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b&A=4&rec=32&run=13

【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反馈,2013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 亿元,达到1500.1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45 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84.33 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584.38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 亿元,达到1069.05 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 亿元, 达到100.09 亿元, 增长15.5%。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 亿吨,达到3.18 亿吨,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24 亿吨,增长12.4%。进出口总值突破300 亿美元,达到330.39亿美元,增长3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2778 元,比上年增长10%。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7:53.5:37.8 调整为8.7:52.3:39,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升1.2 和1.03 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蓝色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市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685.37 亿元,增长13.5%,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45.7%,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生态海洋建设扎实推进。各类海洋生态保护区达到11 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4 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4.87 万公顷。日照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1%,提高1.47 个百分点。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全市生产新型墙材16.5 亿标块,占墙材生产总量的95.2%。建成节能建筑499.72 万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7.7%;通过墙改建筑节能,实现利废280 万吨;全年城市节水544.2 万立方米。我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13.70 万户,注册资本(金)1617.06 亿元,分别增长9.6%、27.9%。其中,内资企业(非私营)2898 户,下降3.1%,注册资本(金)241.56 亿元,增长11.8%;外资企业450 户,与上年持平,注册资本(金)30.55 亿美元,增长11.9%;私营企业发展到2.2 万户,从业人员25.01 万人,注册资本(金)1117.82 亿元,分别增长15.6%、5.1% 和35.2%;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84 万户,从业人员18.49 万人,资金数额44.62 亿元,分别增长8.2%、3.5% 和21.8%;农民专业合作社3188 户,出资总额26.73 亿元,分别增长40. 6% 和42.3%。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回落0.3 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升四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衣着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3.5%;烟酒类价格下降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总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1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实现增加值131.45 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62.97 亿元,增长3.2%;林业增加值2.31 亿元,增长3.3%;牧业增加值31.62 亿元,增长3.2%;渔业增加值28.94 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62 亿元,增长6.8%。
农牧渔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10 个,粮食总产量连续八年超过一百万吨。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8.7 万亩,总产量102.02 万吨,单产410.21 公斤/ 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2.79 万亩,产量24.62 万吨,增长2.2%。全年猪出栏202.42 万头,增长2.7%;羊出栏82.1万只,下降0.3%;牛出栏7.59 万头,增长6.9%。全年肉类产量21.16 万吨,增长1.3%;奶类产量2.18万吨,增长26.4%;蛋类产量12.2 万吨,增长0.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61 万吨,增长3.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2.66 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95 万吨,分别增长2.2% 和17.2%。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163 公顷,增长1%。其中,经济林面积4098 公顷,防护林面积3214 公顷。年末全市林木蓄积量493 万立方米,有7 万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9.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各级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5.19 亿元,增长21.1%,占财政支出的15.9%。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9.22 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1.13 万台,农用运输车3.71 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140 家,服务农户4.6 万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4.86 万公顷,机播面积20.35 万公顷,机收面积18.25 万公顷。年末自来水受益村庄2816 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2.14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 万吨。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86 万公顷,增长4.5%;节水灌溉面积5.47 万公顷,增长19.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78 家,其中,年产值过100 亿元的企业5 家,比上年增加2 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75.37 亿元,增长12.6%;实现工业增加值646.93 亿元,增长11.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4.99 亿元,增长10.6%;重工业实现411.94 亿元,增长12.7%。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9.82 亿元,增长15.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2.49 亿元,增长12.4%。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2.21 亿元,增长14.7%。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49.43 亿元,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3%,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产值460.99 亿元,增长36.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2%,由上年低于钢铁行业5.7 个百分点,赶超为高于钢铁行业0.3 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第一大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60 家,实现产值480.76 亿元,增长29.8%,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97%,比年初提高1.03 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7.97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利润75.63 亿元,增长18.0%;实现利税121.07 亿元,增长11.4%。盈利大户增长强劲。利润前20 名企业共实现利润52.25 亿元,增长82.5%;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11 家,净增5 家,实现利润75.26 亿元,增长49.2%。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利润24.67 亿元,增长63.3%。
