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4&run=13

说明: 本大事记绝大多数内容与各有关编章相照应。凡历时较短、比较集中的事
件用记事本末体;历时较长、比较分散的事件用编年体1个别需要完整记述的事件适当
集中,用编年记述体。记事时间排列原则上以事件发生先后为序,时间具体者记清年、
月、日、时,日不清者记旬,旬不清者记月,月不清者记季,季不清者记年,均排列
在相应的具体时间之后鼻历时2日以上者记起日或讫日, 文中载历经时间。年、月、
日, 公历用阿拉伯数码, 农历用汉字,以公历为主,历史和干支纪年为辅,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后不再夹注。
前709年 (周桓王十一年)鲁桓公与齐信公在赢城 (今城子县)相会。
前684年 (庄王十三年)
齐军攻打鲁国,鲁国武士曹判随庄公迎战于长勺(今勺山)。开始按兵不动,待齐
军第三次击鼓进攻时,曹判请庄公击鼓助威,反击获胜,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成语 “一鼓作气”来源于此。
前555年 (灵王十七年)
齐国筑长城为防。今境内西起长城岭,东至青石关,长50余公里,筑有天门关、
锦阳关、青石关。
前544年 (景王元年)
吴国公子札出使齐国,返回途中长子亡,葬于赢博之间。孔子前往观看莽礼
(今垂阳村内有 《孔子观礼处》碑,村西南有季札子坟)。
前500年 (敬王二十年)
夏 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相会。
前484年 (敬王三十六年)
鲁哀公会同吴王夫差讨伐齐国,攻克博城到达赢城。
前368年 (显王元年)
赵国攻打齐国,夺取长城。
约前206年 (汉初)
朝廷置莱芜县,居泰山郡,县治在今淄川区城子庄。
前110年 (西汉元封元年)
四月 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山。
公元26年 (东汉过武二年)
琅哪郡太守陈俊在赢地打败张步。
公元147-155年 (桓帝时)
朝廷任命范冉 (一作丹)为莱芜长,因为其母守孝未到任。
公元157年 (永寿三年)
朝廷任命韩韶为赢长。
曹操指使泰山郡太守吕皮督青州诸郡之兵在赢、淄一带镇压东莱郡的农民军。
公元420-479年 (刘宋时期)
朝廷撤销莱芜县,辖地划归赢、贝丘、牟县。
公元551-577年 (高齐时期)
朝廷撤销牟县,辖地划归博城。
公元559年 (隋开皇十六年)
朝廷置牟城县。
公元605年 (大业元年)
朝廷将牟城县并入赢县。
公元618年 (唐武德元年)
朝廷复置莱芜县,属淄州。
公元623年 (武德六年)
朝廷撤销莱芜县。
公元704年 (武周长安四年) 朝廷复置莱芜县,县治在今文字现一带。
公元822年 (唐元和十七年)
朝廷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
公元831年 (大和五年)
朝廷复置莱芜县。
公元874-879年 (乾符年间)
黄巢起义军在炉场、造甲峪一带驻扎,遗迹尚存。
公元884年 (中和四年)
正月十七日,黄巢被唐将陈景瑞与农民起义军叛将尚让从暇邱追至泰山东南狼虎
谷 (今莱芜西南部祥沟一带),自剔而死,其兄弟共8人及妻儿老小同时壮烈捐驱?
公元954年 (后周显德元年)
朝廷将莱芜监 (监所在今莱城)改为广利军。959年复改为监。
公元997年 (北未至迸三年)
朝廷设莱芜监专事冶炼,管辖3坑18个冶炼场所,县、监互不统领。
1077年 (熙宁末年)
朝廷任命鲜于恍任京东转运使,1081年改任吴居厚,开办莱芜、利国铁冶。吴残
虐异常,致使百姓相聚,欲将其投入冶炉。吴闻讯逃跑被贬。1085年复由鲜于恍接任。
鲜于恍上任后即奏朝廷停办两冶。
1119-1120年 (宜和年间)
钟离修编纂的首部《莱芜县志》告成 (今已佚)。
1172年 (金大定十二年)左右
莱芜县治迁至今址,莱芜监遂废。
1216年 (贞枯四年)
农民起义军红袄军首领郝定率部攻入莱 芜,被本路兵马都统管侯挚杀害。
1274年 (元至元十一年)
莱芜、泰安一带开炭矿,冶铁业极盛。
1328年 (致和元年)
五月 三皇庙在莱城建成, 内设医学,有 医生为百姓治病,并注重医术,倡导
医德。
1341年 (至正元年)
莱城兴建土城,周长5公里,1368年城池建成。
1373年 (明洪武六年)
朝廷置莱芜铁冶,不久撤销。
1420年 (永乐十八年)
唐赛儿率领农民起义军过莱芜,与山东都指挥卫青作战。
1511年 (正德六年)
刘七 (震)等率农民起义军攻陷莱城,杀死知县熊掺、主簿韩塘。
1513年 (正德八年)
重修县城城墙,瓷以砖石,周长1.5公里,高2丈4尺,东有通齐门,酉有望岳门,
南有临津门 (后改称文明门)。
1548年 (嘉靖二十七年)
知县陈甘雨纂修的《嘉靖莱芜县志》告成,木版印刷。
1619年 (万历四十七年)
知县胡士奇主修、岁贡吴来朝编纂的《莱芜县志》告成。
1639年 (崇侦十二年)
境内西北乡农民聚义于香山,县当局欲镇压不能,由巡抚郭某带兵“围剿”农民
起义队伍失败。
1641年 (崇侦十四年)
史东明率农民起义军数万人进攻莱芜,与明廷总兵刘泽清在吐子口一带作战,东
明中箭阵亡,起义军失败。
1643年 (崇帧十六年)
清兵攻陷莱城,杀死知县冯守礼、教渝张梦磷。
1644年 (淋顺治元年)
四月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委任刘复炎为莱芜知县。
1645年 (顺治二年)
三月 境内发生龙卷风,风向自西北而东南。时值正午,忽然天昏地暗,大风骤
起,声如开锅,房屋被刮毁,树木被刮倒,鸟兽惊得呜啤乱叫,四散奔逃。妻时即过。
1662年 (康熙元年)
山东巡抚蒋国柱奏疏,豁除莱芜包荒地 1354顷。
1671年 (康熙十年)
朝廷派员到莱芜调查铜铅矿。
同年 知县叶方恒倡导在莱芜城里建成正率讲院。
1672年 (康熙十一年)
知县叶方恒主修、前任知县钟国义编纂的《新修莱芜县志》脱稿。
1800年 (真庆五年)
潘西一带民众开采煤矿,所采煤层为二、三、四、五层。
1823年 (迸光三年)波源书院在莱芜城里建成。
1853年 (成丰三年)
下水河村秀才于日恭响应太平天国,率众起义于大舟山,县当局数次镇压均大败,
继由驻淄川的摄政王派兵镇压,于日恭被俘。
1860年 (成丰十年)
九月 县当局招集各地乡绅,共议结寨筑坪,操练民团,准备抗御捻军。
1861年 (成丰十一年)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 捻军自泰安东进,县民团团长孟国侨率乡兵千人抵
挡于县境。捻军击毙孟国侨,杀散乡兵,于24日经吐子口出青石关去博山。八月、十
月捻军两次入境。
1863年 (同治二年)
三月 捻军在境内薄土坪与县民团作战,击毙团长张梅溪。
同年 莱城百姓捐资在南门里路东修建县试场所——考院。
1875年 (光绪元年)
天主教由济南传入响水湾村,建立教堂,发展教徒。后又于1891年由济南传入小
治等村,于1901年由泰安沟头村传入陈家庄(今陈家义)村。
1876年 (光绪二年)
春 大早,汉水枯竭,饥荒严重,粮份飞涨,斗谷值千钱,民众四出逃荒者无数。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秋 境内瘟疫流行,饥荒严重,百姓饿死者甚多,逃往山西、陕西者万余家。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冬 酷寒,井底结冰,树木冻死很多。
1893年 (光绪十九年)
夏 酷暑,热死多人,冬季无冰。
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
4月9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日) 山东邮政分局在莱城设三等邮政局。
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境内第一所学堂 私立鲁酉初等小学堂成立。
1904年 (光绪二十九年)
波源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
二月 公立0高等小学堂在莱城考院成立。
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
知县何联甲编修的《莱芜县乡土志》脱稿。
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
8月19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夜 大雨,汉河泛滥,淹没200余村,溺死若干人。
同年 张梅亭主修、王希曾编纂的《莱芜县志》完成稿本。
1910年 (方统二年)
二月 县立单级教授养成分所在莱城文庙成立。1915年2月改称县立师范讲习所。
同年 县议事会成立。
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
6月 土匪一部攻破颜庄寨,大肆抢掠而去。
同年 各乡议事会成立。
同年 大官庄人、同盟会会员元因培 (养斋) 在国会、省议会初选中,被选为国
会众议院议员。
同年 中国国民党莱芜县分部成立。
同年 县荷改称县公署, 知县改称知事, "六房"改为总务、财政、民政、司法
科。
1913年
境内行政区划由保改为区,区以下设乡,乡议事会改办为区民团。
1914年
6月22日(农历五月三十日) 夜 土匪刘桂棠部劫掠口镇,抢走巡警局的枪械,翌
日午时方撤,商家农户损失数十万元。
同年 莱芜县农会成立,管理农、林、桑、麻等事业。
1915年
1月 莱芜县商会成立,管理工商业居
3月 土匪一部劫掠水北镇, 掳去景氏7人,索要现金10万元。泰安防营、莱芜巡警、
县队及各团闻讯赶至,与土匪战于水北西北部山区,夺回5人,被土匪挟去2人,后以
重金赎回。
11月15日(农历十月二十日) 为反抗当局逐户清丈土地和官绅借验契横征暴敛,
境内3万多农民在架思信 (架宫人)等人带领下,手持棍棒、草把汇集于口镇,捣毁验
契把持者、劣绅刘运文 (口镇人)、魏广海 (山口人)的店铺及县知事凌念京的官轿。
翌日,当局派兵镇压,起事农民死3人、伤1人,架思信、吕日臣等被捕。凌念京被撤
职。世称"草把子事件"。
同年 莱城南关制锡世家王俊亭制作的锡雕香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
得银牌奖。
1916年
8月 土匪一部劫掠鲁西镇。
1917年
县保卫总团成立,各区设保卫团。
1918年
土匪一部劫掠方下镇。同年 办理国会、省议会初选。
1919年
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三日) 土匪于三黑率匪徒二三万人劫掠蒙阴、莱芜边境,
驻莱芜的陆军、警队、团丁约五六百人前去会剿。土匪一面将会剿部队围困于肖马庄,
一面派数千人于夜间进逼莱城,在南港一带与前去救援的陆军相遇。土匪折回逃窜,
在野虎沟一带被陆军击毙无数,生俘数十人,收缴马牛骡驴上千匹 (头) 。肖马庄之
围被解。
7月 县立女子小学在莱城文庙成立,有学生10人。
同年 县劝业所成立,设所长、劝业员、书记各1人。
1920年
张梅亭主修、王希曾编篆的《莱芜县志》脱稿付梓。
1921年
6月 县立中学校在县立师范讲习所旧址成立。 1930年,省督学查勘,莱芜系三
等县,不应设中学而被取消。
1922年
县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1923年
12月16日 县知事王肇杰与4名绅董邀集农商学各界200余人成立 字分会,推行"
慈善"事业。
1924年
秋棠泰安、莱芜、新泰、蒙阴县会剿土匪刘桂堂部于莲花山,推选莱芜县八区保
卫团团长张磷绣任临时总指挥,激战一昼夜,在白塔子击散土匪,夺回新泰、蒙阴被
