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服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454&run=13

民国初年,全县有成衣铺4、5家,主要承做富足人家的便装、学生装等。此后至
50年代初,在小农经济制约下,农村盛行旧式对襟袄褂、挽(音mian)腰裤,一般由家
庭主妇一针一线缝制,外加工者很少,服装加工业的规模也一直很小。随着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国防服、西服等款式不断涌
现和普及,旧时衣着越来越少,机器加工的服装业迅速发展。
1954年7月,莱芜县城关缝纫组在东关鸭子沟成立,有职工10余人,家用缝纫机5
台,厂房是租赁的民房,承担对外加工成衣业务。1956年改称县缝纫社。1958年与口
镇鱼网组、杨庄皮革组、寨里缝纫组、县制鞋厂合并成立县被服鞋帽厂,设被服组加
工服装,主要是来料加工、拆洗、缝补。1964年分设为被服厂、制鞋厂。1965年合并
复原。1970年始以制作制式成衣为主,有男、女、童、婴装系列产品,品种500余个,
尤以各式面料的双排扣上衣、女西服套装、呢大衣、卡克衫、套裙产量较高。1976年
12月, 再次分设为被服厂、制鞋厂。翌年,被服厂产值120万元。1980年11月,改称
县服装总厂,工业产值达到512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加1.9倍。1984年,
主要产品红龙牌女上衣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5年,以租赁方式从日本引进平缝
机、开袋机、锁眼机、整烫锅炉、粘合机等先进设备33台,生产能力达到年产服装40
万件。1987年,共加工各类服装66万件,产值426万元。
乡镇服装加工业始于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化后,一般大队都建有缝纫组、服装
加工厂等。1980年以来,转由个人经营或承包、租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