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 论 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b&A=1&rec=193&run=13

“招校引智”:建构地校合作的“双赢”

任立宝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将
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一项重要
国策。为争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一些地区已不再满足于对本地区人才智力
的使用,而把触角伸向了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现了通过“招校引智”实现地校合
作、追求双赢的新气象。

一、“招校引智”:旧体制的突破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高校与地方的关系长期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可谓“老死不相往来”。
曾几何时,关系还恶化过,发生过地方与高校抢地盘的事件。这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
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原因,高校与地方既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也不能直接发生
利益关系,根本谈不上合作问题。

应该说,改革开放打开了地校合作之门。发展,使地方逐渐感受到了科技、文化、人才在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份量,也感到了本地科技、人才的匮乏,产生了对科技、人才的强烈
需求。改革,使高校传统的体制被打破,科学教育开始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面向经济建设
主战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地方与高校由单纯的
技术项目合作或代理培训人才单一形式的有限度合作,逐步发展为全方位的经济、科教、文
化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招校引智”这种地校合作最具典型性,备受社会关注。通过“招校
引智”,地方政府以其主动的态势、前所未有的热情,导演了一场“抢大学”、“建大学城”
的重头戏,使地校合作达到了新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招校引智”不仅引来了高校的人才
和技术,更是对高校教育与科研旧体制和旧观念的突破,新体制、新观念的建构。

二、“招校引智”:多样的模式

“招校引智”,顾名思义,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招引国内外高校进行整体
迁移或局部扩张到该地区,以提高该地区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水平的行为。“招校引智”多以
地方政府为主导,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这与个别企业与高校就某一项技术合作并不
相同。由于地区之间情况不同,“招校引智”的手段也就多样,模式各异。目前主要归纳为
三种模式。

模式之一,依靠城市综合实力优势,一步到位,兴建“大学城”,对高校进行部分或整
体搬运,快速实现高校本地化。这种模式主要产生于那些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具有较强城
市综合实力的新兴城市。如珠海市通过无偿提供3.4平方公里土地和3亿元设施给中山大
学使用和管理,推动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立与快速运转。

模式之二,依靠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强强联合,兴建研发和科技孵化基地,快速实现
本地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该模式主要产生于产业经济较发达、资金较为
雄厚的中小城市。如广东省东莞市政府拨款1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国
内10余所名校进驻东菀市兴建研发基地和孵化基地,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生产出一批拳头
产品。

模式之三,依靠资源、环境后发优势,拾遗补缺,兴建产学研居基地或技术示范园区,
实现高校相关产业社会化。这种模式主要产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山东省日照市发挥滨海
自然环境优势,通过“居”字起步,吸引了百余名知名大学专家、教授、学者前来居住,推
动了与高校产、学、研、教、娱、游等的全面合作。

三、“招校引智”:理论上的“双赢”合作

从地方上来说,“招校引智”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长远的。
高校的引进,给地方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观念,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持,产生了持续的发展动
力。

对高校而言,“招校引智”对其发展无疑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为高校低成本规模
扩张提供了条件。二是为高校资源的配置整合提供了多种选择。三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产业
化,实现教育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的接轨。

四、“招校引智”:如何实现真正的“双赢”

(一)树立相对超前的观念,增强“招校引智”的主动性。

“招校引智”是一条能够尽快拥有人才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的捷径。对于经济发达地区
而言,“招校引智”是实现其“二次创业”的金钥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校引智”
则是实现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因此,地方政府只有树立相对超前观念,站在未来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大学作为创造第一生产力源泉的作用,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招校
引智”舆论氛围,才能“招校引智”更务求实效。

(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选准与高校合作的共同“兴奋点”。

由于高校数量、资源的有限性,高校与地区合作并不是无限度的,就存在择优问题。事
实说明,一些地区的“招校引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键在于他们能够较好
地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与高校合作的共同“兴奋点”,做好了结合和突破文章。而一个地区
的比较优势究竟能否能为校市双赢合作的“兴奋点”,必须从大的区域格局中去对比、去认
识、去挖掘。