绑架9人。
1925年
5月27日 县内各校教职工以快邮代电加入山东省教职员雪耻会, 并将每人月薪
的5%汇寄上海,支援罢工工人。
6月25日 土匪刘桂棠部200余人攻破清泥沟寨,县警备队分队长李玉声及10余名
兵丁阵亡;百姓被杀120人,掳走40余人。 9、10、11月内,土匪往来不绝。
1926年
2月28日夜 土匪刘桂棠部大股人马攻破水北镇坪,村民被枪杀22人、掳走200余
人。3月2日,劫掠五色崖村。3日,保卫团、联庄会在反击中3名团丁 (会员) 阵亡。
年内,土匪先后劫掠大下、徐家店、孟家峪、天井峪等村寨,保卫团、联庄会均予抵
抗。
夏 中共山东省委派共青团山东省委委员马守愚 (马励明、马云亭) 到莱芜建立
农会组织,得知吕芹村吕若佩 (字仲陶) 已是中共党员,便取得联系,委任吕为莱芜
农会负责人。接着,以发展农会会员名义发展党员两名,成立党支部,由吕若佩任书
记。
8月18日 匪首景德泉率300余人围攻澜头坪子, 村民坚守一夜,终因弹药耗尽
坪被攻破,被枪杀68人,被掳走200人; 被掳走者后赎回140人,其余因传染伤寒病丧
生。
1927年
4月16日 莱芜县政府成立放足委员会, 强令男子剪除发辫、30岁以下的妇女放
足,违者处以罚金。
22日 土匪刘桂棠部5000余人占据暮山观一带20余个村庄,烧杀抢掠,连破数寨。
聚集于鸿福山寨的百姓据险抵抗,至26日弹尽粮绝寨陷,亡398人、伤153人,被掳走
的20余人无一生还(《续修莱芜县志》载共 1300余人) 。后当地群众改鸿福山为红山
以示纪念。年内,土匪先后劫掠雪野、圣井、牟城、南冶、徐家店、祝家洼、大漫子
等村寨。
9月 中共莱芜区委成立,隶属中共山东省委(执委) ,吕若佩任书记,吕敬宝任
组织委员,王佃芳任宣传委员,辖7个支部,计 60余名党员。
同年 中共泰莱县委成立后,决定把工作重点由泰安转移到莱芜吕芹村,莱芜区
委直接受泰莱县委领导。
冬 根据泰莱县委指示,共产党员吕敬宝等3人携枪1支砸开浆水沟税所 (世称 "
百货捐") 大门,对在所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县当局和社会十分震动,"共产党砸百货
捐"传遍全县。
同年 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28年
4月 上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指示泰莱县委在莱芜组织暴动未成,认为"莱芜系
闭塞之县",不能视为活动中心,于本月决定 "莱芜县委以当地有职业的同志组织之,
地址在泰安,莱芜区委取消,各支部直属县委。随之,莱芜党组织"瓦解",与上级失
去联系停止活动。
同月 国民革命军一部在莱城与直军作战,直军溃败时掳去多人。自12日 (三月
二十三日)起,国民革命军团长李玉堂率部驻古石沟、孟家峪、南白龙等村数日。
4月 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及区分部成立,省党部派陈华甫为特派员督办党员登记。
12月26日 土匪刘桂棠部进犯颜庄一带,乡联庄会义勇队百余人奋勇抵抗,阵亡
13人。
同年 莱芜县政府在莱城东关成立民众教育馆。
同年 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反日会及各区分会成立。
年底 国民党莱芜县党部成立改进习俗委员会,指导民众破除偶像。
1929年
2月27日 匪首李长纲、 马峰率部窜犯银山子、陶家岭等村,联庄会义勇队在抗
击中阵亡9人。后春山乡在暮山观村立碑,以纪念阵亡者。
1930年
5月 阎锡山部(世称晋军)一个连进占莱城,县长刘新桂逃走。8月15日,国民革
命军(世称南军)由新泰攻至莱城,围困7昼夜,经红田字会与士绅调停,晋军退走。
同月 各区设区公所。
同年 境内第一家钱庄 裕莱商社成立,为官、商合营,资本总额5000元。
1931年
5月 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办理首次党务选举, 卞顺之为党务初选代表赴省参加复
选。
秋 中共党员刘仲莹受组织派遣由上海回到莱芜,在鹊鸽楼村、县农民协会、县
师范讲习所等地发展党员。年底,在济南市委书记胡萍舟和泰安党组织帮助下,成立
中共莱芜县特别支部,刘仲莹任书记,辖鹊鸽楼、县农会、县师范讲习所支部。

1932年
4月 中共莱芜特别支部借国民党莱芜
县农会内部腐化、脱离群众之机,发动改造
县农会斗争并取得胜利,经改选,由进步人
士孙启明、共产党员吴立源分别任正、副干
事长,成为莱芜党组织重要活动阵地。
春 共产主义青年团县立师范讲习所支 部成立,寞光宇(又名秉坤、子顺) 任书
记。
5月 在中共莱芜特支领导下,县立师 范讲习所党支部通过建立学生自治会等活
动,发展党员、团员,并借纪念"五四"运 动之机,成立罢课委员会,领导学生罢课,
到 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和县政府请愿,迫使当局将思想保守反动的县教育局长调走。
7月 莱芜县长途电话事务所成立,管理全县及各区公所线路。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成立大会在云台山和尚洞举行,选举刘仲莹任书记,黄仲华
任组织委员, 毕指南任宣传委员,刘伯戈、周茂森任委员。后于1933年春建立4个区
委。
1933年
2月 中共莱芜县委通过县农会成立以 中上层人士为主的地方财政清理委员会,
清 查县财政局长毕华桥 (毕金溪) 等人的贪污 行为。斗争持续到1935年秋,迫使山
东省政府将毕提交军法处关押,处罚军棍,追出赃款5000元。随后,又组织领导清查
县财粮科浮银、控告贪赃枉法的乔法官和县度量衡鉴定所所长孙某推行劣质秤、揭露
劣绅宁子彬和架仲久等斗争,打击地方封建势力,扩大党的影响。
春 共产主义青年团莱芜县委员会成立,刘伯戈任书记。
7月1日 中共莱芜县委机关报《战斗》创刊,不定期,油印,发至支部。
同月 中共山东省委、泰安中心县委被破坏,甲共莱芜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
系。
9月5日 中共莱芜县委决定,由王其人 (任瑞先)等筹办文成书局,作为秘密联
络点。翌年2月在鲁西镇开业。
1934年
3月16日夜 中共莱芜县委在鲁酉村南汉河滩开会, 决定刘仲莹去上海寻找党的
关系,由刘伯戈代理县委书记。
25日 土匪刘桂棠部数干人骚扰王许、水北、寨里、枣园、水河、小冶、古城、
梁坡、孝义、郭家庄、徐家店等村,因军队尾追,未敢久留。
4月 山东省建设厅在莱芜设立长途电话分局, 先后架通莱城至泰安、博山、口
镇等长途电话杆线,7月12日正式使用。
7月上旬 境内连续酷热,气温高达 43.3度,热死多人。
同年 各区区公所改称联庄会。
同年 刘建民、李宝文在莱城东关开办境内首家西医院——莱裕医院。

1935年
3月 县长李钟豫督修, 元因培、许子其、王希曾编纂的《续修莱芜县志》脱稿
付样。
10月 中共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伯戈、委员周茂森叛变,投靠国民党山东省党部。
至翌年6月,4个区委、县农会特支等均遭到破坏。
年底 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在鹊鸽楼村成立,莱芜县党组织负责人刘仲莹任书
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鹿省三任宣传部长,黄仲华任农民部长,于一川、陈太平任
委员。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利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与省政府的矛盾,通过开明人士尚立
斋 (尚庆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李焕文等向山东省政府告发刘伯戈、"周茂森,促
使省长韩复案下令逮捕刘、周,判处徒刑。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周被释放。
1936年
2月12日夜 中共山东省工委书记刘仲莹在元毛埠村后圭地召集会议, 决定刘莱
夫任中共莱芜县委书记。月底,刘莱夫调离,由刘夏峰 (原名刘冠笔,曾用名刘莱民)
代理县委书记。
6月 中共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夏峰等 7名共产党员被刘伯戈、 周茂森带领捕共
队逮捕。
12月 申共山东省委派秦云川(秦化龙) 到莱芜,负责泰安、莱芜、新泰县联络
工作,中共莱芜地方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赴外地隐蔽的大多数党员陆续返回,全县
党员达到130多人。
1937年
9月 中共鲁申工委成立后, 即派孙汉卿到莱芜,传达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
日武装斗争的指示。
10月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共产党员要带头脱下长衫,
到抗日游击队去的指示,决定实行全面发动,分工负责,分点组织力量的方针,在降
寇、朱胡同峪 (上峪)、鹊鸽楼、鲁西、坡草洼、三官庙、柳行沟、刘封邱、口镇、
莱城、 红埠岭等地设点,以党员为骨干组织游击小组。至 11月,秦云川、刘夏峰、
孙启明、毕指南、亓象岑、元善青等分别组成抗日游击小组。

11月23日 日军飞机轰炸里辛、颜庄,炸死村民4人。
同月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兼鲁南地区专员秦启荣派中华民
族复兴社成员王竹泉、王乐斋、董贡如等到莱芜,以组织抗日游击队为名,秘密组织
复兴社。至翌年11月,共发展80余人。
1938年
1月1日 日军由明水侵占莱城,县长刘声赢等弃职南逃。
同日 申共莱芜县委下达莲花山起义预告令。2日和3日晚,各路游击队在李条庄
村北、 田家林两次集合,5日转移到刘家林。6 日,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参加祖保山
起义,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中队。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部分领导人参加祖保山起义后,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刘居英
重组莱芜县委,由李如瞻(观亭)任县委书记,刘子正、刘木易、刘宗汉等任委员。
同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申共党员周美瑶 (铁生)、马藻田(达卫)等先后到莱芜,
在八、 九区组织抗日武装。本月2日在金蚕寺起义,成立香山抗日游击队。后与九区
保安队联合,改称抗日保家自卫队,旋因保安队头目叛离,起义濒临失败,被四支队
收编为第四中队第二排。
2月8日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进入莱芜,在塔子村成立驻莱办事处,孙启
明任主任,元象杏任副主任,主要任务是发展人、枪,募集给养,壮大四支队。中共
莱芜县委即以办事处名义活动。
同月 日军撤离莱芜。
同月 秦启荣利用复兴社召开会议,成立莱芜县政府,委任本部少将谭远村为县
长。不久,水北村地主景肇铃 (字玉涵,绰号景大麻子) 拉起50多人枪,各区也成立
起相应的区分队, 组成200多人的县大队,景肇铃任大队长,在莱城形成一个由复兴
社分子把持的县政权。
3月 谭远村县政府成立后,破坏抗旧 民族统一战线,专与共产党搞"磨擦",排
