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b&A=5&rec=221&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 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1.94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06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22494元,比上年增长8.0%。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77位。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招引推进项目共有242个,其中投产类项目7个,开工建设类项目17个,已选址类项目13个,新注册类项目165个,在谈推进类项目40个。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2014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5万户,注册资金7.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34.1%;从业人员3.69万人,增长13.3%;私营企业发展到2624户,从业人员3.06万人,注册资金163.47亿元,分别增长34.9%、33.5%和45.9%。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各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52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增加值16.77亿元,林业增加值0.14亿元,牧业增加值6.23亿元,渔业增加值12.8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3亿元。
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17万亩,下降2.9%;总产量15.59万吨,下降2.9%;单产419.4公斤,增长0.02%。油料作物产量4.15万吨,下降5%。全年猪出栏44.35万头,羊出栏12.4万只,分别增长2.3%和5.4%;牛出栏0.82万头,增长76.0%。全年肉类产量3.66万吨,增长1.1%;蛋类产量3.2万吨,下降5.6%。
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79公顷,均为荒山造林;新育苗124公顷;全区有10074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覆盖率达到40.2%,提高0.7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0.13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89万吨,淡水产品产量0.24万吨。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85万台,农用运输车0.59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11万吨。年末自来水受益村421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9%。
耕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整理土地3.65万亩,新增耕地3624.3亩,耕地实现连续17年不减少;落实各类用地指标1.25万亩,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89亩。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 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完成工业总产值969.40亿元,增长5.3%。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2.28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25.77亿元,增长30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润16.63亿元,增长100.7%;利税合计27.38亿元,增长30.0%;企业亏损面18.6%,增长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42亿元,增长26.4%。
电力事业平稳发展。全社会用电量60.13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7%,其中工业用电量56.43亿千瓦时,下降2.1%。
建筑业生产效益低迷。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20亿元,下降5.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8亿元,下降4.3%;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0.20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增长0.2%。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8.3亿元,下降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7万平方米,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82亿元,增长15.9%。其中,城镇投资329.1亿元,增长17.0%;农村投资121.72亿元,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17个,其中新开工552个,增长16.9%;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605.2亿元,增长16.4%。
房地产开发投资略增。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6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2亿元,增长0.0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7.15万平方米,下降16.7%;房屋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9.3%。
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67.4亿元,增长13.1%;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15.57亿元,增长10.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7.29亿元,增长12.9%;住宿餐饮业实现5.68亿元,增长8.8%。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5.01亿元,增长17.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2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5.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出口19.9亿美元,增长52.8%;进口65.46亿美元,下降4.0%。钢铁、水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93.7%和3.1%。亚洲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84.3%,其中出口韩国的比重最大,占出口总额的18.7%。铁矿砂、大豆为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9.9%和32.5%。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0.83亿美元,增长3.1%,实际到账外资0.97亿美元,增长20.5%。
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3467万吨,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岚山港完成8586万吨,增长11.0%。煤炭及制品完成819万吨,增长3.7%,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完成3546万吨,增长15.8%,金属矿石完成5948万吨,增长10.5%。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公路旅客周转量1.45亿人公里,增长6.4%;地方公路货运量3272万吨,增长6.0%,公路货运周转量21.0亿吨公里,增长5.8%;铁路货运量1398万吨,下降3.7%。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443.7公里,其中国道29.3公里,省道41.9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15.8公里,一级公路41.6公里,二级公路13.9公里。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0.3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44万辆,增长15.0%。民用轿车保有量4.65万辆,增长11.0%,其中私人轿车3.95万辆,增长15.0%。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47亿元,比上年增长7.2%;信函282.5万件,增长5.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9亿元,增长7.5%。