(三)营造优质的城信、服务环境,实现地校合作的可持续性。

大学在教学、科研是强项,相对而言,生产、销售、经营管理及处理社会关系则是弱项,
极易成为不守信用者的攻击目标。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是地方政府
与高校合作应十分注意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营造一个诚信服务的优质
环境则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关系到地校合作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是要营造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避免高校及人才的利
益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二是要处理好利益关系,用知识经济的观点认识利益分配关系,实现真正的“双赢”。

东港区实施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的经验

东港区财政局 方继友

一、实施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一)是确保农村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
参政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已成为影响干
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加强农村会计队伍的需要。农村会计素质的高
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农村会计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与农村
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现象:一是年龄老化,业务素质差。许多会计不懂新会计制度和新记帐
法,甚至有的村出现了“大会计”雇“小会计”的现象。二是任用随意,队伍不稳。有些村
“一任班子一任会计”,有的村是不倒翁式的“终身制”、近亲顶岗的“世袭制”。三是监
督不力。村会计与村干部受近亲等因素影响,多数抹不开面子,甚至存有在财务上做手脚、
沾便宜,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在农村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一是帐目不清。有些村多年一笔糊涂
帐,漏帐、重帐、错帐问题严重,“包包帐”、“捆捆帐”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工作上被动。
二是往来结算业务票据使用混乱,自制收、付款凭证使用随意,利用票据作假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腐化现象。三是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有些村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
不细致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村不敢公开,甚至假公开,加重了群众对村财务的怀疑。四是
存有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有些村不同程度地存有公款吃喝送礼、白条下帐等问题,甚至极
个别村会计仗着权势,优亲厚友,徇私舞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班子团结和干群关系,影
响了镇、村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安定大局。严重制约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的步骤和措施。东港区积极借鉴外地农村会计改革的成功
经验,于1999年在西湖等镇实行了“双代管”(村组织资金和帐目镇代管),2000
年在高兴镇按照“面向社会、公开考评、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异地任职”原则,公开招聘
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会计人员实行职业化管理。2001年初,在总结高兴镇农村会计人
员职业化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高兴镇的成功经验。
在一年的时间里,其他各镇街道如河山、黄墩、三庄、奎山、巨峰、秦楼等,也先后以考试
和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选拔聘用,实行职业化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如下
步骤和措施:(一)搞好发动,制定方案。层层召开会议,搞好思想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打破身份、性别界限,按照政治强、业
务好、遵纪守法、群众威信高等条件,确定年龄、文化程度等具体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择优
选聘。根据压缩职数、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规定300口人以上的村设1名会计,300
口人以下的村原则上不单设会计,可与邻村合设1名会计。(二)严格程序,公开考选。通
过区业务主管部门命题、阅卷,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监考,考试成绩张榜公布,
由高分到低分按照一定比例确定面试人选;由区、镇(街道)有关部门对初选人员进行面试,
按一定比例确定具备考察资格人选;对人选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现实表现、
群众威信和社会关系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并组织健康查体,按照现有岗位一定比例确定具备
农村会计任职资格人员,张榜公布。然后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颁发农村会计任职资格证
书,进行岗前培训。(三)双向选择,异村任职。对获得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坚持“异村、
就近、避亲”的原则,由各村与会计人员进行双向选择,经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把关,确
定聘用会计,由村委颁发聘任书,试用期半年,聘期3年。镇政府组成工作组,监督、帮助
新老会计搞好账务交接。 未被聘用的人员, 作为候补资格会计予以储备,用于缺额递补。
(四)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各镇、街道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农村会计管理办法》
和《农村会计考核细则》,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提出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标准。对聘
任的农村会计实行岗位责任考核,根据其岗位表现和村评议情况实行严格考评,与工资挂钩。
会计人员到任职村工作应保证每月不少于25天。任期内实行半年初核,年底总评;聘任期
满,根据镇、村两级考核情况确定续聘或解聘。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东港区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公开招聘,实行职业化管理,使一部
分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会计队伍中,使农村会计队伍逐步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
为这一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由于加强管理,规范运作,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想解决而一
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既合上情,又顺民意,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但运转以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存在无证上岗、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农村往来结算票
据使用不统一、财政监督缺位等现象。有些会计人员由于异村任职,也不同程度存在不熟悉
任职村情况的现象。因此,区镇两级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实际工作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确定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
证书为唯一合法的会计上岗资格证书。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考试,对考试合格
符合办证条件的人员,由财政部门统一换发了全省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不符合直接
办理条件的,要求参加各年度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而把好了农村会计人员
上岗的入口关。(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区镇两级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对农村会计人员的
继续教育,连续组织了《会计法》、《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会计基础工
作规范》等业务培训,对培训考核合格的会计人员颁发了全省统一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手
册》,从而提高了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安排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
收活动,促进了农村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三)规范农村往来结算票据,强化源
头管理。2001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在《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农村票据管理存
在管理不统一、往来结算业务票据使用不规范、自制收付款凭证使用随意等现象。有些村出
现的小金库也大多钻的这个空子。于是财政、农委联合下文对此进行了规范。规定对农村发
生的往来结算业务,一律出具由区财政局监制的往来结算统一收据,停止使用自制、自购的
往来结算票据,完善了票据的领用、缴销、稽查制度。农村往来结算票据的规范,对控制农
村乱收费行为,减轻农民负担,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四)是树立为财
政、经济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会计人员全心全意为财政和经济发展服务。随
着农村税费改革及各项配套改革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两项附加还是乡
村公益事业金,收取后都要由基层财政部门设立专户进行管理。为强化农业税收管理,农村
会计人员也被聘为农业税收的协税、护税员,成为了财政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广大农村
会计人员正在为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势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
的稳定等方面积极努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析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对外开放新动向

