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详细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62&run=13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7年6月,经区管委、市规划局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皇冠片区、港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委托上海瀚霖建筑设计院完成临港服务区概念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这3个规划分别于2010年3月和11月通过市规划委员会第一、三次会议审查,经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
皇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 北与政府片区隔望岛河相望,南邻环翠区温泉镇驻地,西为里口山、北玉皇山余脉,东为凤凰山及九龙湾,片区总用地约45.54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配合经区发展目标的实现,着重从城市建设方面提出“新模式、新经济、新景观”的发展设想,努力把经区建设成经济强区、精品城区、和谐社区。
新模式(动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注重绿色出行,特别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科学合理地确定片区空间结构和建设容量,确立城市集约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
新经济(活力):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和城市经济增长极。落实“退二进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战略决策,做大做优企业集群,突出战略优势产业培植,提升产业水平。发挥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居住、商业、商务地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活力。
新景观(魅力):通过城市设计与绿化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优化片区内部绿化环境,成为吸引人们居住、创业、休闲的理想城市家园。
发展规模 规划总用地4554.2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202.58公顷,规划人口32万人。
功能定位 对外交通枢纽,威海市区南部以产业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片区。
规划构思 立足现状,组织好片区内的空间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强化快速交通系统,加强绿化建设,构建绿色空间网络,适当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大力发展住宅及商贸服务业,为缓解主城居住紧张现状及为港区、草庙子产业组团配套提供发展空间。可以概括为: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功能结构 片区规划结构为“一湾、一环、双心、双轴、六带”。
一湾:指以九龙湾为主的城市海湾地区。形成以悦海公园、海上公园、九龙湾沙滩休闲带及现状防护林带为主体的城市东部滨海景观绿带,完善威海千里幸福岸线,提升片区景观档次。
一环:指片区外围山体绿化景观环。加大对片区周边山体的保护,构建片区大的绿化背景,整体提升片区环境质量。
双心 :以乐天世纪城为整个片区核心发展区,加大火车站、汽车站周边建设力度,提升规模与档次,形成以商务、商贸为主的片区建筑景观中心。九龙河、上海路景观绿化带及渤海河3条城市开敞廊道交汇于海上公园,构成整个片区的景观高潮点,结合沙滩休闲带的建设,完善各类游憩设施,打造片区生态景观中心。
双轴:提升青岛路两侧现有用地功能,形成高档次商务、商业聚集区,打造经区南北向建筑景观轴线。改造大庆路南侧工业用地,加大街头绿地配置,结合北侧九龙湾城市精品社区共同打造东西向建筑景观轴线。双轴交汇于乐天世纪城,形成核心+轴线的“T”型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结构。
六带:为楔入片区内的6条滨河景观带,形成“一纵五横”的布局形态。6条景观带将皇冠片区与周边山、海大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山、海、城、河和谐共存的生态格局。
港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 位于威海市中心区东南部,威海湾南岸,片区北部与东部临海,岸线总长度约15.5公里,规划区用地面积29.63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本规划是落实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港口片区定位的一个系统性控制性规划。在上层次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依据,在各个层面上逐层落实,以指导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有关开发建设,促进港口片区有序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展规模 规划总用地2963.0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536.06公顷,规划人口12万。
功能定位 以临港海洋产业为主导,集船舶机械制造、口岸物流、文化休闲和生活居住为一体的港城新区。
发展理念 流通汇聚财富,产业培育繁荣,生态塑造品质,山海相伴生活。
功能结构 规划确定片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带、一轴、三心、四片”。
一带:滨海发展带,北段主要为生产岸线,依托海岸线发展的各类港口码头以及造船企业,南段依托五渚河河口布置生活岸线,安排商业、娱乐、会展等功能。
一轴:以海埠路为依托,形成片区发展轴线,串联各个组团及中心。
