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疾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447&run=13

传染病防治
1998~2010年,区内有记录的传染病共4527例,其中甲肝49例,乙肝435例,丙肝2例,麻疹143例,风疹67例,出血热2例,疟疾2例,细菌性痢疾561例,肺结核484例,猩红热15例,性病384例,流行性腮腺炎176例,感染性腹泻832例,水痘691例,手足口病661例,结核性胸膜炎19例,出血性结膜炎1例,乙脑2例,狂犬病1例。
1992~2003年,传染病报告采取报告卡的方式。2004年1月1日起,威海市精神病医院、崮山医院、泊于医院、威海光华医院4所医疗机构启用“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开始实行网络直报。
建区后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以乙类和丙类为主。1992~1999年,平均每年发病10~20例,约占全区人口3‰。2000~2004年,平均每年发病187例,约占全区人口2.7‰。2005~2008年,平均每年发病600例,约占全区人口5.1‰。2009~2010年,平均每年发病1000例,约占全区人口7.8‰。发生聚集性暴发及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麻疹 2004年,皇冠街道杨家滩村报告麻疹病例2例,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防止疫情扩散,经区医疗卫生部门对200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2005年,威海市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报告麻疹病例9例,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2864人。2006年,报告麻疹120余例,出现多个暴发点,首例病例是外来务工人员,疫情涉及全区24个企业(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主)、6个村(社区),应急接种3万余人。同年,省疾病控制中心到区调研农民工传染病防治情况,经区配合省疾控中心完成《山东省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与子女计划免疫调研报告》。2007年,威海市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报告麻疹病例5例;2008年,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报告4例;均是外来务工人员,合计应急接种7200人。2009年,威海市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报告4例,2010年,威海市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报告1例,合计对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3813人。
细菌性痢疾 2003年4月2~16日,崮山镇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发病98例,疫情波及4个相邻单位。4月2日出现首例病例,以后病人逐渐增多,同月9日达到高峰。市疾病控制中心从病人大便中培养分离出福氏志贺菌。以上单位均采用自备简易集中式供水,供水系统相互沟通,造成一系列井水污染,引起痢疾的暴发。经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无继发病例发生。
非典型肺炎 2003年初,全国“非典”疫情严峻,为防止疫情传入蔓延,经区成立由管委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组成的防治“非典”指挥部、防治“非典”领导小组,负责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指挥、协调、物资储备等工作。经区社会事业局成立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机动队,负责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他应急疫情处理。全区设立10个省级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包括医院、机关事业单位、药店、学校、厂矿企业、车站等),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不明原因死亡病人实行零报告,持续至2004年7月1日。“非典”后期,制订“非典”模拟演练预案,以后每年定期组织实地模拟演练。
流感与禽流感 2005年,制订经区人禽流感防治预案,每年对所辖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卫生监测员开展流感、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师资培训,每年参加人数300人。2006年,制订人禽流感模拟演练预案,每年组织实地模拟演练。
疟疾 1999年,报告疟疾1例,患者是出国务工返乡人员。2005年,泊于镇定为疟疾国家级监测点,开展疟疾病情监测及媒介监测。病情监测包括: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监测、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媒介监测包括:媒介按蚊密度监测。2009年,报告疟疾1例,为出国务工返乡人员。
结核病 2000~2003年,平均每年报告结核病20例。2004~2010年,平均每年报告63例。
性病 2000~2003年,平均每年报告性病45例。2004~2010年,平均每年报告10例。
流行性腮腺炎 2006年1~5月,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6例,疫情涉及区内12所中小学。当年接种麻风腮疫苗3491人。
手足口病 2007年5~9月,报告手足口病128例,疫情涉及20余所幼儿园。出现病例较多的班级采取暂时停班10天的防控措施。2010年4~7月,报告手足口病171例,疫情涉及18所幼儿园及小学,其中11所幼儿园的部分班级采取暂时停班10天的防控措施。
计划免疫
2002年6月,经区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达到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通过省卫生厅验收。2003年4月,崮山镇和泊于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达到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通过市卫生局验收。2010年7月,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达到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通过市卫生局验收。
1992~2005年,预防接种主要是通过乡村医生、辖区医院定期组织为儿童接种,并向儿童家长收取费用。2005年6月1日,根据《国务院疫苗接种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一类疫苗规定,区内儿童接种的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共8种疫苗,由区财政承担接种补偿费用,疫苗费用由省财政承担。经区医院、崮山镇和泊于镇卫生院、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承担各自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007~2010年,一类疫苗多次进行调整,部分疫苗由替代疫苗取代,新增甲肝等疫苗。至2010年末,调整后的疫苗有12种,分别为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麻风、麻风腮、麻疹、白破、乙肝、乙脑、A群流脑、A+C群流脑、甲肝减毒活疫苗。
2006~2010年,平均每年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4.5万针次,适龄儿童基础免疫率100%,强化免疫率94%。
2010年5~6月、9~10月,根据《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和市卫生局安排,区内组织7~15岁儿童、8月龄至6岁儿童补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实施强化免疫38168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