东港区政府办公室 潘 宁

一、入世后我国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

开放的目的非常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上形成了
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我国经济也逐渐由封闭、半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但是,从总体
上说,这一阶段仍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初级阶段,即以学习、借鉴和利用为主的阶段。在加
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生了由探索、试验阶段,跃升为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
合作,使我国经济尽快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新阶段的重大变化。从WTO的基本规则和我国入
世的承诺看,入世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全面与世贸规则接轨,加快
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今后的开放,是要
与一个庞大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相对接,是全面彻底的开放。

开放的时间进程十分清晰。入世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没有一个统一的、较长时间考虑的
进程表。开放到什么程度,“窗口”、“基地”、“试验田”等搞成什么,受意识形态因素
制约明显,开放的随意性很大。随着我国“加入WTO议定书”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生效,
我国从关税减让、非关税拆除、市场开放以及政策法规调整修改,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和
进程要求。在今后的5年过渡期内,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工作重心和开放底线,都已
清楚明了,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

开放的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开放领域上,已由以往有限制的局部
领域、局部区域的特定内容开放,转变为全面系统的对外开放。二是开放要求上,由根据短
期需要实行开放,转变为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和国际惯例实行开放。三是开放对象上,由对部
分国家开放,转变对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开放。

开放与被开放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入世后的一个明显转变,是我国在开放进程中
与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一是由以往的与单个国家、地区间的个别贸易谈判、
结盟与签订经贸合作法律文件,转变为与143个成员建立平等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互相之间享有普遍的最惠国待遇,而这种关系是由WTO基本法律确认的,并且在受到损害
时可以通过WTO法律争议程序请求保护。二是对我国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来说,
由过去特殊的主客关系、个别优惠政策,转变为平等的国民关系。对外方从享受特殊优惠政
策、进行条件限制,到普遍实行国民待遇。