挤四支队驻莱办事处, 扣押四支队工作人员。28 日,四支队副司令员赵杰率二、五
中队袭取莱城,活捉谭远村、景肇铃。一、三、四中队遂到达莱城会师。
4月8日 在四支队支持下,中共莱芜县委和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召集各界抗日人士
300余人参加会议,选举产生莱芜县行政委员会。
同月 秦启荣率兵进驻莱芜,司令部驻野店村。为争取秦启荣抗战,四支队主动
撤离莱城,移驻寨里一带,并与秦部谈判互换扣押人员,遂按照协议释放谭、景。秦
背信弃义,不仅不释放扣押人员,反而指示其部属在刘家庙、沈家岭一带烧杀抢掠,
并企图攻占鲁西镇。30日,四支队进行反击,将秦部追至鹿鸣山。
5月 申共山东省委派刘莱夫回莱芜重组县委并任书记, 刘子正任组织部长,陈
明达(元宗禹)任宣传部长,刘军任妇女部长,徐干晨、苏克强 (元宗文)等任委员。
春 中共莱芜县委创办《抗战青年》。 1940年底改称《群众月刊》,由泰山区"
各救会"主办。
6月 谭远村为推行"政令",率700余人进驻堂子庙。中共莱芜县委利用硬拳道与
谭部矛盾,发动道首元象德率众袭击谭部,将其主力打垮。
中旬 国民党六九军军长石友三率部由泰安进驻莱芜。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开始组建乡、村政权。首建鲁西镇,元象杏任镇长。
7月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指导下, 根据新泰"龙廷会议"精神,中共莱
芜县委支持国民党石友三部提议的梁竹航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就任莱芜县县长,并
由社会各界代表商讨选举改造部分区、乡政权。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通过梁竹航,以县政府名义成立莱芜县动员民众抗敌委员会,
国民党员张川任主任,后由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刘子正任主任; 区、乡、村相继建立动
委会及抗敌自卫团和盘查站, 并组织 "妇救会"、"青救会"、"职救会"等群众救亡团
体。
同月 莱芜县三民主义青年救国团(简称青救团) 成立,申共莱芜县季委员徐干
晨任团长。1940年秋改称三民主义青年救国会。
10月18日 抗日地方武装莱芜第一独立营在八里沟村成立。嗣后,又成立第二、
第三独立营。翌年4月,均编入泰山特委一大队一中队。
秋 中共莱芜县委在陈家庄村建立交通站。1941年下半年改称战时邮政局。
12月12日 日军第二次侵占莱城, 石友三部不战北撤。县保安大队二中队与日
军遭遇, 战死20余人,被俘9人亦遭杀害。梁竹航县政府解散。中共莱芜县委和四支
队驻莱办事处转移到乡村,以第十区为基点,在二、七、八、九、十区开展抗日活动。
冬 三青团莱芜分团部在秦启荣扶持下成立,巩裕斋任主任。
1939年
1月1日 中共泰山特委在圣井村成立,辖泰安、莱芜、新泰、泅水县委。
6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在口镇迎击北犯的日军, 毙伤11人。在方下伏击
修筑公路的日军,毙20余人,毁汽车2辆。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刘莱夫调走,刘子正接任。
同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区
队成立,吴思平任队长,边逢甲任教导员。10月,改称莱芜县大队,谭克平兼任大队
长,刘子正兼任政治委员,夏俊青任副队长,刘采芹任政治处主任。
2月 伪莱芜县公署成立,国化东任知
事。
3月 为创建莲花山抗日根据地,中共 泰山特委决定将莱芜县泰莱公路以南的一、
三、四、五、十区与新泰县北部的二、三、四 区组成直属县,陈明达任县委书记。8
月,在 直属县成立莱南行署,元象杏任主任。10月, 直属县与莱南行署均撤销。11
月,设莱南工 委和莱南办事处,代莱芜县委管理三、四、十 区。
同月 莱芜县农会改称莱芜县农民救国 会,孙启明任会长。
同月 莱 (芜)博 (山)蒙 (阴)边区联防办事处成立,张敬煮任主任。9月撤销。
4月 莱芜县职工救国会成立,吕子仪任主任。
同月 新 (泰)莱 (芜)边区联防办事处成立,张种玉任主任,元象夸任副主任。
9月撤销。
春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任李长依为莱芜县长。
5月1日 驻泰安、 莱芜、历城、章丘等县的日伪军千余人分5路合击莱芜北部地
区,八路军山东纵队一部一面与中共莱芜县委配合,发动两万多民众破坏泰莱公路,
一面与地方武装配合,开展反击。至11日止,先后在杨庄、沈家岭、柳行沟、水北、
马家庙、裴王、寨里等地激战,粉碎日伪军合击。
同月 泰安、莱芜、历城、章丘四县各界抗敌联防办事处成立,谭克平任主任。
同月 按照上级关于在"红五月"中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在四支队
配合下,深入雪野、寨里、口镇、颜庄等区举办乡村自卫团、青救团、妇救会、农救
会等干部训练班,集中进行党课教育,帮助基层发展党员。至年底,全县共有5000余
人加入中国共产党,80%多的村庄建立起党的组织。
6月 莱芜县妇女抗日救国团成立,中共莱芜县委妇女部长张桂珍兼任团长。
8月8日 莱芜县各界代表大会在朱家庄召开, 到会代表170余人,选举成立莱芜
县行政委员会(即县民主政府),谭克平任主任 (即县长)。
9日 秦启荣部9个支队袭击驻雪野镇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杀伤四
支队干部战士20多人, 称作"雪野事件"。四 支队遂进行反击,将秦部赶至双龙峪、
乔店一带。
9月1日 泰(安) 莱(芜)历(城)章 (丘)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联合办 事处在
雪野镇成立,赵笔生任主任。
18日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李条庄、 野店 一带反击日伪军"扫荡",歼灭日军及伪
军陈 三坎部百余人。
同月 由泰山区贸易局投资、 军民合办 的酉见马村合作社成立,为境内人民政
权领 导下的首家供销合作社。
秋 莱芜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 吕子仪任主任。
秋 莱芜县民主政府在万福山成立莱芜中学。1941年6月并入泰山中学。
秋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徐州铁业所莱芜调查队在境内钻探,1941年春建成安仙煤
矿,掠夺煤炭运回国内。同时修筑通往张庄的铁路,但未筑成。
10月 莱芜县民主政府推行新政,实行累进法,合理负担,娠济贫民,并组织农
民合作社,发行 "莱芜县农民合作社 (者)流通券"45万元在境内流通。《大众日报》
发表《民选县长推行新政》加以赞扬。
11月5日 日军第二十三师团步、骑、
炮兵2000余人分为8路, "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机关驻地雪野、抬头地区,历
时6天。 四支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陈林反攻、血战
马鞍山、 奇袭大王庄、大战章莱路、围困下游庄等18次战斗,毙伤日军250余人,粉
碎日军"扫荡"。在马鞍山战斗中,六连130余人为掩护机关转移浴血奋战,全部阵亡。
同月 莱芜县民主政府创办抗日小学。
同月 泰山区七县各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响水湾村召开,选举产生七县各界妇女救
国联合会,刘军任主任。
同年 刘伯戈就任国民党莱芜县党部书记长。
1940年
1月20日 驻莱芜的日伪军万余人进 犯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防地,四支队在马
家庙设伏, 歼灭其一路。29日,四支队又在 马家庙公路设伏,歼灭由范镇出动的日
军1 个小队。
3月10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一、 二营及泰莱独立营在马家庙伏击,击毁装
载军用物资的日军汽车3辆。12日,驻鲁酉据点的日伪军"清乡队"进行报复性"扫荡",
烧毁马家泉村民房百余间。
16日 莱芜县宪政促进会成立,中共代表孙启明、开明人士元聘如、元林甫等当
选为委员,对抵制境内国民党一党专政,团结各界抗日起到一定作用。
20日 莱芜县经济建设委员会成立,由县民主政府干部、士绅名流等20余人组成,
协助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生产,管理财政金融,发展合作社。
31日 泰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酉沟崖村成立,赵骂生任专员。
同月 为便于章丘县依托根据地开展工作,中共泰山地委决定将莱芜县北部三义、
凤 山、茶业乡划归中共章丘县委领导,行政上 仍居莱芜县。
4-5月 境内军民配合沂蒙山区反"扫 荡", 向日伪军出击30余次。4月,八路军
一部与秦启荣所后陈三坎、田振中部在双龙峪、辛庄一带激战,将秦部赶出莱芜境。
5月13 日晨,八路军一部在亩山前、文字现一带截击自博山进犯的日伪军,歼其一部。
14日上午, 八路军一部在膏杨行一带反击"扫荡"的 日伪军。19日,八路军山东纵队
第四支队在石湾村一带与日伪军激战后,设伏于杨家横一带,歼灭日伪军一部,缴获
大批武器、弹药和马匹,参战部队三营八连被誉为"钢八连"。其间,四支队一部在枯
河一带反击投敌反共的硬拳道等会门武装,一团三营攻入黄旗会驻地崎峪村,击毙道
首、泰莱新三县 "剿共"司令方长瑞。
6-7月 境内军民开展夏季反"扫荡"。 6月初,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及地方
武装先后与数千名日伪军在郑王庄、 颜庄、旋车沟等地激战,毙其400余人。18日,
八路军某部与莱芜县政府配合, 动员6个区240余村的8万余民众破袭泰莱、章莱、博
莱公路约75公里, 拆毁桥梁21座,砍断电线杆 250余根。7月24日,八路军山东纵队
一部与日伪军500余人激战终日,毙日伪军40余人,生俘60余人。
7月25日 莱芜县民主政府向遭日伪军骚扰的六、 十区发放救济款2581元,救济
受害民众74户。
8月8日 莱芜县第一届参议员大会在温家庄召开,选举参议员77人,孙启明任参
议长,张川、刘子正任副参议长1同时选举县行政委员会 (即县政府),谭克平任主任
(即县长)。
18日 莱芜县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吕子仪任主任,下设工、农、青、妇、儿、
教、
文等救国会,动员各界民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同月 莱芜县大队及各区中队、乡分队成立。大部村庄成立自卫团或游击小组。
同月 鲁中各地相继发生"肃托"错案,泰山区以莱芜为重。中共莱芜县委膏年部
长李雪峰、 莱芜县妇救会长白超等数十名千部被错杀,数百人被错捕。1942年3月,
中共山东分局派员到泰山区复查,认为纯系错案。随即,中共泰山地委分别在大槐树
和小酉坡村召开平反大会,专员赵骂生代表地委、专署承担责任,宣布"肃托"中被杀
害的140余人为烈士, 被捕及受牵连的人一律平反,撤销主持此案的地委社会部长的
职务。4月5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给予错误直接责任者以纪律处分,给予泰山地委以
