年,全市有2535辆,以重庆产嘉陵、重庆牌居多,
并有少量日本产福田牌,多属个人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