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3.89万户,下降16.7%;移动电话用户22.84万户,下降6.4%;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4.04万户,增长12.9%。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增长47.0%。年末全区拥有星级宾馆、饭店2家;旅行社2家。全区有A级景区3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旅游强乡镇2处,旅游特色村2处。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35.37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国税收入19.82亿元,同比增长6.1%;地税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2亿元,可比增长7.0%,分部门为:国税6.56亿元,同比增长25.5%;地税10.78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完成3.4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16.81亿元,占80.7%,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2亿元,下降13.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增长20.7%,教育支出增长45.2%,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5.7%、30.4%和26.7%。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7亿元,比年初增加2.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0.83亿元,比年初增加11.1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59.02亿元,比年初增加82.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5.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8.3亿元和15.8亿元。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区现有保险公司11家。实现保费收入2.58亿元,增长2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2亿元,增长20.0%;寿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23.0%。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7636万元,增长0.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724万元,增长4.4%;寿险赔付金额912万元,下降18.9%。
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区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0.1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6平方公里。年末全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47%,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城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城区道路长度142.69公里,面积361.4万平方米,城区排水管道总长度377.85公里。城区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9.1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0.35万吨,增长5%;供应天然气总量1100万立方米,增长10%;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32万平方米,增长11%。城区现有公园12个。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20.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为75.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6天,占75.7%。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0.3分贝,城区区域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52.9分贝。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115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43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39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末,全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提高0.84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26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9件、增长52.6%。
年末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8个;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有山东名牌产品16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2件。
人才战略扎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评选市级首席技师1人,区级首席技师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61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30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572人;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67万人;小学37所,在校学生2.3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幼儿园60所,入园幼儿3768人,在园儿童1.17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5处,其中数字影院1个,文化馆1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9处,出版报纸1种。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077万元。拥有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1个,对全区300处村居(社区)配备体育设施。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二级综合医院1处,卫生防疫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乡镇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8处,一体化卫生室197所,拥有在编卫生技术人员671人。
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2.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7万人。人口出生率20.3‰,人口死亡率7.66‰,人口自然增长率12.64‰。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40.2万人,增加0.15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8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17939元,经营性净收入9746元,财产性净收入421元,转移性净收入-328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23元,比上年增长11.8%。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1282元,其中食品支出4170元。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96台,冰箱95.8台,洗衣机85.8台,空调43.3台,微波炉17.5台,摩托车67.5辆,固定电话21.6部,移动电话98.3部,计算机45台,互联网用户54.2户,家用汽车20.8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35元。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万人、2.86万人、1.45万人、2.5万人和1.79万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国家试点区域全覆盖,其中6.1万人60岁以上的农民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参保缴费人数达17.5万人,缴纳参保费5026.8万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已建救助管理站1处。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个,收养714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303人。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8个,总床位数960张,集中供养率75.0%;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4200元和3200元。全年福利彩票销售额3500万元。
