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间作套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304&run=13

清末至民国时期,境内作物多为单作,部分实行间作套种。1921年,全县耕作地
596587亩,自作246971亩,小作187186亩,自作间小作161430亩。50年代初,间作套
种逐步发展,主要方式是玉米间作大豆或麦田套种玉米、谷子、大豆等。随着生产条
件的改善和科学水平的提高,间作套种方式不断改进,面积不断增加。1958年, 全县
间作面积14万亩,套种面积31万亩。1963年间作面积25.35万亩,套种面积4.99万亩。
1973年起, 间、套技术发展较快。1987年,全市有71.5%的耕地实行各种不同作物、
不同方式的间作、套种。
粮粮间作套种 50年代开始粮、粮间作套种,7 0年代起发展较快,成为间作套种
的主要类型。1987年,全市粮粮间作套种面积55.25万亩。主要方式有:①玉米间作大
豆或绿豆。 50~60年代中期,这种方式居多。1957年,全县有18万亩。分为2行玉米1
行大豆、4行玉米2行大豆或2行玉米2行大豆、2行玉米4行大豆。80年代中期,推行粮
粮间作的玉米大行间作大豆,一般亩产玉米350—400公斤,大豆35—40公斤。②地瓜
间作玉米或豆类。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全县有7.98万亩,占地瓜面积的49.2%。
1963年,全县有9.6万亩,占地瓜面积的42.3%。此后,间作面积占地瓜面积的30—40
%之间。 一般每亩穴播玉米400—600株,或穴播、条播豆类400—500墩。③小麦——
玉米——玉米(高粱、大豆) 间作三种三收。1973年,平原易涝地区首先试种小麦 —
—玉米 ——高粱(玉米)粮粮间作三种三收5.7万亩。1977年发展到27万亩,占麦田面
积的54%。 稳产高产田多为宽带距,麦畦宽3—3.5米,播小麦16—18行,畦背宽50—
80厘米, 套种2行玉米,收麦前后再在麦畦内种3—4行高粱或玉米。肥水条件一般的
地块,多为中带距,麦畦宽1.9—2.8米,播小麦12—15行。畦背宽70—80厘米,套种
2行玉米, 收麦前后在麦田畦内种2—3行高粱或玉米。夏季易涝的长埠岭和部分低洼
地区, 多为窄带距,麦畦宽1一1.4米,播小麦6—9行,畦背宽50—60厘米,套种2行
玉米, 收麦前后在麦畦内种1行玉米或大豆,也有的不种。三种三收比两种两收一般
每亩增产50—100公斤。但种管用工多,技术要求和成本高,80年代初中期被新的间、
套形式取代。④小麦——玉米、谷子等两茬套种。50年代,麦田套种玉米较为普遍。
60~70年代初有所减少。 70年代中期,被三种三收的粮粮间作套种取代。70年代末又
发展起来。 长埠岭和部分低洼地,用小麦小畦大背窄带距方式套种,世称"小粮粮间
作"。 一般小麦畦宽1米左右,畦背宽60厘米,麦收前20—30天套种2行玉米。这种方
式的套种面积1977年有4.96万亩,1979年有8.65万亩,1987年达到16万亩。一般亩产
小麦250—350公斤,玉米350—400公斤。平原麦田在麦收前10天左右套种夏玉米等作
物。 此种方式一般比收麦后播种的玉米早熟7—10天,增产10—30 %。粮棉间作套种
始于70年代初中期。 1973年有1300亩,1974年有2944亩。两种两收的一般每带宽1.3
—1.5米,整成高低畦,低畦种2—3行小麦,高畦套种2行棉花。三种三收的,一般每
带宽1.6—2米,种3一6行小麦,套种2行棉花,麦收后再套种1行玉米等作物。粮油间
作套种 民国时期至50年代, 部分山区有麦田套种花生的传统,但面积不大。70年代
中后期,寨里、杨庄、方下等公社的部分大队利用麦田畦背间作油菜,一般亩产油菜
籽25—30公斤。80年代初中期,部分山区推广麦田套种花生技术,1984年有4100亩。
粮瓜间作套种 50年代有零星种植。 80年代初中期发展较快。方式有: ①地瓜与西瓜
(甜瓜)间作。1980年苗山公社试种,1983年全社发展到15个大队2220亩。地瓜(窝瓜)
每亩1000—1200株, 亩产1000—1250公斤。 甜、西瓜每亩500—600株,亩产2000—
2500公斤。 ②麦田套种西瓜。1987年,蓝沟崖村小麦套种西瓜50余亩,亩产小麦300
—350公斤,西瓜2500—3000公斤。粮菜间作套种 粮菜间作为境内传统的间作套种方
式。1961年全县有5000亩。8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1984年达到7.51万亩。1987年,有
5.1万亩。主要做法有: ①以粮食作物为主,间作套种速生蔬菜。一般亩产小麦300—
350公斤或玉米350—400公斤, 冬春菜400—500公斤或秋菜1000公斤。②以速生蔬菜
为主间作套种粮食作物。 一般亩产春菜3000—4000公斤,秋菜4000公斤,玉米350—
400公斤。 ③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 一般亩产马铃薯1000—2000公斤,玉米250—
350公斤。 ④麦、姜间作套种。一般亩产小麦250—300公斤,生姜1500—2000公斤。
⑤大蒜套种玉米。一般亩产大蒜1500公斤左右,玉米300—350公斤。此外,还有大葱、
大白菜、 大萝卜套种小麦等方式。粮肥间作 粮食与肥料作物间作套种始于70年代中
期。 1977年,全县有玉米间作苕子2000多亩。一般每亩压青苕子6000—17500公斤,
当年玉米增产12—19.1%。 因秋播苕子越冬性较差和压青技术要求高等,此后不再种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