二、外资的产业分布将逐步优化

第一产业的外资比例会提高。我国有关农业的入世承诺只涉及降低我国农产品关税、取
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等问题,对外资没有地域和投资比例的限制。目前,我国农业吸收外商投
资仅占3%左右,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入世以后,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
展,有望较大规模的吸收外资。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正纷
纷寻找海外生产基地。这方面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已捷足先登,外向型农业初具规模。

第二产业的外资将平稳增长。全球制造业基地日渐明显,世界市场将向我国劳动密集型
产品扩大开放,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量会有较大增长。制造业仍将是吸纳外资的
主要领域,但由于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与之相关联的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以
及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制造业吸纳外资的重点将由前一时期主要在劳动密集型的
轻加工组装业转向重化工业、深加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而一些在发达国家处于产业转移阶段
的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也将眼光投向我国。汽车等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我国产品
关税大幅度降低,外国产品进口也随之增加。过去为绕过关税壁垒对我国进行的直接投资,
在短期内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投资数额会下降。

服务业的外资比重将会上升。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会大大提高,入世以后,我国在不
长的过渡期后开放大部分服务领域。从历史经验来看,新开放领域的外资在早期都是一个快
速增长的时期。加上我国服务业是外商急于进入领域,服务业外资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其他
产业,所占比重也将快速上升,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运输以及各种专业
服务,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利用外资也将有
新的发展。

三、外商投资的规模结构将更趋合理

(一)中小企业仍将是投资主体。过去20多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70%左右来
自港澳台和国外华人华侨的中小资本,投资于劳动密集型的小型项目居多。今后,为了发挥
国际比较优势,缓解就业压力,利用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以及要素成本落差较
大的条件,将积极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包括高技术产品的某
些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和工序。这类领域是港澳台和国外华人华侨中小资本的强项,他们在
此的投资还会继续扩大。

(二)外资的规模和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我国入世后,国外大公司将会纷纷进入,他们
着眼于全球经营战略,主要投资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大型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现代
服务业。发达国家一些拥有专利技术和专业化生产优势的中小企业,也会到中国来寻求投资
机会和合作伙伴。因此,中国入世后,外资的规模和结构将呈现大项目增多、平均规模扩大、
大中小项目并举的发展趋势,外资来源更加多元化,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比重将会明显提高。

(三)并购投资将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新途径。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后,利用
外资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是鼓励外商来华从事并购投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竞争性
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吸引外资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能提供
巨额投资,而且随着资金的进入,经营理念、技术、管理、网络等各种资源,都会进入企业,
真正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步伐加快

据统计,全球约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子公司、分公司和附属企业合计达70万家,
他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投资的90%,国际技术贸
易的70%,跨国公司资产总额达17.68万亿美元,流动资金总额超过了世界各国外汇
储备的2倍多。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一)生产经营战略的转变。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及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
性的垄断组织。它是根据生产国际化的国际形势进行全球性的战略部署,即以全世界市场为
目标,定点生产、定点销售,以此来追逐垄断利润。跨国公司利用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
金融及研究发展机构,实现其全球生产战略。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
经济组织的兴起,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经济保护主义的抬头,跨国公司的
经营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球生产战略”的基础上,跨国公司更强调的是“全
球赢利战略”,即在决策时,子公司、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布局,不再以生产成本的高低为主
要考虑因素,而以贴近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为战略决策的出发点。随着跨国公司
在中国制造业中大量投资和提升在华投资的技术与结构水平,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
中的地位越来越提高,正在从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如英国石油公司(BP)计划
在未来5年至少在华投资50亿美元,大规模开展化工、石油、天然气、电力四种主要业务。

(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日益向综合性的多种经营方向发展,
一家公司往往会渗透到几十个乃至数百个经济领域,一家跨国公司往往会经营许多行业。这
种多元化、多样化经营的特点,使原先将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在母公司最高层手中的方法难
以适应。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GE)、飞利浦等管理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
母公司最高决策层对重大业务进行统筹安排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专业化管理的方式,即对公
司经营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授予子公司、分公司更多更
大的权限,以便它们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及时地处理各种业务。

