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376&run=13

据《禹贡》记载,夏商时期莱芜夹谷已开始养蚕制丝。唐代有较大发展。清朝至
民国初期,境内遍地植桑,蚕的饲养达到鼎盛时期。1935年,省政府把莱芜列入全省
产茧重点县。1938年日军侵入后,桑树几被毁尽,养蚕业近乎绝迹。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养蚕业的发展。1952年,从浙江引进新蚕种。翌年,拨款
2万元建催青室3处,组织共催共育。并成立蚕茧互助组,建立培训基地。从此,蚕业
生产开始回升。1957年,莱芜桑蚕良种繁育场建立。三年经济困难期间,蚕业生产陷
于停顿。1964年全国重点蚕业会议后,县人委把发展蚕业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环
节,养蚕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养蚕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遭到否定
和批判,桑树多被毁坏,蚕业生产再次陷入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
号召发展多种经营, 农村涌现出一批养蚕专业户。 1987年,全市养蚕专业户发展到
4593户;产蚕茧444吨,比1978年增长3.3倍,比1949年增长2倍。桑蚕 历来沿用地方
土种,所产茧呈微黄色,出丝率低。民国初年,引进日本品种义长×义园(正反)、新
园×浒桂等。1952年起引进推广一代杂交种,蚕种质量提高。至80年代,先后引进的
有沄浒×华9、苏16×苏17、华合×东肥、青松×晤月、苏5×苏6。柞蚕 清乾隆《泰
安府志》载,清初莱芜已广泛放养柞蚕,主要分布在大王庄、上游、茶业、常庄等山
丘地区。民国初年,境内凡有柞岚之处无不放养。1923年柞茧产量达到5000担。建国
前,柞蚕放养一年仅一次,品种多系山东一代黄,自育自养。1952年起推广二代品种,
实行一年春秋两季放养。 蓖麻蚕 1956年,境内部分村引进20盒蓖麻蚕试养,产鲜茧
220公斤。1965年发展到500盒,产鲜茧3325公斤。1967年达到3000盒。1970年后蓖麻
种植量大减,蓖麻蚕停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