装备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在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70 种,占66.7%,增长面比上年提高4.8 个百分点。装备工业重点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汽车发动机72.5 万台,增长32.1%;自动变速箱75.8 万台,增长161%;平板电视机39.1 万台,增长25.7%;低速载货汽车77.4万辆,增长8.4%。另外,全年粗钢产量1267.6 万吨,下降0.1%;水泥产量1269.8 万吨,增长38.6%;食用植物油产量281.4 万吨,增长17.1%。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认真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政策,在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保持了低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97.69 吨标煤,增长1.7%,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 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50.11 万吨标煤,增长1.2%,低于上年14.9 个百分点。万元GDP 能耗持续下降,能够确保完成年度下降3.7% 的目标任务。
电力供销形势稳定。全社会用电量160.9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业用电量132.74 亿千瓦时,增长3.2%;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长2.99%,低于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水平2.92 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供电量146.96 亿千瓦时,增长4.4%,售电量142.55 亿千瓦时,增长6.7%。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5.15 亿元,增长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7.84 亿元,增长23.8%。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86.62 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28.05 万平方米,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9.05 亿元, 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998 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68 个,增长17.0%,完成投资998.51 亿元,增长16.4%;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13 个,完成投资419.59 亿元,增长4.6%;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677.29 亿元,增长17.4%。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一、二、三产业投资之比为3.2:40.6:56.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升2.1 个百分点;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67.71 亿元,增长30.6%,比上年提高22.6 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1.46 亿元,装备制造业投资69.87 亿元,分别占全部投资的6.7% 和6.5%。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统筹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全年共招引推进投资在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451 个,实际到位资金327.5 亿元。招引新注册企业249 个,注册资本金78.62 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04 亿元,增长9.2%。其中住宅投资54.02 亿元,增长7.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96.68 万平方米,增长14%;房屋竣工面积96.82 万平方米,下降22.7%;房屋销售面积159.72 万平方米,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4.36 万平方米,增长28.7%;房屋销售额81.41 亿元,增长60.5%。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整体运行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2 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16 亿元,增长13.1%。从城乡居民消费情况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87.4 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8.8 亿元,增长13.3%。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440.1 亿元,增长13.5%;餐饮收入实现36.1 亿元,增长12.2%。
热点商品消费保持活跃。从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情况看,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2 亿元,增长55.1%,比上年提高38.4 个百分点。刚性需求商品增速平稳。吃穿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6 亿元,增长17.2%。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56 亿元,增长1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6.1 亿元,增长7.5%;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4.8 亿元,增长11.4%。全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9.1 亿元,增长36.4%;五金、电料类实现零售额1.7 亿元,增长3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0.5 亿元,增长37.9%。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30.4 亿美元,增长30.6%,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3 位和第2 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8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8 亿美元,增长0.1%;钢铁、水产品、汽车发动机和柠檬酸等为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分别占32.2%、12.9%、9.3% 和5.1%;东盟、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占16.8%、14.5%、14.0%、10.2%、9.0% 和8.4%。进口291.6 亿美元,增长36.2%;铁矿砂、大豆、煤炭、铜及其制品等为主要进口产品,进口额分别占31.7%、28.7%、8.4% 和5.5%;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东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进口市场,进口额分别占24.6%、21.5%、13.1%、11.7% 和7.4%。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利用外资项目22个,增长57.1%;实际到帐外资5.30 亿美元,增长25.8%,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7 位和第5 位。成功举办韩国周活动。华润置地、昌华海产品、泰森食品、实华原油码头等增资项目实际到帐外资4.1亿美元,占全部到帐外资的77.4%;新加坡、香港、韩国等亚洲地区为外资主要来源地,实际到账外资分别为2.67 亿美元、1.19 亿美元、1.04 亿美元,分别占全部到帐外资的50.5%、22.5% 和19.7%;第二产业是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一、二、三产业实际到帐外资之比为2.9:91.3:5.8。
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市核准境外投资额1.32亿美元,增长44.2%,绝对值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0 位和第7 位。主要项目有:日照昌华(加拿大)石油开采项目增资0.6 亿美元、日照富邦(马来西亚)铁矿项目0.15 亿美元、日照金宝矿业(印度尼西亚)油气沥青项目0.1 亿美元、山东汇能燃料(马来西亚)矿业项目0.09 亿美元。同时,日照昌华(加拿大)油田开采项目(增资1.5 亿美元)、日照市凌云海糖业集团(新西兰)农场项目(0.28 亿美元)、日照新华瑞(坦桑尼亚)金矿二期(0.2 亿美元)等一批重大境外投资项目已进入审核报批程序。全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29 人。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 港口生产迈上新台阶。日照口岸被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表彰为“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日照港、岚山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被世界卫生组织评选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达标口岸;日照口岸被评为“全省文明口岸”。沿海港口新增对外开放泊位6 个,已开放泊位总数达48 个。全年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18 亿吨,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金属矿石1.53 亿吨,增长10.9%;石油天然气及制品3451.62 万吨,增长47.4%;煤炭及其制品3344.46 万吨,下降1.7%;木材1644.43 万吨,增长0.2%;粮食960.68 万吨,增长5.3%;钢铁592.46 万吨,下降9.5%;轻工医药产品178.53 万吨,增长2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2.66 万标箱,增长15.9%。