集体严重警告处分,对被冤杀的同志在党内公布其冤屈,对其家属一律抚恤优待,对
被冤捕而释放的一律宣布无罪。
9月 日伪军为实现 "华北六个月肃正计划",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九一八"大"扫
荡"。3日,2000余人在两架飞机掩护下,分 4路包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及泰山专
署、 莱芜县党政机关于香山一带,第一旅及党政机关突围时伤亡严重。4日,"扫荡"
甫峪一带。至10月中旬,日伪军仍频频出动,增设据点,控制公路交通线,实行分割
封锁,莱芜抗日根据地形势开始恶化。
10月26日 泰山区在莱芜六区召开工、农、青、妇、文、教等各界代表400余人
参加的大会,选举产生泰山区各界救国会。
11月 境内军民向日伪军开展反击。4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二团突袭在辛庄 "
联欢"的日军和伪军颜继光部。翌日晨,在岔道、三山一带阻击报复性 "扫荡"的日伪
军,毙伤其一部,世称第二次杨家横战斗。19日夜,奇袭地理沟伪军据点,歼灭伪颜
继光团1个营。莱芜与淄川、博山县党政军领导

机关动员3万余民众,将莱芜通往周围各县的公路破坏。
29日 驻莱城、 口镇的日伪军500余人包围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民主政府机关
于黄崖头、大陡沟两村,激战半日,县公安局政卫队长李万骂等牺牲。
同年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任刘伯戈为莱芜县长。
1941年
1月1日 驻博山的日伪军出动,企图破坏设在常庄一带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某部兵
工厂,扑空后恼羞成怒,惨杀民众数十人,烧毁民房数百间,掳走男女青壮年数百人
及大批牲畜财物,称作"元旦惨案"。八路军山东纵队」旅二团一部在杨家横、三山一
带截击,给日伪军以大量杀伤,夺回大部被掠人员及牲畜。
月底 日伪军乘春节之机出动3000余人"扫荡"莱芜北部抗日根据地,泰山区与莱
芜县地方武装与其战斗3天,毙伤其80余人。
2月7日 中共莱芜县委机关报 《前进报》 创刊发行,4开4版3日刊。翌年3月停
刊。
3月16日 泰山专署划定莱芜北部山区约200亩为育苗造林场, 播种柞树种300公
斤、栗子树和桃树种各30公斤、杏树种 114公斤、山植树和软枣树种各10公斤。
4月 莱芜县民主政府发放优待粮 139370公斤,娠济抗日军政人员家属。
5月 按照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关于全省行政区域划分的决定》,莱芜分为3
个县:泰莱公路以北,章莱公路以西,以西北山区为依托,划为莱芜县(亦称莱北县),
刘夏峰任县委书记,谭克平任县长; 章莱公路以东,以常 (庄)文 (字现)为中心,划

莱东县 (亦称莱东行署,又一度称博莱县),刘舜卿任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汉河以南,
以莲花山为依托,划为莱南县(亦称莱南行署,又一度称新甫县),壬醒任县委书记兼
县长。 8月,将原区、乡改划为小区(亦称分区),今莱芜境内共辖30个区。
同月 刘伯戈、周茂森率党羽由沂源进入莱芜,以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和县政府名
义活动。
7月7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在暮山观落成,第一纵队司
令员徐向前题写碑名,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题词。
夏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投降日军,编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
面军进驻莱东,并在莱北、莱南部分地区安设据点或接防日军据点,与抗日军民正面
作战。随之,驻二、五区的中央道武装改编为第九旅,驻泰 (安)莱 (芜)边的硬拳道
武装改编为第三旅,驻章 (丘)莱 (芜)边的高松坡部暂编为第一旅,驻四区和莱城周
围的陈三坎部暂编为第二旅。刘伯戈部趁机渗入,在伪军掩护下活动,境内形成"日、
伪、顽合流",抗日根据地处于内外夹击之中。
8月 莱东行署发放贷款1.5万元扶持丝业生产,当年办起丝业生产合作社50多个。
9月18日 泰(安)莱(芜)章(丘)淄 (川)博(山)等据点的日伪军万余人,在飞机掩
护下,对淄博西部、章莱山区、莱东和莱南抗日根据地开始持续10余天的"九一八"分
区大 "扫荡"。 19-20日,6000余人 "扫荡"泰莱边沿地带,火烧村庄近百个,抢劫牲
口数千头;抓去"壮丁"3000多人,大部押送到东北、日本做苦工。20日,伪军陈三坎、
高松坡部配合日军包围八路军鲁中一分区泰山医院及所属第二卫生所驻地刘白杨村,
惨杀群众32人。27日,博山、石马、见马、和庄、辛庄据点的日伪军1500余人分10路
合击常庄、 文字现一带,八路军山东纵队某部和地方武装与其激战终日,毙伤其100
余人。
同月 中共山东分局决定,莱南县与新泰县西北部合并改称新甫县,隶属于鲁中
第三 (泰南)地委、专署。
10月17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一部在杨家横围歼日伪军3县联合 "讨伐"大队,歼敌
300余人。
同月 莱芜(北) 、莱东、新甫各县党政军机关精兵简政,至翌年11月,共进行3
次,精简机关人员三分之一以上,动员一批老弱病残人员退伍回家,改变机构与形势
不适应的状况。精兵简政后,征收公粮减少一半左右。
同年 中共莱芜 (北) 县委按照上级指示,开展整党运动,向党员进行阶级和党
的基本知识教育,清洗、劝退560余人出党。在 "肃托"影响下,有部分党员受到错误
处理。
1942年
1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组成的敌后武装工作宣传队(简称敌后武工队) 50余
人进入口镇一带,采取政治攻势,瓦解日伪军,使伪乡、保等成为"两面政权,,0。
至翌年春,共有120余名伪军向抗日军政机关投诚;乡、村普遍建起二级情报站,并在
口镇伪镇公所内建起秘密情报联络站。1943年3月,武工队奉命开往泰 (安) 莱 (芜)
边地区。
2月 中共鲁中区委巡视团会同泰山地委,重点检查莱芜(北) 、莱东、新甫县的
党支部工作,普遍组织党员学习整风文件,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政治觉悟,
坚定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并按照政策处理少数犯错误的党员。共检查整顿80
多个
支部, 对推动党的基层工作,粉碎日军"蚕 食"、"伪化"、引诱"自首"阴谋,发挥重
要 作用。
3月 日伪军4000余人 "蚕食"莱芜 (北) 县,增设王庄、雪野、上游等据点,
沿 泰菜公路挖掘深、宽各4米的"封锁沟";在 博莱、章莱公路山区段筑起40余公里的"
遮 断墙", 墙外挖掘壕沟并架设铁丝网。至年底, 3县内共有日军据点53个、伪军
据点47个、 会道门(实为伪军)据点19个,另有碉堡179 个。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豆
腐块",中间空 隙平均2.5公里,最大亦不过5公里,处境 险恶。
4月28日 中共鲁中区委决定,莱东县 与博山县部分地区合并,改称博莱县,陈
克 任县委书记,徐化儒任县长。
春 日伪军 "扫荡"茶业区,刘白杨村 民兵刘俊林为掩护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
向火龙台后跳崖牺牲。 后民主政府将火龙台命名为"俊林山",并在摩崖上镑刻"刘俊
林烈士殉难处"。
春 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旅十二团突袭枯河伪军据点,一面以政治攻势瓦解伪军,
一面挖地道投放弹药准备爆炸。在政治、军事攻势下,伪军全部投降。
6月 茶业、抬头两区划归淄川县。
同月 按照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租佃暂行条例》,中共莱芜(北)、博
莱、新甫县委在政令通达区域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增资借粮斗争。斗争持续到秋
后,各县借粮数万到数十万公斤不等,对帮助群众度过难苦岁月发挥重要作用。
9月27日 泰安、新泰、范镇、莱城、鲁西、嘶马河据点的日伪军7000余人"扫荡"
莲花山区,包围新甫县党政军机关驻地云凤乡。县机关获悉情报及时转移,日伪军屠
杀群众108人(一说300余人儿称作"云风乡惨案"。

10月17日 见马、博山、文祖、大寨、 上游、雪野等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
拉 网"合击泰山区党政军机关驻地白杨一带。 军 分区政委、中共泰山区地委书记汪
洋等186 人(一说200余人)牺牲,80余人负伤被俘。
同月 吉山战斗后,日伪军大规模 "蚕 食"莱芜(北)县,增设猪石槽、温家庄、
丁 家石屋、李官庄 (泰安) 等据点,建立伪乡 村政权,实行 "坐地清剿",并采取"
归顺" 大会欺骗宣传、 杀害家属、烧毁房屋等血腥 手段,胁迫中共党员和区村抗日
干部"登记 自首"。莱芜(北)抗日根据地仅剩"东到腰关、迷马镇,西到鹿野、安子湾
徊的一条山峪。12月,日伪军增设响水湾等据点,"蚕食"博莱县。
11月13日 正在泰山区检查工作的山东"泽东青年干校"副校长、青委书记钟效培
在榆林前村遭日伪军伏击牺牲。 1988年5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和中共莱芜市委在汪洋
台附近竖碑纪念。
同年 莱芜 (北)县供销合作社巩固发展,全县共建区联社5个、村店联社22个,
有社员1.2万余人、基金3.5万余元法币。
同年 境内春夏大早兼有虫灾,在日军侵扰下,民众更难以从事正常农业生产,
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1943年
1月6日 日伪军万余人分10余路包围莲花山区, 采取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的 "
蚕食"战术, 安设据点20余个,构筑碉堡 50余个,修筑公路6条,区村普遍建立伪政
权,并诱逼胁迫中共党员和抗日干部 《自首"。国民党莱芜县党部书记长兼县长刘伯
戈趁机与日伪勾结,插足该地区。中共新甫县基层组织遭受严重破坏,3626名党员仅
剩 322名,莲花山抗日根据地形势极度恶化。中
共新甫县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依靠群众,
坚持隐蔽斗争。
3月上旬 在中共泰山地委统七部署下,莱芜(北) 、博莱、新甫县分别开展春季
攻势。莱芜 (北) 县独立营一连与镇里区区中队在内线配合下,智取高家洼据点。八
路军主力一部在一、五区区中队配合下,拔除孝义据点。博莱县地方武装在内线人员
配合下拔除辛庄据点。新甫县委主要领导千部分头带领武装人员深入日伪军占领区,
一面镇 压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建立"两面政权", 一面组织失掉联系的党员和抗日
人员, 开展 反"伪化"反"自首"斗争。攻势持续到4月, 摧毁日伪军许多情报组织,
争取大批伪军和 伪政权,开辟一批"有敌人无敌区"、"白皮 红心》Q的隐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形势出现 转机。
