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乡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rec=15&run=13

城区办摹处驻莱城。清末属东乡的故事、鹏山、波阳、孝义保,南乡的西厢保,
北乡的东厢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一区。1941年春属莱东(博莱)县,为矿山、白龙、
鹏山区所辖。 1945年10月为矿山区和汉阳区辖地。1950年5月撤销波阳区,部分村庄
划归矿山区。1955年3月称第一区。1955年10月复称矿山区。1958年3月划为城关镇、
孝义乡、王善乡。同年10月,组建为城关、孝义人民公社。翌年2月合并为矿山公社,
辖城关、 汉阳、泉子、孝义、龙围、梁坡、王善、芹村、曹村管理区。1982年1月改
称城关镇。1983年增设花园管区。1984年4月改称莱城办事处,辖芹村、曹村、梁坡、
龙富、 泉子、汉阳、孝义7个乡和张家洼镇、城区办公室,共129个行政村,140个自
然村。1985年10月,改称城区办事处,辖45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北孝义乡1985年
由莱城办事处析出,驻北孝义村,辖3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张囊洼镇1985年设,
由城区、口镇和方下办事处部分村庄组成,驻张家洼村,辖59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
口镇镇驻口镇。原称土子口或吐子口,清末改为吐丝口,简称口子镇。大部为北乡垂
阳保,少部属镇里、王神、白龙及南乡辛兴、西乡山口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二区。
1941年春,划为镇里、白龙、山口区。白龙区属莱东(博莱)县,镇里、山口区属莱芜
(北)县。1945年,称口镇区。1951年3月改称第二区。1953年5月,口镇升为区级,由
县直辖。 1955年10月,第二区改为港里区。1957年,口镇并入港里区。1958年3月改
为口镇乡。同年10月,改称口镇公社,辖口镇、港里、林马、陈林、山口、水河管理
区。 1960年4月,原羊里公社的陶镇管理区划入,辖7个管理区。1984·年4月,改为
口镇办事处,辖口镇及陈林、青山、下水河、陶镇、壬家楼乡,54个行政村,68个自
然村。1985年10月,改称口镇镇,辖46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丰里镇驻羊里村。清
末属羊里、仪封、王石、中荣、辛兴、大下、山口保所辖。民国初年归寨里、水北、
雪野、鲁西区所辖。1942年10月设羊里区,属莱芜(北)县。1945年,撤销羊里区,归
水北、 鲁酉、口镇、雪野、香山区所辖。1946年4月设仪封区。1951年改称第三区。
1955年10月复称仪封区。1958年3月改称羊里乡。同年10月,改称羊里公社。1960年4
月,撤销羊里公社,所辖大队归口镇、寨里、大王庄公社。1964年5月恢复羊里公社,
辖羊里、 王石、辛兴、址坊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羊里办事处,辖羊里、址坊、
王石、辛兴乡,52个行政村。1985年10月,改称羊里镇,辖52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方下镇驻方下村。清末属南乡辛庄、方下保,西乡封邱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十区。
1941年,分为方下、鲁西两个区,属莱芜(北)县。1945年,两区合并称鲁西区。1951
年改称第四区。 1955年10月复称鲁西区。1958年3月分为鲁西、方下两个乡。同年10
月,改称鲁西、方下公社。翌年2月合并为方下公社,辖方下、李家义、石泉、鲁西、
公清管理区。 1984年4月改称方下办事处,辖公清、李义、石泉、鲁西乡及方下镇,
56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方下镇,辖5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
牛泉镇驻牛泉村。清末属南乡的毛埠、南宫、汉南保所辖。民国初年,属第三区 (波
南区) 和第十区(鲁西区)所辖。1939~1941年,先后隶属于莱南行署、新泰县、"新甫
县。1942年为新甫县汉南、圣井、鲁西、野店区所辖。1945年10月,称圣井区。1951
年改称第五区。1955年复称圣井区。1958年分为牛泉、圣井乡。同年10月,改称牛泉、
圣井公社。翌年并为牛泉公社,辖牛泉、上庄、吕家楼、圣井、省庄、小庄管理区。
1984年4月,改称牛泉办事处,辖牛泉镇及圣井、刘省庄、吕家楼、东上庄、小庄乡,
