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民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201&run=13

1938年夏,中共莱芜县委以梁竹航县政府动员民众抗敌委员会名义,公开组织抗
日自卫团、青年抗日救国团等,并组织自卫团基干队、游击小组。1942年9月1日,中
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在《为发动人民武装保卫家乡告同胞同志书》、《人民武装自
卫委员会条例》中,确定青抗先、基干队、游击小组统称民兵。从此,境内民兵在中
共莱芜县委和人民武装部门领导下,经过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洗
礼,不断发展壮大。组织1938年起,中共莱芜县委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团,成立县团部,
并建立部分区、乡、村团部。村团部由中共基层支部武装委员任团长,支部书记任政
治指导员。同时,中共各级组织发动自卫团员自愿报名参加基干队、游击小组、爆破
小组等, 逐渐形成普通自卫团和基干自卫团两种形式。 1940年, 全县有自卫团员
61781人, 其中基干队5917人,游击小组4938人。1942年秋,基干队、游击小组、爆
破小组统一改称民兵,与村自卫团编为两套组织。各级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均配备专
职主任、副主任,形成群众武装领导体系。1946年起,为适应大规模支援解放战争需
要,对外出执行任务的民兵实行统一定员的班、排、连、营、团序列编制。1950年,
境内民兵组织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转变。1952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
暂行条例》规定,实行普遍民兵制度,即适龄、无残疾的公民均有参加民兵的义务和
权利,全县建成28个乡民兵队部、194个中队、943个分队、5915个小队。同时,经过
农民协会评议、 领导批准等手续,选拔政治纯洁、身体强壮、家庭劳动力充裕的165
岁的青年, 组成各级基干民兵队,全县共有13444人。1953年,莱芜县基干民兵团成
立,辖15个区基干民兵营。1958年7月,经过民兵整组,全县成立24个团、177个营、
1291个连, 基干排3396个, 其中基干班6225个、预备班9099个,普通排2556个、班
8425个,共有民兵16854.8人,其中,男性基干民兵226658人、预备团民兵25005人、
普通民兵46088人,女性基干民兵26687人、普通民兵48110人。9月,响应毛泽东主席"
全民皆兵"和"大办民兵师"的号召, 中共莱芜县委规定,人民公社有民兵万名以上的
成立民兵师,以下的成立民兵团,公社、管理区、大队党组织第一把手兼任政治委员、
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各级民兵指挥员兼任同级生产组织的第一副职。全县民兵
258868人, 其中青年民兵94个营、171个连、536个排、64038人。翌年初,全县成立
15个民兵师和1个县直机关民兵团,共有124个营、843个连、4019个排、15003个班。
其中,185岁者称野战民兵,有30个连、414个排、1923个班; 167岁和260岁者称基干
民兵, 有692个连、9361个排、3517个班,310岁者称普通民兵,有119个连、1244个
排、9653个班。1964年,莱芜县民兵师成立,公社改建民兵团,管理区改建民兵营,
生产大队改建民兵连, 经过整顿,民兵人数锐减为6万余人。此后,随着行政区划调
整,民兵组织相应变动。1981年,公社民兵团改称民兵营,大队仍称民兵连。1087年,
各乡镇和大型工矿企业建民兵营, 行政村建民兵连,全市共有民兵94215人,基干民
兵30个营加16个连,共348个排、1447个班,14000人。
装备 抗日战争时期, 境内民兵、自卫团主要武器是长矛、大刀、土枪和少量的
步骑枪、手榴弹、地雷等。解放战争时期,普通民兵和自卫团主要担任支前,一般无
武器装备,基干民兵全部装备步枪、手榴弹、地雷和少量轻机枪、冲锋枪等。建国后,
民兵的武器装备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改善。1968年,全部装备国产新式武
器。1987年,武器装备种类有:五四式手枪、六三式全自动步枪、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班用轻机枪、五八式连用轻机枪、五三式重机枪、五四式12.7
高射机关枪、五六式和六0式火箭筒、六三式六0迫击炮、五三式八二迫击炮、五六式
八二无后座力炮及报话机、小八一、硅两瓦、八八四步谈机、十门电话交换机、65电
话机等通讯器材和探雷器、常规工兵作业器材等,并有严格的武器使用管理制度和保
管维修基地。
教育训练 境内民兵训练, 逐步由分散、不系统、不统一状况,发展到训练形式
基地化、训练手段电教化、训练内容一体化、训练管理规范化。
军事训练。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游击战争形势,民兵军事
训练多以村或联防队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武器装备和参战方式自定内容和形式,有的
以传统武术训练使用冷兵器,有的训练造雷、布雷等爆破技术,现用现学,边学边干。
解放战争时期,利用民兵参战、支前的出征集结时机,进行战场救护、行进中防空、
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伪装等战术技术训练。 建国后,民兵军事训练不断加强。1951年5
月起,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民兵建设的指示》,坚持不违农时、不误
生产的原则,在农闲季节采取小型、就地、分散方法进行训练,内容主要是学习步枪
射击、投弹、站岗放哨和利用地形地物等。进入7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先后
颁发《1973~1975年民兵军事训练纲要》和《1977~1980年民兵军事训练纲要》,境内
民兵从现有武器装备和现代战争特点出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战法,采取以公社、厂矿
为单位集中训练方法,突出地实施专职武装干部、民兵排以上干部、武装基干民兵和
