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论 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b&A=2&rec=188&run=13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莒县一中 段 辉 刘相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
进程中积极的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化学生的
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
育的核心。化学创新教育要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预习、课堂教学、复习等多
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预习。预习,即学生在课前对老师要讲授的新知识进行的预先学习。预习是整个学习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定要重视课前的预习。

化学科内容具有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便于学生初步接受,形成对大脑的记忆、
贮存细胞的兴奋刺激、建立新的神经联系。鉴于化学科的这些特点,提出的预习课题就应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他不但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
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更是使学生主动认真完成预习的原动力。

如:在高中化学教材《卤素》一章中,在学氯气之前,可以提出这样的课题: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用到的自来水中便有卤素的代表物——氯,而且课本中介绍说氯是有毒的物质。为什么
要把有毒的物质放入自来水中呢,而我们饮用水之后却又没事呢?试在课前翻阅教材,以及
到社会上,甚至自来水公司去咨询,以便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一件与学生密切相关.却又
耐人寻味的课题, 一定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而且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自觉的
学习过程中,不自学地形成了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可以离开别人
搀扶,自己走路了。能够独立行走的人者能奔跑和攀登。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主持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地为完成既定任务而由师生一道参加的教与学的活动。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 教为主
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学生听课的效果。正像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严济滋
先生所说:“听课,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

教学上, 如果只有教师的教,而学生不积极配合,不认真听讲, 则教师的讲只是空讲。不
管这节课教师下了多少功夫,备的多好,没有认知体,那也是无用功。如果学生能够积极配
合、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则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妙置疑,培养创新。科学创造,贵在置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著名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是一个
教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
相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这个问题在当前的中国尤其重要,我国中学生长期受“答案”
的影响,凡事只知答案,而墨守陈规、不知求知、不知创新。因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
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多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习《镁铝》这一章中,镁的性质时,学到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初中学过的燃烧的概念是什么?

(2)二氧化碳气体能不能支持燃烧?

(3)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叫不叫燃烧?

(4)广义上燃烧的概念应是怎样的?

(5)想一想还有那些反应属于燃烧?

由于上述问题利用初中的知识去解答有一定困难,就会产生较多疑问,这里教师要大胆提问,
对问题展开讨论,不断启发,从而使学生打破原有燃烧的概念,去探寻新的燃烧概念,从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如在做铝热反应的演示实验时,要抓住几点设疑激思:

(1)镁条的作用是什么?

(2)氯酸钾的作用是什么?

(3)产生的熔融物是什么,热量来源于什么?

(4)镁比铝更活泼,为什么这里用铝而不用镁?

巧妙的实验,奇特的现象,立刻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学生的探索欲望强烈,体会到了新事
物,新反应,让学生在新思维,新感受中去研究分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不但要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留有空间、自由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是给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空间的教学。
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学生有合理的空间,有明确的目标去读书、讨论、研究、探索,
学生自身的能力会有发展,学生的个性才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学《苯酚》一节时,讲到向苯酚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气体时,有几名同学提出这样几个问
题:

(1)为什么产生的盐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

(2)要想提取苯酚是用过滤还是分液?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我首先给予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但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给学生
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去动手做实验,从而得到答案。
这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应是被动的。

三、复习。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次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深刻理解,消
化知识、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复习过程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
动性,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复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复习要在保持其系统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发展。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
识时,就可以紧紧抓住元素周期表这一主线来复习,避免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中出现的重复,
以及知识琐碎等缺点。这期间,老师要大胆放开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不断
探索,结合知识进行总结,只有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才会记的牢固,才会灵活运用,这
便使学生由死学变为活学从而达到活用。

(二)复习要与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重视现代科技成果。化学是与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
切联系的学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把抽象理论形象化,从而
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重视与科技成果相联系,树立远大目标、良好的人
生观、世界观,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要重视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从
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的良好的创
新能力,才会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才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
养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优化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田英芹 于怀轻

一、启发引导,调动学生思维,营造活跃氛围习。题课往往是“一言堂”,老师一节课滔滔
不绝地讲,学生被动的听,最后讲者口干舌燥,听者枯燥无味,恹恹欲睡,抑制了学生的思
维,学生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一节好的习题课,老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
地运用启发、讨论、合作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聪明才智,
让他们成为主角,积极主动地思考、探讨乃至创新。

如在一次测试中,我发现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大部分同学出错。我并不急于把答
案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回忆银氨溶液的配制,写出有关反应并问学生乙醛和氨溶液反应
属什么反应类型,学生纷纷说是氧化还原反应,我接着问:怎么去配平这个方程式?学生便
开始分析价态变化, 并很快做出答案。我又要求写出CH3CHO和CU(OH)2悬浊液反应的方程
式,并问这是哪种官团的性质?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还有哪些?学生踊跃发言,互相补充,
最后找出CH2OH(CHOH) 4CHO、HCOONa、HCHO、HCOOH、HCOOR。我又问:那么大家能写出葡
萄糖、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吗?学生很快准确的给出了答案。如此环环相扣,层层
深入,在挑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由“误到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难发现错误,这样老师不必急
于讲解,而是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悟出真谛,豁然开朗,以后可触类旁
通,举一反三,终生难忘,并在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某溶液中发生反:A====2B+C,A的反应速率V(A)与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若溶液
的体积为2L,且起始时只加入A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阴影部门的面积表示0~2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

B反应开始的前2min,A的平均速率小于

0.375mol·L·lmin-1

C至2min时,A的物质的量减小值介于0.5mol至1mol之间

D至2min时,c(B)介于1mol·L-1至1.5·L-1之间

该题在一次大型统考中出错率达70%,究其原因,关键没对图的真正意义有实质性的认识。
老师可先引导学生注意图象横坐标的意义,并结合数学方法,思考十分钟,可以相互讨论,
最后大部分得出阴影部分的含义,并运用数学中的极限法得到答案C。

三、有的放矢,精讲点拨,系统知识。一套习题,学生出现问题应比较集中,这时应将学生
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不分青红皂白,逐题讲析,学生听起来索
然无味,毫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MCE97.31)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B)硫化钠(C)亚
硫酸钠(D) 硫代硫酸钠(E)硫酸钠(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沉
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褪色,说明气体不含(SO2)(填化学式)。

(2)此无色溶液至少存在几种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 (B、C、F)

第二种情况 (B、D、F)

第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学生在做该题时,答案主要不全面。而该题主要也是考查对硫及其化合物掌握的全面性、系
统性。在讲该题时,我要求写出生成单质硫的方程式,并看哪个符合该题。学生找出下列方
程式,并找出答案。

H2S+X2(水)=S+2HX

2H2S+O2=2S+2H2O

2Fe3+H2S=2Fe2+S↓+2H+

2Na2S+Na2SO3+3H2SO4=3S↓+ 3Na2SO4+3H2O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Na2SO3+2Na2S+3H2SO4=4S↓+3Na2SO4+3H2O

这样,学生夯实了基础,培养了发散和收敛思维,系统了知识,再用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
来。

四、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习题的讲评,不能就讲题,而应通过引导,运用变式,
诱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 对反应PCI5(g)=PCI3(g)=CI2(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1molPCI5(g),达到平衡后,
PCI5(g)%为50%,如再加入1MOLPCI5(g),达到新平衡后,PCI5(g)%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