三心:客运中心商业商务中心、临港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五渚河居住服务中心。
四片:现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和东西两个居住组团。
临港服务区概念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 位于经区东部,成大线北,环海路南,东接荣成市,西临崮山镇,北部临海,规划区用地面积30.49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该规划为落实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港口片区定位的一个系统性控制性规划。在上层次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依据,在各个层面上逐层落实,以指导该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有关开发建设,促进该片区有序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规模 规划总用地304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743.29公顷,规划人口30万~40万人。
功能定位 体现滨海风貌与生态特色、辐射与服务全市乃至山东半岛区域,集居住、商贸、金融、旅游、高新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新城”,使其成为带动威海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引擎。
功能结构 自西向东,城市空间形态形成有节奏的高低错落,现代城市建筑群体沿海岸展开。中部设主副两个核心组团(职能与规模各有所侧重);西侧高校与高端产业结合形成智慧产业组团,远期向西部港区延伸与对接;东侧结合松林海滩形成旅游度假组团。
修建性详细规划
建区后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50余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宋家洼城中村改造、皇冠居住区、五洲太阳城等修建性详细规划。
宋家洼城中村改造规划
位于凤林街道宋家洼村,东起居住区内道路,西至青岛路,南起荣成路,北至博通路,总用地面积52.66公顷。用地内宋家洼河贯穿南北,现状主要为低层民居,共有居民680户,居住环境较差。规划于2004年由浙江大学与市建兴设计院编制。居住总户数3337户,规划户数3265户,居住人口10678人,总建筑面积51.55万平方米。区内除沿博通路一侧保留两幢住宅外,其他均予以拆除。规划中对环境问题充分重视,将城市的绿化景观系统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提出层级式规划理念,构建“滨水中心统领、入口轴线交错、数个组团环绕、景观节点均布”的规划结构。建筑以多层住宅为主,局部考虑小高层及高层,住宅主体以南北向为主,日照间距系数采用1:1.55。在南入口与东入口处设置集中商业区,满足对周边商贸经济的辐射影响,设小学1所,幼儿园2所,结合滨水景观统一考虑。该规划获得首届威海国际人居节建筑设计大奖赛金奖。
皇冠居住区规划
位于经区中心区东部沿海地段,北起海峰路,南到齐鲁大道,东起滨海大道,西至海滨中路,总用地面积138.6公顷,居住用地面积116公顷。规划于1993年由经区建筑设计院编制,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于2000年重新编制。居住总户数14193户,总人口4.97万人,总建筑面积109.7万平方米。皇冠居住区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结构,由皇冠花园生活小区、财政小区、中兴小区、杨家滩小区4个多层居住小区和外国人居住小区、皇冠花园别墅小区等4个别墅小区组成,各小区为城市道路所分割,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个居住区层次依次为大海-海滨浴场-海上公园-居住区。居住区面向大海,接近海滩和公园绿地,将居住区内部空间与城市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主要配套公共建筑有居住小区商业中心、娱乐中心,医院、中学各1所,小学3所,每个小区设幼儿园1~2所、社区娱乐中心1处。
五洲太阳城规划
位于皇冠街道城子村东南,北至威海的东出口主通道——威崮公路,南至齐鲁大道,西邻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威海保税区,东侧南半部以220KV高压线和60米森林线为界,东侧中部以60米森林线为界,东北部与休闲观光农业园相接。用地内有城子村及村办砖厂,村庄建筑大部分为一、二层平房,砖混结构,建筑质量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15公顷。2004年4月,经区管委委托上海设计院编制该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3.83万平方米,规划户数5236户,可居住人口17279人。规划中充分利用小区现有山、海、水环境,远观海景,充分考虑建筑观海视线走廊的设计;近依青山,建筑布局依山就势,融合于自然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山水滨海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由“龙形”路网骨架将小区划分为1个商务区和6个居住组团,其中每个居住组团内由数个邻里院落单元组成。龙形主干道将住区中心景观节点和小区配套设施联系起来,形成贯穿小区独具特色的中心商业景观带,形成五洲太阳城的独具特色。在规划手法上,既保证每个地块的相对独立完整,又通过道路系统和绿化系统将每个地块连成有机整体。应用起伏的地形条件塑造住宅群体空间轮廓线内高外低、依次错落的空间特征。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划等级、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布置在居住区内部主路和中心绿地周围。规划配套设置幼儿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老年活动中心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