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19&run=13

莱芜地处鲁中泰沂山区, "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纬向
构造体系中,东西断裂和鲁西旋卷构造控制莱芜盆地的形成。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
榴皱次之,至今保留完善。主要有五个构造体系: (1)西北向构造体;(2)东西向构
造体系;(3)旋卷构造体系;(4) 新华夏构造体系;(5)南北向构造体系。区内岩
浆活动剧烈,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中生代晚期活动最强烈,第三纪以来也有活动,
多以断裂形式出现,并形成矿山、铁铜沟、金牛山等岩体。地形走向呈近东西向展布。
基岩多裸露于盆地周边山丘区,中间被新地层覆盖。自盆地周边至中心依次为太古界
变质岩类,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上古生界砂、页岩夹薄层灰尘岩及煤系地层,
中生界杂色砂、页岩及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第四系砂
质粘土及砂砾石。地层特点属华北形,且发育比较齐全。自老至新有:
太古界前震旦系秦山群分布于盆地北、东、南部边缘。主要岩性为黑云母粒变岩、
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混合岩类。厚度大于1000米。
寒武系分布于盆地北、东、南低山区及秃妮子山、羊丘山等地。岩性为页岩、泥
灰岩、石灰岩等。厚度600-760米。
奥陶系主要分部于南部八里沟、塔子、吊鼓山、唐家宅一带,东部瞳里至银山,
北部羊丘山、大冶,东北部音泉等地分布面积较少。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石
灰岩。厚度约960米。
石灰系主要分布在大汉河南岸丘陵区,西起八里沟东至颜庄一带。由于风化剥蚀,
仅有零星出露,大部分掩伏于第四系之下。岩性为页岩、砂岩、粘土岩、石灰岩,含
煤6一19层。厚度约270米。
二迭系分布范围与石灰系基本一致。岩性为砂岩、页岩、夹煤1-5层。 厚度约266米。
株罗系分布于莱城附近及以东地区,出露不广。岩性为砂岩、页岩、夹泥灰岩凸
镜体。厚度约550米。
白垩系分布于莱城东部及墨埠、大官庄等地,出露不广。岩性为安山岩、凝灰质
砂岩。厚度大约400米。
第三系主要出露于莱城以东及大芹村、港里、大洛庄、鹏山一带,除莱城北矿山
周围缺失外,盆地内第四系盖层下大面积分布。岩性为粘土岩、粉砂岩及砾岩。厚度
大于850米。
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山区低洼地段及盆地,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和砂、卵
砾石等碎屑岩类。厚度一般为10米,局部地区300米。
岩浆岩主要有莱城北矿山岩体、口镇北金牛山岩体、城子坡东北铁铜沟岩体、圣
井西南峭峪岩体。岩性为中酸性闪长岩类。岩体与围岩中奥陶系灰岩常产生接触交代
的矽卡型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