专业技术分队的技术、战术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纲要》规定课目,经考试合格
即完成训练任 务。 1982年,按照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的减少训练任务,精减训
练内容,减轻群众负担,主动为生产让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境内民兵训练走
上现代化、正规化。1987年,民兵训练基地有训练大楼、礼堂各一座,射击、战术、
队列训练场各一处以及电教室和录像、投影机等电化教学设备,能对民兵进行战术技
术、生产科学技术、普通兵种、专业技术兵种训练,军政艺训练时间和内容合理配比,
训练纪律、作息时间、操课、考核、评比规范化管理。按照训练纲要规定,累计训练
基干民兵3批2100人。 政治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各级民兵组织以冬学、夜校为
主要形式,向民兵进行抗日救国教育。解放战争时期,在土改、反霸等运动中,向民
兵进行阶级教育; 在支前参战中向民兵进行保卫胜利果实、保家保饭碗,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教育。1951年7月,按照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
民兵政治工作的指示》,境内向民兵进行以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
为中心内容的阶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1953年起,以《民兵入队誓言》、
《民兵守则》为教材,进行"怎样当好民兵"的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人
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加强民兵政治教育的意见》,境内普遍建起民兵之家,作为
政治教育阵地,并建立起基干民兵定期上政治课,以10姊的训练时间进行政治教育,
结合征兵、整组和重大节日进行政治教育制度,以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加强纪律性等国防教育为主,同时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四有"新人的普遍教
育。训练经费。建国初,民兵训练经费由上级军事机关拨款。人民公社时期,民兵训
练误工由生产队记工参加集体分配,其他训练经费由生产大队公益金支出。1984年起,
民兵训练经费实行全民负担,按农村人口每人每年0.15元筹集,由市人民武装部统一
管理使用。同时,实行以劳养武,全市以民兵组织名义建成企业395个,其中市属的7
个、 乡镇属的34个、村属的354个,年总产值5740.6万元,实现利税1216.6万元,提
取民兵活动经费104万元。 任务作用抗日战争中,境内民兵以地雷战、破袭战、麻雀
战、袭扰战、政治宣传战等战术,配合主力部队对日伪军作战。1940年1月1日,全县
出动民兵自卫团3万余人, 一夜破袭公路100余公里,拔除电线杆200余条,使日伪军
交通、通讯瘫痪。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广大民兵实行劳武结合,坚持和发展抗日根
据地生产,保障前线部队供给; 站岗放哨,反奸防特,保卫根据地治安秩序。茶业区
李念林领导的民兵联防队,在八年抗战中作战5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
缴获枪械180支、 子弹万余发。1944年10月,中国新华社报导李念林的事迹,美国合
众社称: "地雷英雄李念林是一位标准的山东游击队员","是一个生来的地雷天才"。
解放战争中, 境内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维持解放区治安。仅1947年7~9月,全
县民兵作战1040次,埋设地雷436枚,深入敌后侦察300余次,毙、伤、俘国民党军、
政人员1581人,摧垮国民党乡村政权94个,缴获步枪320支、子弹3364发、战马3匹以
及其他物资一宗。1946年8月,全县调集2330人组成20个连,担任看押俘虏任务。9月,
全县调集2850人组成23个连, 开赴胶济铁路沿线,开展边缘区对敌斗争。1948年8月
济南战役中, 全县调集民兵组成10个连参战。翌年2月,全'县调集1200人组成1个民
兵团,随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开辟新区工作(其它参战支前事宜详见第七章)。建国
初期,境内民兵配合公安部门剿匪、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嗣后,在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中担负起各条战线上的急、难、险、重任务,尤其是在农田基本建设、
抗灾抢险、科学种田等生产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1959年下半年,广大
民兵参加, 全县建成小型水库80座、塘坝55座,修筑水渠41公里,植树79100株,种
小麦丰产田18666亩,改革农具168项; 在文化活动中,创作歌曲88首、剧本24个,写
通讯稿1077篇,建立读报组553个。60~80年代,在境内的农田、水利、林业建设中,
均发挥重大作用(详见各专业编),支援工业建设和赴外地参加兴修水利均以民兵施工
团名义出现。 1968年3月,调集1200人参加东平湖陈山口出水闸工程施乓完成645860
.5立方米土石方任务。10月,又调集3714人赴齐河县参加根治海河工程施工,完成挖
河复堤5公里任务。 翌年3月, 调集6000人赴禹城县参加治理黄河工程施工3个月。
1970年1月,调集1750人参加莱芜发电厂基建工程施工。4月,各公社调集民兵组成团
营建制, 参加莱芜钢铁厂会战。1976年3月,调集5020人赴章丘县参加黄河春修复堤
工程施工, 完成土石方757094立方米。1977年3月,调集6000余人,赴历城参加黄河
复堤工程施工, 完成土石方1209885立方米,被工程指挥部评为先进单位。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下,全市民兵响应
市委振兴莱芜的号召,争当致富带头人,有11万人次被评为模范、先进、标兵、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