(三)发展策略的转变。在相当长的时期,跨国公司采取的是把子公司、分公司和工厂
开到世界各地,把营销网络布满全球,但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要留在母国,公司的核心技术
人员和高层决策管理人员要由母国籍人士担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司的核心技术
不外泄,公司高层人员对母国的忠诚。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已放弃了这种发
展策略。在把子公司、分公司、工厂和营销网络向全球发展的同时,将研究开发中心也向外
迁移,使之贴近市场,千方百计地网罗各国的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
日益兴旺,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将其本部或地区的研发中心迁移到中国,招聘了许多优秀人
才。到2002年上半年,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超过130家。

五、“绿色壁垒”——新的贸易保护抬头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
内容广泛而且多变,从实验产品、中间产品到工业制成品,其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加
工、包装、运输、销售及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符合有关国际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律、
法规和标准。目前,对我国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机电产品
中的安全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等,已成为我国加入WTO新的最重要非关税壁垒。主要
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
口产品课以附加税、或者加以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
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
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却很难达到,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
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
开发到生产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

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是为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要求采用
易于回收并可自然分解的包装材料。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
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
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从而使环
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壁垒。

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
资源成本内在化。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
能为此给与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
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

六、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对策

首先,要抓紧确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这是大势
所趋。要抓紧学习并熟悉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则,全面、系统、具体地研究趋利避
害的对策,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多元战略,大力推进出口
市场多元化、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和出口方式多元化。

其次,要积极利用我国入世应享受的权利。根据世贸协定和我国入世谈判达成的协议,
我国将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承诺,除小部分在入世时必须立即兑现以外,
大部分将在入世后的5年过渡期中有选择、有范围地逐步落实。因此,入世过渡期,将是我
国探索开放新途径,扩大开放新领域,建立涉外管理新体制,积极接轨国际新经验的重要时
期。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已经着手研究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出口加工区等接轨的扩大开
放试点工作。我省作为沿海开放地区,要充分利用入世过渡期的贸易保障机制,争取扩大开
放的先试先行,率先形成接轨国际的机制,营造新一轮先发优势,推进经济加快发展,提高
区域竞争力。

第三,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当前在发展环境建设中,尤其要重视政府服务环境、法规
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市场信用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吸引人才创业环境。要
加强投资环境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民主参与、竞争激励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用制度的
形式确定下来,推动政府工作的不断深入,靠制度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第四,加快开放型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入WTO后,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将是最激
烈的竞争,人才资源将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面对更为开放、流动和交流的外部世界,熟悉
国际经贸的专业人才不足与流失将是我国今后参与国际竞争的两大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对此,
必须加快确立人才发展战略,在制定优厚政策吸纳人才、积极引进人才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时,
还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尽快建成开放式的现代教育体系。

第五,要建立对外开放的预警机制。针对加入WTO后可能出现的对外开放新动向,特
别是在招商引资、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绿色壁垒、反倾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应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信息发布、技术开发、组织联合、法律支持等各种方式应对竞争和挑战,增强预见性、
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和不应有的损失,最大程度保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

东港区海洋与水产局 涛雒镇水产工作站

孔祥青 宋 峰 王 峰 李玉伟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池塘 本试验池塘选择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万亩淡水养殖区内, 池塘为长
方形,面积3亩,池深1.8米池塘两端分设进、排水闸门,底质为泥砂质,养殖用水来
源于日照水库,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

1.2放养前的准备 3月下旬开始整修池塘堤坝、 闸门,安装闸网,翻耕池塘曝晒,
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对池塘进行消毒除害。4月20日纳水60厘米,每亩用尿素2
公斤、磷肥0.2公斤培养基础饵料,调节水色至黄绿色。当时了解到南美白对虾售苗时盐
度仅淡化至4‰,为保证其成活率,我们在3亩池塘中共投放食盐850公斤,卤水150
0公斤,使池水盐度达到4‰。