交通运输业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458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公路旅客周转量31.60 亿人公里,增长3.0%;地方公路货运量12966 万吨,增长7.5%,公路货运周转量320.39 亿吨公里,增长7.5%;地方海上货运量793 万吨,增长9.7%,海上货运周转量90.01 亿吨公里,增长8.1%;铁路发送旅客量117.73 万人次,增长6.6%,铁路货运量6900.55 万吨,下降0.2%。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日照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石臼港区规划调整方案研究报告送审稿已报送至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南区泊位堆场等工程正在推进。204 国道开发区至汾水段、日兰高速公路龙山互通立交、336 省道莒县至沂水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山海路西延完成工程量的95%,613 省道西延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152.98 公里。其中,国道298.22 公里,省道375.12 公里,农村公路7479.64 公里(新增651.81 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162.86 公里,一级公路201.56 公里,二级公路1112.93 公里,三级公路389.78 公里,四级公路6285.84 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86 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1 万辆),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0.31 万辆,增长18.9%。民用轿车保有量20.25 万辆,增长24.7%,其中私人轿车18.55 万辆,增长26.7%。
邮政通信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8.78 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7 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6.51 亿元。全年快寄业务量562.39 万件,实现业务收入8362.98 万元(2013 年开始统计,无往年数)。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5.35 万户,比上年增长3.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8.33 万户(非沉默用户),增长7.6%,其中3G 用户66.89 万户,增长88.3%。移动互联网用户167.93 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43.52 万户,增长10.7%。
旅游业蓬勃发展。获得2013 年好客山东贺年会最佳组织奖、休闲汇优秀组织奖。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3153.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内游客 3125.4 万人次,增长 11.8%;受中韩客箱班轮阶段性检修影响,入境游客 28.1 万人次,下降4%。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26.6 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4 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210.1 亿元,增长14.7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202.4 亿元,增长15.9 %,旅游外汇收入 1.24 亿美元,下降8.6%。
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35 家,旅行社131 家,其中出境组团社2 家,国内旅行社129 家(新增8 家)。全市A 级景区11 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 个,旅游强乡镇9 处,旅游特色村12 处。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834.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税收入526.88 亿元,增长6.5%(其中国内税收收入77.29 亿元,增长7.3%);地税收入66.09 亿元,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09 亿元,增长15.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75.71 亿元,增长12.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8.24 亿元,增长14.6%。财政支出继续优化,全市用于民生支出94.96 亿元,增长9.5%,占财政支出的60%。其中,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教育支出分别增长61.9%、21.1% 和11.6%,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2.3%、25.9% 和15.1%。
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780.07 亿元,比年初增加310.13 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737.54 亿元,比年初增加294.26 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62.49亿元,比年初增加99.77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489.45 亿元,比年初增加180.02 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1271.91 亿元,比年初增加152.28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44.60 亿元,比年初增加160.57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9.49 亿元,比年初增加25.48 亿元。全市信用总量2840 亿元,比年初增加678.7 亿元,增长31.36%。
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五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市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组建运营。莒县农村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日照分行开业运营,日照银行在临沂、潍坊设立分行,新引进保险、期货、证券机构6 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6 家。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中心业务不断拓展,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新商所蓝海商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日照常春藤股权投资基金成为全市首支、全省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发债融资,实现直接融资55 亿元,是上年的1.8 倍;新增场外市场挂牌托管企业25 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0 家。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公司30 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4 家,分别比上年增加4 家和1 家。实现保费收入33.35 亿元,增长2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12 亿元,增长20.2%;寿险保费收入18.23 亿元,增长25.5%。全市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1.22 亿元,增长24.0%。其中,财产险赔付6.92 亿元,增长6.8%;寿险赔款及各项给付4.3 亿元,增长67.3%。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步伐提速。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市政设施,中心商务区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调整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完成拆迁面积65 万平方米。对石臼老城区11 条道路进行设施改造和绿化提升,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 条,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0 万平方米,海岸带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完成城建投资88.12 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7.1 平方公里。
