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其他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202&run=13

本世纪20年代,匪患蜂起。富户为保家护院,穷人为避免弃家逃难,境内民间沿
袭帮会武装组织传统, 修筑村坪、山寨,以大刀、长矛为武器自卫。1926~1932年黑
旗会在辛庄、颜庄一带48个村庄,1929~1932年黄旗会(黄纱会) 在大故事、中陈峪一
带109个村庄分别组织千余人的武装。 1939年,伪新民会操纵成立莱芜黄旗会总会,
组织数干人的武装, 与国民党莱芜县政府勾结, 担当莱城日伪军外围防务。 1937~
1940年,钢风道在和庄周围的10余个村庄,组织120人(一说195人)的武装,拥护中国
共产党抗日主张,后来大部人员参加八路军。上述武装均以会道信条维系,使用冷兵
器,不脱产。境内发展为脱产武装,影响最大的是硬拳道和中央道。此外,水北村地
主景肇铃, 于1937年拉起一股武装,翌年3月编入国民党莱芜县保安队。硬拳迸武装
因以红缨枪为主要武器,又称红枪会、红旗会。1926年传入境内。1938年成立人民抗
敌独立师,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与八路军合作,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1940年起,逐渐被国民党、日伪军控制,建立脱产武装,装备火药兵器。
1942年,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密授山东保安第七旅番号。总宫设在鲁西镇,元象德任
总宫长。下设军械、军需、医务处和特务队,辖5个中队,每队30余人;10个乡大队,
每个200人。 各中队依次驻在大碾 (中小庄) 、石门官庄、寨子、刘家庙、茂盛堂。
1942年,总宫指挥部迁至何官庄,下设秘书、参谋(辖审理、宣传股和教官室)、总务
(辖事务、军械、供给、经理股) 、交际处及驻莱城办事处。总宫直属单位有:督导队
(督导10个分宫)、警卫队、清共队、募给队、手榴弹制造厂、军械修理制造厂。所辖
武装分两个系统:一是脱产武装,按部队编制组成4个大队:特务大队驻何官庄,辖3个
中队200余人; 第一大队驻牛泉村,辖3个中队200余人,第二大队驻张里村,辖3个中
队150余人;第三大队驻寨里镇,辖3个中队200余人。二是不脱产武装编为10个分宫,
依次驻何官庄(辖8个村宫) 、张里(辖9个村宫)、中荣(辖8个村宫)、康陈村(辖7个村
宫)、徐封邱(辖6个村宫)、鹿家堂(辖10个村宫)、鲁西(辖12个村宫)、嘶马河(辖8个
村宫) 、鹿毛埠(辖8个村宫)、大庄(辖12个村宫)。1943年编入伪县警备队后,辖6个
中队。 1945年6月,元象德率脱产武装离境后,10个分宫解体。中央道武装1930年,
中央道传入境内发展武装。 193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组建50000人的抗日
武装自卫团。9月,道首张文政率众投靠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与蒙阴、费县、临胸、
腾县、泰安、泅水等县中央道组成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被编为两个团: 33团由沈洪
增任团长,34团由张学礼任团长; 张文政任副总团长。10月,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
动总队游击第五纵队编入国民抗敌自卫团, 组成3个团,一团由邢铭三任团长、二团
由卢宪臻任团长、三团由沈洪增任团长,各团营、连、排均为三三编制。第五纵队发
给步枪百余支, 从民间搜集部分步枪、土枪,但仍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翌年5月,
沈洪增团在旋车沟被日军打垮后,请求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派赵胜
协助, 将溃散的500余人收容编成蒙莱边区独立营,赵任营长,沈任参谋。后来,沈
洪增夜间率部潜逃蒙阴,被国民党山东保安部队编为第五团,张文政任团长,沈洪增
任副团长。不久扩编为保安第九旅,进驻蒙阴东里店,换上军装,成为以道规维系的
国民党游杂部队。两个月后回到莱芜,被日军改编为"剿共治安军"(即张团),司令部
设在口镇,莱城设有办事处,辖1个道团、3个步兵营,共2000余人、千余支枪,张文
政任司令,周保鼎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宋玉山任副官长,沈洪增任道团团长。1941年
夏,张文政率部逃离莱境,其新兵营留驻境内,被伪县警备总队收编为第二大队。不
久复投靠张部。其后,张文政部先后改编为国民党军山东保安第五团、第五旅等。抗
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