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战役经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214&run=13

1月中旬,国民党军实施"鲁南会战十划,蒋介石亲临徐州部署,参谋总长陈诚到
前线督战,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旅的兵力,以沂蒙为目标,采取南北对进夹击的部署。
南线以整编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分3路沿沂、沫两
河向临沂进攻,北线以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的四十六、七十三、十二军
为辅助突击集团(以下只简称番号),由淄川、博山、明水等地南下莱芜、新泰策应。
华野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指示,抓住李仙洲集
团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战机,决定放弃临沂,以二、三纵队在南线采取宽大正面部
署,佯作决战态势,诱使李仙洲集团放胆南进;以一、四、六、七、八纵队于2月10日
起隐蔽兼程北上,九、十纵队从胶东、渤海迅速南下,围歼李仙洲集团。同时,部署
地方武装进逼充州,并在究州以西运河上架桥,摆出西进架势。蒋介石、陈诚错误地
判断华野放弃临沂是由于"伤亡过大, 不堪再战咖,严令李仙洲加速南进,实施南北
夹击计划。华野部队冒严寒,忍疲劳,运用在解放区内作战的有利条件,边行进、边
动员、边准备,于18日到达莱城周围地区,形成战役合围态势。20日发起战役。翌日,
华野八、九两纵在和庄一带伏击歼灭由博山南下归建七十三军的七十七师; 一纵和八
纵1个师攻击莱城李仙洲总部及七三军,占领城西和北部各要点;六纵一部突人口镇,
歼灭十二军新编三六师一部; 十纵击退章丘来敌,占领锦阳关,构成阻击阵地,切断
李仙洲集团向北逃路; 四、七两纵在颜庄一带攻击四十六军,迫其于22日退入莱城。
23日晨,李仙洲总部率四十六、七十三 军分3路向口镇方向突围。·华野布下袋形伏
击阵地,放其北进,并将由南线赶到的二纵部署在蒙阴西北地区,防李部向西南逃窜。
同时,早与中共有联系的四十六军军长韩炼成,在敌工干部协助下,放弃指挥,拖延
突围时间,策应华野行动。上午10时,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抵达芹村、高家洼一线,
被华野六纵十八师顽强阻击。12时,李仙洲集团尾部刚刚脱离莱城,华野四纵一部当
即占领,切断后路; 一、七纵由西向东,四、八纵由东向西,猛烈攻击,分割围歼。
李仙洲集团进退无路,混乱不堪,激战至17时大部被歼,李被俘。七十三军军长韩浚
率千余人逃至口镇, 会同新编三十六师残部逃往博山途中,被华野9纵歼灭,韩也被
俘,战役结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参战部队战斗序列如下: 司令员兼政
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唐亮。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副司事297令员何克希、副政治委员谭启龙,
辖一、二、三及独立师。
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副司令员张震、副政治委员康志强,辖四、
五、六师。
第三纵队,司令员何以祥、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司令员罩士冕,辖八、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王集成,辖十、十一、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司令员皮定均,副政治委员陈时
夫,辖十六、十七、十八师,配属鲁中军区警备第五团。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均、政治委员赵启民、副司令员林维先,辖十九、二十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向明、副司令员孙继先,辖二十二、二十三、
二十四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聂风智,辖二十五、二十六
师,配属鲁申军区警备第四团。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培善,辖二十八、二
十九师。
特纵,司令员陈锐霉、政治委员张藩,辖炮兵一、二、三、五团,工兵一团,骑
兵九团。
战役中,俘虏、击毙国民党军将官如下:
俘虏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少将副参谋长王为霖、第三处少
将处长陶仲伟,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少将副军长李谈、少将参谋长周健秋、十五
师少将代师长杨明、少将副师长徐亚雄、政治部少将主任刘立华、一百九十三师少将
师长萧重光、少将副师长柏柱臣、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姚尧,四十六军少将参谋
长兼政治部主任杨赞漠、十九师少将师长巢威、一百七十五师少将师长甘成城、少将
副师长陈炯、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游靖湘、一百八十八师少将师长海竟强、少将
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罗安; 击毙七十三军十五师少将副师长梁化中、七十七师少将师
长田君健。
上二图中部分地名与1987年标准村名对照如下: 南架宫泉即南架宫、吕公泉即吕
祖泉、上有庄即上游、不动即普通、太平洲即平洲、青石乔即青石桥、龙湾角即龙角、
毛子庄即茅茨、郭家庄即郭家镇、大王庄即王家庄子、马坡即梁坡、北铺镇即北埠、
宿家庄即肯家庄、南十里堡即南十里铺、沙坡庄即沙王庄、安庄即安仙、鹿城即芦城、
斯马河即嘶马河。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要战绩和伤亡见表10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