同月 伪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 (7月 改称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率3万余人进
入境内,司令部驻郑王庄。
4月 由于上年灾荒严重, 加之日伪军 长期经济封锁,实行 "三光"政策,境内
形 成严重春荒。抗日军政机关每人每天125克 粮食亦无保证;民众衣不遮体,食不饱
腹, 多 以树皮、树叶、草根、野菜、玉米核、高粱秸、麦秸甚至屋烂草、滑石粉充
饥, 兼之瘟疫流行,莱芜地区病饿死亡8000多人,鲁中 "联办"呼吁全省救助。莱芜
(北)县党政军机关号召每人每天节约62.5克粮食,并捐款资助,县委、县政府拨发口
粮17.5万公斤,种子5万公斤,给予接济! 博莱县委规定距日伪据点1.5公里之外村庄
不准"资敌",并开展反抢粮斗争。
6月 春季攻势后,中共莱芜(北) 县委加强各区领导力量,率领县大队、公安局
及各区中队和民兵, 以散发传单、喊话、记 "黑红点"、"枪打出头马"、利用伪军政
人员家属开展攻心战等多种形式,向日伪军开展

夏季 "青纱帐"攻势。至年底,在伪军内部普遍建立起 "关系",有30余名伪军携械投
诚,大部分伪政权为抗日政权争取利用,仅有8片的伪政权继续追随日伪军。
7月 按照中共泰山地委决定,莱芜 (北)、博莱、新甫县委开展反刘伯戈斗争。
新甫县先后进行上台子、坡草洼战斗,莱芜 (北) 县拔除涝坡伪、刘混合据点。至秋
季,共捕押、击毙其区长、科长以上人员30余人,给刘部以沉重打击。
8月13日 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枚青、 朝鲜独立同盟会会员徐勇进等在上游
镇遭日伪军伏击牺牲。
同月 按照中共鲁中区委、 鲁中军区政治部 《关于总结整风,开展党风学习的
指示》,莱芜 (北) 、博莱、新甫县委组织整风学习,针对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宗派
主义、官僚主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区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审查。各级领导干
部的思想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944年
3月 境内日军收缩兵力, 实行"重点配置",同时"清理内部",改编伪军,撤离
雪野、上游等据点。抗日军民乘势攻克青石桥伪军据点,摧毁雪野区伪警察所和区公
所,莱芜 (北)抗日根据地东西连成一片,形势开始好转。
4月6日 新甫县地方武装智取伪军八里沟据点。
18日 八路军山东军区一团在博莱县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第一次 "讨吴战斗",
突袭郑王庄伪军司令部和一七一团,同时,攻克黄庄、铁车、寄母山等据点10余处。
日伪军被迫撤出大王庄、见马、响水湾、大辛庄等据点。抗日军民乘机拔除泰莱平原、
章莱和博莱边境日伪据点多处。
5月 吴化文部对博莱县东部进行报复 性"扫荡"。13日(农历四月二十一日)一七
四团二营血洗徐家店、陈家庄,以枪杀、火 烧、投井等手段,惨杀34人,打伤21人,
烧 毁房屋1560余间(两村仅剩70余间) ,抢走 和烧毁粮食6.3万余公斤、衣服9400余
件、 牛驴56头、猪250头,称作"四.二一"惨 案。
同月 中茶业村民兵队长李念林被鲁中 区武装委员会授予"爆炸大王"称号, 新
华社、美国合众社均作报道。8月,在山东省军 区首次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大会上,
又被授予民兵英雄称号。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李念林多次出席山东省、华东地区英模
代表会议,一生中23次受奖。
同月 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等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开展麦收保卫战
力 日起,博莱县县区武装6天中与日伪军作战 52次。9日,李念林率20余名民兵,在
上游至娘娘庙公路段埋设地雷,炸死炸伤由口镇出动的日伪军30余人。27日,泰山军
分区部队攻克张里、前郭庄、小埠头伪军据点。月内,泰山军分区部队在普通至见马
庄之间伏击由博山开往莱芜的伪军高松坡部,俘团长以下1000余人。
7月 中共鲁中区委决定,新甫县汉南、颜庄、圣井区划归新泰县;博莱县改称莱
东县,仍辖原区域,博山部分归回。
8月16日夜 八路军鲁中军区十二团二营及泰 (安) 历 (城)独立营、分区武工队
攻克埠头、祝阳、吴家庄等伪军据点。嗣后,相继发起攻势,迫使许家洼、蓝沟崖、
刘家庙、辛兴、堂子庙等据点伪军逃离,姚庄 (泰安)伪军中队缴械投诚,山口(泰安)
伪军中队反正,彻底摧毁"川村实验区。
9月30日 八路军山东军区一旅在阎桥一带伏击自泰安进犯莱芜的伪第三方面军
何芳部。
11月9日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民主政府在大舟山前遭日伪军两路夹击,突围
中,县参议长郭子郁、县大队长曲凯庆等20余人牺牲。
同年 峪门村王法亭农业生产互助组成
工丑。
同年 泰山区工商管理第五分局在常庄、勺山、寨里设立国营商店 (又称事务所)。
1945年
春 莱芜(北) 、莱东两县掀起参军支前高潮,共有560人参军归队。同时,扩大
县区武装,两县县大队均在500人左右,区中队一般120人左右。
春 莱东县县、区武装配合泰山军分区部队在燕子山消灭伪军6个连。
春 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特务营由“内线”人员作向导攻入口镇,消灭伪
第三方面军艾云生团。
5月1日 泰山区在西下游村动工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抗战中牺牲的3310位
先烈。范铭枢、王建安、罗舜初、周赤萍、廖容标、李凤鸣、欧阳平、赵鸳生等题词,
武中奇题写碑名。
6月11日 泰山军分区特务营及莱芜 (北)县公安武装与打入日伪军内部的中共地
下支部里应外合,攻克嘶马河据点,全歼国民党莱芜县大队。
12日 八路军鲁中军区十一团在口镇区中叭配昔而 歼天讨第三方面军杨友柑箭
260余人。
21日 在泰山区党政军领导人争取下,伪颜庄区区长吕嘉林率700余人携枪起义,
并与抗日地方武装里应外合克复颜庄、南冶伪军据点。
8月29日 侵占莱城的日军西窜泰安,
中共莱芜 (北)县委、莱芜 (北)县民主政府和独立营进驻莱城。
同月 民主政府鲁中第二矿务局接管安仙煤矿,一面采煤,一面从事军工生产。
'9月1日 莱芜(北)、莱东、新甫县委、县政府在莱城官寺召开1.5万人大会,庆
祝莱芜光复曹抗战胜利。
10月 莱芜(北)、莱东、新甫县合并,茶业、抬头两区由淄川县回归,恢复莱芜
县原行政区域建制,辖13个区,王醒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以港里、西汉南、吕芹村为重点,领导群众开展反奸诉苦、
减租减息。
同月 莱芜县各界救国联合会改称建国联合会,阎兴民任会长。
同月 莱芜县独立营成立,刘舜卿兼任营长,李元贞兼任政委。翌年冬扩编为独
立团,吴冶山兼任团长、壬醒兼任政委。
同月 莱芜县再次掀起参军高潮,全县有669人参加人民军队。
11月 按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共莱芜县委选拔百余
名干部支援东北人民解放事业。
1946年
1月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民主政府分别在莱城和口镇召开大会,庆祝全国旧
政协会议召开。
5月20日 鲁中区支援前线司令部在郑壬庄减立,筐兆轩任可令,李培商任政委。
6月5日 莱芜县民主政府训令各区募集生铁,开展大生产及献金、献棉、献物运
动,支援解放战争,至11月底,全县募集生铁7.5万公斤,捐献现金98.4万元北海币、
籽棉3743公斤、粮食2388公斤。
7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间题的指示》 ,中共莱芜县委抽调一
批干 部,经过短期训练,派往芹村等村镇进行土 地改革试点,随后逐步在全县展开。
11月,土 改开展区基本完成任务,改出的土地财产均按等级分配给烈、军属和贫农、
中农。 翌年 7月93日,按照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土改复查的新指示》,中共莱芜
县委部署开展以查 田查财为内容的土改复查,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洗脸"、"擦灰"、"
跪地交权",一度出现乱捕、乱打、乱杀、"扫地出门蛔及侵犯中农利益等左倾错误,
一批地主、富农分子产生恐惧心理投靠国民党反动派。12月,按照中共中央华东局及
中共鲁中区委指示,停止土改复查。1949年10月起,按照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部署,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确定地权、改定成分等结束土改工作,为
被错斗的2635户、 13175人改定成分,经济上补偿。1951年春,颁发土地证,境内土
改运动全面结束。 全县分到土改果实的农民60871户, 共分配土地161680亩、 房屋
5709间、粮食446416公斤及其它财产。
9月98日 泰山专署批准,境内增划汉阳、仪封、杨庄区。
19月 土改中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投入"反蒋保田"运动,全县有6846人参加人民
解放军, 其中,中共党员1027人、村干部 788人。《大众日报》称莱芜是"鲁中参军
运动之冠"。
1947土乒
1月18日 国民党第十二军由章丘进犯口镇,配合鲁南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发
动进攻。2月4日进入莱城。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组织10余万民众,昼夜不停,破坏博莱、章莱公路,给国民
党军队造成运输困难。
2月上旬 莱芜县支前委员会成立, 王醒兼任主任,下设民站、政治、民力、粮
食 部,随后,各区、村支前组织普遍建立起来。
20日 陈毅、粟裕等指挥人民解放军华 东野战军打响莱芜战役,历时3天,歼灭
国 民党军6万余人,俘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李仙洲等将级军官21人。
同月 莱芜战役中, 莱芜人民以"砸锅 卖铁也要打好这一仗"为口号,全力支援
前 线:青壮年参加子弟兵团到前线服务,男女 老幼夜以继日在后方赶备给养、鞋袜;
全县 组织担架5000多副、小车8000多辆、小挑 2万多副、民工2.55万人进行战地运
输, 8000多人为部队当向导。 武工队、 民兵押送 俘虏,捕捉散兵,12天中捕捉
6000余人。战 后清扫战场,4天中掩埋尸体6400余具。
3月15日 鲁中区行政公署发布嘉奖 令, 嘉奖莱芜人民在莱芜战役中时"高度支
前热情和革命觉悟"。
同月 中共鲁中区委和行政公署派出慰 问组,携急救款100万元北海币、急救粮
5万 公斤, 到莱芜慰问娠济。同时,中共莱芜县 委、莱芜县民主政府拨粮1.75万公
