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隶属演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7&rec=2&run=13

一、夏、商时期
接《禹贡》夏代今胶东一带青州范围。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据历史文献记载,境内应为莱夷的活动区,似乎商朝的统治并未达到这里。
二、西周时期
境内为姜姓的东莱国(莱夷所建)所属。《齐地记》载:“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三、东周时期
在春秋时期,齐国经过30余年的对莱国的战争,终于在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灭了莱国,50年后东莱国也随之灭亡。此后,齐国的国土达到今胶东半岛的东海边。
四、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了中国,遂实行郡县制。境内属于齐郡(郡治今即墨)县地(县治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
五、西汉时期
境内属于青州东莱郡(郡治今莱州市辖区)不夜县地(县治今荣成市不夜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外妇子肥为齐王,始建不夜县。“新”(王莽)将不夜县改称夙夜县。
六、东汉时期
境内属于东莱郡(郡治今龙口市)昌阳县地(县治今文登市宋村附近)。此时不夜县裁并入昌阳县。
七、三国(曹魏)时期
境内仍属东莱郡(郡治迁回今莱州市)。昌阳县地其间一度改划为长广郡(郡治今海阳发城一带),不久便废除。
八、西晋、东晋时期
西晋时期境内属于青州东莱郡(郡治今莱州市)牟平县地(县治今福山古现一带)。昌阳县已裁撤。至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又复置(迁至今莱阳)。至西晋末年又分出东牟郡东牟县(俱为今烟台市牟平区地)。此后经过东晋时期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近百年一直未变动。
九、南北朝时期
刘宋时境内又恢复西晋时的区划,为青州东莱郡(郡治曲城)牟平县地。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为光州(州治今莱州市)东牟郡(郡治今龙口中郎城)牟平县。东魏时未变动。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新设文登县,这时属于光州长广郡(郡治未变)文登县地(包括今烟台、文登、荣成等地)。
十、隋代
境内属于(牟州)东莱郡(郡治今莱州)文登县地。这期间于开皇三年(583年)废长广郡,改为牟州。大业三年(607年)牟州又废,改为东莱郡。
十一、唐、五代
境内属于河南道登州东牟郡文登县地。武德四年(621年)于文登县设登州东牟郡(简称登州)。如意元年(692年)再设于牟平。神龙三年(707年)迁至蓬莱。此后,登州治再未变动。
十二、北宋时期
境内属于京东东路登州东牟郡文登县地。此时为应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故将山东北岸的海口实行封闭,威海港口与外界也不通船只。
十三、金代
境内属于山东东路宁海州(州治今牟平区)文登县地。这是第一次出现“山东”之称。初时,于牟平、文登两县设宁海军,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州。州内除两个县外,还设有两个镇,其中温水镇,即今温泉汤村。
十四、元代
境内属于中书省(元中央政府直辖)宁海州文登县地。在境内之双岛港边,设双岛巡防官,以加强对海口的管理。在交通要道设辛汪寨(今高区寨子村西)巡检、温泉镇(原称温水镇)巡检,以加强对地方管理。行政区划设辛汪都以管理各村。
#da014412
 第二节 建置沿革

一、明代
设山东都指挥使司威海卫。明初境内归莱州府管辖。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府,改属登州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辛汪都三里(里为行政区划,每110户为一里。三里指里口山以北)境内设卫防倭寇,从此才正式有了“威海卫”这个名字。威海卫上受左军都督府之山东都指挥使司管辖,由宁海州兼辖。卫辖左、前两个千户所。成化年间又设百尺崖后千户所。卫区管理范围,西至初村庄,南至接官亭(今竹岛办事处戚家庄南山)。卫系军事机构,全卫官兵编制为5600人,设指挥使司,有指挥使(正三品)1人、指挥同知(从三品)2人、指挥佥事(正四品)4人。所设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5人,百户(正六品)10人。设卫以后,官员子弟实行长子世袭制,大多数官军子弟定居境内,再加上明朝实行移民政策,故在明代的270余年间,全境新增村落140余个。今境内包括辛汪都二、三、四、六等里。
二、清代
威海卫辖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文登县。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改威海卫指挥使司为守备署,设守备(正五品)1人,与州县平行,但受文登县辖属,管理庶务和屯务。左、前、后三所各改设千总(正六品)1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左、前所裁撤。因文登县管理不便,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又实行县、卫分管,卫自为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所亦裁归卫。雍正十三年(1735年),威海卫守备署裁撤,又并入文登县,将温泉镇巡检司移驻威海卫,改为威海卫巡检司,简称威海卫分司,设巡检(从九品)1人。中日甲午—乙未战争,清军战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威海卫三年之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1898年7月1日)英国强租威海卫,但卫城里仍由文登县管辖(卫城外受英国驻华海军总司令兼管,1899年改由英国陆军部管辖,1900年改由英国殖民部管辖。正式成立了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全区划分为26个总董区)。同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10月13日),清廷命登州海防水利同知移驻威海卫城内,作为海防同知(正五品),“专司海防水利稽察弹压,并妥筹办理中外交涉事件”。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威海卫革命党人打跑城里清巡检衙门大小官员,威海卫城宣告独立。
三、中华民国时期
威海卫辖属于山东省胶东道文登县。1912年卫城里成立了威海卫办事委员署,仍受文登县管辖。1913年,城里绅商成立威海乡议事会,翌年依“大总统通令”停办。1914年成立胶东道(道治在烟台)。1915年城里绅商又组织成立城区自治议事会。1925年(胶东道分划,威海卫属于东海道。1928年道废,文登县直属于山东省。1930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将英国强租之威海卫收回。同年11月11日管理公署派员接管城里行政机构,将城区与码头区、乡区合并为一,定名为威海卫行政区,直接受国民政府行政院领导。全区划分8个自治区。 1938年3月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威海卫,威海卫管理公署撤至农村(同年4月,成立了日伪烟台市威海卫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1940年3月6日改称为威海卫特别行政区专员公署,5月21日南京汪伪行政院决定将威海卫专员公署暂归山东省公署管理。同年8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罢免了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郑维屏的职务,协议成立了人民的民主政权——威海卫行政办事处,至光复威海卫。1942年12月8日,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撤销威海卫管理公署。1944年秋,国民党又成立了威海办事处,1945年秋解体。1945年8月16日,威海全境光复,翌日成立了威海卫市人民政府(地级),由胶东公署管理。全市划分城市、市北、里口、桥头、羊亭、凤林、崮山、草庙子、港西9个区和刘公岛镇。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为县级市,归东海专区管辖。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5月,胶东行政区撤销。同时,撤销威海卫市,改称为威海县,隶属文登专区。1951年3月,撤销威海县,恢复威海卫市。5月,改称威海市,属文登专区。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由文登专区督导。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威海市改属莱阳专区管辖。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县级)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威海仍属之。1983年11月1日,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da014413
 第三节 撤市设区

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1987]105号《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批复》批准,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以境内名胜环翠楼之义将原县级威海市的行政区域设为环翠区,经地级威海市批准,中共威海市环翠区委于1987年8月24日召开了第一次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宣告环翠区正式成立。

#da0144131
 附: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批复
国函[1987]10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关于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请示》和五月二十七日《关于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补充报告》收悉。同意你省:
一、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
二、将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