69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牛泉镇,辖32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
圣井乡1985年由牛泉办事处析出,驻圣井村,辖37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高庄镇驻
高庄村。清末属南乡的汉阳、西厢保和东乡的故事保所辖。民国初年归一区(城区)、
三区(汉南)、四区(颜庄)所辖。1941年属新甫县。1943年,始归新泰县,旋归新甫县。
1945年10月称波南区。1950年改称第六区。1955年复称汉南区。1958年将高庄、鲁家、
汉南、南冶、老君、谭家楼乡,合并为高庄、南冶两个乡。同年10月,改称高庄、南
冶公社,不久合为高庄公社。1960年撤销,北部归矿山公社,东部归颜庄公社,西部
归牛泉公社。1964年恢复建制,辖高庄、拼林、鲁家、老君、对仙、吴家岭、南冶管
理区。1984年改称高庄办事处,辖高庄镇及拼林、鲁家、老君、谭家楼、南冶乡,90
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高庄镇,辖50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
甫冶镇 1985年由高庄办事处析出,驻南冶村,辖4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
硕庄镇 驻颜庄村。 清末属东乡的颜庄、里辛、黄山、棋山保及铁车、波南保的
一部分。 民国初年,称第四区。1939年属莱南行署。1941年春划为4个区。南冶、清
泥、棋山3个区属新甫县,黄花区属莱东县。1945年10月,4个区合并称颜庄区。1950
年改称第七区。 1955年10月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分为颜庄、郑士庄乡,同年10月
改为颜庄、郑王庄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颜庄公社,辖颜庄、港里、澜头、清泥、
里辛、郑士庄、暮山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颜庄办享处,辖颜庄、城子坡镇及西港、
澜头、里辛、郑王庄、暮山乡,100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颜庄
镇,辖4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
城子披杖 1985年由颜庄办事处析出, 驻北城子坡村,辖14个行政村,18个自然
村。
里辛乡 1985年由颜庄办事处析出,驻里辛村,辖44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
辛庄钒 驻辛庄村。 清末属东乡鹏山、芦城、铁车保所辖。民国初年称铁车区。
1941年, 划为铁车、鹏山、辛庄区,属莱东县。1945年10月,3个区合并称铁车区。
1950年改称第八区,1958年分为辛庄、铁车乡。同年10月合并称辛庄公社,辖辛庄、
徐店、铁车、裴家庄、官庄、赵泉管理区。1984年改称辛庄办事处,辖辛庄、徐家店、
铁车、裴家庄、赵家泉、大官庄乡,74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辛
庄镇,辖52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铁车乡 1985年由辛庄办事处析出,驻铁车村,辖19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
苗山镇 驻苗山村。清末属北乡苗山、勺山保所辖。民国初年,称第六区(石马区)。
1941年春称苗山区, 属莱东县。1945年10月仍称苗山区。1951年3月,改称第九区。
1955年复称苗山区。 1958年3月,分为龙角、苗山乡。同年10月合并称苗山公社,辖
苗山、漫子、见马、铜山、勺山管理区。1984年改称苗山办事处,辖苗山、勺山、见
马、铜山、漫子乡,64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苗山镇,辖25个行
政村,24个自然村。
见马乡 1985年由苗山办事处析出,驻见马村,辖34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常庄乡 驻常庄村。清末称北乡常庄保。民国初年称石马区。1941年春属莱东县。
1945年10月称常庄区。1951年改称第十区。1955年10月复称常庄区。1958年分为常庄、
和庄乡。 同年10月改称常庄、和庄公社。1959年2月,合并称常庄公社,辖常庄、文
字、苗泉、和庄、普通管理区。1984年改称常庄办事处,辖常庄、和庄、蔷泉、文字
乡,54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常庄乡,辖26个行政村,26个自然