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人数1149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430元,人均月补助28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14091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均月补助15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235.2元,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433.6元。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1220元上调到1350元,小时最低工资由12.5元调整为13.5元。
平安岚山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下降3.7%;死亡人数10人,增长25.0%。全年受理刑事案件立案数1003件,下降32.8%;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68起,下降16.5%。全区刑事警情、“两抢”警情在近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2014年又分别下降36.6%和66.7%。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狠抓学习夯实基础。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规定篇目,集中学习普遍在3天以上、参学率达100%;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进行全覆盖培训,组织领导干部到市本色精神教育基地、鲁南监狱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了“情注人民—身边的感动”教育,选取30个先进典型和事迹,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二是动真碰硬开展批评。高标准高质量召开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共查摆出问题248条。各级党组织全部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区委常委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全区党员均作了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达到了红脸出汗、排毒鼓劲的效果。三是扎实整改取信于民。制定并严格落实“两方案一计划”,分别确定69项整改任务、36项专项整治内容,区级先后出台三期共24项区级问题整改清单。全面推行民事代办制度,建立便民服务中心444个、解决群众困难7200余件。四是健全制度务求长效。区委制定完善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制度规定19项。各级各部门共新制定制度217项、修订428项、废止17项。创新“一公开双积分”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山东卫视《齐鲁先锋》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举全区之力服务支持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一是全力做好搬迁工作。区委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项目服务推进工作,在全区抽调150余名领导干部,组成5个驻村工作组,全力做好群众工作,有力地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市委书记杨军给予了高度评价。截至2014年底,东湖片区431户顺利搬迁,完成了韩家营子、申张村房屋清点评估,累计清理地面附着物6300余亩、海域附着物1.1万亩,搬迁坟墓2559座。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解决搬迁群众老有所养问题,将项目搬迁区域和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范围,全区有6182名农民参加了被征地农民保险,发放养老金2.18亿元。同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范围,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助360元,确保搬迁群众能够病有所医。三是全面抓好安置区建设。可安置8000余户、2万余人的山钢安置区锦绣花园50栋住宅楼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4.2亿元,37栋竣工交付,投资1.2亿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启用。及时制定了搬迁安置群众定期回访机制,帮助解决群众搬迁后的困难和实际问题,赢得了搬迁群众的理解支持。

【强力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一是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创新实施了“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全区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过百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招引投资120亿元的华信石油仓储等242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929万美元,被评为全省最具石化投资价值城市。大力推动本土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冷链物流基地被列入省重点项目,中楼塑胶工业园区、木材中小项目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鲁圣电力器材扩能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健全完善领导包联产业、企业制度,设立2000万元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5亿元企业过桥资金。大力加强银企合作,新增华美食品等股权挂牌上市企业8家。加快企业科技创新,23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2.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62%。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设立100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新发展特色农业1.7万亩、浅海综合立体养殖3万亩;新增家庭农场3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7家,总数居全市首位。建成启用了农检中心,日照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岚山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申报,浏园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全省唯一一家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三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9.5%。发展物流运输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4亿吨、增长19.3%。设立了500万元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发展到12家。争创3A级景区2处,巨峰茶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楼镇被评为全省旅游强镇。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序推进。成立了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项,审批事项统管率达100%;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工商和质监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岚山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岚桥集团成功并购澳大利亚西部能源公司,开创了国内民营企业跨境收购上市能源类公司先河;与澳大利亚卡拉萨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实现了全市区县级友好城市缔结零的突破。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 一是城市精细化建管水平不断提升。完成城建重点工程投资10.1亿元,实施了9个城中村改造,新建安置楼1770栋、保障性住房2710套。完成了轿顶山路等4条道路升级改造,绣针河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建成的岚山水厂正式向城区供水,新增供热覆盖面积80万平米,新铺设改造雨污水管网62公里;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装修布展顺利推进,凤凰山群众体育公园开工建设,轿顶山全民健身运动广场建成启用。