斤, 贩济 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矿山、汉南、颜庄、常庄等区,并决定由北海银行莱
芜办事处发放农业贷款1250万元,帮助全县人民恢复生产。
同月 莱芜县民主政府在矿山南麓修建烈士公墓,安葬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7月下旬 国民党新五军从济南进犯莱芜, 刘伯戈纠集恶霸、兵痞、地主、富农
分子组成"还乡团"回到莱芜,建立警察大队、保安大队等武装,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
干部群众,进行阶级报复。
8月13日 春山乡武工队李学玉等6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西马泉村西。 突围中
李等2人牺牲, 被俘4人中有3人惨遭杀害,称作"武工队惨案"。1950年,莱芜县政府
将暮山乡命名为"学玉乡"以示纪念。
同月 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莱芜县委员会成立。
9月 境内军民向国民党军队及 "还乡团"发起反攻。 9日,克复颜庄、里辛、郑
王庄等9个据点。 19日,鲁中军区警备一团与颜庄区武工队配合,在葫芦山伏击歼灭
国民党新五军1部及 "还乡团"近300人,截获汽车28辆及武器一批。
10月 鲁中军区警备二团歼灭侵扰王石一带的国民党新五军七七旅张团及刘伯戈
的县 "讨伐"大队130余人。
12月 按照上级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对农村政权和农村干部进行三查 (查阶级、
查思想、查作风)三整 (整组织、整思想、整作风),虽然对贯彻土改政策、密切党群
关系、 保证土改运动顺利进行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审查申单纯强调出身成份,采取"
搬石头"的错误做法,部分干部受到伤害。
1948年
1月6日 人民解放军鲁中军区警备一团在羊丘山伏击国民党军二二九团一部,毙
伤100余人,俘80人。
3月11日 国民党军一八七师撤往泰安,国民党莱芜县党部、政府及其武装亦同
时撤去, 莱芜全境解放。月内,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定驻口镇。1953年9月迁
至莱城。
7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调集担架200副、小车500辆、小挑130副,支援
充州战役。
8月 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各区,开展动员归队和参军运动。至翌年1月,全县共有
2781人参加人民解放军。
同月 境内12个区的近300个村发生粘虫,其中70多个村的谷子被吃成光杆。
9月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政府调集常备担架300副,临时民工59140人,支援
济南战役。
秋 泰山专署良种繁育农场在王大下村北成立, 占地160亩,翌年改称莱芜县农
场。
11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调集担架900副、小挑1000副;小车1000辆,由
县委副书记卢云亭率领支援淮海战役。
12月1日 莱芜县合作推进社成立,隶属鲁中南第一专署。1950年5月,改称供销
合作总社,隶属莱芜县政府。
同年 东关示范苗圃、大舟山苗圃及大舟山示范林场成立。
1949年
2月 中共莱芜县委书记王醒率一批地方干部赴江南开辟工作, 李镜远接任县委
书记卞。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政府调集 1200人组成基干民兵团,随人民解放军
赴江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4月4日 莱芜县政府成立救灾委员会,领导群众突击春耕,救灾渡荒。至5月上
旬, 共发放优待救济粮79133公斤,救济 3060户、13645人。同时,发动群众互借自
救,月内共借出粮食54707公斤。
5月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新区农业税征收暂行办法》 ,境内实行以户
为单位,以官亩(240平方丈)折合负担亩(两年平均产量75公斤为1负担亩),按人口计
算征收农业税办法。
8月 全县除波阳、 辛庄、常庄、茶业区外,其余区的280个村的34225亩农作物
遭受粘虫危害,县委委员及县政府科局长分赴各区,发动群众捕灭虫灾。
10月1日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政府在口镇召开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
秋 山东省工矿部测勘队对莱芜矿产资源进行系统勘查, 在勘查报告中提出"莱
芜有极大之煤田……急需从事开采。"
11月20日 莱芜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 历时5天,作出以生产救
灾为中心任务及秋征、 治安等14项决议,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员8人及山东
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人。
冬 莱芜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口镇召开。
同年 境内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 2503处。
1950年
1月1日 莱芜县政府改称莱芜县人民 政府。
4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成立评残委员 会,为革命残废军人评定残废等级,2月10
日结束,共评定1798人。
10日 莱芜县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县人民政府表彰一等劳模15人,二
等劳模45人,三等劳模27人。
3月6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发出推销胜利折实公债的指示,当年全县认购16万元。
同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开展剿匪、搜捕反革命残余分子、
取缔反动会道门斗争。
5月19日 莱芜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历时4天,作
出以夏季生产救灾为中心、宣传夏征政策、准备结束土改等5项决议。
同月 撤销汉阳区。
6月10日 中共莱芜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电示,
和平签名运动在全县展开,月底,签名者达 10万人。
7月17日 境内大雨,山洪暴发,8个区的219个村受灾,冲毁农田177925亩。
同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共莱芜县委部
署在各级干部申开展整风,重点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和骄傲自满以
功臣自居等问题,全县591人参加。11月5日基本结束。
9月 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赴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并当选为
全国劳动模范。
10月27日 莱芜县第三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 历时4天,
作出结束土改、 秋征、冬季生产、抗美援朝、募捐棉衣救济皖北受水灾难民等7项决
议。
12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境内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
革命运动,1952年底运动基本结束。
同年 在结束土改中, 逐步公开中共农村组织。年底,全县共公开782个村支部
和 13161名党员,分别占总数的 94所和 97.4片。
同年 在结束土改、 公开党组织的基础上筹建乡级政权,全县共划为189个乡,
均设乡公所,由区公所辖属。
1951年
2月28日 莱芜县首届农民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主要议题是:统一对抗美援朝、
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认识,认清阶级斗争形势、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等,选出县
农民协会委员33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春 山东省文教厅农村巡回电影队首次到莱城东关和口镇放映国产故事片《赵一
曼》。
5月1日 全县23万多人分别在各区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示威游行,
200627人参加"拥护世界和平宣言"和"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签名; 莱芜县人民 法
院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 例》规定,设立若干法庭,分赴各区公审处
决反革命分子。
同月 撤销第十五区。
6月 境内人民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 开展爱国增产捐献运动。至年底,
共捐献136478元。至1953年7月27日,捐献 "莱芜号"飞机1架。
7月11日 莱芜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 听取并通过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对结束土改、农业生产、镇压反革命、参军及响应抗美援朝总
会的3项号召等作出决议。
10月8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在文化馆举办农业展览会, 宣传农业先进耕作技术和
丰产经验,历时10天。
14日 莱芜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 历时4天。代行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听取并通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县人民政府委员21人,崔
在堂任县长,元聘如任副县长。
秋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莱芜县首次代表大会在口镇召开。
11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中共莱芜县委在陈林、
口镇进行整党试验,之后在全县展开。
12月30日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在县机关开展 "三反"运动,翌年9月5日