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城市道路长度1361.73 公里,面积1792.18 万平方米,扩建、翻建道路2 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1377.38 公里。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715.57 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分别为2986.7 和2077.36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9.15 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1.29 万吨,下降3.1%;供应天然气总量7255 万立方米,增长84.7%;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4%。新增供热面积30 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20 万平方米,增长2.2%。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463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33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6%,建成区绿地率40.76%。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21 个。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年末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718 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63 辆,增加113 辆),年客运总量7217.4 万人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98 辆,年客运量3575.1 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汽车7.79 标台。
土地利用方式更加完善。落实财政资金1.9 亿元,安排土地整理项目65 个,整理土地9 万亩,新增耕地8750 亩,连续17 年耕地面积不减少。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6000 多亩。投入资金1.78 亿元,开展了城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集中收储,全市共收储土地141 宗,7653 亩,土地储备融资情况良好。年内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770 亩,住房用地供应量连续三年增长。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各级致力于生态建市,公开承诺实施了10 项环保重点工程。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3 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3.2 分贝。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8、0.040、0.120 和0.066 毫克/ 立方米,四项指标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三、第四、第三位。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28 天,列全省第四位。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年末,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 个,省级生态功能区1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7 个,省级生态乡镇39 个。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市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和重点企业综合治污全面实施,石材加工业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水泥立窑生产线全面淘汰。治污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减排项目95 个,其中,包括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热电企业烟气脱硫、脱硝工程、市区集中供热替代锅炉项目、造纸及制浆企业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综合利用项目,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35 个,扶持资金5144 万元。其中,争取国家创新基金5 个。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535 件,增长18.4%;发明专利授权量125 件,增长4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电子申请率87.6%,列全省第二位。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93 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4 项,国际先进水平10 项,国内领先水平 39 项,国内先进水平28 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4 项,颁发市科学技术奖 77 项,其中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 项。全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 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 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 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 家、省级工程实验室5 家。
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与上海海洋大学签署协议,共建上海海洋大学(日照)技术转移中心;与济南大学组建山东省“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联盟2 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5 家。
年末有全国驰名商标13 件,中国名牌产品3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 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6 个。年末有山东名牌产品 90 个,增加12 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0 个,增加1 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1 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 个。拥有省级质检中心1 家。
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加快中国蓝色经济引智实验区建设,新建3 处海外人才工作站和3 处引智技术转移中心,引进14 个外国专家团队与创新创业团队,评价认定19 名重点扶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安排外国专家引进项目30 余项。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 人,新增2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 人,新增2 人;日照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0 人,新增20 人。日照港集团公司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4 家。新设日照市技师工作站9 家,评选市级首席技师10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216 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857 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 所,在校学生5.96 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6 所,在校学生3.59 万人;普通中学108 所,在校学生14.22 万人;小学377 所,在校学生19.02 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有成人高等学校1 所,在校学生7093 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 所,在校学生158 人。幼儿园620 所,入园幼儿2.87 万人,在园儿童8.66万人。新建国际学校1 所。特殊教育学校6 所,在校学生715 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73 处,其中影剧院2 个、博物馆3 个、公共图书馆4 个、群众艺术馆1 个、文化馆4 个、美术馆1 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8 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 个,艺术表演场馆2 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2 处;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 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 家。有广播电视台3 座,5 套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19 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 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55.2 万户,增长0.9%,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6 万户,增长168%。