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苑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476&run=13

西苑街道位于经区中西部,东部、北部与皇冠街道接壤,南部与凤林街道为邻,西部与环翠区羊亭镇交界,面积20.6平方公里。2010年,辖9个社区、4个行政村,人口1.76万人。辖区内有中学1所,小学2所;有医院1所,村办卫生室2个,经区医院办中心卫生室5个。西苑街道办事处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3个行政单位和财政经管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所、计划生育服务站、社区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城建管理站6个事业单位。
自然环境
西苑街道辖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低山丘陵,东部为滨海平原。青岛路、珠海路、环山路、成大线贯通其中。徐家河发源于南葛拉村,自西向东贯穿辖区。气温适宜,昼夜温差较小,无霜期超过200天。常年湿度为46%。
经济发展
农业 2000年以前,辖区内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靠栽植苹果、梨、桃、杏、无花果等果树和“速生杨”等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收入,靠海的农村依靠打鱼和海上养殖来增加收入。2004年,把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做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畜牧业、养殖业,建有南葛拉村、西山口村等特色农业基地50余处。2005年,以华夏生态观光园为龙头,辖区内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开始破题。2007年,鼓励各村(社区)出租土地和山峦,盘活农民土地,依法进行流转,增加收入,竹园村通过招商引进占地5.7公顷的竹园花卉基地。同年,开始种植无花果。至2010年,建成集种植、养殖、绿化、采摘共计20公顷的泰浩生态园、20公顷的竹园生态园、12.7公顷的闫家庄无花果采摘园、13.3公顷的南葛拉农家山庄,新建牛角沟、南葛拉无花果种植基地。实现经济总收入8.2亿元,人均纯收入11067元。
工业 蒿泊镇时期工业发达,是威海经济发展强镇,著名的镇属企业有威海市木工机械厂、汽车修配厂、北海化工、汽车运输公司、凤林建筑队、威海磷肥厂、威海市化工厂、威海市船厂、威海市地毯厂、威海市大海保健品厂、新都房地产等。蒿泊街道设立后,1995年对辖区内原镇属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其中威海汽车修配厂更名为铭宏集团,扩大生产范围;威海市木工机械厂更名为木工集团,继而又更名为东维集团,其他镇属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继进行产业调整。1998年,响应市政府号召实施“一村一店”发展方针,蒿泊街道辖区内村村有商店和企业。2000年西苑街道设立后,发动鼓励各村利用农村充裕土地资源建设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发展加工贸易,吸引大项目入驻,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2006年,辖区13个村中厂房、市场网点出租、村办企业、加工贸易、房地产开发、集贸经济、餐饮服务业和特色种养业已占据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2007年,新一届西苑街道办事处党委针对村级经济薄弱甚至仍有经济空壳村的现状,统一规划工业商业、高效农业、生态旅游3条产业带,打造一村一品,推进工业化强村。至2010年末,辖区内驻有华新药业、天成化工、丽雅制衣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9家,主要产品有汽车配件、电子、服装、化工、玩具等,建有贝尔卡特西工业园、闫家庄木材市场和农贸市场。2010年,实现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42.4亿元,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产值1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93万美元。
服务业 1984年,蒿泊镇服务业依靠的是威海市供销系统的蒿泊供销社,蒿泊供销社在镇属37个村队均设立一个供销社,为蒿泊供销社的代办点,人员由蒿泊供销社下派。1986年以后,陆续有个体经营业户自己开办代销点。1990年以后,随着消费品市场对外开放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发展,超级市场、专业(卖)店、购物中心各种新型业态应运而生。西苑街道位于经区西部,山区多,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2003年以后,随着全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400余家企业落户,技术人才和流动人口的增加使西苑街道服务业迅速发展,由原来的小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年上缴税金500余万元。2010年,西苑街道推动辖区村(社区)集体资产改制,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集汽车、汽车配件、钢材、木材、石材、装潢材料、农贸等一体的大市场和生态旅游聚集区,形成规模效应。至2010年末,辖区内有各类服务业单位350家,从业人员340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
社会事业