结束,核实贪污总值35356.4元,追回1686.2元 (含物资折款)。
同年 境内首次引种徐州438、 泅水38、齐大195等小麦良种。县农场试种的"金
皇后"春玉米平均亩产514公斤,获得国家农业部奖励。
1952年
1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城市中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
境内在私人工商业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
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以反对偷税漏税为主,组织工商业户自查互查,补
缴税款99815元。9月,运动结束。
4月 正方下村王登福组织12户农民,首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春 莱芜长途汽车站在莱城官寺运营。
春 莱芜师范学校在莱城西关筹建,8月招生。
5月 为防御美帝国主义发动细菌战, 根据上级指示,莱芜县成立防疫工作委员
会及卫生防疫大队,并设立15处睬望所,各区、村均成立卫生防疫中队和小组。翌年
3月,县防疫工作委员会改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6月21日 国营颜庄酒厂工人用水蒸汽清除烟囱灰尘引燃房屋,火借风势蔓延半
个村庄,烧伤23人,毁房1731间。县人民政府拨款56338元、小米5万公斤救济。
7月1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禁止妇女缠足,要求25岁以下已缠足的妇女
一律放足。
8月 莱芜县第二届劳动模范会议在口镇召开, 出席会议的良种户、丰产户代表
146人。
9月16日 莱芜县农场试行的小麦"双撅沟"种植,以亩产452.5公斤的成绩受到华
东军政委员会奖励。
10月 莱芜中学在莱城酉关成立,1956年改称莱芜第一中学。
12月 莱芜县人民政府在矿山南麓筹建烈士陵园。1968年迁至吕花园村南。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经过3年艰苦努力,完成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 年底,农业总产值2909万元,工业总产值189.6万元,粮食总产
量 10941.5万公斤, 社会商品购买力1365.5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加88.7万元、3.1
万元、3884万公斤和416.2万元。
1953年
1月 境内各行各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开始执
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5月1日 莱芜县首届体育运动会在口镇举行。
同月 泰安专署批准,恢复第十五区,口镇升为区级。
6月30日 进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123229户、559366人。
7月 莱芜县普选委员会成立, 领导全县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翌年4月6日,基
层选举工作结束。
11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境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同
时关闭社会粮食市场。1985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粮油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并开放社会粮油市场。
同年 泰安专署分配给莱芜县苹果树苗 5000株, 县人民政府定点栽植。1960年
继续引进,之后迅速发展。历史最高水平的1978年达到41万株,总产643万公斤。
同年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
作社的决议》,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大办农业生产互助组,试办
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底,全县有互助组6461个、合作社4个。
同年 马洪沟回民自治村成立。
1954年
1月14日 国营莱芜县民艺剧团成立, 1956年改称莱芜梆子剧团。
3月 国家发行经济建设公债, 当年全县认购164880元。至1958年,每年发行一
次,全县共认购110万元。
5月29日. 五、六、七、八区的38个乡遭受大雨雹袭击,雹块大者重500多克,受
灾农田、林果园共32126亩。
7月5日 莱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5天,听取并
通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关于在全县人民中宣传讨论宪法草案的决定》,
选举产生了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人。
9月15日 按照上级指示, 境内实行棉布及部分棉织品凭票供应,1983年11月停
止执行。
同日 全国劳动模范、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作为正式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事业。
年底,全县有农业生产合作社56处,社员 3056户;常年互助组3661个,组员33244户;
临时互助组4635个,组员26154户。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1姊。
同年 常庄村村长王振明以军属代表身份参加赴朝慰间团。
1955年
2月 莱芜县私商改造办公室成立,负责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月 按照全国财经会议精神, 境内实行生猪派养派购政策。1985年改为合同定
购。
同月 国务院批准, 淄川县东西、珠宝、 龙门、桃花、清泉、峪林、黑峪乡和
博山县 樵岭前、桃花泉、西流泉乡划归莱芜县,组成第十六区;同时,博山县响泉乡
划归莱芜县第十区。8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第十六区,所辖乡村分别归回原县,
第十区响泉乡归回博山县。
8月 按照上级指示,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对农村粮食实行定产、定
购、定销政策。
10月 全县15个区由按数字称呼改为按地名称呼。
11月15日 莱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4天,作出
关于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等3项决议,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
刘军山任县长,刘明洲、元聘如、宋继忠任副县长。
冬 王方下、嘶马河、南铺、北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率先成立嘶马河乡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冬 境内首座小 (二)型水库——温家庄水库动工修建,翌年5月建成,总库容12
万立方米。
同年 莱芜县被评为全国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工作先进单位,县
人民政府派代表参加民政部召开的表彰会议并发言介绍经验。
1956年
1月 莱芜县人民政府改称莱芜县人民委员会。
同月 境内对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高潮。 至8月,全县共组成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9处、生产小组17个,3609名手工业者全部被吸收为社员或组员;
2562名私营商业者,改为供销企业的1978人、合作形式的975人、经销的309人。
3月 按照上级部署, 中共莱芜县委动员4437名青年组成垦荒团,赴黑龙江省林
甸县东兴、张地安家落户,建新村15个。
5月93日 中共莱芜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4天,选举
县委委员11人、 候补委员2人,杨东亮任书记,郭文灿任副书记,同时选举山东省党
代会代表8人。
6月27日 全县调整为86个乡、1个镇,乡、镇设公所,仍由区公所管辖。
10月1日中共莱芜县委机关报《莱芜县报》创刊,8开2版,翌年8月停刊。1958年
19月复刊,1960年10月停刊。
12月29日 莱芜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4天,选举
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刘明洲任县长,元聘如、高兴环、李天祥、王长相、元胜美
(女)任副县长。
同年 全县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 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46个,初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996个。
1957年
2月11日 境内最低气温(气象站)-22.5度,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值。
同月 南文字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苏连阶代表本社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7月 中共莱芜县委对县、 区、乡机关进行整编,动员干部回到生产中去,至12
月,全县有396人回村当农民。
8月1日 莱芜县广播站建成开播。 1986年10月改称广播电台。
12日 中共莱芜县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10天,中心议题是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领导全县人民, 经过3年艰苦努力,完
成恢复国民经济任务。 年底,农业总产值2909万元,工业总产值189.6万元,粮食总
产量 10941.5万公斤, 社会商品购买力1365.5万元, 分别比1949年增加88.7万元、
3.1万元、3884万公斤和416.2万元。
1953年
1月 境内各行各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开始执
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5月1日 莱芜县首届体育运动会在口镇举行。
同月 泰安专署批准,恢复第十五区,口镇升为区级。