无线网络电视用户达到3.6万户。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9 处,其中,医院29 处,乡镇卫生院48 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 处,卫生防疫机构10 处,妇幼保健机构5 处,专科防治机构7 处,门诊部、诊所等468 处。全市三甲医院达到3 处,新增2 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1741 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096 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501 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5218 人,注册护士5163 人。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免疫规划种类扩大到13种,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均筹资额达到350 元,其中政府补助280 元/ 人。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门急诊697.39 万人次,出院病人41.9 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成功承办2013 年激光雷迪尔级帆船世界锦标赛、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第十二届全运会帆板预赛、山东省帆船帆板冠军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举办日照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成立日照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培训6300 余人。争创省级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点11 处、省级优秀健身气功站点5 处,全年共完成全民健身工程567 处。成功举办2013 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暨“五征杯”全国登山比赛、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六届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比赛,组织山东省暨日照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基层启动仪式,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月、进农村活动月等活动。
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152 枚,比上年增加9 枚。其中金牌59 枚,银牌39 枚,铜牌54 枚;全国性比赛33 枚(金牌12 枚,银牌11 枚,铜牌10 枚),全省性比赛119 枚(金牌47 枚,银牌28 枚,铜牌44 枚)。举办全市中小学生“5+1”体育联赛, 120 所中小学校共3400 余人参加比赛。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5 所,在校学生670 人,专职体育教练43 人。体育彩票销量2.9 亿元,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90.1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10 万人。人口出生率12.80‰,人口死亡率4.55‰,人口自然增长率8.2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85.05 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0 元,比上年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其中,工资性收入19970 元,增长10.7%;经营性收入3144 元,增长16.2%;财产性收入474 元,增长14.4%;转移性收入3515 元,增长12.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01 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4 元,比上年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6024 元,增长20.5%;经营性收入4757 元,增长19.4%;转移性收入363 元,增长22.8%;财产性收入161 元,下降7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15 元,增长8.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4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3.49 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320 套,建成5653 套,分别占年计划的113.2% 和126%;全市发放廉租补贴1618 户;确定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对象637 户,每户补贴标准为7.8 万元。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共完工及在建农村住房16162 户,危房改造5042 户,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61% 和104%。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新启动25 个村居改造,拆迁房屋5000 处、65 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53 万平方米。自2006 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已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812 万元,解决了10474 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2013 年1618 户,平均每户补贴2163.5 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78 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3 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0.15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 万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4.1 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1%,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69 个百分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1%。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94 万人、105.22 万人、21.42 万人、31.47 万人和25.25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3%、26.1%、30.6%、9.2%、12.5%。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84 万人。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提高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80 元提高到780 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救助管理站3 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 处。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7 个,收养7661 人。社会福利企业23个,安置残疾人员662 人。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54 个,总床位数达到7747 张,集中供养率为71.4%,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3500 元和2500 元。全年福利彩票发行额达4.8 亿元。
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城镇保障人数1.04 万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400 元,人均月补助240 元,提高50 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 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87256 人,人均月补助135 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100 元上调到每人每月1220 元,小时最低工资由11 元调整为12.5 元。连续9 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17 元,达到2025 元。
平安日照建设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刑事案件立案7348 起,下降0.15%;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695 起,增长34.1%。全市查处社会治安案件20724 起,下降18.1%。全市110 接警总量下降5.4%,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1.3%。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4起,死亡人数61 人,分别下降1.7% 和1.6%。(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