蒿泊镇时期,民政、妇联、计生分立,各自掌管事务。1992年10月,蒿泊街道办事处成立社会事业科,主要办理民政事务。2000年西苑街道设立后,将教育、卫生、计生、妇联、体育、民政纳入社会事业。2008年,将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1992~2003年,辖区内农村实行农村养老保险。2003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末,辖区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2153人,参合率100%。2008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至201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761人。2008年,为符合条件的744名城镇居民办理大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至2010年末,农村参保人数2016人,参保率100%。2009年,率先在全区探索采取补贴的形式帮助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其中,谷家洼社区出资151万元,为153名居民办理大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徐家疃社区出资172.5万元,为60岁以上居民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出资48万元为64名已经办理大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居民每人补助7500元,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小天东社区、羊角埠社区为居民办理失地农民保险,建起居民养老长效机制。
社会救助 2010年,辖区内有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对越参战军人、烈属5类优抚对象83人,发放定期抚恤金42.91万元。1992~2010年,定期抚恤标准进行多次调整,2010年为17人次合计发放伤残抚恤金15.74万元;在乡老复员军人的补助标准调整10次,由每年360元提高至3860元,2010年为43人次发放定期补助18万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补助标准调整5次,由每年240元提高至2280元,2010年为1名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发放定期补助2850元;对越参战军人补助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至4840元,2010年为12人次发放定期补助30710元;烈属人员补助标准在2009年10月调整为农村每年4880元、城市每年8290元,2010年为10人次发放定期补助58144元。
低保户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户保障标准经过6次调整由每人每月120元调整为345元,2010年为32户城市低保发放保障金12157元。农村低保户保障标准经过4次调整,由每人每年600元调整为1400元,2010年为11户农村低保发放保障金14640元。
2009年,辖区内“五保”户实行台账管理。2010年,有“五保”户7人,其中3人分散供养、4人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自愿集中供养率达100%,年分散供养标准达1400元,集中供养标准达4500元。
2006年,在辖区开展大病救助活动。至2010年末,经审核有27人得到救助,发放救济金12.64万元。
计划生育 2000年7月,撤销蒿泊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分别成立皇冠、凤林、西苑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2008年,建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依法维权、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对流动人口进行信息化管理,开始实现省内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网上通报、网上交流和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2009年,在辖区各村(社区)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建立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监督考核制度。2010年,西苑街道有育龄妇女4257人,出生167人,其中一胎162人,二胎5人,出生率9.75‰。死亡75人,死亡率4.38‰,自然增长率5.37‰。女性初婚85人,落实4种手术65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和特别扶助对象262人,共发放扶助金16.27万元。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90万元。
文化 2000年以前,辖区内有一个文化站和一个文化活动室。文化站每年组织辖区居民参加花卉、书法、绘画比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定期组织电影下乡,在传统节日协助村与村之间文艺联谊活动。文化活动室对退休老干部、民间艺人全天开放。西苑街道设立后,搭建文化广角大舞台、“三八”文艺汇演、皇冠之夏纳凉晚会3个平台,组织各村参加。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群众文化娱乐广场。2005年,范家埠、羊角埠村建成群众文化娱乐广场。2006年,蒿泊、谷家洼建成群众休闲文化广场。2007年,牵头组织文娱汇演、健身操比赛等6场次文体活动,在辖区各村(社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喷涂“八荣八耻”、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被市体育局授予“威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由村(社区)自筹经费投入168万元,建成高家庄、牛角沟、闫家庄、竹园4个文化大院,配备健身房、棋牌室、老年活动室和妇女之家,共计2580平方米;投入15万元,新建岳家庄、闫家庄和南葛拉3个健身广场。2009年,出资建成南葛拉文化大院,实现辖区内文化大院全覆盖,在闫家庄、竹园、牛角沟、南葛拉4个村建成农家文化书屋。2010年,建成新农村新家庭文化书屋2处,组建村(社区)文艺队13支,建成徐家疃社区新文化活动中心。
