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农业机械制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481&run=13

中小农具 中、 小农具历来由农村铁匠制作,传统产品有锄、镰、镢、锨、犁、
耙、耧等。二三十年代,厚生、艺瞻两家农具制造工厂在省内小有名气,“能出犁铧、
车箭、车穿及水车等大件农具者,在山东只有青岛之正祥和、莱芜之厚生、艺瞻等数
家铁铺而已……”。1933年,厚生、艺瞻工厂生产水车60部,占全省的5.5%。1938年
日军侵入后,工厂停办。1951年,全县有铁匠业630户,均以制造农具为主。1956年,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县组建合作性质的铁业社12处,翻砂社2处,
在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领导和组织下,承担全县农具制作任务。1958年,县营城关
机械制修厂、 口镇农具厂、矿山农具制修生产合作社、矿山机械厂建成,其中前3处
以农具制修为主。1961年,城关机械制修厂与口镇农具厂合并,称莱芜县东关机械厂。
1962年改称县合作工厂。1965年12月改称农具厂。1970年,矿山农具产合作社改建为
县凸轮轴厂; 全县公社农具厂达到每社1处,队办农具制造业也大量涌现。主要产品
除传统农具外,增加耘锄、施肥器、地瓜切片机、压豆机等,对推广新式农具、进行
种植制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此后,县营机械制造企业几经改建,逐渐转产其它机
械产品。农具制造主要由公社农具厂、队办工业承担。进入80年代后,社(乡镇)办农
具厂多改建为品种较为单一的各类专业生产厂,生产品种也跳出农具的局限,扩大到
机械工业的若干方面,但仍承担着中、小农具制作的主要任务。历年中、小农具产量
见表18一25。
农机具配件 1958年12月, 莱芜矿山机械厂辅助生产地排车和手推车轴头、辐条
等。1962年6月,改称县五金生产合作工厂。1966年7月,改称县机械厂。1969年1月,
增挂纺织机械厂厂牌,转产纺织机械。此后,公社(乡镇) 农具厂及其它社队(乡镇、
村) 机械制造企业是农机具配件的主要生产者,品种包括人力工具、机引农具的各种
零部件。 历年产量是: 1979年15万件、1980年0.13万件、1981年0.24万件、1982年
0.62万件、 1983年10.1万件、1984年11.09万件。之后,市统计部门对其产量不再作
统计。
机引农具 1971年,牛泉公社农具厂生产农用水泵143台,为机引农具制造之始。
至1987年,主要由社(乡镇)办企业生产,品种有农用水泵、脱粒机、播种机、扬场机
等。历年产量见表18-26。电动机 1971年,县农业机械修造厂、方下农具厂分别生产
电动机17台、125.5千瓦,435台、1858.1千瓦,为境内电动机制造之始。翌年,其它
农具厂相继投入电动机生产, 全县产量达到824台、3542.7千瓦。1980年后,全县年
产能力达到2万千瓦。 其中,各年份实际产量:1983年0.53万千瓦,1984年1.23万千
瓦,1985-1987年每年2—3万千瓦。
拖拉机 1972年,县农机厂试产小型手扶拖拉机15台。翌年生产6台,因产品质量
不过关,随即停产。1984年,口镇拖拉机配件厂在泰安拖拉机厂协助下,试制成功吐
丝口牌12马力拖拉机,机样及零部件均仿照泰山 —12型拖拉机。1985年批量生产117
台,产值807万元。因销路不畅,随即停止生产。
推拉机、 内燃机配件 1974年由县凸轮轴厂首家生产。1987年,主要生产企业有
市凸轮轴厂、 市农机厂、 市第一拖拉机配件厂、市拖拉机配件总厂、市兴华机械厂
(杨庄镇)等企业。历年产值见表18—27。
农用拄车 1970年, 市农机厂试制成功7C—1型农用挂车。1972年生产4台,1975
年达到1070台。 其后历年产量为: 1976年1517台、1977年1202台、1978年1601台、
1979年1780台。1980年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