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431&run=13

管理体制
1992年建区后,经区高级中学为区直学校,由社会发展处管理,初中、小学均由蒿泊街道教育委员会管理。1994年8月,皇冠小学、皇冠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均为区直单位,由社会发展处管理。1998年,新都中学和皇冠中学划为区直学校,由社会事业局管理。2003年,全区小学划为区直学校,由社会事业局管理 。同年,崮山、泊于两镇划归经区,两镇学校由所在镇教育委员会管理。2007年10月,设立经区教育局,隶属管委会,内设4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分别为教育督导室、财务管理办公室、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办公室。2008年,管委印发《关于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意见》,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将全区中小学全部纳入经区教育局管理。
办学条件
全区学校建设经历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92~1994年,经区管委投资1196万元,为杨家滩小学、长峰小学、蒿泊小学、海埠小学建设教学楼,新建皇冠小学和皇冠幼儿园,并投入使用。
第二个时期是1997年,投资1413万元,建设皇冠中学教学楼、新都中学教学楼和实验楼、凤林小学教学楼和海埠小学实验楼。
第三个时期是2006~2010年,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新都中学小学部、凤林学校、崮山中学、泊于中学小学部教学楼,扩建皇冠小学教学楼,置换皇冠中学办公楼,建设实验小学、蒿泊小学、长峰小学和崮山中学小学部综合楼,西苑学校、崮山中学、泊于中学、海埠小学、皇冠小学餐厅,皇冠中学、新都中学、西苑学校、凤林学校、崮山中学、泊于中学、皇冠小学、实验小学、长峰小学、蒿泊小学、皇冠幼儿园11个塑胶操场。
1998年,全区投资近160万元,购置计算机70台、图书8000册、教学仪器76套,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00余万元建起一幢3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绿化、硬化校园面积2.1万平方米。1999年,全区中小学均配备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屏幕,达到省电化教学普及“四机一幕”进课堂和建成多功能电教室的标准;皇冠小学、威海三中、皇冠中学、皇冠幼儿园相继被批准为涉外学校,皇冠小学被评为山东省创造教育中小学重点学校。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威海三中教学楼4200平方米、皇冠中学教学实验楼5600平方米。2001年,新建新都中学运动场,改造徐家疃、南曲阜、谷家洼、老集、海埠等小学校舍,确保全区中、小学无危房。至2002年,全区教育累计投资2亿元;拥有普通高中、职业中专各1所,初中2所,小学13所,幼儿园33所;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4所,市级规范化学校7所、电教示范学校2所、绿色学校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13所。
2003年,全区一次性投入6000万元完善教育设施,新建中、小学校2所,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6万平方米;皇冠中学、新都中学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04年,投入145万元建成教育城域网及网管中心,全区中小学同时全部建成宽带校园网。2005年,投入340万元为全区中小学购置计算机1100台,年末建成远程教育接收系统。2006年,新购学生专用车10辆;资助110户特困家庭学生和19名贫困家庭大学生15万元。2007~2010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多媒体教室370个,中小学教室全部实现网络接入和多媒体教学;购置教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4645套,所有学校教学仪器全部达到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选配”要求;采购图书30余万册,完善全区中小学图书室(馆)和阅览室,生均拥有图书达34册。至2010年末,全区12所中小学有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分别为皇冠中学、新都中学、西苑学校、凤林学校、皇冠小学、实验小学;市级规范化学校6所,分别为崮山中学、泊于中学、长峰小学、蒿泊小学、海埠小学、河北小学。
教育督导
2003年4月,设立经区教育督导室,制定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和工作制度。每年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条件、质量和效益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对教育系统单位负责人进行任职目标责任制考核,对镇、街道进行教育工作半年、全年考核。学校督导评估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教育系统单位负责人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中小学校长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镇、街道教育工作考核,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控制力度,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学生班车的管理。
教育经费
1992~2000年,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为各级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在城镇,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均按“三税”的3%计征城市教育费附加费;在农村,按农户收入计征,征收标准控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以内;镇村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按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3%计征;在市区、城镇规划区内建房的(农民个人建房除外),收取校改建设资金;另外,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0%、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的10%及城市人口增容费的大部分,应用于公办学校的改造和建设;专控商品附加费的全部、勤工俭学的40%、社会捐资及其他收入均做为教育基金。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各级办学责任,建立科学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确保各级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发放。
2008年,管委在全市率先推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经费不分农村城市,全部由区财政统一负担。

教学研究
经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经区教学研究室,1995年7月设立。教学研究发展分为3个阶段:1996~1998年,开展“四三三”课堂教学达标创优工程,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达标测评,对新授课、讲评课、习作课、复习课4种课型,用3年时间,分3批进行测评,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全部达标;经过3年努力,461名参评教师全部达标;1999~2001年,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351”工程,即用3年时间,使全区50名中小学教师达到校级学科带头人水平,10名中小学教师达到区级学科带头人水平;2002~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通过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推行“学科中心校”和“教研联谊校”制度等措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至2010年末,全区共承担教研课题国家级3个、省级13个、市级42个,其中重点课题2个,成立省级实验基地3个。皇冠小学“实践与创新”、蒿泊小学“感恩教育”、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长峰小学的“传统文化”等研究成果在《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山东教育》《威海教育》《威海晚报》等媒体刊发。崮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全区有6人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18人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7人获“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