2008年,西苑街道投资30万元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室内面积6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配备“五室一场”:多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健身活动室、文化培训室(主要包括党校、市民学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电影放映室、舞蹈排练室和健身广场。街道办事处机关藏书5100册,包括主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2800册和流动阅览室(党委各成员办公室及各科室)2300册,主阅览室与流动阅览室实行季度轮流阅览制。同时,投资10万元建成整套文化工程配套设施,包括放映设施、音响设施等,除大、小天东社区拆迁改造外,其余11个村(社区)均拥有配套设施完善的文化共享工程,并设有专门管理员。2009年末,投资5500元新上乒乓球桌1台,在办公楼设立20平方米乒乓球室。
教育 至2010年末,辖区内有中学1所,为西苑学校;小学2所,为蒿泊小学和西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1所,为蒿泊幼儿园。
医疗卫生 1992年以前,每个村都自建卫生室,由蒿泊医院对各村卫生员进行集中管理,每月组织一次培训,各村卫生室统一从蒿泊医院进药,用药严格按照蒿泊医院的规定进行。1997年以后,各村卫生室逐渐脱离计划经济向个人经营发展,有的村对卫生室实行一定金额的补贴,免除看病老人部分医药费,各村卫生室自负盈亏,私人药店逐渐出现。2005年初,为全面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设立中心卫生室,同年6月设立蒿泊社区卫生室、范家埠社区卫生室。2006年,设立谷家洼、牛角沟卫生室。2008年,设立竹园卫生室。2008年5月,民营海大医院成立,辖区内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城中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
城中村改造 2008年5月,西苑街道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先后对所辖大天东、小天东、羊角埠、徐家疃、蒿泊社区进行改造,拆迁协议签订率、旧房拆除率均达100%。2009年11月,大天东、小天东第一、二套1014套回迁房提前顺利交付。2010年5月,高家庄、谷家洼、岳家庄、范家埠4个社区先后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改造后的9个社区将建成2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城区,村民将变成城市居民,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4%。2010年末,羊角埠社区315户居民第一套回迁房提前1个月回迁,第二套回迁房提前7个月交付,徐家疃、蒿泊社区第一套回迁房单体完工。
环境综合整治 2002年开始,着手对所辖各村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2006年,辖区内开展以“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为重点,以“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目标,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活动,各村共硬化街道1.65万平方米,整修排水沟5000米,新上路灯600基,垃圾桶120个,栽植树木10万株。2007年,集中进行“三大堆”清理和临街建筑粉刷,牛角沟、羊角埠、高家庄达到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范家埠社区、牛角沟村被授予“区级文明社区”“文明村”和“区级文明一条街”称号。2009年,响应管委号召,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投资350余万元,综合整治牛角沟等4个村环境,牛角沟村在全区考核验收中名列第一,一次性通过市级达标村考核,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牛角沟村召开;闫家庄、竹园、南葛拉村一次性通过区级达标村考核,成为全区唯一辖区内所有村一次性达标的单位。2010年,严格按照整治要求及“门前三包”要求实行每月检查、打分、通报,对反弹现象进行跟踪督导,跟踪要求整改。年末,由于降雪多、路面多处损毁,西苑街道多方筹措资金,修复农村公路916平方米。
历史古迹
竹园古槐 位于竹园村大街北,家庙西侧高台上。胸径60余厘米,树冠覆盖约50平方米。竹园古槐确切历史年代无史籍可考,因年代久远,俗称“千年古槐”。许多村民在古槐的树枝系上红布,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幸福、平安。
太平庵 位于岳家庄社区西北方向,原名岳家庵。岳家庵原是尼姑庵,建庵年代无考,曾建庙宇有三官殿、娘娘殿、关公庙、蚕姑庙、马王庙等。约200年以前,尼姑庵变成和尚庙。约100年以前,三官殿被一场大火烧毁,后经和尚化缘,由各地资助物资重修,改名太平庵。新中国成立后,和尚还俗在村里落户,后庙宇遭毁坏,国家在此设立蚕场。太平庵内有一株约500年树龄的银杏树,另有一株铁树被威海园林处移栽于市内花园。2005年,太平庵被山东华夏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并进行全面整修,2010年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