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米、城市绿道17.8公里。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验评估,被评为省级文明区。二是重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30万吨级矿石泊位主体完工,30万吨级原油泊位投入运营,港口矿石皮带系统建成启用。开工建设了222省道、613省道黄墩段改造改建工程,青日连铁路在全市率先开工建设,瓦日铁路全面建成通车,110千伏陈家变电站建成启用。三是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6.2亿元,实施乡镇驻地集中连片开发,开工建设了37个项目、19万平方米。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黄墩草涧社区、中楼鸡山沟社区一期工程建成入住。投资1112万元解决了2.5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工程“五位一体”管理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碑廓镇、巨峰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四是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环保设施投入14.6亿元,实施了7大环保重点治理工程,4处镇驻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狠抓城区扬尘综合治理,区域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好转。新增造林面积2.0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0.2%,安东卫街道跻身国家级生态乡镇。设立2000万元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新打造生态文明村74个、示范片区15个、示范线路13条,被表彰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区。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全年民生支出1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4.6%,被评为全国民生改善优秀示范城市。一是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投资3亿元实施了57项教育工程建设,完成日照海洋工程学校扩建,全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初验。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巨峰卫生院康复楼开工建设,中楼卫生院综合楼建成启用。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50人,被表彰为省级创业先进城市。为5335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2253万元,顺利通过了全省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二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大爱岚山 崇德向善”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和“文明健康新家园”“四德”工程等创建活动,创新实施了“四德”积分管理。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实现了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成功争创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三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治安社会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维稳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实施安全生产保障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举办科学发展大讲堂8期,培训干部2400余人次。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在企业行业协会兼职等进行专项清理。制定党管人才工作意见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企业人才服务年”活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1+5”体系,抓好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二是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扎实推动“双增工程”,着力发挥“4+1”包联帮扶作用。统筹抓好“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力整治4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圆满完成村居(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扩大“两新”组织覆盖率,创新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制定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快“阳光岚山”建设,“阳光岚山”做法先后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法泉和市委书记杨军等领导的多次批示,多家报刊媒体刊登。强化执纪办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4人。

【镇(街道)概况】 岚山头街道 位于日照市东南端,濒临海州湾,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公里,辖17个村居,居住人口5.1万,境内有国家、省、市、区驻岚单位66家,拥有岚山港和岚山渔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和由五大港口组成港口群,是全国重要的货物进出口岸和液化品储运基地。多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服务大项目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为重点,不断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街道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092亿元,增长30%;招商选资完成6500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01亿元,同比增长11.53%;实际利用外资3210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1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销售76.5亿元;新增民营企业9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82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9元,同比增长12.8%。荣获“住房和城乡规划先进单位”“二〇一三年度消防先进乡镇(街道)”“2013年度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3年度全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渔业工作先进单位”“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市级示范点”“全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乡镇(街道)”和“2013-2014年度全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王炳坤,办事处主任李向涛。
安东卫街道 是岚山区委、区政府驻地单位,地处鲁苏交界、海州湾畔,面积42平方公里,有黄金海岸线6公里,33个村居(社区),其中10个社区(9个村改社区),13个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42068人,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江北最大的干海货市场和江北最大的绳网市场。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临港靠钢,东距岚山港4公里,北距日照钢铁5公里,坪岚铁路、同三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在此交汇。近年来,街道按照“为城市建设服务、靠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好“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民生事业”四篇文章,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卫、现代商贸富卫、蓝色经济强卫、生态文化名卫,全街道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97元。被誉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先后获得“全市镇域经济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平安日照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被岚山区委、区政府评定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等奖。