村。
和庄乡 1985年由常庄办事处析出,驻和庄村,辖31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
茶业口乡 驻茶业口村。 清末属北乡石城保。民国初年属第七区即雪野区。1941
年春,属莱芜(b)县的抬头区和茶业区。1942年,两区划归淄Jll县。同年末,两区合
并, 称篷 茶业乡。1945年10月,回归莱芜,仍为抬头、茶业区。1946年10月,两区
合并称茶业区。1951年3月,改称第十一区。1955年10月复称茶业区。1958年3月分为
茶业、 腰关乡。同年10月,分别改称吉山、腰关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腰关公社,
不久改称茶业公社, 辖峪门、腰关、茶业、花林、法山、阁老管理区。1984年4月改
称茶业办事处, 辖峪门、腰关、茶业口、花林、上茶业乡,60个行政村,6R7个自然
村。1985年10月,改称茶业口乡,辖39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膜关乡1985年由茶业
办事处析出,驻腰关村,辖98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上游镇驻上游村。清末属北乡
的雪野、 石城保与西乡的王石保所辖。 民国初年,属第七、第八区。1941年属莱芜
(北) 县的雪野、抬头、香山3个区。1942年抬头区划归淄川县。1945年10月,抬头区
回归, 属雪野区、香山区。1958年3月分为雪野乡、上游乡。同年10月大王庄乡、炉
厂乡的13个村划入,置上游公社。1961年北架宫村划入,时辖上游、架宫、雪野、酉
峪、 大厂、安子湾6个管理区。1984年改称上游办事处,辖上游、大厂、酉峪、安子
湾、 雪野5个乡,4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上游镇,辖2.2t个行
政村,30个自然村。皇野乡1985年由上游办事处析出,驻雪野村,辖11个行政村,20
个自然村。鹿野乡1985年由上游办事处析出,驻鹿野村,辖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
大王庄镇驻孤山村。清末属西乡的王石、旧寨、王许、羊里保和南乡的水南保所辖。
民国初年属寨里区和水北区。1941年春,分为香山、华山、大王庄区,属莱芜(北)县。
1045年1n月称香山区。 1951年改称第十三区。1955年复称香山区。1958年3月,分设
大王庄乡、大槐树乡。同年10月改为大王庄、大槐树公社。翌年合并为大王庄公社,
辖大王庄、 上宙、温家庄、大槐树、宅科管理区i 1Q84年4月,改称大王庄办事处,
辖大王庄、 宅科、大槐树、温家庄、上宙乡,62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1985年10
月,改称大王庄镇,辖39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大槐树乡1985年由大王庄办事处析
出,驻大槐树村,辖23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囊里镇驻寨里村。清末属西乡旧寨、
王许、大下保所辖。民国初年属第A区、第九区。1941年春属莱芜(北) 县寨里区、水
北区。1945年10月两区合并称水北区。1951年3月改称第十四区。同年5月,第十五区
所辖的7个乡划入。 1953年7个乡归回第十五区。1955年改称水北区。1958年3月分设
为水北乡、寨里乡。同年10月两乡合并组建为寨里公社。1960年4月,羊里公社撤销,
所辖羊里、 王石管区划入。1964年5月,羊里公社恢复,两个管区归回,时辖寨里、
大下、 太平、水北、公王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寨里办事处,辖公王、水北、太
平乡和寨里镇,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寨里镇,辖48个行政村,
50个自然村。杨庄镇驻杨庄村。清末属南乡水南保、西乡张里保。民国初年属第九区
(水北区)。1941年属莱芜(北)县,称张里区。1943年由水北区析出,称张里区。1945
年10月复属水北区。1946年10月置杨庄区。1951年3月改称第十五区,5月撤销,1953
年恢复。 1955年1n月改称杨庄区。1958年3月改称杨庄乡。同年10月改称杨庄公社,
辖杨庄、 胡宅、张里、陈楼、营房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杨庄办事处,辖杨庄、张
里、陈楼、胡宅乡,44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杨庄镇,辖45个行政
村,46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