6月30日 进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123229户、559366人。
7月 莱芜县普选委员会成立, 领导全县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翌年4月6日,基
层选举工作结束。
11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境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同
时关闭社会粮食市场。1985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粮油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并开放社会粮油市场。
同年 泰安专署分配给莱芜县苹果树苗 5000株, 县人民政府定点栽植。1960年
继续引进,之后迅速发展。历史最高水平的1978年达到41万株,总产643万公斤。
同年 按照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
合作社的决议》,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大办农业生产互助组,试
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底,全县有互助组6461个、合作社4个。
同年 马洪沟回民自治村成立。
1954年
1月14日 国营莱芜县民艺剧团成立, 1956年改称莱芜梆子剧团。
3月 国家发行经济建设公债, 当年全县认购164880元。至1958年,每年发行一
次,全县共认购110万元。
5月29日 五、 六、七、八区的38个乡遭受大雨雹袭击,雹块大者重500多克,受
灾农田、林果园共32126亩。
7月5日 莱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历时5天,听取并
通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关于在全县人民中宣传讨论宪法草案的决定》,
选举产生了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人。
9月15日 按照上级指示, 境内实行棉布及部分棉织品凭票供应,1983年11月停
止执行。
同日 全国劳动模范、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作为正式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事业。
年底,全县有农业生产合作社56处,社员 3056户;常年互助组3661个,组员33244户;
临时互助组4635个,组员26154户。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1%。
同年 常庄村村长王振明以军属代表身份参加赴朝慰间团。
1955年
2月 莱芜县私商改造办公室成立,负责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月 按照全国财经会议精神,境内实行生猪派养派购政策。1985年改为合同定

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 ,动员全党全民开 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后,围绕粮
食统购统销、合作化等问题的"大辩论"在境内兴起,一批干部群众受到错误批判。
96日夜 境内普降大雨, 雪野、香山、常庄、茶业区降水量287毫米,冲毁房屋
4115间,伤74人,亡19人。
9月29日 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处成立, 孙明任第一书记,刘军山、李聚擎、萧传
溪任书记处书记。
秋 境内大涝,成灾面积118560亩,其中绝产者68865亩。
11月18日 莱芜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历时5天,到会积
极分子代表989人, 会议号召破除右倾保守思想,在区、乡、社之间开展 "比决心,
比劲头,比条件,看人家"的竞赛活动。
同年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委领导全县人民贯彻执行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底,农业总产值3771万元,工业总产值237.6万元,粮
食总产量19178.9万公斤,分别比1952年增长 98.4%、20.6%和11.3%;建立起工业企业
47个,有职工7188人,初步形成以国营企业为骨干、集体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
主义工业体系。
1958年
1月11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号召开展大鸣、 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历时31天,与会人员提出意见24300条。随
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开展反右派斗争。
因受扩大化错误的影响,全县有136人被错划为 "右派分子",21人因"右派言论"受到
错误处理。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分别于1959年、1963年、1979年分期分
批为 错划的右派分子摘帽。至1985年9月,全部摘帽改正,其受株连的家属子女也同
时落实 政策,得到适当安置。
3月 莱芜铁矿筹备处成立,至1961年 底,马庄矿区部分建成投产。1962年停办。
同月 境内撤销区及小乡建制,改划为 28个乡、镇,设乡镇政府。
4月10日 境内首座中型水库大冶水库动工兴建, 7月1日竣工,总库容5860万立
方米。
同月 为修建雪野水库搬迁21个村庄, 移民2268户。部分村庄新建在水库周围,
部 分居民安置在国营农、林、蚕场。1961年起;在灌溉区内建起和平村、雪官庄、雪
陈村、雪岭村、雪赢村。1984年安置结束。
同月 国营华山林场以大舟山示范林场、大舟山苗圃为基础建立,面积70890亩。
春 按照上级部署,莱芜第二次移民 1595人到黑龙江省安家落户。
5月28日 莱芜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历时4天,选举县
人民委员会委员16人,胡森堂任县长,李天祥、王长相、潘北岩任副县长。同时选举
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
同月 境内党政军民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同月 国营寄母山林场建立,面积 45902亩。
7月 境内首座小(一)型水库 孝义水库建成,总库容469万立方米。
8月25日 国营潘西煤矿动工兴建, 1960年7月1日投产。
27日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申共莱芜县委制
定《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初步意见》,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至10月,28个乡镇改建
为24处人民公社。 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许多地方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出现了剥夺农民利益的严重问题,打乱了社会主义经济
的正常秩序,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1960年起,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逐步解决一些认
识到的间题。
9月 境内"大跃进"形成高潮。21日,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在农村开展 "插红旗"、"
拔白旗"评比竞赛活动,到处放高产 "卫星",并蔓延到各行各业,一批干部被作为 "
白旗"拔掉(即撤职) 。29日,全县30万人打响向钢铁进军的"淮海战役",并以日产生
铁"2419吨"的成绩向上级报喜,随即掀起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逐级书记挂帅,处
处建"土高炉"、"一脚蹬",群众生产生活用的铁器不少被投入炉内冶炼,木材、树株、
木器被用作燃料,损失巨大,成效甚微。大办煤炭也形成热潮,全县开建煤井218对、
露天矿32处,有职工33312人,南部产煤区 "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红灯万盏"; 其中绝
大多数末形成生产能力。不少农民离开农业当职工,严重影响秋收秋种。11月,农村
办起公共食堂2142处,农民将粮食投入食堂,凭票集体就餐; 同时,大办敬老院、托
儿所等。教育战线大办共产主义小学,实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秩序相当混乱。 12月,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召开,提出"大跃进一天
等于20年"及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浮夸风进一步泛滥。上述种种做法,使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有的不久即纠正,有的持续
到1960年。
同月 泰安地区首座大型水库 雪野水库动工兴建, 主体工程至1966年5月结
束,总库容1.12亿立方米。
1959年
2月 中共济南市委批准,全县调整为 15处人民公社。
4月18日 全国劳动模范、 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作为正式代表出席第二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同月 按照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关于"旧账也要算,要退赔"的精神,中共莱芜县委
提出"砸锅卖铁也要退赔"的口号,对"大跃进"以来无偿占用的农民劳动成果清查退赔。
5月9日 中共莱芜县委发出关于农村分配自留地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不超过每
人平均占有土地5片的标准,为社员划分自留地。
8月 按照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精神, 境内开展反右倾斗争,一批干部遭受错误批
判。
9月 在县营工业整顿中,全县精减 8400名职工回到农村。
10月25日 杨家横水库动工兴建,翌年10月竣工,总库容1140万立方米。
12月 国营马鞍山林场建立,面积 23294亩。
同年 东(都) 莱(芜) 铁路动工修建,翌年通车,1965年运营。同时,辛(店)泰
(安)铁路境内段破土动工,不久"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