党委书记牟敦谊,办事处主任徐志华。
虎山镇 辖53个行政村,面积105平方公里,6.1万人。该镇区位、港路优势突出,沈海高速、204国道、坪岚铁路和青日连铁路从境内穿过,毗邻日照港、岚山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鲁南临港产业带核心区、山东钢铁精品基地所在地,辖区内有钢铁、石化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已落户过千万元项目2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3个。辖区内有黄海九寨沟风景区,特色产业为渔业、绿茶。该镇连续6年位列岚山区乡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第一名,先后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日照市镇域经济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14年,全镇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3.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
党委书记杨宁,镇长岳仁顺。
碑廓镇 位于鲁苏两省交界,地处黄海之滨。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有8个社区64个行政村,5.03万口人。素有“田园碑廓”“圣公故里”“石化重镇”“木业之都”之美誉。域内建有金星生物动力农业庄园、东篱牧业现代养殖园区等5大园区,有向阳流域、丁家庄流域两个千亩现代有机绿茶生产基地,坤时现代高端苗木生产基地,全国生态栽培技术及社会化服务集成项目示范区浏园茶叶公司,国家级规范化合作社茂宽农机专业合作社。规划了占地24平方公里的岚山石化园区西区,已落户投资24亿元的瀚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恒瑞棕榈油项目和投资40亿元的浦胜石油项目。拥有“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和“国家级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有木材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2007年被省林业局授予“木业名镇”称号。2014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亿元,新增民营企业80家,个体工商户2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10余个荣誉称号,被住建部等七部委确定为 “全国重点镇”。
党委书记郑伟,镇长李小雪。
黄墩镇 地处日照市岚山区西北部山区,辖8个社区,54个村,5.6万口人,面积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万亩、山场河滩7.6万亩。先后获得国家生态镇、省级文明镇、全市镇域经济先进乡镇、市级文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烟叶生产先进乡镇、国家级绿色食品板栗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黄墩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北靠335省道,东依222省道,613省道贯穿东西,距日东高速公路10公里,距日照港40公里,境内沥青路总里程22公里,铺设水泥硬化路128公里,全部行政村实现了道路村村通。近年新修成的百里环山路总里程100余里,把全镇九大流域、5.2万亩经济园林串成串,连成线,搭起了绿色长廊。近年来,黄墩镇坚持“三区共建,三化同步”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聚力打造春观花、夏揽绿、秋摘果、冬赏雪的日照“香格里拉”。2014年,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3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19万元,同比增长24.8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实现12000元,同比增长15%。
党委书记王宗志,镇长王东亮。
高兴镇 位于岚山区北部,辖46个行政村,3.5万人口,镇域面积62.6平方公里,是一个工业农业并行发展的城郊型乡镇。因境内有高兴庙而得名,境内有著名白云寺、望海寺等古迹,有岚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是享誉全国的《李二嫂改嫁》作者王安友故里。主要交通干道有县级公路涛马路和青赵路,距离日照港、日照主城区分别为15公里;与正在建设的日照精品钢基地相距10公里,瓦日铁路、菏兖日铁路、沈海(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距沈海(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途径高兴。近年来,高兴镇围绕“东金、西煤、南工、北农、中居”五个产业布局,举全镇之力服务大项目,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聚力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镇域均衡发展,全镇呈现出创新优质发展的良好局面。被誉为“尧王古城”“江北五金加工第一镇”“日照桑蚕生产第一镇”。 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1847万元,同比增长15%;荣获了“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郑强,镇长丁明松。
巨峰镇 位于日照市岚山区中部,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镇辖90个行政村,7.8万人,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8.8万亩,耕地9.1万亩,其中茶园6.2万亩。境内兖石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341省道、青赵公路横贯东西,222省道、巨碑路、青日连铁路纵贯南北。公路、铁路畅通,规划中的日照市货运编组站就坐落在该镇。巨峰镇是岚山区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业人口众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区域内北高南低,土壤微酸性。自60年代南茶北引种植成功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截止2014年,全镇茶园面积发展到6.2万亩。独特的立地条件和小气候孕育了巨峰绿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助消化等特点。巨峰镇是南茶北引第一镇,也是江北绿茶第一大基地,北方绿茶生产的龙头和茶文化交流的窗口。巨峰镇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镇”、省级“中心镇”“特色产业镇”。 2012年,巨峰镇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荣誉称号。2013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旅游强乡镇”。2014年,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重点镇,巨峰茶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自2012年以来,巨峰镇着力打造了一条集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叶贸易、乡村度假、美食娱乐为一体的“百里绿茶长廊”特色游线路。重点打造了后黄埠生态度假村、碧波茶文化风情园、薄家口茶叶交易市场、淞晨茶文化产业园、点将台茶文化园等旅游景点,极大地提升了日照绿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党委书记田海文,镇长谷翔鹏。
中楼镇 位于岚山区西北65公里处,东临日照港、北依日兰高速,南连瓦日铁路火车编组站,日兰高速中楼(龙山)连接线正在规划建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2处社区65个自然村,对空面积135平方公里,2.2万户,6.03万人,5.4万亩耕地,土壤肥沃,河流纵横,水利、矿产、农业资源丰富,自古就有“金中楼”美誉。中楼镇工业以塑胶加工为主,是“山东省塑胶工业配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鲁东南著名的“塑胶加工之乡”,现有塑胶加工业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产品涉及橡胶、塑料配套产品八大系列10万多个品种,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车辆、医疗器械等行业,销往国内外20多个省、市、国家和地区。境内有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马鬐山旅游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中楼镇坚持“一带三区”产业布局规划引领,大力实施“橡胶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五大战略,突出抓好塑胶加工业优化升级,深度推进马鬐山风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1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53.3万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6.1%和30%。
党委书记丰源,镇长赵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