1.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5月22日上午, 从日照市龙泰水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苗
场内购进7.2万尾苗种,育苗池水质盐度4‰。苗种规格0.6~0.8厘米,苗种健康、
活力大。鉴别虾苗健康程度的有效方法是抗离水试验: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
拧干的温毛巾将它们包埋起来,待10分钟后取出放入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苗。
当时育苗场内水温已降至17摄氏度,与放养池内水温基本一致。因育苗场距养殖池距离较
近,苗种运输用一个0.1吨容量的帆布桶直接装盛7.2万尾虾苗运至养殖池边,用洁净
脸盆盛苗于池塘上风口处放养。

1.4饵料与投喂 放苗初期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 以蛋黄为主,日投喂蛋黄3个/万
尾,将蛋黄用40目筛绢网搓碎后全池泼洒。待虾苗长至1~2厘米时,辅助投喂猪血20
0~300克/万尾。虾苗达2厘米以上时,投喂全价配合饵料,粒径大小根据白对虾体长
而定。白对虾体长2~3厘米时,投喂全价配合饵料1号,每万尾0.4公斤;体长在4~
6厘米时,投喂全价配合饵料2号,日投饵量每万尾1~3公斤;体长达6厘米以上时,主
要投喂3号配合饵料,投饵量以白对虾饱胃率达60~70%为宜。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
要求20~35%,当白对虾体长9厘米以前时,要求蛋白质含量30~35%,体长9厘
米以后要求蛋白质含量20~25%。

1.5水质调节 前期主要以进水为主, 每隔3天进水5~10厘米,逐步提高水位,
将池水逐渐淡化,约30天的时间盐度由4‰下降至1.5‰,池水透明度保持30~40
厘米。7月份后将水加至最高水位1.6米,同时加大换水量,日换水率20~30%,池
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

1.6日常检测 坚持早晚巡塘检查, 一是检查观察虾池水环境变化及对虾活动情况,
及时调节水质;二是检查观察饵料台的摄食状况,及时调整当日投喂量;三是观察有无缺氧
浮头现象,发现有浮头预兆要及时加注新水;四是检查是否有病虾出现,发现病虾要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五是检查闸门、虾池是否渗漏水,闸网有无破损。

1.7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疾病防治方针。一是当水质出现恶化
征兆时,除及时换水外,要及时泼洒生灰白或含氯消毒剂;二是定期在配合饵料中添加VC、
大蒜或抗菌素药物,减少或控制疾病发生。

2、试验结果

2.1产量 经过4个月的养殖, 于9月26日收获。3亩池塘共收获南美白对虾49
0.4公斤,平均规格72尾/公斤,平均亩产量163.4公斤,平均体长11厘米整
个养殖过程成活率46.3%。

2.2效益 本试验池总收入15974.6元扣除苗种、 饵料、药物等费用529
0元,盈利10684.6元亩均盈利3561.5元。

3、分析与讨论

3.1 本试验从苗种规格0.6~0.8厘米养至平均规格11.5厘米, 整个养殖
时间约120天,养殖成活率达46.3%,试验表明,该品种生长较快,值得大面积推广。

3.2 购买南美白对虾苗种最好选择已经淡化的苗种以减少养殖者个人操作上的误差。

3.3 本试验由于放苗规格小,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昼夜温差较大,对白对虾的生长
有一定影响,因此,最好将白对虾在温室大棚内暂养至3~4厘米后放入池塘,以提高养殖
成活率。

3.4 在投喂药饵时, 要注意拌药方法,防止药物流失。具体办法是将药物放入水中
溶解,加入适量蛋清搅抖,均匀地喷洒在饵料表面阴干后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