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被动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297&run=13

耕种工具 境内农家传统翻地整土工具有镢、 锨、犁、耙、荡耙等,50年代后逐
步引进新式步犁、悬挂犁、圆盘耙等。传统播种工具有耧、砘等,60年代后逐步引进
播种机等。镢。分大镢、小镢、条镢、板镢、山镢等,为农家必备工具,户有二、三
张不等。锨。有木、铁两种,是农家必备工具,户有一二张不等。耙。历来少数农户
具备,畜力或人力牵引。1957年全县有15906盘。人民公社时期每个生产队有一二盘。
1987年中小地块仍用来平地碎土。荡耙。分铁齿、木齿两种,农户必备工具,户有一
二把不等。牛轭(俗称索头)、耕襻、驭牛鞭等一般随犁、耙配备。犁。分有犁臂、无
犁臂两种。 前者使用广泛, 后者仅适用于山区瘠薄地; 畜力或人力牵引。1950年有
18000张,50年代后期逐渐被新式步犁、双轮犁取代。新式步犁。有7寸和10寸两种,
畜力牵引。 1950年县农场引进4部。50年代后期以来广泛使用。70年代后期被机引犁
取代。1987年,仅在山岭小块地使用。双轮双(单)铧犁。1952年引进,1955年有99部。
双轮双铧犁需3头牲畜牵引, 境内未能普及。双轮单铧犁只需两头牲畜牵引,使用较
普遍。悬挂犁。有重四铧犁、轻四铧犁、悬挂三铧犁、深耕一铧犁、深耕二铧犁、深
耕三铧犁和小铧犁等,60年代后期引进,需拖拉机牵引。其中悬挂三铧犁和小二铧犁
发展较快。 1979年有悬挂三铧犁938台、小二铧犁1004台。1987年有各种悬挂犁3052
台。 机耙。1961年引进46片圆盘耙4台,后又逐步增加24片、20片、18片、16片缺口
耙。其中16片缺口耙使用较普遍。1987年共有机耙726台,其中16片缺口耙157台。耧
(耩子)。历来有单腿、双腿两种,人力或畜力牵引。70年代后增加三腿、四腿等类型
并广泛使用。后逐渐被播种机取代。1987年,在零星小块地仍广泛使用。砘车。有单
行、双行、3行3种。60年代前使用广泛。后逐步淘汰。播种机。1962年引进24行播种
机,后逐步推广。规格主要有24行、11行、9行3种,以9行较为普遍。用拖拉机牵引。
1979年有 364台,1987年达到967台。锄耘机具 农家传统锄耘工具是锄,户有二三张
不等。 1951年县农场引进耘锄1部,后在全县逐步推广,用人力、畜力牵引,多用于
玉米、 谷子等作物的中耕除草,使用较广泛。1987年丘陵地区仍使用。灌溉机具 农
家传统提水工具有桔槔、戽斗(俗称撇子)、辘轳、转盘水车等。其中以辘轳较普遍,
有倒罐、鸳鸯罐等,历来为主要灌溉工具。20年代起使用转盘水车,系铁工锻打,需
固定于椭圆形水井, 用牲畜或3人以上带动,仅较富裕农家具备,建国后逐渐淘汰。
1950年, 县农场引进解放式手推水车1台,较轻便,上水量大,迅速普及,后来改进
为更加轻便的手摇水车。1951年引进水泵,用汽油机或柴油机带动。60年代后多用电
动机带动,普及迅速,1983年全县即达7367台。1987年,水泵仍为主要灌溉工具,桔
槔、 戽斗和辘轳仅在个别地区使用。收割机具 农家传统收割工具是镰刀,境内盛产
此工具,北部栾宫镰、南部祥沟镰、东部盘龙镰闻名于乡间农家,每户三、五张不等。
1960年,县拖拉机站引进吉林产割幅4米的收割机2台,因与当地种植规格不合,末使
用。 1967年,将该机改装后在羊里仓上和寨里公王庄收割350亩,以后年收割量保持
在400亩左右。 1975年后,小麦收割机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县拖拉机站和一部分公
社农具厂研制4GN—14型收割机,1978年制成300余台,但质量不过关,使用不便,至
1983年淘汰, 收割仍用镰刀。脱粒机具 农家传统脱粒工具是碌碡、杈、筢、扫帚、
簸箕、木锨,家家具备,数量不等。富裕家庭备有扇车。60年代初开始使用连环震压
器压场、脱粒,用拖拉机牵引,效果较好,迅速普及,1979年即达1422台。1961年,
县拖拉机站引进苏制MK一l100大型脱粒机2台,用45马力柴油机带动,年脱粒100万斤
左右。1970年起,全县大量引进推广国产小型脱粒机和扬场机,均用汽(柴)油机或电
动机带动。小型脱粒机既脱粒又净粒,轻便省力效率高,迅速取代连环震压器。当年
有脱粒机12台、扬场机3台。1983年有脱粒机4975台、扬场机707台。1987年有脱粒机
5472台、扬场机83台。小麦脱粒基本机械化。运输机具 农家传统运输工具是手推车,
历来是木轴木轮。1958年后逐步改换为轴承胶轮,成为农村主要运输工具。进入80年
代后被拖拉机、汽车等取代,成为辅助运输工具。同时,部分农户和生产队有地排车。
建国后,境内始有马车,1958年后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马车作为集体经济优
越性的象征, 一度发展较快。70年代后逐步淘汰。植保机具 1950年,县农场引进手
动喷雾器2架。 1952年引进手动喷粉器。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喷雾器、喷粉器均有
较大增长,1956年分别有713架、36架。1958年境内基本普及,分别达到1335架、461
架。60年代,农村生产队全部配备。1966年,分别为3021架、1580架。1978年,分别
达到7842架、4345架。8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许多农户自备
喷雾(粉)器,致使其数量大增,1985年有19297架,1987年达到3249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